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世界上,为什么有穷的人?为什么有富的人?


   日期:2019/11/14 13: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尔时世尊”:在前边释迦牟尼佛说这一段经文之后,“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又不怕麻烦的、悲心切切,而再告诉文殊师利童子,就说了,“曼殊室利”,“有诸众生”:说假设若有一切的众生,“不识善恶”: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他混合分不清楚,“惟怀贪吝”:他所知道的就是一个贪心和一个吝啬,舍不得。

  “不知布施”:他不知道布施给其他人,不知道对其他人好。布施,就是以自己的所有,布施给这个所无的,那么这里边就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施。财施,就把所有一切的财产,包括一切的技能都在内,来布施给其他人,帮助其他人。法施,是把自己所明白的佛法,看众生的机缘,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因病予药,那么这样子来利益众生,这叫法施。无畏施,就是看见人在那困苦艰难、危险的时候,非常地恐怖,所谓“六神无主”;在这个时候,你能安慰他,能以软言玉语,用很柔和的语言来安慰这个人,令这个人没有恐怖心,这叫无畏施。

  财施、法施、无畏施,这是三种的布施。你没有财,你可以布施法;没有法,可以布施这个无畏,这都是布施。那么你能布施,“及施果报”:那你能再讲说这个布施的果报,好像《地藏经》上说“舍一得万报”,这是布施的果报。

  “愚痴无智”:没有人给他讲这个因果报应,他也没有这种知识,这叫无知──愚痴无智,没有智慧。“阙于信根”:为什么我们人遇到正法,会狐疑不信,会生出很多怀疑?这就是信根不具足,也没有择法眼,你说的是,他想成非了;你说的非,他又想是。没有真正的智慧来判断是道和非道这种的界限,判断不出来,这就叫愚痴无智。阙于信根,没有这个信根。

  “多聚财宝”:他把这个财宝聚得很多很多的,要做守财奴,所以“勤加守护”:早起想着我这个财宝到晚间,晚间想得睡不着觉,又想到天光。你看辛苦不辛苦?因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吃饭也没有味道了,睡觉也睡不着了,你看这是很苦的!所以勤加守护,想尽方法来守护自己的财产。

  “见乞者来”:若见一个讨饭的,或者乞食的,到自己这儿来了,怎么样啊?“其心不喜”:心里就很讨厌很讨厌的,说:“你跑到我这儿来要了,真是可恶!”“设不获已”:或者受这个环境的使然,一定要布施才可以,不布施嘛,就有麻烦了,这叫受逼迫来布施,是不得已的布施。“而行施时”:那么被压迫而做这个布施的时候,“如割身肉”:这真是所谓舍钱如割肉,像割身上肉一样的。“深生痛惜”:很舍不得的,心里都痛了!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又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悭贪的众生,舍不得、孤寒鬼、刻薄、悭吝。“积集资财”:聚集这个资财。资就是物质,财就是财产;积聚这物质和财产。“于其自身”:就是给他自己这个身,“尚不受用”:他自己也舍不得用。什么东西都收藏起来,自己舍不得用,也不给其他的人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他自己都舍不得用,他怎么能又会令父母、妻子来享用呢?他更也舍不得!“奴婢作使”:那么或者给他奴婢,或者他这个佣人,“及来乞者”:或者来和他要饭的这些人。

  “彼诸有情”:这一类刻薄、悭贪、孤寒的众生,“从此命终”:一旦他死了,“生饿鬼界”:死了怎么样啊?因为他这么悭贪,总是不舍得,所以就做了一个穷鬼,做了一个饿鬼,做了一个守财鬼;“或傍生趣”:或者做了畜生,也不一定的。

  “由昔人间”:因为他以前在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他偶尔在一个场合里头,听见人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今在恶趣”:现在在这个三恶道里头,“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偶尔就想起来这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了。“即于念时”:就在他这个念的时候,“从彼处没”:就从那个或者是饿鬼道,或者傍生,它就从那儿没有了,“还生人中”:又回来生在人世间来了。“得宿命念”:他常常知道自己前生是做什么,是怎么样的,得宿命通。“畏恶趣苦”:很怕这个三恶道的苦果,“不乐欲乐”:不再欢喜这个欲乐、吃喝玩乐了。“好行惠施”:那么就欢喜做一些个布施,布施给一切众生。“赞叹施者”:他也赞叹布施的这一类人。“一切所有,悉无贪惜”:他一切所有的,也都不那么孤寒了,不那么悭贪了。

  “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那么慢慢的,渐次就是慢慢的,一步一步来;尚能,他能勉强布施头、布施目、布施手足,或者布施血肉之身,“施来求者”:布施给向他来求的这一类众生;“况余财物”:况且其余的身外之物,那他更不会不舍得了,一定都能舍得了。

  布施是修福的一个法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为什么有穷的人?为什么有富的人?那个穷的人,就是舍不得的那个人;那个富的人,就是舍得的那个人。所谓“要舍才能得,你不舍就不得。”因为这个,我们人要把因果认清楚了,不要错因果。你一错因果呀,差之毫厘,就谬之千里。尤其我们到寺院里头来拜佛的人,到这儿都应该利益其他人,布施给其他人;不应该跑到庙里头来想找便宜,总怕自己吃了亏。甚至于到庙上来偷,偷这个饮食、偷财物、偷一切的一切,这将来一定会堕落三恶道的。所以你们每一个人回到家里,告诉你们自己的亲戚朋友,无论到哪一个庙上去,不要跑到庙上去找相应,找便宜,甚至于偷东西;这是最造罪业的一个行为了。假如你不告诉他,他造了罪业,你都也有份的,所以无论亲戚朋友,要明白告诉他这个因果循环的道理,不要昧因果,不要错因果。

  你看佛经上,都是教人布施,不是教人尽布施给自己,自己不要布施给旁人。我们学佛的人,要倒过来;倒过来,就是要利益其他人,这才是够上一个学佛的人。不然的时候,在佛教里头,做一个德中之贼,尽破坏佛教;甚至于各处去拉护法,想办法去攀缘,这都是造罪业的地方。在旁的地方我见不着,我就算想要帮他,他也听不见我对他讲这个话;你们各位,听见我对你们说这种的话,你们切记切记啊!要赶快觉悟,赶快迴光返照、猛醒,快点觉悟过来。有过错的,就赶快把它改了;没有,那更要勉励,更要好好地做一个佛教徒,不要做一个似是而非的,在佛教里头尽混水摸鱼,在那儿想找种种的利益,甚至于在佛教里做生意,这更是将来一定会堕地狱的。以前有个人,在金轮圣寺就卖珠宝,到这儿来卖首饰,这将来的果报都是不得了的!

  所以各位一定要很小心的!不然堕落的时候,我也没有办法救你的。

  恭录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布施)(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布施)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布施 

 惟觉法师:布施的利益 

 许智铭居士: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陈坚教授: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宽运法师:何谓布施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6 布施就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九讲 正宗分——布施平等觉 

 永海法师:布施得当 

 永海法师:适当的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