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三章)04


   日期:2019/12/31 1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七十三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七十三章 千功输一骂04

  渐顿达无心

  又无心约教有二,一者澄湛令无,二者当体是无。澄湛令无者,则是摄念安禅,蠲消觉观,虚襟静虑,渐至微细。当体是无者,则直了无生,以一念起处,不可得故。

  就教理而言,无心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澄湛令无’,这是渐修法门,就像从河里拿来的一杯水慢慢让它沉淀,沉淀到极点,心清净到极点,连清净、空都要把它丢掉而到达无心。‘摄念安禅’,比如念佛或念咒子、听呼吸或参掸,可用各种法门,其目的无非是要把所有的念头捆在一个念头上。这种方法可用不太好听的‘肉包子打狗’来比它,佛号、咒子、观想就像包子,妄想就是狗。狗一来就用包子打它,它吃了那个肉包子就不再乱叫了,尾巴夹拢来了就偷偷地走了。同理,妄念来时,只要念佛或念咒的心专一了,妄念就没有了。因此,这些方法不过是摄念而已。摄念以后,渐渐地身安、心也安了。然后‘蠲消觉观’,‘蠲消’,什么都丢掉,无觉无观。‘虚襟静虑,渐至微细’,虚襟静虑,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慢慢就到达无心。

  第二种是‘当体是无’,这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了,当下就是空,就是无心,因此是‘直了无生。’‘以一念起处,不可得故。’本来一切众生个个都在无心的境界中,生而不生。比如,我们这堂课讲了那么多,你们也听了这么多,但是一个念头都没有,我也没说过话。如果认为,我在上课、说话,那就是你们在冤枉我。要不然拿出证据来,但是不可拿录音带来,录音带是录音带,与我不相干。这就是当体即空,说而不说,你们听的人也一样。所以说,一念起处不可得,本来就没动过。今天有法师到外面弘法,我欢迎他们,问他们,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出门以前和回来以后都没有动过啊!懂得了这个,直了无生,动而无动。一百年就像一瞬间动而末动。我也常跟你们提到,走路也可以悟道,走路时向前走总觉得好远、好累,走过了路回头一看好短哦!就是那么一点嘛!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在乡下旷野中间的路途,这种感觉就更亲切。在街上走路不算数,因为两边都是店,由于有看不完的东西而迷糊了,因此不会觉得远,也不会觉得近。

  经云:‘一念初起,无有初相,是真护念。’

  ‘护念’,这两个字要注意。人家说,《金刚经》只有一句话,你懂了就悟道。‘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一切修行法门只有两个字‘护念’而已,起心动念要处处看清楚,能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这句话‘善护念。’护念到‘过去心不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护念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才是善护念。所以,经上说:‘一念初起,无有初相’,念头一起就像水上的泡沫一样,随起随空。‘是真护念’,这样就解了真护念,也是真无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宗镜录)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一章)里03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一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一章 大道消在无言里01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04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