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拜佛如果不明白一句话,拜再多​也没用


   日期:2019/8/19 1: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常有信徒到寺庙去拜佛,与其说是拜佛不如说是在求佛,很多是在求福,求财富、求长寿等等。还有很多人都拜佛,认为拜佛能改变我们的心态,能保佑我们生活事业一帆风顺。其实拜佛自古以来就有,但  拜佛不是崇拜偶像。

  要明白一句话,“深信因果,拜佛是向内找”。找什么,找我们和佛一样的佛性,成佛以及成佛后广渡众生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至于世间的“名闻利养”和“财色名食睡”,那都是命里注定的。有句话不是这样讲吗,“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还有《三世因果经》讲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大体的意思是上世所做的主要善恶之事,决定你今生的果报,而今生所做善恶之事,决定你下生的果报。也就是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不是说就认命了,不是有句话是,“命由己造”。因已种下无法改变,但是要结果,还需要合适的缘。就比如一粒种子种下去,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一样,这样才会生根发芽结果,所以我们要造善缘结善果。

  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皆不离因果,我们想求财不用拜佛,找自己求自己就行,去做财布施,《金刚经》讲不住相布施,你得到福报就大了。就像历史上的范蠡三散千金,三聚千金,布施了三次,每次回报的都多一点。万事不离因果嘛,你财布施,修的是因,得到多少财富是果。一样的道理,求长寿也不用拜佛,还是找自己求自己,你可以去放生,放生可得长寿,这就是因果。也就是“万法虽空,因果不空”。

  其实,拜佛你要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和“财色名食睡”,先不说因果,真是舍本逐末了。我们拜佛的真实意义,是像佛一样找回自己的自性,即佛性,是像佛一样做一个觉者。世间的这些东西都是过往云烟,到最后生死关头什么也带不走。也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业是什么,有善的业,有恶的业。善的业会投生三善道即天、人、阿修罗。恶的业会投生到三恶道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所以,在生活能满足需要的基础上,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解脱生死六道轮回之苦。释迦牟尼佛为何来此娑婆世界,就是因为一大事因缘,即佛陀释迦牟尼为众生开示成佛之道理,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把成佛当作一件“大事”。就是让众生都成佛,解脱生死轮回之苦。

  所以,释迦牟尼佛不辞辛苦讲经49年,才有了后来的禅宗和净土宗等。虽然法门有很多,但是目的地是一致的,就是让众生成佛。当时释迦牟尼佛也是大力推荐念佛法门的,从世尊多次宣讲《无量寿经》就可看出,因为世尊在世的时候每部经都是只讲一遍的。

  而且,释迦牟尼佛也讲了念佛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小编是深有体会的。小编以前念佛不勤奋,最近这些年有点勤奋了,想让自己的父母也念佛,甚至从网上播放关于阿弥陀佛的故事,来引导父母念佛,也始终没有如愿,足见念佛法门确实是难信之法。

  但话说回来,念佛也不离因果。今生能够修持念佛法门的,过去生生世世不知种了多少善根和福德,这个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他遇到就信了。

  所以,拜佛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提醒自己凡事向内找。成佛也是向内找,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是向内找。《济公传》中有一句歌词说的挺好,“东找佛,西找佛,不如自己修成佛”。

  如果你是像六祖慧能大师那样的上根利根的人,你可以参禅悟道。但是永明延寿等很多祖师都是在参禅悟道,大彻大悟后反回来修净土,就是念佛,他们是做给我们看的。因为有些人瞧不起净土,所以他们是在引导我们念佛。

  如果你今生想离苦得乐,最快的方法就是念佛,具足信愿持名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佛也不离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信,就是深信阿弥陀佛和西方净土的存在。愿,就是发愿愿意往生西方净土,厌离娑婆世界。往生后一生成佛,到时再到娑婆世界和十方任一世界广渡众生,也不枉此生。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拜佛       佛性)(五明学佛网:拜佛       佛性)  

 惟觉法师:拜佛的真义 

 惟觉法师:佛性与法性 

 周贵华博士:印度佛性思想特质简论 

 赖永海教授:佛性·本心·良知——陆王心学与佛学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性具与性起——天台、华严二宗佛性思想比较研究 

 洪修平教授: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佛性与修行 

 程恭让教授:略析《佛性与般若》在牟宗三哲学思想进展中的位 

 胡晓光教授: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兼论无漏种子、佛 

 蔡惠明居士:佛性与顿悟 

 法界法师:拜佛之密意法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