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转烦恼为菩提的最好方式


   日期:2019/11/22 16: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烦恼即菩提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不想要的偏偏会碰上,想要的会因为无常而离我们远去。快乐多是短暂的,而痛苦是长久的,但痛苦以后又不代表它永远维持下去,痛苦以后又会快乐,快乐以后又会痛苦,有时候是在不快乐也不痛苦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个无记的状态。所以,这些反反复复变化无常,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活着不容易。

  活着不容易,那么就要让它变成有意义。要不然,活着本来就很不容易,这样无奈地活下去,最后在临终时对自己未来没有把握,就好像是入宝山空手而归,等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后悔已经都来不及了。

  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不是我们突然幸运而来,也不是无缘无故去投胎做人,是多少万年、上亿年累积下来的福报,一点一点地累积,终于有机会投胎做人。中土难生,我们都生了;佛法难闻,我们也听闻到了;善知识难遇,我们也有幸遇到了;人生难得,我们也得到了。佛教讲的四大难对我们来讲都已经不是难题了,这表示我们有足够的福报跟这样的善缘。现在要不要把这样的善缘累积更上一层楼?如果明白这种来之不易的难得,那我们活着的时候便需要刻苦的精进了。

  每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就需要针对引起烦恼的问题好好思考一下:烦恼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当然不能,如果能解决,为何要沮丧?努力解决才是当务之急,而且还要很高兴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是无法扭转或解决的问题,就更不需要沮丧,事情已成定局,沮丧也无济于事,最好将它放下,当下不需要再追随着它烦恼。

  喜欢用回忆来伤害自己,是人类最大的缺点,往往也是沮丧和烦恼的来源。比如别人讲了一句让自己听了不高兴的话语,对方离开后,我们就边走边回忆刚刚对方说话时的用语、神态、气氛等等,再次将自己置放于当时不愉快的情景中,这时火气又开始上升了。回到家中,仍然借由回忆,让伤害性的思维一再重演,例如“他刚刚是这样讲那样讲……”如此火上浇油地再自导自演一遍,不断地伤害自己,持续的嗔恨情绪将自己折磨得非常疲累,心有不甘。

  可是,静下来想想,自己生气,真的是因为对方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吗?不是,多数时候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自己,因为我们在拼命地回忆。这好比别人拿一把刀,告诉我们“你应该在身上砍一砍”,然后在我们身上稍微划一下,又说“你只要这样砍,就会有血流出来”,便把刀交给了我们;随后,我们就边走边用刀划自己的身体,还告诉自己:“这是那个人拿刀在伤害我,不是我自作自受。”过了一段时间便忘记了这件事。直到有一天,突然看到这个人,就又拿他当时所讲的话重新伤害自己。就这样,不断回忆,重复伤害,我们又会告诉别人,抱怨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这也是一种无始以来伤害别人所累积的业力在今日成熟的果报。

  这个就是产生烦恼和沮丧的模式。我们的后一念随着前一念的情绪起舞,念念相随,紧抓不放,穷追不舍。

  其实,一件事情无论好坏,既然已经结束了,就不值得再去追随,因为已经是一个梦。因此,要学会忘记过去的那一刹那,知道那一刹那如梦如幻,然后对未来去努力。

  事情发生了,就要放下。如果放不下,就要学会不自欺欺人,要告诉自己“这是我拿着一把刀,持续在伤自己,而不是别人在害我”。

  对治的方法就是如此:解剖它,理解它,然后放下它,向前看,面对崭新的未来。

  烦恼即菩提。如果你没有把你这些负面的念头转成正面的,烦恼永远是烦恼。这种转换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的。

  闻到香味,看到花朵,看到这些食物、饮料,所有人皆大欢喜,我们把自己看到的一切,丑恶的也好,正面的也好,都像看到花朵一样去欢喜,欢喜看到别人的缺点,欢喜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我们也有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是因为人家有优点。这样慢慢我们才有办法把自己心灵的黑暗面给净化掉。

  在藏语里面,佛陀又叫桑杰,它有睁开了紧闭的双眼、盛开了这种美丽的花朵这样一个含义在里面。

  用佛法的角度看世间,其实没有任何的圆满与不圆满,顺境和逆境,乃至好与坏的区别。

  我们心生出的很多烦恼,都来自己我们二元分别的起心动念。再配合“我执''的作用,那就会是顺我者就是圆满和愉悦的,不顺我者就是不圆满的逆境和挫折。我们都是这么去定义的。

  所以,如果用佛法的观念去解决这些问题,一定是要我们从心念上下手,转烦恼为菩提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为己的私心扩展为能利益他人的博爱之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转烦恼为菩提的最好方式)(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转烦恼为菩提的最好方式)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嘎玛仁波切:修财神法的“密意”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嘎玛仁波切:过度呵护只会消耗孩子的免疫力,提升身心的承受 

 嘎玛仁波切:心有定力,不因外境所转,就是快乐的主宰者 

 嘎玛仁波切:如何让生命之苦变得更香甜一些? 

 嘎玛仁波切:谨慎!疑心病,真会让人造作下地狱的罪业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