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八)~K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日期:2020/4/8 18: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在216经中,佛陀对比丘们说:

  “言大海者,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此大海小水耳。云何圣所说海?谓眼识色已,爱念、染著,贪乐身、口、意业,是名为海。一切世间阿修罗众乃至天、人,悉于其中贪乐沉没,如狗肚藏,如乱草蕴,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

  在217经中,佛陀进一步对弟子们说:

  “所谓海者,世间愚夫所说,非圣所说,大海小水耳。眼是人大海,彼色为涛波,若能堪忍色涛波者,得度眼大海竟,于涛波回氵复(回旋凶涌,往复转动)诸水、恶虫、罗刹女鬼;耳、鼻、舌、身、意是人大海,声、香、味、触、法为涛波,若堪忍彼法涛波,得度于意海竟,于涛波回复恶虫、罗刹女鬼。”

  世间之海与佛法中所喻之海,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寓指。216经中,以六根而识六境,继而产生爱念、执着、贪乐,从而产生身、口、意三种大海。这三种大海,即为我们凡夫的生死之海。如果我们对于诸触产生爱执与贪恋,则永远沦于此三种大海之中,无以救拔,会受到诸如恶虫、罗刹女鬼的折磨;相反,如果我们不会受到诸受(三受)的影响,那么便会超脱于此生死之海,而安住于解脱的安乐之中。

  在217经中,佛陀讲到了六内入处与外六入处,即六内入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人之大海;而外六入处(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涛波。内与外的结合,如果没有如实观察的定力与智慧,是很容易受其影响的。若从现实的角度看,大海中的很多秘密迄今为止,我们人类还是有着许多未解之谜。而在航海水平极度低下的二千五百余年前,大海对于人类来说,却布满了神秘的色彩。大海总是那般捉摸不定、变幻莫测。有时,它平静如镜,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有时,它又是惊涛骇浪、狂风大作,大有口吞天地之势。因此在古时,人们出海航行时,每人都是生死未卜,命运完全掌控在大海的手中。在大海面前,人们变得如此渺小,有时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没有任何外力的辅助下,若想在大海之中活着回来,那简直可以说九死一生。而佛陀将六根对六境相互触染后所形成的诱惑力,远远大于大海对于人类生命的威胁。大海诚为可怖可怕,但是生死洪流却更是难以抵御。因此佛陀说“所谓海者,世间愚夫所说,非圣所说”,因为现实之中的大海,其危害远逊于生死之海。一个人漂流于茫茫大海之中,尚有生还的希望;而若流转于生海欲海之中,则出离的希望,竟是如此地暗淡与渺茫。

  既同为大海,却有着迥然有别的过患,岂虚言哉。(3月12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