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修行人是天天接受考试,提升自己的境界


   日期:2019/8/21 11: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我们要讲「忍辱」。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个一切法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大,无论是世间一切法,或者是出世间的一切法,可以说没有一样不是因忍度而得成就。这一种是自然现象,佛门里面所说的法尔如是,那就是性德。小事要有小的耐心才能成就,愈是大的事情,愈要有大的忍力才能成就。我们看看大乘教里面怎么说的,「梵语羼提,华言忍辱」,实在讲它是忍耐的意思,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忍。早年翻经的这些法师,看到中国人跟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对於辱看得太重,坚固的执著。我们讲执著,执就是固执,著就是著相,对於这个现象有坚固的执著,所以用执著这个名词,就是坚固的著相,著相已经是错了。执什么相?就是辱。中国古人常说「士可杀不可辱」,士是一个读书人,我们现在讲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杀头没有关系,不在乎,侮辱不行,决定不能够接受侮辱。翻经的法师说,中国人对侮辱这样严重执著,忍就是忍辱,辱能忍,那还有什么不能忍?所以翻经这些大德们,刻意就取了这个字,提醒中国人,没有一样不能忍,忍才能成就。

  下面说,「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有这么两种。什么叫生忍?「谓於恭敬供养中不生憍逸」,这是一类;第二,「於瞋骂打害中不生怨恨」,这都属於人事方面。我们先说这一方面,这个很难忍。恭敬供养,我们常讲遇到善缘,环境好,称心如意,顺境善缘,善缘是讲好人,都是你喜欢的人,环境好,一切称心如意,你在这里头不生骄慢。逸是放逸,憍是骄慢。与贪恋有密切的关系,能不能在这么好环境当中不起贪恋?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在顺境善缘起贪恋,麻烦可就大了,大在什么地方?你离不开这个环境,你喜欢这个环境、贪爱这个环境。可是你的寿命有限,死了以后,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有轮回,死了之后到哪里去?到什么地方去绝对不是阎罗王把你送去的。阎罗王有没有?有,是有这么回事情,阎罗王根据你自己的意思,他凭什么判你到哪一道?你喜欢哪一道,他就把你判到那一道去。喜欢什么?喜欢贪恋,舍不得离开。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你自己一生的行业还不错,没有造什么大罪业,来生又得人身。到哪里去?又到你家来了,做你的孙子、做你孙子的儿子,又变成一家人。为什么?他对这个家贪恋。如果是出家人可麻烦了,出家人住在寺庙里面,寺庙里面没有男女婚配,怎么办?他离不开这个地方,寺庙里头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他就投这个胎,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所以麻烦大!

  佛陀时时刻刻警惕我们,顺境善缘决定不能有贪恋的心。这个地方是讲憍逸,我讲贪恋好懂,贪恋的行为就是骄慢放逸。无论在什么环境,家庭也好、对你的事业也好,在顺心的时候要有高度的警觉。要知道,人在这个世间,这一生真正是缘聚缘散,大家能够相聚在一起是缘分,缘聚,这个场面就现前;缘散,这场面就没有了。像我们在此地一起学习《妄尽还源观》,这两个小时,你看我们这么多同学从四面八方到这个讲堂来,这是聚;这一会讲完,两个小时讲完,我们就散掉了,缘聚缘散。聚的时候没有贪恋,散的时候也没有悲伤,永远保持你的平常心,平是平等,不起波浪,常是永恒保持你那个平静的心,清净心,不起波浪。这叫功夫,在佛门里面有个名词叫三昧,也叫禅定。所以禅定不一定是盘腿面壁,真正的禅定就是时时刻刻都保持著清净心、平等心,那是真定,所谓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契入这个境界,在佛法里就称为圣人,那是佛菩萨,那就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总是有心思,心思总是免不了贪瞋痴慢这些烦恼在作祟。

  反过来,如果是在逆境,这环境非常不好,你很不喜欢,又逢到恶缘,恶缘是人事环境,遇到那些人都是你自己厌恶的,跟你不能好好相处的,这时候怎么办?於瞋骂打害中不生怨恨。知道这也是缘聚,这什么缘?这是不善的缘,顺境善缘那是好缘,这反过来是个不好的缘。可是那也得聚,「因缘遇会时,果报还自受」。别人以瞋恚心对我们,以恶口、绮语对待我们,甚至打骂、陷害,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不生怨恨。为什么?中国大乘教中,祖师大德常常堪验学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考试,考考你,常常提醒你,你「会么」?这两个字的意思非常之深,这一句话里面包含著深义,是看破、是放下,你会么?你看破了吗?你放下了吗?看破是什么?事实真相,所谓冤家聚头,不是冤家不会在一起,冤家聚会就免不了瞋恚、报复。我们在这种环境里面,别人瞋骂我们,我们会不会生气?特别是无缘无故,或者是他对我们有误会,我们会感到很委屈,感到委屈就有怨恨在里头,从怨恨里面产生了报复。这个事就麻烦大了,往后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一世比一世强烈。所以不是冤家不聚头。佛告诉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这是你觉悟了。我们对於这些冤家对头,最重要要懂得什么?化解,不能再结怨,希望在这一生遇到,这个帐到这一生就结掉,这是聪明,这是真实智慧。所以我们要是遇到,一定要晓得忍辱,他侮辱我,我要能忍受,把这个怨结化开。

  真正修行人,不但是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心,还生什么心?感恩的心,很感谢他。为什么会感谢他?因为他这种态度、行为对待我,我能欢喜忍受,自己忍辱的功夫提升了。没有这个忍辱功夫是做不到的,证明你忍辱到一定的程度了,等於说他来考一考你,你通过了,你对这个老师要不要感激他?所以祖师大德这一句「会么」,你看意思多深。如果你会的时候,不但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生瞋恚,你的烦恼习气慢慢就真放下了。你要不通过这个试验,你怎么知道你功夫成熟了?我们记得,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面记了一段故事,那是真人真事。有一位修行人在深山里面,应该有二、三十年不下山,修得很不错,信徒对他尊敬供养,礼请他下山去讲经弘法。他去了,下山了。这一下山遇到信徒恭敬供养,他就生起憍逸,就是此地所讲的,功夫就退转了,我们讲禁不起考验。深山里头与外界隔绝,心行很清净,一进入花花世界,禁不起考验,心就动了。莲池大师跟他也很熟,遇到的时候他就讲著,他说有这么一个人,深山修行很多年,一入红尘之后一败涂地,他是来红尘度众生的,最后是被众生度走了。那个人就问,是哪一个?莲池大师说,我说的就是老兄。一句话点醒他了。像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很多。所以现在修行成功难,几个人能禁得起名闻利养的考验?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不动心,能有几个人?又有几个人在逆境里面被冤枉、被侮辱,没有瞋恚心,不生怨恨,没有报复,有几个人能做到?

  所以真的会,他心地永远清净,在顺境里面清净,逆境里头还是清净。他生一个什么心?永远生一个感恩、报恩的心。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念书,我在年轻的时候念中学,我们的老师天天一上课就考试,天天来考你,看你有没有进步。那我们修道人是不是这样的?是的,从早到晚,你看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不都在考你吗?顺境,你起了贪恋,你的考试不及格;逆境,遭人家骂你几句,给你一点侮辱,你就生气、你就怨恨,你都是得了个零分回去。天天考,天天没进步,不但没进步而且还退步,大幅度的退步,生起贪恋、生起怨恨,纵然是持戒持得很严,有没有功夫?没功夫,哪有严持净戒的人会起贪心、会起瞋恚心!自己戒律持得很不错,好像很如法,看到这个不持戒、那个破戒,心里面就很不高兴,随意的批评。这种态度说明他那个持戒是假的,不是真的。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持戒的人,这个世间一切善恶他有没有见到?如果说见不到,见不到那他眼睛有问题,他见到了。他见到怎么样?他不放在心上,这叫不见世间过。见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放在心上,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所以对一切众生,善缘也好、恶缘也好,都是平等的礼敬、赞叹。赞叹里面,善的言行赞叹,不善的言行不说,顶多笑笑就完了。这里面意味深长,我们总得要明了,要知道怎样去学习。

  在《诸经要集》里有讲三种的忍行,就是忍辱的修行。第一个跟这一条后面的意思是相同,遇到一些恶缘,遭受人毒打,甚至於割截,像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佛在经上引用这个故事很多,说得最详细的在《大涅盘经》,这个故事详详细细的说出来了,《金刚经》上只略略的提一提。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释迦牟尼佛在修菩萨道的时候,没成佛,修忍辱波罗蜜,忍人之所不能忍,一般人忍受不了的他都能忍。实际上是诸佛如来示现这种形相给我们看的,来启发我们,让我们看到他们这种行持,我们自己深深去反省、去觉悟,要向他们学习,难忍能忍。没有不能忍的,只要你能够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看淡一点,不要那么认真。在经上,在我们这篇文章上,总的题目是「法界圆明自在用」,那是说的谁?说的法身大士。他对於宇宙实相完全明白、觉悟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执不执著?不执著;他分不分别?不分别。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起心动念也没有了,所以他十波罗蜜圆满。

  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感应道交那个样子很像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一样。水没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有感,它就有应;我们一个善念,你看它的结晶那么美,我们一个恶念对待它,结晶就很丑陋。江本博士做了十几年的实验,天天在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法性,我们前面学的自性清净圆明体,那是法性,法性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所以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怎么会起心动念、怎么会有分别执著?那才叫正确的。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形相上跟我们没有两样,穿衣吃饭、学习工作没有两样,实际上骨子里头完全不相同。所以叫随缘妙用。随缘是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这个感应是随缘。妙用在哪里?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们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菩萨。我们呢?我们在作用当中,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这叫凡夫。我们相形之下,他妙我们不妙,所以他什么都能受,我什么都要计较,斤斤计较,一点都不懂得忍让,那就叫造业。造业就有报应、就有因果,生生世世纠缠不清,你看多苦。所以佛在大乘经里教我们要学菩萨随缘妙用,那你就快乐无比,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你在外表上什么都看不到,可是会看的人就清清楚楚,会看的人是什么?顺境里面不贪恋,逆境里面不生瞋恚,从这个地方能看得出来。如果再严重一点,别人轻视你、瞧不起你、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你也能够忍受,也没有怨恨,也没有报复的念头。不但没有报复心,没有怨恨的意思,刚才说了,真正修行人是天天在这里接受考试,天天提升自己的境界。境界愈高,你受的侮辱就愈严重,你遭的难就愈苦。关关都通过,那恭喜你,你成佛了。

  忍辱仙人最后那一关是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是梵文,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残暴不仁,我们中国人称为暴君。他是个王,这不是一个好的王,是一个不通人情、不讲理的恶王,暴君。遇到这么一桩事情,那真叫无缘无故,他一不高兴,他把你杀掉。杀还不是一刀把你杀死,叫凌迟处死,就是用刀慢慢的来割,把肉一片一片割下来,一直到你割死,受这么大的屈辱。忍辱仙人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来度你。所以在这一次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个得度的、证阿罗汉果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尊者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你看忍辱仙人不但不怨恨他,不但不报复他,还很感谢他,我将来成佛头一个度你。这是正确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缘有善缘、有恶缘,善缘、恶缘在佛菩萨心目当中平等得度,哪个缘成熟的先度。佛为了报恩,这是给我们看的,让我们学习,我们应该这样学习。残害没有比凌迟处死更严重的,他能够接受、能受得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了。在贤劫千佛名次排列,释迦牟尼佛是第五尊佛,名字在弥勒佛之后。因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波罗蜜的圆满,提前了,所以他提前为第四位成佛。弥勒菩萨呢?弥勒现在是菩萨,将来在释迦牟尼佛之后他接著成佛,他们两个位次颠倒了,他提前了。忍辱仙人对他的感激有道理,帮助他提前成就。我们能不能体会这个意思?体会到这个意思,你遇到逆境恶缘,你不会有一点怨恨心,你会有欢喜心。为什么?我提前成就的机会到了,他给我的,他来考我,我这一关通过了,没有怨恨心。

  所以说经上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这两句话特别用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诸位知道,天灾人祸异常的频繁,居住在地球上的众生苦不堪言,我们遇到了,多少人在这个环境里面被淘汰了。真正修行人遇到这个环境,好环境,这是什么?大考,不是小考,大考。你能关关通过,你不是提前成就了吗?所以说「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问题我们要以真诚的心待人接物,要以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慈悲心学诸佛如来永恒不变。无论是在善缘、是在恶缘,是顺境还是逆境,决定要保守,真正能做,决定得三宝威神加持,再困难的难关你也会通过。苦是要受的,应当要受,以苦为师。现前这个世界上有严重灾难,经济的危机现在没结束,科学家为我们提出警告,接著会有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接著还有淡水的危机,麻烦可多了。也很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瘟疫,这是非常恐怖的。人为的灾难,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东西爆发了,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小三灾」,小三灾是讲核武战争、生化战争,遇到这么一个环境。对我们修行人来讲,我们应该怎么应对?真正修行人看看四周的环境不对,怎么办?加紧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好事。如果不是在这个处境当中,我们把念佛看淡了,不要紧,时间还很长,慢慢来。现在看这个环境不行,不加功夫那就不得了,提醒我们认真念佛,帮助我们早一天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这环境好不好?太好了,千载难逢,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说人到底是善是恶?很难讲,环境也很难讲,完全看我们自己用什么样的心、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应。会,没有一样不好,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没有一个不好,统统好;不会呢?不会,那就没有好的环境,你就找不到好的。从这上面我们也深深能体会到,佛在经上常常讲「境随心转」,外面的环境是假的,是善是恶、是顺是逆,都是从我们自己心来转变的。心如果善,逆境也善,恶缘也善;心要不善,善缘也不善,顺境也不善。你怎么能怪外头?外面没事,这才是正理。所以这个生忍是讲我们的生活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

  第二讲「法忍,谓於寒热风雨饥渴等法,恼害之时,能安能忍,不生瞋恚忧愁」,这个偏重在自然灾害这方面。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这个非常难得。我常常想,他是个王子出身,我们佛法里也常说「富贵学道难」,释迦牟尼佛是贵族,富贵人,他能舍、他能放下,他放下做一个苦行僧,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全部的财产三衣一钵,一生没有改变。他做给我们看的,真的是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能够过这样的生活,什么灾难都没有。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有些科学家提醒我们,他们知道,这是在科学上用数据得来的,地球现在已经有很严重的危机。我们常常听说地球病了,病得很严重。为什么会有病?是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不安分,天天把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破坏,所以地球病了。我们有没有在破坏地球的工作?我们都说我们没有,其实都有分。

  佛给我们讲,水灾第一个因素是什么?第一个原因是贪婪,贪心是水;火灾第一个因素是什么?瞋恚;风灾,像台风、飓风、龙卷风,因素是什么?愚痴,贪瞋痴,这叫三毒烦恼。如果贪瞋痴没有了,水火风三个灾没有了,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贪瞋痴?傲慢,贡高傲慢是地震的原因,傲慢是不平,高下不一样,这就引发地震。在佛法里面讲,外面境界全是我们起心动念把它变现出来的,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心平气和,真像佛经上所说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那这个世间什么灾难都没有。现在大家非常担心的就是地球气候的变化,地球温度不断在上升,这个影响太大了。特别明显的是南北极,温度上升,南北极的冰融化了,高山上的积雪融化了,这问题严重。南北极的冰要统统都融化了,科学家告诉我们,海水会上升五十米,沿海的城市全没有了,全都被淹没。这个事情科学现在没法子解决。高山、雪山的积雪融化,许多的江河水源就断掉。像中国长江、黄河,它养多少人,如果一旦长江、黄河水没有了,断了水,中国有十三亿人,我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缺乏水资源,没有水喝,怎么办?五谷杂粮需要水它才能生长,如果没有水,绿洲就变成沙漠,这才是真正的大灾难。

  如果我们要能认识清楚,现在要懂得如何预防、如何来拯救。佛菩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都能学释迦牟尼佛一样日中一食,生活取简单,不要贪图美味,决定不吃众生肉,跟一切众生不再结恶缘,化解怨恨,这才是治本的办法。我们的饮食愈简单愈好,愈简单也就愈健康,蔬菜水煮就好了,能吃生菜那更好,不能吃生菜,过一过水就行了,不必去煎炒烹调,用不著。这样慢慢习惯了,在大灾难来的时候,你就容易存活下去。现在就要做,就要把肠胃慢慢的改变过来,能够适应最恶劣的环境,防患於未然。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种生活方式,那对於一切灾难没有恐惧、没有畏惧,他已经做出好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愈想愈有道理,这真正叫做大慈大悲。

  除这两种忍之外,大乘教里面还有一种修行法忍,我们修学如果你没有忍耐,你不能成就。古大德对於一个学人考验的方法,就是考他能不能忍辱。在《禅林宝训》里面,这大概是在五十年前,我讲过《禅林宝训》,是在嘉义靠近阿里山旁边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个禅林寺。他们那个时候刚刚建好,找我去讲经,禅林寺,好,我就讲《禅林宝训》。《禅林宝训》都是故事,里面有一条,这年数太久了,我也没有再去看这个书,差不多都忘光了。好在这个书在台湾流通很广,随时都可以能找到,诸位可以翻一翻。我记得有这么一段故事,一个老和尚看到有个年轻的学生,这个学生会有成就,聪明好学,很难得。可是他考他,用什么方法?用很恶劣的态度对他,好像是很讨厌,很不欢喜,一见面就喝斥他,就骂他、侮辱他。可是这个学生对老和尚非常恭敬,都能够忍受。有一次老和尚洗脚,把洗脚水泼他一身,泼了之后老和尚走了,他也没有生气。最后老和尚发脾气了,赶走,讲经说法的时候不准他来听。他没有法子,他不能进讲堂,他在教室窗口下面偷听,始终没有离开,老和尚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最后传法,大家不晓得老和尚法传给谁,老和尚叫他,门外蹲著那个找来,法传给他了。原来那么长的时间,老和尚天天喝斥他是看他忍辱,天天考忍辱,看他能不能通过。最后他通过了,变成老和尚的法子,这个很有道理。如果你不能忍,你什么都不能成就,你那个成就是浮面的,不踏实,遇到境界你就会随著境界转,顺境里面你会起贪恋,逆境里面你会起怨恨,那你就不能成就。

  所以你们看看《金刚经》,《金刚经》里面讲六度,布施讲得最多,其次就是忍辱,其他的都是轻描淡写写一写。布施是修福,修福、修慧,法布施是开智慧,财布施是修福报,可是忍辱是能成就、是能保持,你所修的不会失掉。你要能忍,你就能保持;你不能忍,你所修的保不住,到时候它会变质。这个道理我们不可以不懂,但这个道理很深。我们看六波罗蜜的排列,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你看布施是不是在修?持戒是加上德行,忍辱才能成就,能忍辱才能精进。精进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叫精进。精进才能得定,得定而后才能开智慧,六个门是说的一桩事情,一环扣一环,很清楚、很明显,它不是独立的,它是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智慧开了就成佛。所以在修法的忍辱,我们讲到佛法的修学,你不忍怎么能成功?中国古人的教学,小孩从小就教他忍,要修忍耐的功夫,要学稳重,这个小孩在道业、学业、事业他才会有成就。如果心浮气躁,他怎么会有成就?那不可能。这一点我们要懂,然后我们才会欢欢喜喜的去学习。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2009/5/8  台湾高雄  档名:12-047-002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忍辱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忍辱       净土法门)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惟觉法师:忍辱与忏悔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