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因心里不吉祥,所以就遇着不吉祥的事情


   日期:2020/1/19 9: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道场里头,也不要讲命运,不要批八字。

  我们佛教徒不应该去信命运的,这个命运是普通一般人信的,而我们学佛的人是要超出命运的,超出数的,所以不应该信命运,也不应该尽做财迷。

  譬如说你去到雷诺这一赌,就赢了多少钱,搭巴士去到那地方只带两块钱,回来时就拿了几十万回来,不可以这样子,这叫投机。我们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不可以尽学那些投机的方法,也不可以尽说我要怎么样才能很快就发财,赚多少钱啊!

  修道的人,信佛的人,要听其自然的发展,不要尽做一些投机的行为,这是要紧的。

  所以也不要讲命运,也不要信风水。这个不是说我反对夏老师讲风水,我为什么不教人讲这个,因为一讲这个,讲得人更迷了,把所有的人都变成财迷,这个也看风水,那个也看风水,晚上就睡不着觉。“我买那个房子,应该再请夏老师去看一看,搞不好过一两年我也就发了,等我发了,我要报答夏老师。”你这么一想,想得头发也白了,眼睛也花了,牙也掉了,耳朵也聋了,但是还没有发财,这就可怜了,所以不要这样子。

  我们如果应该发财的,早晚是会发的;不应该发的,你就勉强得到了,也会丢的。

  所谓“做豆腐,置了河洼地,从浆来了,就从水去了”。就好像做豆腐,要压豆腐。浆来了,赚了钱了,就置了河洼地,买海边、河边上的地。可是一涨水,怎么样呢?把所种的地都冲得没有了,什么也收不着了。

  这个意思就是

  我们人一定要注重因果,在因果上要特别注意,不要那么迷,迷得太厉害,这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认命、知足。说我这个命运,应该发财的,我就会发;不应该发的,我不要去做土匪,去打劫银行,这是不行的。

  恭录自《佛遗教经》浅释

  你若是真有德行

  不论什么都会好的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我们信佛的人,不要尽放不下金钱,白天也想着我要怎么样发财啊!晚间也想着我要怎么样当官啊!总想着这些问题,不可以的。

  所以以后大家学佛,研究佛法的人,不要今天叫这个给他批八字,明天叫那个给批八字,后天又请那个给看风水。不要这样,你若是真有德行,不论什么都会好的;若是没有德行,批八字,批九字也没有用的,你批九字也不会走字的。

  那么看风水也是一样,若是没有德行,就是有好的地方,也会受不了,也得不到的,因为你没有德行,擎不住的。

  为什么会有这些人出现呢?

  又有批八字的,又有算命的,又有看风水的,这就是给你来个考验,给你来个当面关,看你遇到这个境界,你动不动心,是不是还是一个财迷?是不是一听说发财就跟着钱跑了?看你有没有定力。

  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

  对境若不识,须再从头炼。

  恭录自《佛遗教经》浅释

  你能持戒这就是吉,

  你不持戒、犯戒这就是凶。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当阿难尊者出家的时候,他请问佛什么叫吉凶?这个“吉凶”,并不是帮人家算卦占相,说人的吉凶。这“事佛吉凶”,事是承事,是讲承事佛的教诫。

  阿难尊者问事佛吉凶,佛当时也很简单地、很平实地答复他,说:“你能持戒这就是吉,你不持戒、犯戒这就是凶。”

  因为佛在世的时候,比丘都要持戒。持戒就是吉祥如意,不持戒就是凶,就是会很不吉祥的。

  你要是持戒律就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不持戒律就是吉也变成凶,祥也变成不祥了,所以这个持戒律是要紧的。

  由这两句就知道,

  我们人要“诸恶不作”就是个吉,“众善奉行”也是吉。总而言之,我们都应该量力而为去做种种的善事。

  在《易经》上说:“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

  做好事就会得到好的果报,做不好的事情就会得到不好的果报,这就是吉凶生大业;做善就得到吉祥的大事业,做恶就得到凶的大事业,就有凶的事情发生。

  所以命运不是一定的,吉凶也不是一定的,只要你往好了做,你心一转变,什么都转变了!

  为什么不吉祥呢?

  因为心里不吉祥,所以就遇着不吉祥的事情。

  《易经》开章第一义,说:“趋吉避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假设命运逃不出去的话,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呢?那里有吉的事情,你就可以到那个吉的地方去;那个凶的地方,你就可以避开它。命运如果逃不出去,怎么可以趋吉避凶呢?

  什么是“众善奉行”?

  就是做好事、做善事,所有的善事都要做。

  众善奉行又有什么好处?

  那好处就多了!能得到“一切种智”的智慧。

  “诸恶不作”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好处可大了!可以证得大涅槃,得到常、乐、我、净这涅槃四德。

  可是众生偏偏就有这么一个坏脾气:教他做好事,偏不去做;教他做坏事,他很快就去做了。很奇怪的,众生的坏习气就这样,你教他不准做错事,他单要做去!不像做善事,你叫他做,他也不做。诸恶不作,你叫他不要做去,他偏偏要试一试,试试它到底有什么不好处,或者就变个方法去做那恶事。

  啊!试一试,将来就堕落了。唉!众生的习气太深,连佛也没有办法;佛一看,你这样不听话,我不教化众生了!

  《易经》这种中国的学问,是妙到极端,深不可测。所有的天地五行、过去未来、人类的奥妙,这种种的变化都是深不可测。

  我们人可以知道《易经》的道理,但是不需要占卜,不要给人算卦、看相,尽给人说这些吉凶祸福的事情。为什么?所谓“君子问祸不问福”,君子不问福报,不问吉凶祸福的事情。因为君子不怕这个灾难,一切逆来顺受,所以不行占卜。“占”就是占卦,“卜”也是占卦的意思。

  我虽然爻卦,医、卜、星、相都涉猎过,可是我都不做。我也会批八字,但是我不批。为什么呢?这些不究竟。虽然也是真的,但是这是在路上走,绕弯子呢!

  恭录自《佛陀十大弟子传》

  为什么贫穷?如何转变?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最贫穷的人,他虽然贫穷,但是还有个太太,就夫妇俩。

  可是夫妇俩的生活非常困难,只有那么一间小破房子住,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穷得这样子,只好天天去乞讨,到街上去和人要饭吃。

  要饭吃,这不是很难的一件事,难的是夫妇俩没有衣服穿,只有一条裤子。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你说这一条裤子怎么穿呢?就只能轮流着穿。

  譬如

  今天丈夫出去讨饭吃,就穿这条裤子出去讨饭,讨回来的饭,夫妇分着吃。明天呢,就是太太出去讨饭,也穿上这条裤子。在家里的这个人就没有裤子穿,出去讨饭的这个人就有裤子穿,要回来的饭,还是两个人分着吃。这样马马虎虎的,也就天天这么维持生活,你看!穷得这样子,可以说是最穷的人了。

  在这时候,有一位辟支佛──辟支佛有宿命通的──他一观察:这两个人在宿世之中不肯做布施,所以今生就这么穷,穷得要两个人穿一条裤子。“啊,这回我要度他们去!”这辟支佛就发愿要度这两个人,让他们有机会种福,于是到这夫妇的门前来化缘。

  这辟支佛是一个比丘的样子,站在这夫妇的门前那个地方,托着钵要化缘。

  这对夫妇一看,有个和尚来化缘,自己家里什么也没有,饮食也没有,衣服也没有,只有一条裤子。这丈夫就对太太说:“唉,我们都要发一点布施心来求求福。为什么我们这么穷呢?就是以前我们不肯布施,所以现在穷得这个样子,我们应该做个布施。”

  “做布施?我们有什么可以布施?”

  “我们还有一条裤子!可以把它布施给这出家人。”太太就发了脾气:“你真是混账!你真是糊涂!我们就这么一条裤子,如果把它布施出去,我们连这出去要饭的本钱都没有了,我们用什么可以再向人乞食呢?──只有这一条裤子轮流着穿,还可以出去讨饭;要是把裤子也布施了,我们怎么出去呢?”

  丈夫就劝他太太:“不错,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不管自己的生活,布施裤子给这比丘,我们两个不出去,就在这儿饿死算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你看,那比丘在这儿也不走。”

  太太一听,叹了一口气说:“唉,好吧!你欢喜布施,就布施好了!”这夫妇俩就把这一条裤子,从窗户递给这比丘了。

  这比丘是个证果的辟支佛,他接受这条裤子后,就到释迦牟尼佛那个地方去,辗转供养释迦牟尼佛,说:“这是我方才在一个穷苦人家,化来的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他全家的财产,可是他都布施给我了。”

  释迦牟尼佛就接受这条裤子。接受之后,就对人说:“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里就这么一条裤子,都能布施出来供养这比丘,尤其供养的是个辟支佛,所以能得福无量,将来是有很大的福。”

  当时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里,这国家的国王也在这儿,国王一听,就想:“自己国家有这么一个穷得连饭也没得吃,连衣服也没得穿的人,自己在皇宫里吃得那么好,穿得也那么好,这怎么能对得住老百姓呢?”

  于是国王生了大惭愧心,就派人到这穷苦的家庭去送米、送面、送吃的、送穿的,送了很多。这两夫妇即刻就得到果报了,才布施一条裤子,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以后也去见佛,佛就为他们说法,一说法,这两人即刻就证到初果。

  所以说贫穷布施难。你在难的时候,若再能布施,这才是真正有布施心;越难你越能做,这才有价值。好像我们人不能挨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有德行;人也不能挨打,若有人打你,你能接受,能认识:“啊!这是善知识,他能令我消业障,能令我出苦海,这是最难得的善知识。”

  无论哪一位,境界来了,你们要认识,说你不好的人,那正是你的善知识。不要听人家赞叹你一声,就好像小孩子吃糖似的,高兴得不得了;人家毁谤一声,就比吃黄连还苦,不要这样子。

  恭录自《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吉祥)(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吉祥)  

 如瑞法师:得到吉祥的方法 

 仁俊法师:作吉祥事离恐怖 

 清净法师:佛商培训系列 拥抱吉祥 

 陈士东居士:《吉祥经》讲记 

 悟妙法师:开启吉祥之门 ——吉祥经幸福指南(之三) 

 悟妙法师:开启吉祥之门 ——吉祥经幸福指南(之二) 

 悟妙法师:开启吉祥之门 ——吉祥经幸福指南(之一) 

 宣化上人讲漏尽通 

 传喜法师:清净三宝地 汇聚诸吉祥 

 宽运法师:念佛一句福增无量 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西方寺「 

 圣开法师:十种大吉祥 

 体慧法师:体慧长老鄂州吉祥禅寺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