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宽容才见雨后彩虹


   日期:2008/7/15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你的一只脚踩到了紫罗兰的花瓣时,它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紫罗兰的宽容。我很欣赏这句话,因为我们也需要宽容。
宽容是什么?宽广后才可以容纳,心胸宽广了,可以容纳敌人;心灵宽广了,可以容纳异己,海的宽容在于不择细流;山之宽容在于不拒微尘;人之宽容在于理解与忍让。人为什么要宽容?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缺点,由于生存的空间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也由于后天各类因素的影响,就造成人的诸多的弱点与缺失,人与人之间以各自不同的背景、文化、习惯、思想进行交流时,就难免产生摩擦、矛盾、甚至怨恨,这样就需要宽容了,如果没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摩擦就产生了燃烧,使人倍受煎熬;矛盾激化就可能带来小到仇恨,大到战争;怨恨难平就引来毁灭性的灾难。
佛云:“忍为世间最,忍为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如何宽容?忍辱为高。佛法讲忍的境界为“无生忍”—“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乃至作佛不生恶心,是故名无生忍。”佛教理论把宽容推向极致,即“忍无所忍”,法本无生无灭,缘起性空的,忍与不忍未曾生起,安住于一切处、一切事不生恶心,才是真正的“宽容”,这个“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就可以无所不容,乃至到了没有了“宽”的概念,也就没有了“容”的存在了。
宽容与惩罚是截然相反的,而就其达到的目的来看,宽容起到的作用往往胜于惩罚的结果。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当我们处理一般性错误时,采取宽容的态度所收到的效果是拯救性的,宽容对犯错误者是一种震撼,而惩罚是再得体,换来的也是抵触,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当然宽容的范围是在“人民内部的”,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摩擦在所难免,这就要有颗宽容心,互敬互凉、相互理解、泰然处之、一笑了之,这样的结果仿佛雨后彩虹,经历了风雨彩虹愈加绚丽。一味的指责、发难、刁难,可想而知,如同黑云压城,雨转冰雹了,如此的结果总带给我们些许的损失,而且是双方的。不会宽容的人就是“以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在杂志上读到一则真人真事:美国试飞员胡佛,有一次试飞任务即将完成时,引擎突然熄火,飞机失去控制,从高空瞬间下落,地面人员大声惊呼,胡佛以超凡的驾驶技术,冷静的采取应急措施,使飞机安全着陆。当人们检查故障时发现是机械师加错了燃料油,面对胡佛,机械师吓得魂飞魄散,等胡佛的拳头挥向他。而胡佛没有挥拳头,却伸出双臂紧紧拥抱机械师,安慰他说:“为了表示我相信你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我要你明天再为我保养飞机。”不必说什么,我相信机械师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宽容是美德,是高尚的觉悟与情操,佛陀住世时,宽容是闻名遐迩的,成佛后先度敌人成就,弘法时处处宽容那些迫害、诬陷、加害他的人,同时以自己骨肉的割舍,促使伤害他的人有所警觉,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心怀啊?把敌人“宽容”成为朋友的结果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朋友。
我亦凡夫,欲得人格的完成,必以“忍辱波罗蜜”为先导,忍得风平浪静后,才可以加速般若之舟早日到达彼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