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千万不要轻视他众,果报很...因小果大!


   日期:2019/7/6 13: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不善的业因是,见到这些贫穷下贱之人轻视他,对他生起傲慢,加以毁辱,这是大错特错。

  我们学佛的人看到贫穷下贱这些人,我们心目当中也是把他看作诸佛菩萨示现,他展示给我们看,告诉我们不修福慧就得这个果报,也是在舞台上表演的。

  所以对这些人我们要生尊敬心、怜悯心,自己要知道怎样修学。

  末后一条是「习诸恶行」,这里面范围就广了,造作种种不善之行。佛讲这十种得丑陋的果报,往昔所造的这些不善业,这一生得的果报。

  这一生果报能不能转?给诸位说,能转。你只要把这些习气、毛病统统改正过来,相貌逐渐就转变了,相随心转。

  真正有决心、有毅力改过自新,说实在话三个月到半年就有效果。要是三个月、半年没有见面的,朋友一见面,转了你不一样了,就很显著。

  天天跟你在一起,不怎么感觉到,不常在一起的时候,一见相貌变了。能够行之三年,那就明显的改变,你的家亲眷属天天在一起的时候,也觉得你变了,你不一样了。相貌变了,体质当然就变。


-02-

转化你骄慢、愚痴、贪恋的心

梦参老和尚 讲《修行》


  我们皈依佛、皈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既然是无常的,你才能看得破。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的困难、我的苦恼,一下子就过去了。

  中国的儒教思想有一部分跟佛学很接近,他们劝人的时候就这样劝说:“花开花谢,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

  眼看着又升官、又发财,一切都顺利,其实你的祸根就在这时候种下了。祸一来了,全部没有了。

  我们看过去历史上,考上状元,一帆风顺,一直当到宰相,官当到顶品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下子,或者得罪同僚,或者得罪皇帝,下头这么一攻击他,上头这么一发怒,倾家荡产,你什么都没有,当下就光。

  所以,得也别高兴;失了,也不要悲哀。“得何足慕,失何足哀”,得没什么好羡慕的,失了也用不着悲哀。

  “得失在彼,敬凭天裁”。这个“天裁”,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你所做的业。业因如何,业果一定如何,因果不爽,自然该受的,你就受了。

  你这样来分析,这样来认识,一切事物无常,像幻化一样的,没有一个坚固性,你就不贪恋了。

  不贪恋的话,你就没有恐怖。平常这样观想的人,要是丢了什么,或者命没有了,心想:“好了,我再转一段生死吧。那一段生死我可以升天,我可能到极乐世界去了,可能在来生,我的罪就消了很多。”以这种观念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当然会得好处的,因为你不再痴迷了。

  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

  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些都不可以,要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例如说,战国时候,齐国的宰相晏子,为人非常的谦虚,小心谨慎,很怕说错话,或做错一件事情。那时候古来宰相,没有汽车可坐,他们都是赶着马车。给他驾御马车的御夫,就因他给宰相赶车,便骄傲得不得了。

  这位御夫的夫人,有一天在门缝,看见他先生给宰相赶马车那种骄傲的样子,他太太叹气了。他回到家后,他太太要求跟他离婚。他说:“为什么?我没有一点儿错,也没什么错事,你为什么要离婚?”她说:“因为你的行为。”他说:“我有什么行为不好?”她说:“你给谁赶车?”他说:“给丞相。”这一说,他那股骄傲劲儿又来了。

  她说:“你看见丞相是什么态度没有?”他说:“没注意。”她说:“丞相坐在车里,谦恭谨慎。你给人家赶车,坐前面,骄傲得趾高气昂,不得了了,不可一世。像你这样的男人,我跟你过一辈子太冤枉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含义非常的深。大家想一想,没有什么可骄傲的。释迦牟尼佛为天人之师,我们看他的弟子,佛所教化的玉皇大帝、梵天王,他面对一切众生施舍的时候,都谦卑屈下。

  《地藏经》说得很清楚,国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如果他们布施的时候,谦恭卑下地给六根不全的贫穷人,亲手布施,软言慰喻,说着很柔软的话安慰他们。这样子才积福德,要是这样的来做,你就是佛弟子。

  你皈依佛门了,人家看看我们佛弟子是什么样子?

  现在我们佛弟子是什么样子?我不说了,大家可以看得到的。不说优婆塞、优婆夷,看看比丘、比丘尼又如何?应该不应该这样学?

  大家应该学谦恭卑下,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正业,佛教我们要慈、悲、喜、舍,我们一定对一切众生有一个大慈悲心,慈、悲、喜、舍。这比我们保存的最宝贵的珍宝还珍贵,比我们的生命还珍贵。

  你绝不能骄傲,永远生欢喜心,看见一切都生欢喜,这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如果大家真正对佛法不怀疑的话,每部经都是这样教导的,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这样子你还能骄傲起来吗?这是转化你骄慢、愚痴、贪恋的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