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八)~D 四、瞿昙弥经


   日期:2020/4/23 6: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瞿昙弥经

  说法地点:释迦族的尼拘类树园

  参加人员:大爱道(摩诃波阇波提)、阿难等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的姨母大爱道,三次请求出家,佛陀曾三次止住她之念,后因阿难代为请求,佛陀乃说八尊师法(即八敬法),指出女人须遵守八尊师法才允其出家;并说女人不得行五事。

  这部《瞿昙弥经》在佛教史上占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因为它记载了有关处理比丘与比丘尼关系的“八敬法”的详细来源情况。当然,对于“八敬法”的记载,像《十诵律》、《五分律》等律藏也有所涉及,但是我觉得还是这部《瞿昙弥经》记载得更为详尽。对于“八敬法”,当代教内已经很少有为提及,台湾佛教界甚至有些比丘尼,对“八敬法”是相当排斥,认为它是套在比丘尼头上长达两千多年的八条男女不平等条约。是不是不平等条约,或者它与现实的男女平等有什么冲突之处,这个似乎不是我思考的主要内容。对于八敬法,相信教内的为都很熟悉,我在这里只是将八敬法的来历大略叙述一下即可。在经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就是以女身是否可以成佛的问题。记得在《法华经》中,记载了龙女即身成佛的经过,而在这部《瞿昙弥经》中,佛陀则明确告诉我们:以女身不可以成佛。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将会提及。

  故事发生在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此时佛陀带领大众在此尼拘类树园进行集体的“夏坐”,也就是夏安居。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佛陀此时距他成道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约是五十多岁的样子。有一天,佛陀的姨母——也是养母叫摩诃波阇波提(意译作大爱道,简称大爱),她来到佛的面前,试探性地问佛:“世尊!女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因此故,女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耶?”大爱道前面的一句话问得有些技巧性,她问女为是否可以证得阿罗汉的果位。那么女人是否可以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呢?按照诸法平等、佛性平等的观点,从理论上讲,女人是完全可以证得四果罗汉的——这是个明知故问的话题,其用意落点于后面的一句话,即既然女人可以证得阿罗汉,那么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够出家呢?

  佛陀并没有直接回答大爱道的前面一个提问,而是直奔主题,对大爱道说:“止!止!汝莫作是念: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就是说,出家的念头你万万不可动。但是女人不能够出家,佛陀并没有说明。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佛的姨母大爱道为什么要跟随佛陀出家呢?我以前在相关资料中看过这样的一种观点,即在佛姨母请求出家的时候,世尊的父王即净饭王已经辞世,而佛陀的堂兄堂弟绝大部分都已跟随佛陀出家,因此摩诃波阇波提孤苦零丁,遂感到人生无常,产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我想,这样的推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摩诃波阇波提前后要求出家的坚定信念来说,可以说出家修道算是一个最佳的抉择。当然,佛陀不同意,也有着他的考虑。大爱道见佛陀没有答应,于是就“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在后来的许多日子里,大爱道也并没有再提出家的请求。

  按照惯例,当夏安居快要结束的时候,比丘们就要着手为佛陀缝制三衣,因为一旦安居过后,佛陀就要四处游历说法,不会止住于一处——就是说,等安居一结束,佛陀就要离开迦毗罗卫,行踪不定,四海为家。大爱道一听,心里自然是很着急,因为她知道,一旦佛陀离去,自己请求出家一事,恐怕就化为泡影。于是她再一次来到佛所,请求出家。但是结局正如我们想像的那样,佛陀再一次拒绝了大爱道的请求。

  眼看着安居结束的日子即将临近,大爱道心急如焚,她不顾被呵斥的风险,再一次到佛的面前,请求出家。但是佛陀依然拒绝了她。大爱道见前后三次请求悉数被佛陀拒绝,她感到绝望,她“涂跣污足,尘土坌体,疲极悲泣,住立门外”,她形色焦枯,披头散发,十分可怜。最后还是颇具人气的阿难动了恻隐之心,他问明原委后,就对大爱道说:“今且住此,我往诣佛,白如是事。”就是说阿难准备到佛陀面前,替大爱道求情。

  当阿难在佛陀面前再一次请求佛陀允许女人出家的时候,佛陀向阿难道出了他心中的顾虑。他说,如果一旦允许女人出家修道,那么很可能会“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为什么不得久住?佛陀也没有细细交待。他只是举出一例:“犹如人家多女少男者,此家为得转兴盛耶?”就是说一个家庭之中,如果是女子多而男子少,那么这个家族便不大可能兴旺,因为女子总是要出嫁的,只出不进,如此一来家里人口便会减少;而男子只会将新娘迎娶进门,继而生儿育女,人丁兴旺自然代表着家庭兴旺。我们千万不能说佛陀的譬喻有失恰当,在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社会背景下,男子就代表着劳动力,有了劳动力,便会创造财富。一个家庭中男子的多少,从侧面便可代表着该家庭财富的多寡。不仅如此,佛陀进一步将女人出家譬喻成稻田或麦田之中的“秽生”——禾苗患了“白叶枯”。倘患病的禾苗彻底拨除,那么整个庄稼地便无大碍,否则病菌便会扩散,从而影响到整个庄稼的收成。

  其实阿难也知道女人出家可能对正法有所影响,但是他真的很慈悲,请采取“感情投资”的方法,讲述了佛陀自幼失母,由姨母一手抚养成人的经历。没曾想这一招十分奏效,佛陀一听,顿时沉默了。许久,他才阿难说:“如是,阿难!如是,阿难!瞿昙弥大家多饶益我,谓母亡后,鞠养于我。”佛教里很重视报恩,所谓“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父母恩难以报答,继母的养育之恩同样难以报答。于是佛陀在不得已的情势下,终于答应了大爱道的出家请求。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第一,当初佛陀允许女子出家,请求出家的对象是他的姨母(继母、养母),这里面有报恩情的成份;第二,女子出家成功,阿难功不可没,所谓当今的比丘尼,莫要忘记阿难请求之恩。正是由于阿难从中斡旋,才使得女子出家成功。也正因为此,在佛陀灭度后,阿难受到正统派摩诃迦叶的排斥;第三,此时女子出家,并不是大爱道一人出家,据说五百位宫女也随之出家。如此一来,佛教历史上最早的比丘尼僧团应运而生。正因为要求出家的女子人数众多,佛陀才再三权衡,最后才作出艰难的抉择。第四,佛陀虽然勉强同意了女子出家,但是总是要给她们立下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所谓的“八尊师法”,即八敬法。它们是佛教史上最早的比丘尼需要遵守的八项戒条。针对这八项戒条,佛陀一再说“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这八敬法就好像水库的堤坝,女人一旦违犯,就等于是水库大坝决口,结局必将是洪水一泄千里,泛滥成灾!

  那么,所谓“八尊师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现摘要如下:

  1、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戒);

  2、比丘尼半月半月往从比丘受教;

  3、若住止处设无比丘者,比丘尼便不得受夏坐。

  4、比丘尼受夏坐讫,于两部众中,当请三事:求见、闻、疑;

  5、若比丘不听比丘尼问者,比丘尼则不得问比丘经、律、阿毗昙;若听问者,比丘尼得问经、律、阿毗昙;

  6、比丘尼不得说比丘所犯,比丘得说比丘尼所犯;

  7、比丘尼若犯僧伽婆尸沙(僧残戒,比丘十三条,比丘尼十七条),当于两部众中,十五日行不慢;

  8、比丘尼受具足虽至百岁,故当向始受具足比丘极下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

  对于上述的八尊师法,历来颇多争议。在当今男女平等的社会大背景下,对之过分地主张也显得过于保守,毕竟佛教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僵化教条的宗教。对于八尊师法的详细分析评说,由于涉及到比丘尼戒律等较为敏感的问题,在此不多阐述。

  当阿难把八尊师法的内容转达给大爱道时,大爱道自然是万分欢喜,乐于奉受。

  随着时光的推移,原先那些初出家的比丘尼,后来都成为了德高望重、深为“王者所识”的长者上尊。这些老前辈们都是徒孙满堂,声明显赫。可是“八尊师法”中的第八条,规定比丘尼哪怕受戒一百年,也要向初受戒的比丘“极下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她们实在是很难为情。怎么办呢?于是诸比丘尼还是推举大爱道,请她到阿难那里去走一趟,请阿难转禀佛陀,能不能将第八条尊师法作些适当地修改。阿难是个爽快人,他二话没说,就跑到佛陀那里将情况作了如实禀报。但是佛陀并没有答应,他对阿难说:“守护此言,慎莫说是!阿难!若使汝知如我知者,不应说一句,况复如是说?”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在对待女子出家一事上,是十分慎重的。那么女子出家此戒一开,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佛陀的观点是:正法原来可以住世一千年,可是正是由于女子的出家,使正法减少了五百年,只剩下五百年了——这是教内比较统一的说法,决不是我本人的杜撰。

  最后,佛陀谈到了女人不得行“五事”,即女人“五障”,它们是:

  1、女人不得作如来(佛);

  2、女人不得作转轮王;

  3、女人不得作天帝释;

  4、女人不得作魔王;

  5、女人不得作大梵天。

关于女人能不能即身成佛的问题,教内历来也有很多争论。持肯定的一方一般会列举出《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关于龙女即身成佛的事例。如果《法华经》中有此论述,其观点岂不是与早期的正统佛典有所冲突?事实上不仅是我们这些凡夫,就是像舍利弗这样堪称智慧第一的大尊者,也同样表示疑惑:“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但是在《法华经》中,明确记载了龙女忽然之间就成男子方才成等正觉的事实。这就说明,以女人身还是无法成就佛道,必须要有一个女身转男的过程。因为在佛的三十二相中,有一相叫“阴马藏”,这一相是女人无法具备的,必须要转成男身,方能成就无上正果。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由此为此经所阐述的论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然而根据我个人的观点,龙女是真的成就佛道,还是作为说法权巧中的一种方便示现,尚不得而知。当然,从现实的角度看,龙女即身成佛,倒是为广大的女同胞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2009.06.1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