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蔡礼旭:应该怎样去关怀父母、关怀家人?


   日期:2011/3/13 22: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


    请教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关怀父母、关怀家人?感恩您!


---------------------------------------------------------------------------


蔡礼旭老师答:


   在关怀父母方面我们要能时时看到父母的需要。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常常去关怀?身体。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个「志」也可以当心愿。「养父母之身」,所以生活起居、食衣住行都应该去关怀。假如我们跟父母住在一起,或者住得很近,在食物方面,我们就可以回去的时候带些水果、带些蔬菜回去。我小时候就常常看到我母亲差不多两、三个礼拜就回我外公外婆家,我是标准的跟屁虫,所以每次都跟我母亲一起回去。一来可以学习到母亲的孝心,二来因为每次回去,外公外婆很高兴,常常就拿很多东西出来给我吃。一罐饮料喝完,他马上又去拿另外一罐,有时候一连都喝了两三罐。在这个喝的过程,也能够感受到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疼爱。其实让孩子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触,他就能够感受到天伦之乐,这也很重要。常常回去,就能够在食物当中去观察到,可能米快没有了,油快没有了,我们都主动帮父母去买,父母一定会觉得非常窝心。


  另外,人老了就怕身体不好,所以我们也要常常跟父母沟通一些健康的观念,有健康的知识才会做出健康的抉择跟判断。我们见面,人家说人老了见面都说,吃坏一点才不会高血压,才不会得癌症;因为年老吃得愈清淡,身体的负担愈少。但是你也要透过跟父母沟通,再慢慢告诉他,吃清淡好,不然因为我们的上一代穷怕了,所以他觉得不多吃些鱼肉,好像营养不够。甚至于现在都提倡吃糙米、胚芽米,比较营养,那都是全营养素,白米饭只有醣类。但是假如我们拿糙米,甚至于拿番薯(这些都比较营养)给父母吃,他们会觉得:我现在生活比较好了,还要我吃这些东西,我要吃白米饭。他们的观念一时间转不过来,你都要循循善诱跟他们沟通。我们在建立父母,还有建立家人的正确观念,让他身体好,这个观念的建立也决不是一蹴可即。欲速则不达,我们不可以操之过急,不可以强加于人:你就是给我吃就对了,不要说那么多!这样父母也好,家人也好,心里好不好受?不好受。当心里不好受,吃的东西再营养不好消化。


  所以有位朋友(一位女士),她刚好听了我们的课程,了解到饮食应该少肉类,多素食,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帮助。她听完之后很高兴,回去就跟她先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不再煮肉给你吃,我是为你的身体好,你要领情。当天回去,有没有魄力?很有魄力!但是太操之过急,会有反效果。所以一、两个礼拜以后,她到我们中心去找我,脸色不好看。她跟我说:我先生真是不受教,我为了他好,希望他健康一点,所以就不煮肉给他吃,他居然不接受。发了些牢骚。


  我就跟她倒了一杯水,然后她在喝水的时候,我就告诉她,我说:你先生假如有外遇,你要负责任。她吓一跳,我说:你先生假如得了高血压,你也要负责任;你的孩子愈来愈少机会可以跟他父亲相处,父子关系受到影响,你也要负责任。我愈讲她愈纳闷,怎么会这样?我接着就问她:你今天不煮肉给你先生吃,请问他还有没有吃?她说:有!他都到外面去吃了。我说:对!到外面去吃,可能又跑到酒店去吃,到时候那边有很多女生,刚好遇到不好的缘分,是不是有可能会出状况?所以,有外遇你要负责任。到外面吃东西,外面煮的都又油又咸,可能吃个三年血压上升,就得高血压,你也要负责任。先生每天都在外面吃,跟孩子都不能够有很好的沟通,很好的关怀,所以父子关系也是你搞砸了,你也要负责任。


  她就很委屈的样子,我跟她说:你当初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先生、让家人更健康。那请问你,现在达到这个目的了吗?人很多时候目标都正确,但是路走到一半都忘记了,都在中途意气用事。我就跟她说:你要让一个人接受一个观念,不是一下子的功夫,你要做得不露痕迹。比方说这个礼拜煮三样肉,下个礼拜把它变成两样,再下个月变一样,慢慢减少,让先生没有察觉。但是你把肉拿完了,端上来的菜要很好吃,所以你要赶快去跟别人学习,如何把素食做得比肉还好吃。你先生一边吃说:这道菜是什么?怎么这么好吃?你说这个叫素食什么什么菜,他会对素食就更能接受。


  另外,这些正确的观念,你要常常一点一点去跟他沟通。比方说,我们女人就可以发挥我们的温柔,就跟先生说:你的健康是我一辈子的幸福,所以你的健康太重要,怎么吃得健康?雷久南博士这本书写得很好,或者哪个专家写得很好,里面有什么观念,你就一句、两句慢慢给他灌输进去,他就很能接受。我接着又跟她建议,我说:有时候你就带你先生一起来上课,上完课中午就留着跟大家(我们中心这些老师)一起吃饭。他就会觉得,你也吃素,他也吃素,他就不会觉得吃素是很希奇的事情。边吃的时候,旁边的老师就会跟他说:素食不错吧!他先生就会说:不错,不错!慢慢就有团体的气氛。后来她先生两、三个月以后,也很自然就吃素了。


  所以,我们在关怀父母、关怀家人,也都不能操之过急。当然你要关怀别人的健康,首先你自己的知识要足够,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很多人他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都是在生活当中需要的时候才会提升。比方说妈妈的身体有点状况了,我们才懂得赶快去研究这些学问,我们不要等到家人身体出状况了才学,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比较辛苦了。我们现在先好好学,好好把这些观念带到家庭当中,这是「养父母之身」。


  再来,「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心里面能够常常很欢喜、很自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我们所作所为一定要让他安心、放心。假如我们的德行不好,纵使你每天都供养父母很好吃的饭菜,父母吃了之后会不会快乐?也不会;他可能边吃还边帮我们提心吊胆。中国的父母比较含蓄,他心里面的感受,有时候不会在言语当中流露,所以我们要善于去体会父母的心境,父母的需要。


  《论语》里面有说,君子要有「九思」,要有九个常常懂得观照的一些态度。哪九个?第一个是「视思明」,第二个是「听思聪」,要能从父母的言谈当中,听出他们心里的需求。比方说我们很久没跟父母打电话,母亲打过来,还等父母打给我们,我们已经太失礼了。父母过来跟你问问你现在的工作状况,虽然是在问你的工作状况,事实上我们应该能听出来,他已经在想念我们,甚至于是想念孙子。我们听得出来,我们就不等父母开口,主动要回家去探望。其实人只要上了六十岁以上,老得就会愈来愈明显,当我们一、两个月没看到父母,一回去一看到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老这么多!所以我们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机会,善体亲心,常常去关怀、去问候。这是「养父母之心」。

  再来要「养父母之志」,父母的心愿。《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我们把身体照顾好,这是孝道首要的工作。「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假如我们用自己的德行,对家庭、对社会有所贡献,最高兴、最满足的是谁?是父母,还有老师。这是养父母之志。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分善心,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很多父母因为全心全意栽培孩子,在很多社会方面他想尽力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当他的孩子能够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他会觉得很欣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老师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蔡礼旭老师       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