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八)


   日期:2020/1/6 7: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宗略要文】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八)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不取正觉。”这一段话是这一问答的结论。道绰禅师举出二由一证,说明末法时代的众生圣道难证,后面就讲出唯有净土可通。这一条路走不通,当然走另一条路,没有办法修学圣道门,当然修学净土门。向东走不通,没办法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向西。向西可以走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要不要?当然要。这一条路走不通,当然换另一条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现今末法”,道绰禅师当时时代,是已经进入末法时代了。“现是五浊恶世”,道绰禅师的时代,已经是五浊恶世,再经过一千四百多年,现在的世间更是浊恶,对不对?大家每天晚课诵《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告诉我们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在五浊恶世,众生学佛、修行的知见就非常的浊乱。净土法门是最简单易行的法门,但是也是最容易混淆不清的法门。很多人对于佛号的认知是错解的、是错误的、是不正知的、是不正解的,所以念佛念的内心忐忑不安,对阿弥陀佛的了解太少了,净土的经论所知有限。

  所以五浊恶世的时代,要怎么修行?道绰禅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结论,也是为我们做了一抉择,“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唯有就是只有净土念佛法门,能够让我们通向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门都关闭起来,走不通,唯有念佛这一门可以走得通。所有的道路都不能够通向西方极乐世界,唯有念佛这一菩提道路,可以通向西方极乐世界。祖师的话你相不相信?我相信。因为前面讲了那么多的道理,你还不相信,那更佐证你的下劣,因为世尊所说的道理、祖师所说的道理,都在说明众生下劣的事实。

  所以,“《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净土门既然是五浊恶世的凡夫可以通往西方极乐世界之门,那么要怎么修学净土门?底下道绰禅师引用《无量寿经》第十八愿的大意,说明根据《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修学,就可以通向西方极乐世界。这里道绰禅师引用《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意义非常的深远。

  净土教法的修学方法很多,有人告诉我们,要诵经、持咒、朝山、拜忏、放生,修诸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人告诉我们,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知道谁讲的对。但是道绰禅师在《安乐集》告诉我们,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底下引用的是《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把最重要的,直接了当点了出来,单刀直入。道绰禅师没有告诉我们,在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凡夫,要修学净土门,然后底下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净土修学方法,没有!直接了当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根据《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修学,这是整个净土教的中心。

  犹如法律的宪法一样,宪法是一切法的母法,最重要的;犹如一个人的心脏,对一个人而言是最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心脏,那一定死掉;犹如一棵树的树根,对这一棵树而言,树根是最重要的,树根断了,这一棵树一定枯死;犹如水的水源一样,水的源头如果没水了,这一条河水一定枯干。所以净土法门,修学的中心在哪里?就是《无量寿经》告诉我们的,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之第十八愿。所以有人问我:“信愿法师,你为什么经常强调第十八愿?”这是我们修学念佛法门最重要的核心,不强调第十八愿,那我要强调什么?这最重要的,所有净土教法都围绕在第十八愿展开,修学净土教法,就是每天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说要怎么修学净土教法?

  在台湾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有一个菩萨,有一天带了她女儿到我们讲堂来听我讲经。听经完之后回家,她的女儿向她妈妈报告听师父讲经的心得。她的妈妈来跟我讲这一件事情,我才知道。她的女儿在学校教书。她跟她的妈妈说:“妈妈,信愿师父怎么那么奇怪。”她妈妈反问她:“怎么奇怪?”“整个晚上都在讲南无阿弥陀佛,整个晚上都在教人家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话一直重复在讲。就讲一遍就好了嘛,何必整个晚上都教人家念南无阿弥陀佛。应该讲讲其它的嘛,讲讲别的嘛。一整个晚上都在讲南无阿弥陀佛的道理。我不想再去听了,因为我听一次就知道了嘛。”她的妈妈来告诉我这一件事情,我听一听之后笑了笑,请她回去告诉她的女儿:我不是只有一个晚上要讲南无阿弥陀佛,我是要一辈子都讲南无阿弥陀佛。(呵呵……师父笑。掌声)

  虽然念南无阿弥陀佛非常的简单,听一次就知道,当然念佛人要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是你听了一个晚上,就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了吗?听了一个晚上,就会一生老实念佛永远不退吗?很难!我告诉你,听闻阿弥陀佛的教法三年五年,经过三年五年之后,不念佛的人有没有?我告诉你,多的很。境缘考验就退失菩提道心了。信根扎在六字名号太薄弱了,好像一棵树的树根,扎入泥土里面太浅了,所以稍为一阵狂风暴雨来,这一棵树就被风雨连根拔起。你们香港距离台湾不远,所以台湾到了夏季刮台风的时候,有时候会刮到香港来,会不会?还会刮到福建。台风如果是狂风暴雨,强度台风,不但会把小树连根拔起,连大树都连根拔起。如果树的树根扎在泥土不够广、不够深,一阵狂风来,就把整棵树连根拔起。一样的道理,五欲的末法现今,物质的享受这么的丰富,声色货利的引诱这么强,你的道心有没有扎的很深?你对于阿弥陀佛的信仰,信心有没有建立的很坚固?师父常在讲,你对于阿弥陀佛的信心,有没有如金刚宝石,让人家打不破;还是你的信心如玻璃,让人家轻轻一敲就碎了。《阿弥陀经》是伪经,你不要念佛,念佛不能往生——一句话就把你打败了。甚至念佛人念了三五年不念了,改信外道的都有,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信心这么薄弱,难怪道绰禅师跟我们讲,现今是五浊恶世,唯有念佛一门,可通入路。念佛这一门,还不见得你能够走向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再不根据《大经》第十八愿好好的修行,你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谈何容易。

  过去无始劫以来,难道没有遇过阿弥陀佛吗?或者难道没有遇过法藏菩萨吗?或者难道没有遇过净土教法吗?或者难道没有念佛修行过吗?想一想,我们过去世,应该修学过念佛法门。当然这是推断,我们没有神通,不知道。如果过去世我们曾经修学过念佛法门,那为什么今生今世还在人道当人受苦?可见过去世没修成,对不对?那过去世没有修成,一定有原因,我们一定要记取失败的经验教训,这一生不能再失败了。过去世失败都已经失败了,过去都已经过去了,把握现在当下,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不对?当然。

  所以根据道绰禅师在《安乐集》的开示,我们把修学的重心放在《大经》的第十八愿。《大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有二卷,上卷说明法藏菩萨发愿修行的因果,下卷叙述众生念佛成佛的往生因果。因为《无量寿经》叙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比较详尽,所以称为《大经》。《阿弥陀经》叙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比较简要,所以称为《小经》。《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同一部。

  道绰禅师引用《大经》的第十八愿,这一段文并非原文。第十八愿的原文,大家非常的熟悉。为了加深印象,请大家跟我念一遍。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大家非常的熟悉。在这里道绰禅师为什么说“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看起来跟第十八愿的原文不一样。道绰禅师用意非常的深远,有人看了这一段文,拿这一本《安乐集》来问我:信愿法师,道绰禅师可能讲错了。我说:他是祖师,怎么可能讲错?他说:《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第十八愿的原文不是这样,道绰禅师是不是没有看过第十八愿的原文?不然怎么跟原文不一样。我说:你误解祖师的意思,要好好的研究祖师所写的每一句话的原意,不然你误解祖师是有过失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       道绰禅师)(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       道绰禅师)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 

 信愿法师:净土宗略要 文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 

 信愿法师: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