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一)~B 二、昼度树经


   日期:2020/4/21 6: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昼度树经

  说法地点: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参加人员:众比丘

  本经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以三十三天的昼度树(香遍树),自叶黄、叶落、叶还生、树生网、树如鸟喙、花开如钵,花尽开敷的七段的生长变化,喻诸弟子之自思念出家、出家、得初禅、得二禅、得三禅、得四禅.至于阿罗汉果的七阶段的修行过程。   

  由树的花开叶落,从而联想到佛弟子修行的七个阶级,从文学的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比兴手法。从修行的角度去看,如果是修行人自己领悟的结果,那么这就是典型的“独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辟支佛。佛陀的这个比兴,可谓极其贴切自然。在这部《昼度树经》中,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佛陀所具有的非凡的天才。

  什么叫做昼度树?它的全名叫波利耶怛罗拘陀罗,乃是属于忉利天上的树名。如果翻译过来,就叫做香遍树,又称作天树王。《慧苑音义》曰:“波利质多罗,此云香遍树。谓此树根茎枝叶华实皆能遍熏忉利天宫。”又曰:“波利,此曰遍也,亦曰周匝;质多罗,云间错庄严也。言此树众杂色花周匝严饰,或云圆妙庄严也。”《华严探玄记》曰:“谓此树枝叶实一切皆香,故立此名。”

  这个香遍树,共有七个生长周期,分别是:

  第一阶段:其叶稍稍有些枯萎发黄。它预示香遍树的树叶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凋零败落。

  第二阶段:香遍树的树叶完全枯黄,所有的树叶开始纷纷自树上落下。

  第三阶段:经过一段时期的休整,香遍树的枝头,开始吐出豆芽般的嫩叶,它获得新生。

  第四阶段,香遍树的树叶开始成长,而与此同时,花蕾也逐渐挂满了香遍树的枝头。

  第五阶段:当花蕾长得十分饱满之时,则预示着花朵就快要绽放了。

  第六阶段:香遍树的花朵开始绽放,其状犹若比丘乞时用的钵盂。

  第七阶段:此时,香遍树那状如钵盂的花朵,尽情绽放,一展娇容。它香气浓郁,光泽耀人。此时,浓浓的清香,遍布了整个天廷的每个角落。

  接下来,佛陀将香遍树的七个生长阶段,与出家比丘的修行历程作了形象的对照:

  第一阶段:比丘思慕出家——香遍树的枯叶意欲凋零;

  第二阶段:比丘正式出家——香遍树的叶子全部掉落;

  第三阶段:比丘证得初禅——香遍树开始长出新芽嫩叶;

  第四阶段:比丘证得二禅——香遍树开始显现出零星花蕾;

  第五阶段:比丘证得三禅——花蕾开始饱满,花朵准备开放;

  第六阶段:比丘证得四禅——花朵已全部开放,大如钵盂;

  第七阶段:比丘证得圣果——花朵香气扑鼻,满天清香怡人,令人陶醉。

  那么,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佛陀将二者作如此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样的问题呢?

  关于第一个阶段。这个树叶代表着什么?根据我的理解,是表示着世俗凡尘的各种羁绊。当树叶发黄准备凋落的时候,说明我们已经开始对世俗的那些麻烦的生活开始生起厌离心,并思慕起出家比丘那种恬淡无求的那种超脱风范。如果树叶还是青黑,说明我们还陶醉于世俗的各种欲乐之中而不思出离。但是,一旦树叶开始枯黄,那么可以说明,我们不仅对尘世开始生起厌离心,而且出家的因缘也开始逐步具备了,因为,树叶都枯黄了,难道距它的脱落,还为期尚远么?

  理解了这个问题,往下的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比如像第二个阶段,佛弟子由思慕出家比丘,到自己因缘具足,自己皈依佛门,正式披度出家,成为一名无牵无挂的出家僧人。此时,已是尘缘已了,万念放下,犹若昼度树的树叶已至枯黄焦败,自然落下。

  接着,佛弟子步入空门以后,精进修行,远离诸欲,远离不善之法,而用心参究佛理,逐步达到初禅的境界。接下来,就进一步达到二禅、三禅、四禅并最终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关于四果罗汉的证悟过程,我在述说《长阿含》的相关文章里已有详细的分析,此处就不再多阐说了。

  证得阿罗汉果位后,就会赢得诸天的赞叹,这种赞叹,就好似昼度树盛开的鲜花那般清香馥郁,遍布天界。为什么证得阿罗汉果位后,就会赢得大家的赞叹呢?

  这个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有关阿罗汉的语义。在《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四中就称:“答应受世间胜供养,故名阿罗汉,谓世无有清净命缘非阿罗汉所应受者;复次阿罗者谓一切烦恼,汉名能害,用利慧刀害烦恼贼令无余,故名阿罗汉;复次罗汉名生,阿是无义,以无生故名阿罗汉,彼于诸界诸趣诸生生死法中不复生故;复次汉名一切恶不善法,言阿罗者是远离义,远离诸恶不善法,故名阿罗汉。”这里所讲的阿罗汉共有四义,即应供、能害、无生、远离。然在《大智度论》中只有前三义,即杀贼、不生、应供三义。而已故佛学泰斗印顺法师则以偈颂的方式对阿罗汉进行总结,则更能说明问题:“断惑究竟者,名曰阿罗汉,毕故不造新,生死更无缘。此或慧解脱,或是俱解脱,六通及三明,世间上福田。明净恒不动,如日处晴空;一切世间行,不染如莲华。”

  那么,都是哪些人可以做阿罗汉呢?在这个问题上,巴宙(1918年生,佛教学者。四川万县人。字望蜀、望舒,号仙樵。毕业于上海蒙藏学院。二十岁,赴印度留学,以研究印度文化与哲学为主,后获国际大学硕士及孟买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生在他的《论巴利佛典中的阿罗汉》一文中曾经作如下的阐述:

  谁可以做阿罗汉?

  当佛陀在世的时候,人们的善根深厚,一经佛之指点即能看破尘缘,专心修学,直诣果位。其大弟子们如迦叶、阿难等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当然是毫无问题,连为恶多端的大盗鸯掘魔──彼未被佛开化以前,他想完成一串用108个手指做成的花圈来戴在他的颈上,以表示他的勇敢与残酷。他已有了107个手指,只缺少一个,于是他向释迦佛身上打算盘,来完成其108之数。很幸运的是他被佛感化,出家修道而证得圣果──也可以成“阿罗汉”。换言之,当时成阿罗汉的人很多,差不多有“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趋势。为了这样,一位有希腊血统而在北印度建国的弥兰王询问那先比丘:是否在家居士有成阿罗汉的可能?后者作了肯定的答复。但有一个条件,那即是,当居士成阿罗汉那一天,如果他不当天出家,他即有去世的危险。对于居士成阿罗汉的事,在早期的巴利佛典里,是未见记载。且在家居士多俗务牵累,如欲完全脱离尘垢,在事实上是不可能。这样说来,能证阿罗汉果的人,大多是来自出家僧团了。

  但是,自从佛陀去世之后,佛典中记载成“阿罗汉”的事,日见其少。这不独是印度为然,连号称为保持原始清净上座部佛教的锡兰也好像是没有多大例外。不过据锡兰佛教史如《大史》与《岛史》的记载,他们认为第一位将佛教传至锡兰的大德摩醯陀尊者(他是印度阿育王的儿子)确是一位阿罗汉。他感化了当时的锡兰国王天爱善见帝须及全国上下去皈依佛教,及树立僧伽。至于今日锡兰仍为西南亚南传佛教的重镇。在锡兰Mehintala地方有他坐禅的石窟及其他遗迹,每年善男信女络绎于途往该地朝拜以志敬仰。从五世纪初至于今日已快近一千五百年了,各种记载中从未谈及有人成阿罗汉之事,是不是因为时当“末法”,人欲横流,人们大多数是既少善根,复多恶见,其举止思维,在在皆违背圣教。在如此情况之下,若不堕地狱已算幸事,哪能有机会去成“阿罗汉”。

  以上是将罗汉的话题稍稍扯远了些。现在我们回到另外一个与本经密切相关的主题,那就是树木与修行的关系。因为本经是用昼度树的七个生长阶段,从而说明比丘修行的七个次第。然而我们翻开佛经,便会发觉这样一种现象,那大部分修行人,都是在树下成道的。比如说我在《长阿含经》的第一卷中,就曾将过去七佛的成道地点作了一番对比,结果发现无论是毗婆尸佛,还是我们尊敬的释迦牟尼佛,都是在树下成道无上正觉。我想这不能单纯地归纳为一种巧合,而是它们中间肯定有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

  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之科学文明》一书中,闪这种植树木和竹林以营造环境,并以之用作防风之物,但是这其中也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而在佛教的相关资料里面,也记载着摩耶夫人是在无忧树下产下了悉达多太子;而太子在俗家里也经常在“阎浮树”下思索人生以及世间的各种真理;佛陀在毕钵罗树下证得佛道,并在娑罗双树间取得涅槃。这些树后来都被统称为菩提树。

  据唐代的一些佛教史料记载,说此菩提树(毕钵罗树)原本是“枝叶青脆,经冬不凋。至佛入灭日,变色凋落,过已还生。至此日,国王人民大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树高四百尺,以下有银塔围绕之。彼国人时常焚香散花,绕树作礼。”

  在《大乘无量寿经》中提到:“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全国”,“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辉遍照。”可见树木与我们的修行环境,是大有关系的。

  而且,“树下坐”还是十二头陀行的要求之一。因此有一经就叫《贝多树下思维十二因缘经》。贝多树就是“贝多罗树”,其叶可制作成贝叶经。本经中的波利质多罗树(昼度树)乃是忉利天上的树王。《法华经》序品中说:“国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树王其华开敷”,可知天上人间都有好树,诸佛都可以在树下修行、思维、成道并布经说法。从此我们可进一步看出,修行人与树的关系十分密切,此点不容我们忽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