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圆满放生:外来动物福寿螺放生3.4.3(2)


   日期:2020/1/5 1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圆 满 放 生》

  请先阅读“3.4 外来物种动物的放生”部分。

  3.4.3 常见外来入侵动物介绍

  (2)福寿螺:见图38。

  图38:福寿螺

  福寿螺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首批入侵外来物种名单。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现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被认定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稻、蔬菜、茨实、慈菇、紫云英和甘薯等作物。福寿螺每年4月~6月和8月~10月是产卵和孵化高峰期,也是成螺和高龄幼螺集中危害的盛期。其危害水稻,主要是吞食稻叶,造成少苗缺株,需多次补苗,秧田和分蘖期稻株一般受害率为4%~7%左右,高的达13%~15%;对蔬菜、慈菇、紫云英等的危害率一般为4%~5%,高的达10%~15%,局部田块可达30%以上。

  外观特征:头部圆筒形,有前、后触手各一对,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贝壳短而圆,大而薄,壳右旋。螺层一般为6层,第一螺层比田螺大而且扁,形似苹果,故得名苹果螺。螺口为卵圆形,覆有角质层保护。螺体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幼螺体一般呈灰白色;小螺为金黄色,小螺第一螺层背面中部有一大“气泡”,借助浮游和呼吸;成螺多呈深黄褐色,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螺体左边具一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

  鉴别特征:贝壳较薄,卵圆形;淡绿橄榄色至黄褐色,光滑。壳顶尖,具5~6个增长迅速的螺层。螺旋部短圆锥形,体螺层占壳高的5/6。缝合线深。壳口阔且连续,高度占壳高的2/3;胼胝部薄,蓝灰色。脐孔大而深。厣角质,卵圆形,具同心圆的生长线。厣核近内唇轴缘。壳高8cm以上;壳径7cm以上,最大壳径可达15cm。

  经验识别方法:

  ①福寿螺最容易辨认的特征是雌螺可以在水线以上的固体物表面产下“粉红色的卵块”。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

  ②福寿螺与常见田螺的外形区别:

  外壳:

  福寿螺:壳较大,近圆盘形,有5~6个螺层,体螺层占壳高的89%,螺旋部较小,脐孔大而深,壳口无黑色框边,卵生。螺层第一螺层比田螺大而且扁。

  中国圆田螺:外壳6~7螺层,比福寿螺稍小,呈长圆锥形。椎尾长而尖。

  中华圆田螺:外壳6~7螺层,比福寿螺更小一点,呈卵圆形。

  肉色:

  福寿螺:呈黄白色。

  田螺:呈青褐色。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放生中的暂养一般应该使用沥水容器,注意保持其湿润。当然,如果数量很少,也可以采用盛水容器注水暂养,但要注意观察,还要注意补充氧气或换水。福寿螺适应最低临界水温为5℃,适合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放生。

  福寿螺具有迁移能力,放生注意事项请阅读前文介绍,主要是要严格选择这样的孤立小型水体:周围没有其它水体和湿地、水田等。放生的数量要严格限制。

  (待 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生       福寿螺)(五明学佛网:放生       福寿螺)  

 惟觉法师:吃素与放生 

 道坚法师:放生是什么意思 

 道坚法师:无节制的放生行为全导致更严重的杀生吗 

 明一居士:放生改运 

 妙祥法师:放生·护生——上妙下祥法师在秦皇岛放生文化交流 

 妙祥法师:放生·护生——东林寺心开法师向大悲寺妙祥法师请 

 印广法师:放生特别开示 

 仁焕法师:放生仪轨 

 陈坚教授:论智顗的“生态放生”及其对当代佛教“放生”的启 

 仁焕法师:为什么要护生放生 

 衍慈法师:放生的意义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放生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