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人生至高境界表现在这两字​上


   日期:2019/9/26 20: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真正的人生,是从40岁开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人40岁以后,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外界客观规律,得心应手,成熟老练,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稳中求胜。

  无论古今,很多名人大家都是在40岁以后才开始发达的,比如清末名臣曾国藩,40岁前名不见经传,40岁以后大器晚成,十年连升7级。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南怀瑾老师曾表示:人到40莫气馁,正是厚积薄发时,关键要把握好心态和格局。

  那怎么把握好心态和格局呢?南怀瑾老师又给出两个字——慎思

  这两个字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处于中间,承上启下,重中之重。

  很多人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头脑不行,说自己没有商业头脑,其实抱有这样的想法做事,首先就输了一半。

  慎思,首先要求我们做到用心,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去想事、做事,才能够真正认清事实,不会因一时脑热而冲动,也不会带着偏执和情绪做事。

  马云对此也是深谙其道,他表示: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所以永远记住,不要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最聪明的人相信总有别人比自己更聪明。

  事事不要松懈,不要小瞧任何人,用心去感受,凡事亲力亲为,才能够见到效果。

  人与人的差别,最主要的还是表现在思维上,看事想事的方法不一样,所做出的决定必然不一样,这就会导致结果的不同。

  对此,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演讲中表示:

  当你抱着投机取现,抱着天上掉馅饼的思想想事情时,就注定不会有太大的起色,因为这样的想法,会让你变得异想天开,眼高手低,得势了便得意洋洋,失势便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日子过于被动,必定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不妨保持睿智的想法,持有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以人能弘道为己任,任重而道远。

  慎思不仅仅是指周全、谨慎、用心思考,还在于告诫世人转变思维,善于抉择。

  年过40岁,正是成事的好年龄,将这两个字谨记于心,事事肯动脑,肯转变思维,不忘初心,坚持到底,生活终将会有起色。

  ——编辑 芊苑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境界)(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境界)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黄夏年教授:宝峰禅师的境界 

 楼宇烈教授: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走出闭关中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