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O 第82经~第87经


   日期:2020/4/7 23: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第八十二经,到第八十七经,各经中所述义理基本相同,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因此对于以下六部经典,只能略而述之。

  第八十二经(竹园经):

  本经主要叙述多闻的圣弟子,见五阴为无常,为苦,为无我,而得解脱。

  第八十三经(毗舍离经):

  主要叙述多闻圣弟子,若不见五阴为我、异我、相在,故可得解脱。

  第八十四经(清净经):

  经中主要叙述多闻圣弟子见五阴为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观察诸世间均无所取、无所著,便可以取得涅槃。

  第八十五经(正观察经):

  本经所述内容与第八十四经基本一致。

  第八十六经(无常经):

  该经叙述色为无常、苦空、无我,若于此生厌、离欲、不乐,便得解脱。

  第八十七经(苦经):

  本经叙述色为苦,五阴为苦,为无常。由此观察而解脱诸苦等事。

  至此,《杂阿含经》第三卷内容基本告一段落。

  话说至此,我似乎也该收笔了,但今日读到一篇文章,倒使得我感慨良多。该文章标题叫《贾平凹的平常心》,刊登在2009年12月29日的《杂文报》上,作者叫张达明。我们知道,在当代文坛,贾平凹是一位重量级的作家,他的作品我看过不少,比如说《高老庄》、《怀念狼》以及《秦腔》,都是很不错的作品。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废都》。文章说,老贾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怀有一颗与众不同的“平常心”是密不可分的。该文作者举例说,当年贾平凹从西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当编辑。但“因为年龄小和个子矮的缘故,便有人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绰号叫‘菜子’,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小’”。贾平凹对此含有贬义性质的绰号,虽然心里面有些生气,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每当别人高声称他为“菜子”时,他总是答应得很爽快。“以至到了后来,竟忽略了他的真名真姓”。文章写道,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菜子”,“却悄无声息地把自己播种到湿润温暖的泥土里”,“苦心经营着自己文学的‘一亩三分地’,默默无闻,耕耘不辍”。据说贾平凹为了体验拾荒者的生活,竟与那些拾荒者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到那些拾荒者为了生计而艰难奔波。作者在文章中似乎要表达这样个观点,“对于贾平凹的一系列看似古怪的举动,其实用这样一句话就可以理解:拥有平常心,轻松活人生。”

  坦率地说,对于作者有着“平常心”的这种观点表述,我十分赞同。但是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贾平凹大学毕业的时间是1975年,也就是说,他进入到出版社当编辑的时间,应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似乎是一门令人尊敬的且十分吃香的行业。单单“作家”、“编辑”的头衔,就足以让人脸上觉得十分光彩。就连作者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文学爱好者一旦到了出版社,往往就会为能当上编辑而自我陶醉,不但受到文学爱好者的‘吹捧’,受著书立说者的‘尊敬’,而且还能吃香的,喝辣的,有着高人一等的自豪感”——这种情状在当时是实际存在的。也就是说,在当时,只要你做上编辑这一行,就等于是从此端上了铁饭碗,也就等于具备了某种“平常心”的物质条件。进入八十年代,像诸如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控诉文学纷纷出炉,都曾经盛极一时。在此基础上,那些追寻陈年旧事、重温旧梦文学又粉墨登场,也着实热闹了好一阵子。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铁饭碗的砸破,自负盈亏的时代正式到来,高雅文学正式结束了其历史使命,使得九成以上的作家、编辑们的心境,从此再也变得“不平常”起来。也就是说,“平常心”的时代似乎宣告结束。

  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很多问题进行冷静的、深入的沉思——当然,在现今大环境下,想把自己弄得“深沉”一点,似乎已显得很不合时宜。比如说当今佛教界,大家都在宣讲大乘经典,都在走人间佛教的道路。而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却反其道而行之,却一门心思弄起了被贬为小乘经典的四部阿含,这不仅是故作深沉的问题,更是涉及到不和谐、不适应的不识时务者。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自然要罚坐冷板凳,自然要牢底坐穿。现如今,法师们都在一个劲地讲“平常心是道”——这句话似乎很流行,很摩登,甚至很罗曼蒂克!可是我们若稍作“深沉”一下,便可发现,首先,我们具备“平常心”的条件么(社会的、自然的、制度的、心理的,甚至是伦理的层面)?其次,我们在“平常”的表层下,或者透过平常面部之下,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不平常”:我们心潮起伏,斗志昂扬,进取心十足。说白了,我们的名闻利养之心,却几乎从来没有“平常”过。当然,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堂而皇之的、理由充分的、充满鄙夷的、随波逐流的),为我们的“不平常”而文过饰非。但是,从责任上讲,甚至从良心上讲,我们没有把“平常心”真正地夯实础基,没有把释迦世尊的那份嘱托践实履行,的确是一种罪恶。

  “以戒为师”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然对于戒律,我们若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结果是连最基本的戒条也无法持守到位。在更多的时候,尤其在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往往比高喊“以戒为师”的空口号更加务实。因为,在难以具备“平常心”的天气条件下,若大家真能够持守一颗“平常心”,乃是真佛子、乃为伟丈夫也!

  (界定,2010年1月19日,于南海普陀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