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僧伽教育的检讨


   日期:2020/4/25 2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僧伽教育的检讨
——发表于福严佛学院座谈会

  谈到修行的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修行,狭义的修行是指形式上的修行,广义的修行是指生活上的修行。惠空法师刚才所提到的,是属于形式上的修行,就是坐禅、念佛、拜忏等等,是一种特定的宗教形式,以此来达到佛法所说的修行目的。生活上的修行则是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进行,即禅宗所说的“平常心”。事实上,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要能够在生活时刻保持一种修行的状态。像印顺导师、古代玄奘大师,在佛法的知见和义解认知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他们的修行程度就不能用我们所认知的,坐禅多少时间之类的方式去衡量。
  能进法师谈到宗教热诚的问题,就我几次来到台湾的认知,台湾的宗教热诚确实非常高。我开玩笑说,“弘法都带有竞争性的”,这其中,知见的正确与否相当关键。对于佛学院的教育来说,学生在佛学知识上掌握了多少並不特别重要,更重要的是正确知见的建立,此外,就是使命感的建立,这就包括宗教热诚的问题。当然,对宗教的热诚必须以信仰为基础,没有信仰就没有热诚。看到古德们为法忘躯、捨身,这样的热诚对我们来讲真是太重要了。所以使命感的培养在佛学院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至于僧格的问题,也有必要引起重视。过去的出家众必须五年学戒,但在当时的僧团生活中,戒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戒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戒律的范围里,如原始佛教的僧团,戒就是生活之中的事,很快就可以掌握。那为什么还要特别学戒?主要是为了僧格的培养,从一个世俗人变成一个如法的僧人,需要五年的时间来慢慢培养,所以不能离开师父的身边,出去一定要请假。但是现在有很多师父自己不精通戒律,不知该如何教导徒弟,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到佛学院的身上。合格的僧伽,就要有僧格,要以健全的僧格为基础;有健全的僧格必然就有热诚,而如果没有正见,光有热诚,也是很糟糕的事。所以在教育方面,知见、使命、僧格这三个部份都非常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