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五章)02


   日期:2019/7/9 10: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十五章不费一字三藏全02

  做人要老实

  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二祖当时同我们一样,达摩祖师问他:‘你找我干什么?’神光说:‘此心不能安啊!’但是先前,二祖没有剁膀子以前,不是讲这个话;他说的是:‘师父您从西边印度来,有无上甘露的法门。’换句话,像我们有些年轻人,比如我年轻时候,找师父也是这样,看到就跪,跪下来:‘师父呀!听说你有大法、大道,您一定要传给我,你叫我怎么样都可以!’那句话,嘴巴骗死人不要钱,好甜哦!反正我要求道嘛!缘虑心!

  所以二祖去见达摩祖师,也同我们年轻人一样,那个嘴巴真会侍候人!‘您有无上甘露法门’,反正好听的名字都给它堆上去。碰到达摩祖师不受骗的,被祖师骂一顿,当然自己心里有数,那些都是空话,捧了空花要来求道。剁了膀子以后,这一句话大概是又冷又饿又痛,痛出来的。达摩祖师说:‘你干什么?你为什么这样?’二祖说:‘此心不安!求师父给我安心!’口也!这老实话来了。

  但注意哦!他学问已那么好,至少在求学方面比我们在座的人好,打坐修道的功夫也比我们只有好没有差,一切胜过我们,而他说心不安。最后又冷又痛又饿,剁了膀子,当然此心不安,恐怕手还在发抖,不过下雪天没有关系,且马上停止了。他问这个心怎么安,这句话问的倒实在。达摩祖师经他一问,当然我们看书没有味道,文字记载不够写实,当时没有录影,他那个眼睛一瞪:‘还没有安心,拿心来,我给你安!’尤其那外国人讲话胡子一翘、眼一瞪,蛮哧死人的。

  二祖被达摩祖师问呆了。我的心,在哪里?找不到!怎么拿心给你!心到底在哪里?毕竟找不到!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之下,二祖的缘虑心没有了,更没有第二心思去造一个假话来了,他已经被整得差不多了,仅剩半条命,才有最后一句实实在在的话:‘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那好了,我已经给你安好了。’这一下才开悟。

  达摩祖师的教育方法好厉害,但是也很客气啦!假使是我就坏了,‘那你怎么会讲话!’对不对!说我心找不到,却晓得答覆我找不到,这不是心在讲吗?可见还有一个心。但达摩祖师的教育方法不走这个路线。这样一逼,会把人整神经的,不可以这样!所以赶紧告诉他:‘你在这个地方,我已经给你安心啦!’无可安处嘛!不需要安处,有一个固定安处,就已经不是了。

  就如《易经》上的话:‘神无方而易无体’,我们一般人总喜欢捉住一个方位,捉住一个东西,定在那里,以为是安心。那错了!那都是缘虑心,不是真的。这是一段中国禅宗开始的公案。

  再看原文,永明寿禅师提出来说:‘初祖西来,唯传一心之法’,二祖答覆他的话:‘求缘虑不安之心不得’,找不到。因此可以了解,‘即知唯一真心,圆成周遍’。我们现在用的心,无以名之,为了分辨它,把它叫做假心。

  我们那个本自具有的本体之心叫做真心。因此你就晓得,天下唯我独尊的唯一不二的真心,圆成周遍,无所不在,处处都在,处处现成。但是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你只要当下‘言思道断’,但不是嘴巴不讲话;嘴巴不讲,心里头却还在讲哪!

  无言之教

  所以,我非常感谢一位朋友。当年我到峨嵋山,想要闭关。就写了封信给这位朋友说,我三年闭关,禁语不说话。这位朋友回了信,他也是学佛的,他说禁语就不必了,你把嘴巴禁得掉不说话,你禁得掉你的心声吗?我看了信,突然一震!对!心声。一个人自己里头常两个人在对话,不只对话,有时候还吵架,而且有三个、四个吵得很厉害。庄子称之为心病。我们心里头有干戈在作战,就像现在的新名词‘心战’,心里头自有干戈。

  (编案:现代心理学类皆假设有一统合之人格存在,但佛洛德却将人格从发生学上分成原我、超我、自我,又从实存上划分为意识及潜意识。雍格又将后者划分为个人及集体潜意识。至于乌斯宾斯基,又分为知、情、意的我,详见其所著:《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真是热闹得很。)

  所以‘言思道断’,光是表面上的不讲话不行;‘思’呢?那又是另一个问题来了。因此,接著卷43开始唯识的道理。‘思’与‘想’原是两个不同的作用;现在人却把它们连起来称作思想。‘想’是粗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脑子里在想,感觉到的这个是想。这‘想’变化的很快,虽然无常,却可以看得很清楚;‘思’就不容易找到了。在座诸位,有很多用功修道学佛的;学净土的也有、参禅的也有、学密宗的也有,乃至修道家的也有。据我所知,各路的神仙济济。但是不管你禅定做得怎么样好,你那个思的境界没有断。那时你好像不在想,你觉得非常静,非常沉,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偶然有一点影像,这都是思的境界。所以非要把法相唯识学研究得透澈,然后才能讲唯心的道理。

  所以‘言思道断’,思不是想,想容易断。譬如说,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早上刚睡醒了,眼睛还没有张开,迷迷糊糊的还在睡,那个若有焉、若无焉的境界,是思的境界,不是想的境界。

  还有,我们晚上将睡著未睡著之际,还有点迷迷糊糊,有点影子,都说不知道吗?还有一点知道,真知道吗?不知道。那也是思的境界。往往有许多人把这个当成是正路,当成是心宁静的标的,这是绝对的错误,千万要注意!要‘言思道断’才能够了解到真心的境界,才能得到达摩祖师的印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宗镜录       南怀瑾)(五明学佛网:宗镜录       南怀瑾)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