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信法师:少林寺同戒录序


   日期:2020/3/31 14: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少林寺同戒录序

◎释永信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它地处中国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与都城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有两位高徒,一为慧光,律学巨匠;一为僧稠,被跋陀誉为“葱岭以东,禅学之最”。

  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后建翻经堂,由慧光助译,共同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历经三年完成。《十地经论》翻出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师说,内容包括《四分律》。慧光弟子主要有法上、道凭、昙衍、道云、道晖、昙隐等。

  法上(公元495-580年),青年之时“夏听少林,秋还漳岸”,讲习《十地》、《地持》、《楞伽》、《涅槃》等,并著有文疏,时人赞曰:“京师极望,道场法上。”

  道凭(公元488-559年),定慧双修,初于少林寺摄心坐夏,遂听光师戒本。又学各种大乘经论,经十年磨练,终成正果。《地论》、《华严》、《涅槃》、《四分》皆览卷便讲,众称誉云云:“凭师法,相上公,文名一代希宝”。

  昙衍(公元503-581年),洲沙门,自齐、郑、燕、赵,皆履弘化。衍弟子有灵干。灵干(公元535-612年),年十岁,投师京衍,十八岁即复讲《华严》、《十地》。周武灭法居家,隋复佛法,于少林寺安置。

  道云“早依师禀,奉光师遗令专弘律部,造疏九卷,为众所先。成匠极多,流行弥远。”道云实系光师的四分律首席弟子。

  道晖“连衡云席,情智傲岸不守方隅。制有四分律疏,较道云之疏为略,计七卷。时传谚语说:云公头,公尾,洪理中间著。”是说三人各有所重。

  昙隐“少以诵习群经为业,归宗道覆听律,后从光师更采精要,遂为光师之大弟子也。行化于京、燕、赵等地,著有钞本四卷”。

  法上弟子有慧远。慧远(公元523-592年),十三岁出家,年满进具依上统,光师十大弟子并为证戒,时以为声荣至极者。又随隐律师听习《四分》,七夏在创讲《十地》。慧远于东京大寺安置,东京大寺即少林寺。开皇七年,文帝召六大德入关,远即其一也,居西京净影寺,名震海内。所著有《地持疏》五卷,《十地疏》十卷,《华严疏》七卷,《涅疏》十卷,《维摩》、《胜》、《寿观》、《温室》等,又撰《大乘义章》十四卷等。

  道凭弟子有灵裕。灵裕(公元518-605年),年始弱冠即投下光律师,会光师已世七日,遂投凭师听《十地》。二十二岁进具后游学下,学《四分》于隐公,后依凭师法席,昼夜不舍。自此专业《华严》、《涅槃》、《地论》、律部,皆博寻旧解穿凿新异。又从安、游、荣三师听杂心,、林二师学成实论,声誉卓著。隋开皇十一年,文帝裕进京欲立为国统,裕坚辞获免。灵裕一生所学博杂,著述种类繁多。然其《地论》、《华严》、《涅槃》、《四分》等学说,均从凭师处完全地继承了下来。著有《十地疏》四卷,《华严疏》及《旨归》合九卷,

  《涅疏》六卷,《四分律疏》五卷,还有其他各类大小经论杂集等近百卷。

  道云弟子有洪遵和道洪。洪遵(公元530-608年),约东魏末至少林寺,依道云学律。又至下随道听习《四分》,成绩斐然。后至山林学调心法,即禅定也,十年方归律宗。以遵学声高举,策受为断事沙门。周灭法时,隐于白鹿岩。初复法即被举住少林。隋开皇七年,与五大德同被召入京,十一年与天僧共译文,十六年复请为讲律众主。道洪“据相州绍通云,容止沈正,宣解有仪。学门七百程弘量,故诸经论之士欲导世者,皆停洪席,观其风略采为轨”。

  洪遵弟子有洪渊,弘律于幽、冀之地。洪渊弟子有法砺(569-635),法砺初投灵裕法师为弟子,受具后从静洪律师咨学《四分》,又从恒州洪渊听集大义两载,后又往江南寻访《十诵》,未得师资而返回邺下,随缘开导,直至唐初,与慧休法师合著《四分疏》3卷, 《羯磨疏》3卷。

  道洪弟子有智首(559—627),智首初投相州云门寺稠师之高徒曼禅师出家。

  22岁听道洪律师席,七百同侣,首系佼佼者。未至而立之年,频开律府,道振雄伯之灵裕法师,亦亲下筵席,荣耀共美。首以每日弘法之余暇,计4年时间,重新考订三藏,其与词旨与律相关者,并校勘其前失,著五部区分钞21卷。以律知名唐世者,多出智首门下。其弟子知名者,唐律宗南山之开山者道宣也。

  《四分》一宗之确立,实始于慧光。

  《四分》在少林寺内传承有绪。少林早期禅学以《四分》为先,先导之以戒行、律学,然后学之以经论。少林弟子沿此双轨并进,成果累累。至初唐,根基已固,律宗开山,水到渠成。唐长安四年(704),义净自印度取经回国,至少林寺结戒坛,盖源于少林寺悠久的律学传统。

  今欣逢盛世,戒坛重光。有感于祖庭道场复兴,故不烦数典,以示不忘祖泽。

  为使正法久住,三宝兴隆,尽自己僧伽本份,修殿筑坛,申请传戒。经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在少林寺及商丘观音寺传授三坛大戒,对前来求成的僧尼,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如法如律的授戒仪式。惟愿前来受戒的戒子得如来洁净戒体,严持净戒,恪守六合,修心圣道,成就道业。又能以广度天下苍生为己任,学习佛陀及祖师们的智慧和慈悲,为净化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尽心尽力。感谢三师七尊证、开堂、陪堂,及诸引礼师,为严净毗尼,利乐有情,续佛慧命,绍隆佛种,发心奉献。祝诸戒子早证菩提,成无上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