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照这四句做,有大利益


   日期:2019/4/4 5: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实事求是地说,绝大部分人而言都不是六祖那样能顿悟的上根利智之人,所以神秀的这首偈可能更适用于学佛修行日常实践的参照,而神秀禅师也是一位被大多数人误解了千年的大禅师。

  《身是菩提树》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唐·神秀禅师

  这是一首极为著名的禅偈,出自唐朝的神秀禅师,常被人拿来与六祖惠能另一首禅偈做对比。《六祖坛经》中记载,为了选拔适合承继衣钵之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令门下众徒把自己所领悟到的佛法精髓各作一偈。当时的神秀,堪称门中“学霸级”的头号种子选手,写下了上面这首偈颂,引来一片赞叹。却不成想,五祖却让他花些功夫再作一偈,就在此时横空杀出一位在碓房打杂的惠能,也以菩提明镜为题另出一偈,并最终得到五祖印可,传授衣钵于六祖惠能。

  那么,神秀禅师的这首偈子是真的水准不够吗?我们先来看看《六祖坛经》中,五祖弘忍大师是怎么说的吧!

  五祖看了这首偈后对众人说,“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但是,五祖又单独唤了神秀入堂,对他说“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所以让他好好思考,再交一偈。

  也就是说,五祖对众人说,如果依照这个偈子去修行,可以避免在轮回中堕入恶道,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五祖让门下弟子焚香敬礼,都来念诵这首偈。但是,作为传授衣钵的人选,要证得无上菩提,这样的见地还是欠火候。

  实事求是地说,绝大部分人而言都不是六祖那样能顿悟的上根利智之人,所以神秀的这首偈可能更适用于学佛修行日常实践的参照,而神秀禅师也是一位被大多数人误解了千年的大禅师。

  渐修 VS 顿悟: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释迦牟尼佛当年正是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身是菩提树”说身体是修炼的基础,所以要好好持守戒律。一个沉溺于欲望的身体,如何承载一个安宁纯净的心灵。

  “心如明镜台”,也就是放着镜子的梳妆台,比喻没有灰尘污染的心。就是要像保持明镜台的清净一样,来保持心灵上的清净。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什么是拂拭?佛法说,人受到“贪瞋痴”三毒所害而陷入烦恼、造业的循环之中,修学佛法就是用“戒定慧”来对治。通俗地说,学佛修行就是依照佛法来管理心的过程,修行也就是修心。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各种境界和信息时,能够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污染,从而动摇、影响自己的心,那就是“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通过比喻,告诉众人修行需要长期的、日复一日不间断的持戒、用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修行不是花个几年猛功夫就行的,也没有多少人用一辈子就能修行证果的,只要保证不退转,时时进步一点点,终有一日量变引发质变,这也叫做“渐修”。

  当然,顿悟肯定更痛快,更相应地也要有顿悟的“资本”。那些历史上顿悟的大禅师们,这一世的顿悟,也是源于过去生生世世的积累,遇到明师指点、因缘和合。

  所以,不论“渐修”还是“顿悟”,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