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42


   日期:2019/10/1 16: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七掉举」:「掉」,摇动。「举」,高举。「掉举心所」的体性为:能令心于境,不得寂静。其业用为:能障「行舍」,及障修止(奢摩他)。盖掉举即现代所谓「兴奋」或「心情亢奋」而「静不下来」。掉举的别相即是喧嚣妄动,因为它能令与它俱时生起的心、心所法都不寂静的缘故。掉举有三种:

  1.身掉举(身乱动)

  2.口掉举(口乱言)

  3.意掉举(胡思乱想)

  因为掉举能障奢摩他(止),故是修定者的另一个大敌;正好与昏忱成一对,因为掉举障止(奢摩他)、而昏忱障观(毗钵舍那)——然而「止观」正好是修定的两只脚。

  「十八失念」:所谓失念,是指忘失正念。「失念心所」的体性为:对于一切所缘境界,不能明记,因而忘失。其业用为:一、消极方面,能障正念,二、积极方面,成为散乱心之依托。此意即:失念的人,心必散乱。瑜伽师地论上说:失念是三不善根中的痴分所摄,因为痴能令念忘失,所以叫失念。遭「失念」对于修定者而言,也是一大忌,因为一失念,即无正念—心一无正念,便马上失定,因此心即陷于散乱境界。故修定者须念念善自护心,令住于正念,令不失念,方能令定心不失。

  「十九不正知」:「不正知心所」的体性为:于所观境,起邪谬解。这就成了邪慧,又称恶慧。不正知心所的业用为:一、消极方面,能障正知,二、积极方面,能令身语意多所毁犯。请不正知的人,以于一切事不正观察,而起邪慧,于是毁禁犯戒不以为过,如云:「酒肉不碍菩提路」、或「男女交道为阴阳融合、定慧等持」等。「不正知」即不正知见,或知见不正,以俗话言,即是「观念错误」。这种不正知之人,当此末法,到处充斥,不但毁禁犯戒,且谤佛毁法,实令人忧心。

  「二十散乱」:「散乱心所」的体性是:于所缘境,令心流荡,不能专注。其业用为:一、消极上,能障正定,二、积极上,成为恶慧之所依。此意即,心散乱的人,多会发起恶慧、邪慧;因为散乱心不与正智相应,而与邪慧相应。散乱虽排在随烦恼最后,但它却可说是修定者的第一号敌人,以心若散乱,即不能得定,故经云:常自摄心不乱。又,散乱心即与一切染法相应,故瑜伽师地论上说:散乱为痴一分摄,因为散乱是徧于一切染心的缘故。最后这八个随烦恼称为「大随烦恼」,因为它们都是徧染心的缘故,亦即,一切染心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故其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故称为「大随烦恼」。在此回顾一下:「中随烦恼」(仅无惭、无愧两个)则是「徧于不善法」 ,故称为「中随」。「小随烦恼」十个,因为是各别起,牵涉的范围小,故称「小随」。以上为解释二十个随烦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五明学佛网: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九、二种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八、无为法(六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七、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六、色法(十一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五、心所有法(五十一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四、心法(八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三、五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二、论文引言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一、释论题、论主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目次 总序 原文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0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