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9


   日期:2019/9/28 1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B.中随烦恼

  「十一无惭」:「无惭心所」的体性为:对于自己的品格,及圣人之教法,都无所顾忌,轻视及拒斥有贤德的人,并拒一切善法。无惭的业用为:一、能障碍「惭」,二、能令人不以过恶为羞耻(犯了过错,也不会觉得羞耻),三、能令人生长恶行,四、成为一切烦恼及随烦恼的助伴,亦即,能助长一切烦恼及随烦恼。

  「十二无愧」:「无愧心所」的体性为:丝毫不顾及世人的看法或批评,且崇尚或喜爱暴恶之行。无愧的业用为:一、能障碍「愧」之生起;二、能生长恶行。惭者羞己,愧者耻他。「人无羞耻,百事可为。」人若没有羞耻心,什么坏事都可以干得出来。为何人会无惭愧心呢7[?]因为无明:以心无明故,其心阁钝不见过恶,不知不觉。人若心中如此无明、黑暗,不但不见自心,亦不见法,亦不见一切是非、善恶,则此人不但无法修行,且必成大恶之人。因此,修行者必定要有惭、有愧,才能时时自见己过、知过、认过、改过,因而能增进白法,弃绝恶、不善法。故经云:「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

  以上无惭、无愧两个心所,皆徧于一切不善法中,亦即一切不善法中,都有这两个心所的踪迹;换言之,心行不善时,必定有无惭、无愧心所,俱时而起。因此,这两个随烦恼,在幅度上比前十个随烦恼大,但比后面八个要来得小,故称为「中随烦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