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B 第89经(优婆迦经)


   日期:2020/4/8 0: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八十九经(优婆迦经):

  本经主要叙述佛陀不称赞因邪盛(祭祀)大会而杀生,乃称赞不杀生者。

  坦率地讲,这部经值得关注的地方,与其说佛陀主张不杀生,倒不如说佛陀对于祭祀所持的态度。我们从经典中可获知佛陀的思想观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先谈谈经典所述的主要经过(内容)。

  有一位年少婆罗门,名叫优波迦。有一天他来到佛所拜望佛陀,试探性地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瞿昙!诸婆罗门常称叹邪盛大会,沙门瞿昙亦复称叹邪盛大会不?”

  所谓邪盛,就是杀生祭祀的盛典。在佛教弟子看来,杀生取命是极端不慈悲、不人道的,甚至是自断慧根的愚痴、邪恶行径。如果在祭祀时杀害众生的性命,便是一种邪恶的祭祀,因而称之为“邪盛”。当然,我这种理解,可能有些牵强,且有望文生义的嫌疑。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弄明白,“诸婆罗门常称叹邪盛大会”,为什么要“称叹”?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婆罗门种姓以及婆罗门教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便可以知晓其中的原委。其实婆罗门教是一种典型的有神崇拜,他们信奉大梵天与各种自然神(据说有三十三种),湿婆及毗湿奴被列为后来印度教的最高神。最古的圣典《梨俱吠陀》,便是对诸神的赞歌诗集。而《吠陀》圣典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强烈的祭祀万能主义倾向,而且这种祭祀万能的主义却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历史传统,继而发展成被各阶层民众普遍接受的某种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惟一旦得到强化(或蛊惑与煽动),那么其所造成的后果便是极其可怕的,且具有极强的盲目性、破坏性。

  祭祀万能的思想倾向并不是古印度的专利。如果上推两千年(或者更久),祭祀的风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也就是说,祭祀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某种文化共性。比如说在中国的奴隶社会早期,便存在着拿活人殉葬的习俗;在两军交战前,有时会在誓师大会下,当众砍下俘奴的首级来祭旗……这些现象都可以视为拿活人做祭祀。后来文化发展了,民众的觉悟有了提高,出现了反抗情绪;经过道学家们的说教(在中国比如说孔孟等老夫子),统治者们开始反省——事实上统治阶级内部对人祭问题也多有分歧,比如说妃子并不怎么情愿为国君陪葬。也就是说,祭祀的最初或许并不是用来孝敬天神的,却很可能是以活人殉葬形式而存在。后来统治者良心发现,觉得用人祭祀太不人道,于是改用动物,比如说用牛、羊、猪之类作为祭祀的牺牲品。当然过去皇帝生前死后都要讲尊严,讲排场,需要大批的人类和动物给他作殉葬,如此便出现了一些替代品,诸如西安秦始皇的兵马俑以及阳陵,都出土了大批陶制的马匹、牛羊之类的陪葬品。另外,在牺牲品方面也很讲究,它们中间也很讲究等级(比如说羊比猪的级别要高),甚至在毛色是否纯净方面也有多种规矩。祭祀这种风俗,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乡村里,还是不同程度地保存着。比如说在偏远地区的土地庙,便时常看到用猪头作为供品的现象。

  那么佛陀对于祭祀是持何种态度呢?佛陀回答说:

  “我不一向称叹,或有邪盛大会可称叹,或有邪盛大会不可称叹。”

  佛陀在这里的真实态度是什么?我们从这句回答中,隐约地看到佛陀其实是不反对祭祀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在祭祀时,不能杀生,因为杀生是佛陀制定的性戒之一,是需要严格遵守的,任何杀生行为——自寻短路(即自杀)、夺他性命、在一旁无动于衷甚或赞叹,都是不慈悲的,都是不是正信的佛教徒所为的。因为在祭祀大会时,那些婆罗门教徒会将牛羊全部捆绑起来,致使它们“逼近苦切、鞭笞恐怛,悲泣号呼”,实在是太悲惨、太不人道了!这样的祭祀大会,身为堂堂的佛陀,怎么会去称叹呢?不要说佛陀了,就连那些被祭祀的对象——诸天神们,也会于心不忍啊!

  相反,如果不用这些无辜的牛羊去做祭祀品,“不系缚群牛,乃至不令众生辛苦作役者”,这样的祭祀大会,佛陀还是给予肯定与赞赏的。最后佛陀以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

  马祀等大会,造诸大难事,如是等邪盛,大仙不称叹。

  系缚诺众生,杀害微细虫,是非为正会,大仙不随顺。

  若不害众生,造作众难者,是等名正会,大仙随称叹。

  惠施修供养,为应法邪盛,施者清净心,梵行良福田。

  如是大会者,是则罗汉会,是会得大果,诸天皆欢喜。

  自行恭敬请,自手而施与,彼我悉清净,是施得大果。

  慧者如是施,信心应解脱,无罪乐世间,智者往生彼。

  由于婆罗门的祭祀,我不禁联想起佛教的布施,以及后来的道场中的各种经忏(水陆、焰口、蒙山、梁皇、供天……),以及藏传佛教中的那些装神弄鬼的伎俩……这一切的一切之中,与婆罗门的祭祀,难道也存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或秘而不宣?)内在的联系么?这纯粹是我个人的胡思乱想,不屑细究也。(2010年元月21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