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3


   日期:2020/4/26 14: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海法师宣讲)3   

  最后一种是一乘果,一乘果本有佛果,人人都是本有的佛,现成的佛。说“佛在灵山莫求远,灵山只在汝心中。”啥意思?其实给你揭示人人都是本自具现成的佛,只是与这尊佛没有认识这尊佛而已,你要认识这尊佛了,那就很好了。天天你把这尊佛带着东跑西跑,天天你都带着这尊佛到广德寺来烧香拜佛,你认识没有啊,没有认识,没有认识这尊内心的佛,往往就是认外面的佛。广德寺才有佛,灵泉寺才有佛,除了那几个地方没有佛。所以在没有佛的地方我们自然就散乱了,反正佛菩萨也看不见,我可以干点坏事,是不是这样。你看看我们在自己家里面,这又不是在庙上,在家里面人家跟你说,那么执着干什么嘛,你又不是在庙上,回来师父又没看见,菩萨也没看见,吃两片肉算什么嘛,那就吃嘛。实际上就是把这种本有的佛果没有用上,你要尊重了这种本有的佛,随时随地你走到那里;那个佛都在放光。就是从你的六根门头方光,你看人的是以佛眼看人,就像佛的那种慈悲的眼睛一样,这样来看人。不在是你那种野擦擦的心,你要说话你是用佛嘴来说话,他就通过六根门头在放光。你要听东西人家听的都是佛话,都是法语,没有听那个是非。所以说这种一乘果;有本有果以及实有果、十其果。

  本有果就那种法身佛,法身菩提。我们刚刚所说,从法身上来说、从平等性来说,人人都是一样的。你具备有法身;我也具备有法身,但是我们今天把自己的法身埋没在什么地方了?埋没在肉身里面去了。为什么说埋没在肉身里面去了?执着于自己的身心世界,是吧。当你一执着这种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个色心一执着起来以后,我们平时所说的那叫五取因。执着了,执着身心世界了,于是你就会为这些身心世界去服务,他就把我们自己的法身覆盖了、佛性覆盖了。相反的我们在身心世界上;能够减去一分执着的时候,法性就能够开显一分。我们离西方极乐世界就越来越近,离成佛就越来越近。你说学佛在哪里,其实就对质我们对身心世界的一种执着,你不要说千处祈求千处应了,你只要在我们自己色、声、香、味、触、法六根门头;随时与自己的佛性相应,这个不简单啊。耳朵与佛性相应,你听的都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听都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法身菩提要显现自然而然就很简单,如果说没有显现的时候,要成佛很遥远啊,那虚妄的梦境不知道还有多久。就像《法华经》(寿量品)当中跟我们所说的:“三界之相,无有生死。”什么叫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所有的相状,包括我们在座的人。我们今天是欲界的众生;灵灵种种的相状,无有生死。这就怪了,本来我们是生死变异不成住的,随时随地都在变异,但是他没有生死,那你懂这种道理吗?好多都不懂。我们来来去去,他也没有在世、也没有灭度。比如说像那佛,佛出世了或者说佛灭度了。但是佛无有出世、无有灭度,本来是在常寂光当中,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你看看。要是认识这种法身佛,要认识了以后;我们才能够懂那些般若经的道理。什么叫不增不减、什么叫非实非虚、什么叫非因非果?这些道理你才懂得了,什么叫非异、非一、这些关系你才明了。如果不懂这种道理的话,往往一看那些般若经就砸脑袋,哎呀太深,这讲的什么,我一点都不懂。我们所执着的是二元对待,生灭对待法。但是法身是无生无灭的,这个就叫本有的佛果。所以说懂这种本有的佛果,他也不是属于因、也不是属于果、也不属于有、也不属于没有、也没属于真谛、也不属于俗谛。凡是一切言语道断,心行住灭。禅宗专门要明了这些果,要这样用功,我们现在要你这样用功你就抓不住,包括我们现在这些,你懂吗?好多都处在雾里云雾当中,今天讲的什么?太高深了,这个就是我们的法身。明白了以后实际上他也不是神秘,你不明白以后就觉得很神秘。所以说这些法他就是这样。

  那么十其果;就是我们的报身和化身。能够依据这些真确的法理好好的修行,十地修行圆满了以后,我们就能够证到圆满的报身,涅槃究竟法身,我们能够证得这种报身。比喻经上说,释迦牟尼佛“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故。”你以为我是今天才成佛啊,实际上无量无数时间,不是我们可以思量的,那叫报身。他以早就成就了。化身;就是诸佛以自己一种法、报、化、三身圆满的,这种大菩提、大慈悲心应化于众生。为什么我们今天要信佛呢?就因为他这种智慧、慈悲具足,随时随地就像母亲念儿子一样,随时随地在念我们。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都是这样,就像母亲念儿子一样。每个人都是佛的真子,佛随时随地都在念我们,所以说他能够应化示现。这中国有这么人、这世界有这么多人,每个人合起掌来祈祷观世音菩萨的时候,观世音菩萨都是随类应现,他都能够救你的苦难,你说这个可以不可以思意,不可思意。不是我们凡夫心量能够想的出来的,不是分别境界能够分别出来的,因为他是一种无差别的一种奉献、不分别的一种奉献、无分别智的一种显现。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一个月亮。那么我们这些诸佛菩萨的这种慈悲也是这样,凡是有众生以恭敬心、虔诚心、来祈祷诸佛菩萨的时候,诸佛菩萨都能够救度众生。能够把我们自心的这种一切善法,一切功德给我们开显出来,这叫应化之身。比喻说:我们今天说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个国家的太子,不当太子了、半夜骑马处城了、出家了,然后在深山老林里面去修苦行,参访各种各样的善知识,最后菩提树下究竟成正觉、究竟成佛,然后跟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个是应化而来的,应我们的根基跟我们示现。你看那《梵网经》,大家看果《梵网经》吗?受过《梵网经》菩萨戒吗?《梵网经》里面很多,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诸佛。释迦牟尼佛那里只有一个,应化身无量无边。都在听经、都在闻法、都在受戒,听了以后都把这些《梵网经》的菩萨戒法,在带回到各种应化世界里面,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你看这个境界多么殊胜,这很殊胜。光是一尊释迦牟尼佛,我们这个地方娑婆世界,你见到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其他世界看到有一尊释迦牟尼佛,无量无边的世界;看到无量无边的释迦牟尼佛。包括我们今天观世音菩萨在遂宁,观世音菩萨就是这里是,这里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故里。是的,其他地方呢?观世音菩萨随类应化,到处都是他的脚,到处都能够度化众生,这个境界非常不可思意。这个应化之身就是这么样的一种广泛。就像《法华经》(宝塔品)里面所说的:“总而言之,一切众生,皆修万行.”都能够得到这样的正等正觉,所以说这叫一乘果。我们将来成就了,我们也能够这样的,不要说你究竟成佛。只要你断了一品的无明,你都可以分身无数次。那时的讲经说法不是像现在一样啊,现在要你分身分不了。所以世界上他在想那个国家,他的主席最伟大,这个科学家最伟大,然后没有第二个,他一死掉了以后就没有办法,怎么办呢?就想现在的科技克隆,我要整出第二个智海来、克隆出第二个江泽民来、克隆出第二科学家来,但这个事情什么时间能够示现呢?估计还很遥远,就实现了也很麻烦。因为我们的烦恼不解决的话,比喻我要整一个智泉师出来,明天我要整个维罗师出来,你这个寺庙就热闹了,那就要打架了。到底那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真假孙悟空要打架了。哈哈。像在家里面我在寺庙出一个你来,估计你的丈夫这那一个是真的,那一个是假。烦恼不解决的话,不要说真有分身了。只要有第二相似的立马就起纷争、立马就起斗争,对不对。但是诸佛那不一样,他是断了烦恼的,所有的都没有了,所有的虚妄分别都没有了,他这些身体都是和合的,都是圆融的、从来不打架。所以你说这种功德好不好?好·(大众)所以说这非常殊胜。要想救度众生,要了解诸佛的一种果位的功德。我们《普门品》就给你示现一番。成佛了是怎么样的、就想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随类应化救众生,没有障碍。我们现在一看这个,噢,这很舒服。像《华严经》里面所讲的诸佛境界,不学这些你怎么起信心呢?你不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殊胜庄严,你又怎么起信心呢?《法华经》跟你说的成佛的法华。你要想成佛、成佛的一种动力在那里,你就要认识这个,认识这个《普门品》。一认识《普门品》以后,菩萨都能够做到这样那,诸佛那就更不需要说了,他的圆融自在、能力无限。这样子能够让我们生起一种敬仰心,善法欲、有这种善法欲的时候,我们修行、修道、成佛、你才有动力。我们今天很多人就没有这种动力,教你成佛,怎么样才能成佛、成佛干啥?不知道、没有了解,没有了解你教他成佛那就很艰难。他不了解这种功德法不起这种信仰之心。可以说《法华经》把这种诸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观世音菩萨的境界、跟我们显现一番让我们知道。就是为救度众生;他就能够来显现若干化身,来满其度化众生这种心愿。有的人很不了解,念佛念佛他就打妄想,阿弥陀佛我们这多人念他救的过来吗?假如说我临终的时候,我求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听见,不就把我误了嘛,他以这种凡人的心来思维佛陀的境界,一思维一思维的时候,就由于这种虚妄思维他的信心就开小差了,他的念佛就念不下去了。既然念到临终他有可能听不见,就会耽误我、接引我往生,我现在还修什么呢?就不修了、懒惰了、携带了,对诸佛信不过。自然而然他那种愿心修行就打折扣。你说是不是这样。还看一个;师父,念念着,他也在开小差,中国就有十三亿人了,这娑婆世界这么多人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装得下吧。哈哈;他打妄想。一旦装不下,将来如果说挤不进西方极乐世界那怎么办呢?他说;我现在修不是白修了嘛,如果白修还不如我享受点现在世俗点五欲,吃点肉、放逸一下、睡点觉、看点电视、完了。你在问他为什么不修的时候,他就会有许多理由,这样那样的理由。你说我们携带从什么地方起来,就从这个地方起来。所以说你要相信诸佛,观世音菩萨给我们示现这样的随类化身,没有障碍。西方极乐世界那种国土,众生无尽国土无尽,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不要担心这些,何必担心这些。你要把这些学会了以后,阿弥陀佛他度化众生的心愿那是没有止尽的,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的心愿是没有止尽的,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心愿那是没有止尽的。所以说为了成就众生所有功德,佛他就成就了这样的功德。我们要想以后度化无量边的这种众生,我们也要发这种愿,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发愿都要度化他,光发愿度化还不行,还得要从什么地方?还得要修学《普门品》,修学佛法。老老实实的按照戒定慧、按照闻思修,好好的去修。修到将来我们修一个法积累一个福德资粮,修二个法积累很多资粮,不断的积累这些福德是不是越来越多。当我们尽未来际的修行,我们的福德资粮毕竟圆满,你圆满了你也能够像阿弥陀佛一样,成就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一个你的世界,将来你也可以接引我往生你的国土,那多好啊。今天叫你接我到你的国土里面,你估计就要考虑了,我的家里面很窄,接过去不行呀,这么多人接去住不下来,因为啥呢?没有福德嘛,对不对,没有成就嘛。我们现在是有漏的世界,我们是生活在虚妄世界里面,那个虚妄世界是有局限的。将来你把这些佛性开显了,成就了这些无量无边的功德了,你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能够成就一个很大很大的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够往生你那个国土,没有障碍。乃至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亿亿万万的人来求你救度他,你都能够救度没有障碍,普门示现我们也能够做的到。但是将来要做到这样,就从我们现在开始发心,你就想到做白日梦,将来我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可以做梦。今天有个人叫你;哎:法师帮我说下这个问题,不不、没空,乃至居士你帮我做下这个事情,没有空。我们在不断的拒绝众生,不断的把众生推出去,现在我们就是这样。你还能成就像观世音菩萨那种千处祈求千处应吗?成就不了嘛。所以说从我们现在力所能及的一种角度,要尽量发心,只要我能够做到的,只要是如里如法的,好。我帮助你,不异距离。要能够这种发心落实在行动上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学《普门品》,就是在学观世音菩萨,不要不耐烦。人家打扰你了、又怎么样你了,你的时间都没有空。干好事、干善事、救度众生、帮助众生你都没有空。但是叫人家帮助你的时候,你就有空。市委书记、国家主席,难道所有的师父,只要你去求上他,你就要空,你不空就没有道理。人家求我们的时候,我们空了就没有道理,哈哈。所以说这个时间呢,实际上说明了我们学佛的一种心态。是吧。这个常住上,莫个师父帮我做点什么?不问我,叫别人去做。你的家里面别人求你做的什么?没空,叫别人去做。像这些你都推在别人身上。我们现在就可以学习这种普门示现,虽然你没有做到那样的神力。但是今天人家叫你一句,你能够答应一声,求你一件事只要你能办的,都力所能及的把他办好,是不是。这就是成就普门嘛,成就这种功德嘛。包括说要叫你念佛,念念与念佛相应,这也是一种普门嘛。都摄六根净念继,这也是一种普门嘛。你的耳朵开小差了,立马就要拉回来,南无阿弥陀佛,眼睛开小差了,立马南无阿弥陀佛拉回来,这阿弥陀佛普门示现。把你的所有的妄想都给你对质掉,他是不是一种普门呢?也是一种普门。所以说修学要知道这种方法,当有这种修学方法了以后,将来我们就能成就这样的佛果。像观世音菩萨、像释迦牟尼佛、像一乘佛果、究竟成佛。每做一样事情我们都把他回向于究竟成佛,哪怕就是我今天听一个字、听一句话、翻一页经书,我都要以次功德回向究竟成佛,不为别。起心动念都是这样,开言吐语、待人接物、任何一件小事,都不要把它遗漏了。尽量的把我们所做的功德,点点滴滴都回向给众生菩提,那你才能成就这种究竟的一乘果。

  《法华经》的一种一乘实相的宗旨,就从这四个方面来修起来,大家听懂没有啊,一乘教、一乘理、一乘因、一乘果。一乘就是一佛乘,随时随地都是为成佛而来的,你这个成佛,你这个发菩提心,从初发心就是发菩提心,到究竟、到中间修行,这个菩提心不间断,随时随地与菩提心相应。这样子我们就能够明了;诸佛讲经说法的一种真意趣,这样子我们就能够与诸佛讲经相应。如果不然的话,说了半天给你说这个菩提心,有那么大的功德,我们自己的佛性这么样的殊胜。但是我们就不发菩提心,就不认识自己的佛性。念佛也好、听经也好、学《观世音普门品》也好,没有正确的发心。大家问一问自己今天为什么来听经?为什么?哎呀:新年嘛有空,没有事情好玩的,我就到广德寺玩一玩嘛,打发一点时间嘛,哎呀,那个广德寺监院呀,知客呀,都叫我来听经闻法,我不来这情面说不过,一打电话我买个人情嘛,我来充个人数嘛。像这些都是世间上的应酬法,对不对。没有很好的发心。这个和尚都说,这个智海是哪里的人,我听说这个名字,没见过这个人,今天我看看,是长三头六臂吗?哈哈。看这稀奇而来的。所以说这种发心没有汇聚到什么?没有汇集到我们自己的真心上来。讲经、听经实际上是刮垢磨光,就让我们自己真心叵露出来。今天我在这儿讲了一个上下午了,也就是不断的刮那些灰尘,磨了一光,把你的真佛给你显现出来,每个人灵山头上的那种真佛金光闪闪给你显露出来了,但是你显露没有啊。每个人都要去显露的,不显露不行的。就要为成佛、为度化众生、为显明自己如来藏性、来发心听经闻法,要有这种发心,讲这些实际上是有作用的,不仅仅是讲的好玩,不仅仅是讲的道理,是不是。要知道这种《妙法莲华经》他是这样的意趣,所以说《妙法莲华经》非常非常的殊胜,可以说把释迦牟尼佛一代实教的所有甚深密意;都给我们揭示出来了,将佛所说的一切经教都贯穿于无余,把我们自己本有的佛性;给我们开发出来了。为我们自己圆满的修行扎一个根、打一个基础,是一切成佛的圆满平等之音,你说这种法妙不妙啊,妙···(大众),啊非常妙。所以说叫妙法。

  《妙法莲华经》他指的是什么法?就是这个一乘实相的法,就是这个如来藏,要懂得这种因果了,这个法就非常妙。要不懂这种法的话,这个法相对待的他就不妙、不究竟的他就不妙、不能够了脱生死、不能够了脱烦恼他就不妙。所以说这个《妙法莲华经》大家可以从这些简单的意趣当中去听闻,明了这些就是指这个一乘实相之法,乘他为妙就是不可以思意,莲花就是比喻。你看莲花生于污泥当中而不被污泥所染,就是要求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眼耳鼻舌身意,红尘万丈,但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要为红尘所转,而是要用我们自心来转变红尘,不要让我们自心为红尘所转,如果说我们为红尘所转,那就会把我们的心也整成红尘了,污染这个世间了,染污烦恼、执着、虚妄分别,对不对,他就会整成这样。但你要用心去转红尘的时候,我看那个方丈室摆了两个净化石,净水器把水净化起来,有了净化石以后那个水永远都是干净的。那么我们能够用心去转红尘的时候,我们自心相当于过滤器、一个转化器,随时随地那些红尘,色声香味触法、通过我们眼耳鼻舌身意、一进入内心都能够转化为菩提,都能够转化成为智慧,这样好不好呀,好···(大众),就要这样修行。所以你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在我们内心本身具足,好好的持念观世音菩萨,持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时候,我们这个自心清清净净,了无于尘。自然而然观世音菩萨一样的慈悲心他就显现了,我们自己那些贪嗔痴慢疑的心也就能够对质了。你要念佛也把这个佛念的清清净净,念的一心不乱,自然而然就能够对质那些世间上的虚妄妄想,对不对?对(大众),这就好嘛。我就看大家念佛,他就不学那种规矩,边念佛边看,这个是谁,阿弥陀佛,边念佛边听,耳机响了、手机响了、谁又响、谁在外面又唱山歌了,要是这样念的话,那就是散乱心念。散乱心念他有功用,但是功用不大,学佛必须要一心一意静下心来,不为红尘所然反而去转变红尘,不追随那些世俗而能够化度世俗,这就很好。从这种《法华经》的意趣来说,莲花这种比喻他有深奥的意思。你看莲花往往都有什么?他花和那种结果同时的,其他的那不一定,莲花开了他就能够显现莲子,因果同时。有的时候它开花就能够结果,就说我们修行就能够显现出自己的佛性,把我们自己的功德都能够显现出来。那么开花表示的什么?那些声闻缘觉乘的佛法、菩萨乘的修法、所有念佛的方法,你好好修这个花就能开。包括我们今天念一句佛号,西方极乐世界就一朵相应的莲花开了,那是属于你的。你要念的越来越好;这朵莲花就开的越来越好,到你将来临命终的时候,这朵莲花就来接你往生,你要念的不好的时候,它将来也来接引你,但是念的不好的时候,你往生的境界就不好,是不是我们自己修的啊,还是我们自己修的。而自己修的怎么样,完全是看我们自己这种认知、付出这些来的,是不是。所以说这个莲花的意趣、他的比喻意趣非常深奥。我就不在多讲了,下来之后大家可以去参考参考《妙法莲华经》,读诵一下,看一看相关的解释。

  那么我们今天《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是《妙法莲华》经当中的一品,他的第二十五品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些什么呢?可以先把这种大意说一下:

  无尽意菩萨问佛,有两番问答,第一番问答是观世音菩萨云何叫观世音菩萨,就他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就问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然后佛就回答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他的名号有那些功德,有那些不可思意,然后就教你持念观世音菩萨。第二番问答:就是教你,无尽意菩萨就问,观世音菩萨有这么样的威德神力,他怎么样去教化众生呢?就把这种教化众生种种方式,就问这种方式。佛就把观世音菩萨怎么样教化众生的方式开显出来。所以说前面就是全解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他有什么功德。他的名号有那些不可思意的地方,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什么作用,这是解释观世音菩萨。后面一番问答就是解释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到处去救度众生,随类应现,他就是这样救度众生的,把这种救度众生的方式教给大家。所以我们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他灵感非常广大,你一求他就有应,至诚恳切他就有相应。怎么才能够达到、而我们怎么要来修学像他这种普门示现。你说一个方面揭示观世音菩萨果地功德,二一个方面以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来揭示诸佛菩萨果地的一种神通功德。你看看。那些圣贤都是这样,最主要的是把这种方法揭示给我们了以后,我们要借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要借观世音菩萨的修法,要借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来成就我们的身心世界。要把他和我们联系起来,如果不和我们联系起来,你说学这些经法有什么意义呢?没什么意义,是吧。观世音菩萨名号那么不可思意,那么我们就好好地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以至诚恳切、感应道交、净化自己的身心,转化自己身、口、意三业、贪、嗔、痴、慢、疑这些所有的烦恼。学习观音菩萨这种普门示现,我们也要学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身体力行、力所能及的尽量的去帮助众生。把这样的功德学好了以后,修行你就知道在身边当中怎么样去帮助人。如果你不喜欢帮助人,只喜欢人家帮助你,好了,这个佛法很不具足。在家庭里面我们随时随地问一下自己,我们贡献了什么?在寺庙里面我们每一个居士、每一师父看看,我们对这个寺庙的建设奉献了什么?对佛法的这种弘扬我们奉献了什么?在单位、在国家、乃至跟你做朋友,到底我们别人是有作用呢?还是只想占便宜?要把这种心转过来,转过来了那就是学佛心态,转不过来那就是众生的心态。始终是自私自利那就是众生的心态,这个众生的心态只有是生死轮回,就只有受苦。转过来了就是菩萨的心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学习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人,随时随地把自己能力发挥出来,把自己的智慧发挥出来,把自己具有的功德都发挥出来。能够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人群。这样子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学佛,才能够真正弘扬佛法,才能够把这个佛法通过我们自己身体力行表现在世间上,才能够教化更多的人。所以说观世音文化,那个慈悲文化怎么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居士都应该的好好的想一想,所以说今天回去以后,你就和家里面扮演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角色,看看我怎么能够做到千处祈求千处应,力所能及的我们能够做到几处祈求几处应,你就可以了。一点一点的增加、一点一点的培养、一点一点的修学,如果做不到你就好好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我还是像你那样,我多么希望像你那样千处祈求千处应,你加持我让我尽快成就,他也能够帮助你,帮助你成就这种智慧、帮助你成就这种心、帮助你转化这种心态、帮助你净化地进入佛门。这样子我们要成佛,这个《法华经》的一种精髓,就通过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很快的应用到我们自己生活当中,好不好?好···(大众)掌声···。回去学了以后,明天要交答卷(大众欢喜),明天你们来报告一下心得。然后我们就具体进入《普门品》的学习,一步一步的学习,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这样子他很好,不要光听、听了不做、听了不学、听了不实践、对不对。那是读望天书,跟那些学生一样,让你读了书回去以后功课一甩,书包一甩,玩了。那就不相应,这样学习我们就不太容易成就,我们学了就要有做,在家里、在寺庙里面、在工作里面、在你思想、里面随时随地把这种心态转化过来,我就像观世音菩萨学习,谁来求我;我就很欢喜,不要人家来求你,你就很烦恼。要这种心态转过来,学习佛法就是转心,把那种虚妄分别心转化过来。当你一转化过来以后,我们自己真心开显出来的时候,学佛就成功了,是不是。最初的就是好好学习这种法,把这种佛法学会了以后好好的运用。

  好了,我们下午到4·30还可在继续,这些书大家都拿到没有,还有一本是园英法师的解释,解释的很好,你们可以作为参考,拿回去好好看看,还一本经是我们广德寺印的《观音三经》,第一个就是《普门品》,第二个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还有一种《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参拜观世音菩萨五十三参,大家学过没有,学了是吧。学了观世音菩萨怎么教善财童子,其实就是怎么教我们,对不对。今天我们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实也就是学习观音菩萨的修行。

  《普门品》是《法华经》当中的一品,在第二十五品当中。在整个《法华经》当中。如果照智者大师的观点讲,他属于是流通分当中。什么叫流通分呢?就是把我们上午、下午讲到的《妙法莲花经》他的一种主要意趣、修行方法,一乘教、一乘理、一乘因、一乘果、这个一乘佛法、这个美妙的佛法、不可思意的法要弘扬到各地。这叫流通。佛法是需要流通的,我们今天拿到这本经书了,你要学习由文字到智慧,由内心智慧到我们自己行为上的智慧,由行为上的智慧来感化众生,这就是一种流通。如果说你不能够从智慧当中升华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不能够从我们自己身口意三去救度众生、感化众生,教化众生。你的佛理就憋在内心里面,仅仅是道理,没有边成功德,没有变成善巧,他就没有流通,你要学了以后就要流通。这个佛法在流通当中,他的作用就能够起到非常美妙的作用。一个方面你把经书拿回去,你不看了就要拿给别人去看,你不要放在书架上,三年、五年不去翻一下他,浪费这些财产了。我们在寺庙里面出钱印这些法本,它还是要花钱的嘛,这些钱从哪里来呢?一个方面是我们寺庙出钱,二一个是我们居士出一些印经功德款,是不是。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的血汗钱,那么这些血汗钱印出来了,要尽量的要发挥它的作用,要弘通这些法本。你看了以后接着给别人看,那就很好。你不听的磁带拿给别人听,不看的经书那给别人看。你已经学会的法理表现在生活当中,你已经懂的道理也要把别人教会。包括我们今天的佛教面临的一个问题,什么问题?起眼一看我们在座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居士有多少?很少。这个责任在哪里?这个责任在我们每一人身上。很多居士就来反映,师父啊;我家里面他们阻挡我学佛,我那些儿女阻挡我学佛。我就跟他说;你没有流通佛法嘛,你要把佛法流通了,你的家里面都学懂了,他还阻拦你嘛,就不阻拦你了。众生阻拦你他有道理的,往往就是向你求救。有的居士说;我那个死去多少年的奶奶、爷爷他在给我托梦,他见我了。他见你干啥?就是要求的,我是你的祖先,我死掉了就把我忘掉了吗?你学了佛、你念了佛、修行了、又在做普佛、又在做佛事、又在念佛、你仅仅是为你自己往生吗?不能够嘛,还要回向这些众生,对不对。你不回向给别人,你的祖先也不要忘掉嘛,念佛就要超度这些祖先,所以说他给你托梦他是有道理的。包括我们家里面的人;阻挡我们学佛他也是有道理的。他就说你就知道自己学佛,为什么不教我们呢?那么美妙的佛法就一个享用,就像家里面有好吃的,只有一个人吃,吃独食。那你说家里面的人他满意吗?当然不满意了。所以说不发菩提心的时候,不去教众生、不去救度化众生的时候,人家就会怎么样?就会障碍你。这个障碍他不要是阻碍你,而是要提醒你,还有我哟。所以说在座的各位老居士,我就说;我们今天自己学佛是一回事,学了佛要把这普门精神,利用在家庭、利用在单位上、好好的做人。你要在家里面把一个妈妈的责任、把一个奶奶的责任做好了,家庭里面赞叹你还来不及。一看你为什么转变的这么好呢?都是从学《普门品》当中来的嘛,都是从学佛当中来的嘛。诶,上庙学佛好,上庙学佛你转变的很快,我们也能够着收益,对不对。他只能够赞叹,那里去障碍你呢?天长日久他就跟着你学佛了,这就是流通佛法。所以说要把这些佛法要传到下一代去,要这种使命。像释迦牟尼佛来讲经说法不是一次二次,他是百千万亿次、无量数次。那么我么这些得了法了以后,你就不传法,你说你罪不罪过啊。以前这个禅宗这个寺庙里面传了法以后,如果说你把这个法传不出去,这个方丈你交不出去,不能够传一个得力的接班人,完了,断佛寿命,这个罪过无边。所以你看这个禅林当中,如果说你升了方丈、得了法,你的责任就是主持佛法,传授佛法。到最后你没有传授佛法,没有一个得力的接班人,死掉了,你这一代还不算一代。为啥呢?你没有尽到你的责任,你看看。世间上讲一个传宗接代,佛法当中这个法身慧命你要传下去。大家也要学习诸佛菩萨这种为法忘躯,弘法利生的精神,把佛法弘扬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我们则无庞大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这样的责任要挑起来,愿不愿意挑起来。愿意(大众)。愿意挑起来,我记得在这个地方讲了三年了,连今天是三年了,是吧。我曾经布置一个任务你们完成没有啊,就是叫你们回去至少能够劝化;多少个行善,多少个人皈依、多少个人啊?布置任务你们都听到没有,我们说至少20个,你完成几个了?今天交作业,完成几个了?哎哟;我一个都没(大众),哈哈。要完成;要有这种弘法的责任。刚才说了;你不能讲经说法,有很多的方式嘛,你教他念阿弥陀佛、教他念观世音菩萨、教他来皈依、教他来听经闻法,是吧。叫他来感受一吧,你就要有这种责任,你不要把这种责任忘掉了,这种责任忘掉了,那就不叫弘通。所以说为什么《普门品》放在流通分当中呢?因为这种流通佛法的功德不可思意,流通佛法的责任也则无庞戴。你要慈悲心最好的就是流通佛法,能够把佛法弘扬起来了、流通起来了,你这种慈悲心,他就能从根本上起到作用了。如果不然你用什么来利益众生呢?

  观世音菩萨他有三十二应身,他的三十二应身,我们刚才说三身当中是哪一身呢?应化之身。应机说法、应病与药,所以说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何身来度化他。虽然所现的身有佛、菩萨、四众弟子乃至天龙八部,他这种身份示现的很多,他所说的法,也有人天乘的佛法、也有声闻乘的佛法、也有缘觉乘的佛法、也有菩萨乘的佛法,这些权教的这些教法,这些圆教的这些教法很多,显教的、密教的这些方法都很多,对不对。那是诸佛菩萨的一种应化,他这些应化都是妙法的一种体现。就因为观世音菩萨从耳根圆通当中反闻闻自性,证到了六根圆通,证到了佛法圆融,把一切佛法都圆融于内心,所以他就能够按住于应化众生的三昧当中。我们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观世音菩萨他就这种“普现色身三昧”,什么叫普现色身三昧?随类现身。应该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你看看。有的时候他也现一个狗、现一个畜生、有的时候也现一个男人、现一个女人,都是为了度化众生。那么我们现前的众生呢?被烦恼所障蔽,我们具足这样的法身,具足这样的佛性。但是我们确不能受用这样的佛法。观世音菩萨就以他的无缘大慈之心,要救拔众生、给予众生真实的快乐、真实的利益,以同体大悲救度拔出众生一切苦难。什么叫同体大悲?你所身受的一切苦难观世音菩萨感同身受,不是你在受,是观世音菩萨在受啊,所以说他有这种同体大悲,来帮助我们来拔出这些苦难。让我们解脱生死、证悟这样的妙法,为此释迦牟尼佛来宣说这部《普门品》,流通《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是经题,他是《法华经》当中的一品的品名。这个名字:是以观世音菩萨的人和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法,这二者结合起来而取名的。七种立题当中就是人法立题,观世音菩萨他是一个人,《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法,人和法结合在一起来取这个名字。观世音菩萨证悟普门妙法,观世音菩萨就能够证这个妙法的人,他所证悟的普门示现就是他所证的法。观世音菩萨;观呢,就是我们今天用智慧,你不用智慧是不行的,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心,要这种智慧。学佛生人在世间那就是学一种智慧,如果说你不学一种智慧,无所用心那就很糟糕,所以说观就是一种智慧。世音就是一种所观的对境,什么叫世音?世音就是世间上的各种音声,你也把你的耳朵变成观世音菩萨的耳朵,你把这个心变成观世音菩萨的心,聆听一下现实世界当中灵灵种种、各种各样的音声。你看世间上在讲什么?那报纸上在讲什么?电视上在讲什么?那新闻上在讲什么?你们可以总结一下,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不是一个苦字,是不是。今天社会上想尽千方百计要发展城市、发展经济、问题是什么?经济很缺乏嘛,是不是一个苦啊。只是一个苦,报章杂志、电视新闻到处这样的制害、这样的抢劫呀,这样是事情,他又是什么?一种苦。是不是。开人大、开政协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呼吁的是什么?国际名声的问题,还是一种苦。对不对。学生今天回来跟你叫的是什么?也是一种苦,艰难啊。这个世间上灵灵种种的众生所发出来的声音,无非不过就是一个苦的声音,都在跟你讲述这种苦啊,但是我们听懂了吗?没有听懂。你说听外面的声音听不会,你观察一下自己内在的声音。吃了中午了马上就到晚上了,肚子咕咕叫了,有一种声音来了,叫的是什么?叫的是苦。肚子饿了是苦嘛,对不对。坐在这儿听经了一个哈欠连一个哈欠,是什么?苦嘛,什么苦啊?瞌睡来。坐在那儿腰酸背痛,随歪就歪,他也是一种声音。什么啊?苦啊。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声音,显现出来的是什么?都是问题,但是我们有多少人把这些问题认识了呢?没有。因为我们没有智慧,麻木不仁。本来诸佛菩萨一看问题很多,觉悟了,所以才跑去出家、跑去修道成佛了、了脱这些问题了,虽然诸佛了脱了,我们这些众生依然在问题当中,为啥呢?就因为我们不觉悟。释迦牟尼佛一千次一万次、无量阿僧祇劫跑来给我们讲妙法。但是你就是不学,就是不觉悟,妙法在妙对你来说,你也不觉得妙。你说的那个妙法有多妙,但是我怎么没感觉到呢?就因为自己没感觉到、没有认知到,所以说你怎么能学习呢?没有学习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

  释迦牟尼佛宣说这个《普门品》,他拿观世音菩萨做一代表,以人表法,观世音菩萨随时随地都在观察世间,都在觉悟世间、都在救度世间,佛法的功用唯一的也就是这样,没有别的功用,佛法唯一的就是救度众生。你说成佛干啥?成佛唯一的就是救度众生。讲经说法的认为唯一就是救众生。就是要有这种智慧随时观察世间,看看有什么问题,怎么引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够解决,所以这种世音,就是世间上的音声。各种各样的音声。观呢:就是能观的智慧,就是以这种圆满的智慧,以慈悲的心情观察世间灵灵种种的众生的现状,然后发心为解决众生的现象,这些苦难的这种现象,这样子来的。所以是说叫观世音菩萨。其他的比喻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每一个菩萨名号,都不只是仅仅是名号而已。在这个名号之下他所代表的是法,代表的是一种修法。所以说他这个名号最主要是呈现功德,你把这种功德领会了,你才能实实在在的修学这些,不可思意的妙法。如果没有领会,往往念其名而不知其所以然,内心的受用往往很欠缺。我们经常在念大悲咒,你跟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相应吗?大悲心相应吗?当你不相应的时候,你念大悲咒不相应。所以说这个菩萨的名号,就显现菩萨不公的一种功德。观世音就教我们随时随地注意我们周边的事情,修学佛法不外乎把我们的慈悲心发展到我们自己周围,不外乎把自己的智慧,在眼耳鼻舌身意当中能够启用。

  菩萨是发了大心的人,一个方面是觉悟了有情,对自己修学上来说是觉悟了的有情,那叫菩萨。你现在觉悟了没有啊,你觉悟了你也是菩萨,不觉悟你就是凡夫。包括我们上午、下午给大家讲的《妙法莲华经》他的宗旨;开权显实、开集显本、汇三归一。觉悟了没有,觉悟了。我们就像圣贤这种道路在学修,他就是菩萨,你就能法这种菩萨心,就能成这种菩萨行。没有觉悟我们始终发不起这菩提心,所修学的仅仅还是凡夫但的一种发心。人天乘的小果,这些不具足。所以说我们现在学了这些佛法,力争要从我们自心上要觉悟这种道理,要这种道理拿来指导我们自己在生活当中去实践他,这叫觉悟的有情,那叫菩萨。学了佛以后就要力争觉悟。第二层道理;我们自己觉悟了,要发心让周围的同修也要觉悟,帮助众生觉悟,发心帮助众生觉悟的那叫菩萨。发心仅仅为自己的那是凡夫,不管理怎么修,你仅仅发心为自己你还是凡夫,没有菩萨发心,与佛法不相应。第三个层面;就是要在这种过程当中,尽量的把众生和我这种对待要消融,要学习观世音菩萨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人我的区分对待,当能够把这种人我的区分对待消融了以后,没有人我的界限、没有三轮的分别。这个时间我们的慈悲心他才能够从内心上去发起来,利益众生实际上是利益我们自己,要正真的成就自己那就要成就众生,人我不二。不是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我是不共代天的敌人,我要升官就必须把周围的同事踩下去,才能升官。我要得好处,就要别人的好处强过来,我才能得好处。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那是世间上非常局限的一种说大法,那是生死法。真正的佛法是广大的、圆融的,能够给你好处,必然也能够给众生好处,能默契一致的,你要想得到真实的利益,你要发心真实的去利益众生。因为什么?因为我们说法界无差别故,所以说佛法也没有差别,人我也没有差别。上午讲过没有啊,讲过。那叫一乘的理。你领悟了这种道理了以后,你才能够懂得这个菩萨的名号,第三层意思。就是无缘、就是同体、就是人我消融,然后大家在这种过程当中,没有人我的、没有执着的去广行善法,随时随地都是这样。这样子你才理会这种成佛在哪里成呀,利益众生在哪里利益呀。要把自心改变过来,要成就这种真实的智慧。如果这种真实的智慧没有成就,那就很艰难。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他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今天看观世音菩萨,你从经典上,他过去早已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是倒驾慈航来辅助诸佛弘扬佛法,救度众生,将来他还要成佛。所以说这些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过后,就是观世音菩萨成佛。他将来的世界比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庄严、还有稀奇。这些诸佛在不断的教化众生。那么我们今天,领会观世音菩萨这种慈悲心了以后,知道他是倒驾慈航。学习他的这种功能,好好的去学,也能够成就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成就这样的修法。

  “普门”,普是普遍,门是门进,你看那个门一开了以后,他就可以进来。对于我们众生,门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说叫做普门。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他也是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他都开了一道门接引你,对于各种各样的众生他都是这样。教化众生无有不普遍,没有不周到的地方,无为不至,所以说他叫普门。能够从这普门当中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的威德神力、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具足的慈悲、具足的智慧。在问我们自己呢,既然观世音菩萨的门随时随地都开着,救度众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的。但是我们都可以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物、能够救世无处。到处都是门,但是我们是处处不通,对不对。为啥不通?就是烦恼障碍,把烦恼转化了、把障碍解决了,那就处处都是门,要学习。这一品,专门针对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的所有然。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可思意的功德,然后我们持名有那些好处,还有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法,普门示现、救度众生、这样的法。你把这个核心要点掌握了以后。他这个品、题目你就能够懂了,能够懂了这样的名称以后。你知道怎么来修学,抓住重心的时候,这些文字念果一遍了,你能够抓住要点。读经要明了经典,读经不解经,哪怕就是把书翻乱了,也没有多少功能。解了这些经、弄懂了这些经典以后,要能够这些经典用到生活当中去,要行经。什么叫行经?以经上的道理来修行,懂了不修行那等于说食取宝。就像那些银行里面那些数钞票的,数了一天、数了一月、数了一年,数了一辈子、没有几张是属于自己的。佛法也是这样,光是说而我们不修行的话,他就能够形成这种毛病。到最后所有的佛法功德讲了无量无边,五戒的功德、三戒的功德、我们都讲了无量无边,但是好多同修我没感受到,为什么没感受到?就是自己没修行。学了这些法了以后,我们就要好好的用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去转变生活,转变心态、转变行为。这样子我们就知道,一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好了,利用这剩下的半个小时,把这一品的题目给大家解释了,明天就是从正文开始,然后明天我们在继续。阿弥陀佛!

  2009年2月18日下午,地点:遂宁广德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智海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智海法师)  

 智海法师:人间佛教的修持 

 智海法师: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九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八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七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六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五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四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三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二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一 

 智海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