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怎么能够得到佛菩萨给予​的加持?


   日期:2019/7/8 19: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何人作意佛,能仁住彼前,

  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

  ——《宝积经》偈句

  每个佛弟子都渴望得诸佛菩萨的加持。若能顶礼、称赞、祈祷佛陀,乃至对佛陀生起一刹那的信心,则佛陀一定会以慧眼照见、以天耳明听、以他心通明知、以神足通立即来到彼人面前赐予加持。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得到佛陀的加持呢?

  佛学词典对“加持”也有详细解释,如:“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而任持其众生也。”“又祈祷者,为加附佛力于信者,使信者受授其佛力,故祈祷直曰加持。”“言加持者,加谓加被,持谓任持。佛以上神力,加被任持现前大众,得见如是不思议庄严境界。”“加持者,表如来大悲与众生信心。佛日之影,现众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日曰持。”

  被加持的不是外物,而是内心。当我们因为外在的因缘而启发了内心的善良和智慧,就是得到了加持。加持,既要有佛菩萨之“加被”,又要有自己至诚之“受持”,才能感应道交,内因外缘缺一不可。犹如天上有月,地上有洁净平静的水,才能印现出明月来;若水混浊扰动,则月影难现。

  1.具足信心

  “圆满正等觉,恒具大悲心。”诸佛菩萨的大悲观照始终周遍各方。如同太阳位于高高的天空中,但它的光芒遍照各方。然而,如果没有以信心祈祷开启大悲之门,则无法见到加持的光明。例如,虽然室外太阳时常升起,可是假设没有门窗,则阳光不可能射入室内。

  只要有信心,一切人都能生活在佛陀的智慧大海中,也能沐浴在佛陀的慈悲光芒下。只要有信心,无论是远是近,都能得到佛陀智慧和大悲的观照;只要有信心,那佛陀就始终安住在你面前,他的加持一刹那也不会离开你。

  若以戏笑心、轻狂心、迷信心、猎奇心、炫耀心,只会增长恶业烦恼。大多数人都追求外在的感应,却不知“加持”是由自己的信心与恭敬而来。

  诸佛菩萨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形象,寺院里的佛菩萨像,只是诸佛菩萨的一个表现形象而已,是为了便于我们用得上心的一个帮助。诸佛菩萨是一个清净圆满的境界,我们对佛法有信心,就能感受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而不是用自己头脑中幻想求外在的一个什么,如果是这样,本身就是用错了心。

  2.至诚祈求

  对佛陀的诚恳祈求并非短期的行为,不能一两天当中做点佛事,或偶尔到寺院里拜拜佛,过了之后什么都不做了,这是绝对不可取;真正的修行人应把对佛陀的祈祷融入生活,白天晚上、行住坐卧都要忆念、祈祷佛陀。《三摩地王经》云:“散步安坐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我们应将佛法的信仰落实在生活中。

  3.积资净障

  要想得遇佛陀的大悲加持,必须要积资净障。如果没有以积资净障来净化自相续,则无法亲见佛陀,如同明镜未经擦拭便不能显现影像一样。以各种方便使自相续得以清净,否则无始所造的众多罪业始终储存在心田当中,心性的镜面一直污浊不堪,那它怎么可能呈现佛陀的尊容呢?故欲往生净土及想成就一切功德者,皆应积累资粮、遣除罪障,否则自相续不可能得以清净,也无由成就一切功德。

  4.励志前行

  要把一切境界,尤其是逆境都当作佛菩萨的加持,当作修行的最好机会。只有在困境、逆境、难境、苦境中,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自己的烦恼、反省自己的过失、放下内心的骄慢、洗去表面的浮华,真实磨砺、成长,突破自己的生命境界。

  佛菩萨的加持有许多种,有时并不一定以我们想象的面目呈现。对于大修行人而言,外相上的苦难往往是重罪轻报的显现。真正的修行人会明白,佛菩萨最宝贵的加持不是外在的果相,而是让自己面临苦难时更加勇敢,更加慈悲,更加清净。佛菩萨的加持不一定是我们自己想象中的方式。如果自己能把一切境界都看做佛菩萨的加持,就能发现真正的妙处。

  5.与佛相应

  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烦恼,战胜了自己的烦恼,就是得到了佛菩萨最殊胜的加持。智慧就是佛加持,烦恼就是魔加持。不要祈愿事事顺利,要愿自己能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不要祈愿人人称心,要愿自己更加慈悲对待所有众生;不要祈愿甜美的果相,要愿自己能坚持不懈的种正因。

  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

  《华严经》云:“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所谓“随缘赴感靡不周”,当下的时空因缘最需要什么,佛菩萨就做什么。对整体而言,众生的业力福德因缘如何,佛法事业就呈现出何等面貌。“而恒處此菩提座”,佛菩萨坐在菩提座上,随时随地的都在护持着我们法界一切衆生。对个体而言,只要至诚恳切祈求忆念三宝,佛菩萨就会加持回应。有信心、有希求心,就能感得佛菩萨的加持和相应。

  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相应,

  凡夫怯懦的心会变得勇敢,

  染污的心会变得清净,

  愚痴的心会变得智慧,

  嗔恨的心会变得慈悲。

  所谓的加持,是借佛菩萨为外缘,来启发我们自心深处的佛性。众生内心有佛性,佛菩萨为外缘,要靠信心、希求心为天线,把二者相连。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

  事事反观自省,把一切境界都当做佛菩萨的加持,而不是用佛法去对照观察他人,却忘记了检点修行自己。向内用功并非否定对众生的慈悲心。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是佛菩萨孜孜不倦的事业。

  修行,上求与下化都要有,不可偏废。佛菩萨的加持,不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是帮助我们解决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何人忆念佛,乃佛诸功德,

  此人定远离,恶趣痛苦怖。

  ——《华严经》偈句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加持)(五明学佛网:修行       加持)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