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初学 四、上士道


   日期:2020/4/28 20: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上士道

  我们再来看上士道。

  【上士道,指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证菩提果的法门。此分二大段:一发大菩提心,二修菩萨行。】

  什么叫菩提心呢?菩提,就是觉的意思,就是觉悟。发起觉悟之心,发起想成佛利益大众之心,就是菩提心。我们也称作自度度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叫菩提心。菩提是“觉”,从梵语中翻译过来,梵语是古印度的一种雅语,婆罗门和官方才可以用的语言,叫梵语,是大梵天王所造的最尊贵的语言,翻译成中文,菩提心就叫觉悟之心,成佛之心。发起这份心就要去修行,按照你所发的心、依照善知识的指导去修行就叫菩萨行。菩萨就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意为觉有情。觉有情就是“发起菩提心的有情众生”,简称菩萨。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证得佛的果位,证得成就无上涅槃的境界,就是证菩提果。

  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行持有“六度四摄”。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是完善自我,四摄是广利人天。

  我们来看布施度。布施,就是拿出自己财物和智慧帮助别人,包含奉献的意思。布施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

  法布施,就是自己懂得佛法要去教导别人,也包括在生活中你自己懂得技术也要教给别人。自己有的人生经验要教给那些晚辈们,这就叫法布施。包括我们居士刻录光盘,印造经书,流通法宝,这都是法布施。财布施,就是布施钱财和物品。无论你钱再多,东西再多,我们所用其实并不多。像今天早饭,饭量大的,吃三个馒头两碗稀饭,来点小菜,就够了;饭量小的,一个馒头一碗稀饭,来点小菜,就够了。你钱再多也是吃这些,不是说钱多的就能吃一大盘子馒头,吃不下,钱少也是吃这些。你拥有得多,用不了的拿出去与大众分享就叫财布施,同时财布施也能够成长财富,所以布施的人愈来愈富,贪吝的人越来越穷,其实就是布施得福报的因缘。

  无畏布施,就是当别人遇到恐惧,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和他站在一起,鼓励他勇敢面对,帮他度过难关。像有的地方发生灾难、地震、恐怖等,这时我们要勇敢地和国家和灾区的群众站在一起,给他们出钱出力,鼓励他们重建家园,鼓励他们战胜恐惧,就叫无畏布施。

  这段时间,媒体报道特别多的就是南京的徐老太。老太太摔倒了,有人把老人扶起来,老太太就说是你撞的我,所以现在网上都说“珍爱生命,远离老太”。还有天津的一个老太等,有一个长途大巴司机开着车,看到前面一个老太太躺着,赶紧停下车把老人扶起来,打电话叫医院来救走她,自己就开车走了。第二天交警来找他,说:你撞了人肇事逃逸。司机说:我没撞着人。“那老太太说你撞的”。司机说:是救她没撞她,我救她,撞倒和我没关系。交警说:人家报警了。幸亏大巴车上有摄像头,把车前面的情况大巴内的情况都录下来了。交警查看录像:镜头中老人在老远躺着,车越来越近,看到车停下来,看到司机下车把老人扶起来,打电话,然后救护车来了,司机开车走了。老人的受伤和司机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次有录像,万一没录像呢?就说不清,这就是很可怕的事,于是很多人就不敢做好事。但我们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你躲着也不行啊,尤其受了菩萨戒的人,菩萨戒中都是有规定的,如果见到病人,见到伤者弃他而去,不去照顾,犯菩萨戒的。犯轻垢罪,是犯戒行为。

  每次传菩萨戒,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和大家沟通,如果遇到这样的事大家救不救?大家说救。那要赖你一千块钱怎么办?有的说就给他一千块钱。赖你一万呢?有的就说那就给他一万。赖十万呢?大家就不大敢说话了。我说一百万呢?伤者真瘫痪了,一百万也是有可能的,那就不救了吗?那也不行啊。所以,我就给大家一个承诺:所有的佛弟子见到伤员病人都要在第一时间参与救助,如果在救人的时候被人赖上,被人告上法院,法院判你赔多少钱,我给你筹措多少钱,我来承担。他赖你一万,我给你化缘一万;他赖你一百万,我给你化缘一百万。如果有佛弟子被人赖上了,我化缘,大家出钱不出钱?(大众回答:出钱!)好,大家都愿意出,这事就解决了。所以,你们大胆去救人,不管是谁遇到就救,不就是钱的事吗?没别的,就钱的事。他要抓你坐牢,我去替你申诉。我是法律专业毕业的,懂法,我去替你申诉。所以,不用怕,见到了就救,这就叫无畏布施。

  这种无畏布施就是,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谁都希望被人拉一把,像这些赖人的人,没几个,媒体唯恐天下不乱,有误导倾向。一报道好像很多似的,哪有啊,算起来不就三两个吗?但是一宣传毁坏了社会风气,谁也不敢救老人了。福建的一个老人摔倒了躺在地上,大家都围着看,救还是不救呢?跟自己爹一样,自己爸爸一样年纪大,不救没良心,救他万一赖着怎么办?二三十个人都围着看,老人就一直躺着,最后死了。还有个老人也是扑倒在地上,窒息死亡,如果有人把他翻过来就不会窒息死亡,但谁也不敢动,都围着看,一直看着老人死掉。还有一个老人扶着栏杆走路,走着走着有点晕,头就卡在栏杆上,这时如果有个人搀扶一下,就救出来了,就没事了,但老人最后一直被夹着活活夹死,大家都围在那看,看着老人一直挣扎,最后夹死。

  到了这个份上媒体是有责任的,我们要宣传正面,无畏布施在这个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谁都有老的那一天,除非你趁年轻就死了老不了。只要你不死,你就一定老。老了,谁都需要有人照顾。我们要倡导这种风气,要照顾弱势群体,要照顾老人,不要怕赖上,赖的真没几个。知恩图报的人多,以怨报德的人少。一报导给扩大了,是媒体夸大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搞得大家都害怕老人,好像老人凶猛请勿靠近,不是。我们佛弟子就要倡导救人,一定要有这样担当的心,弘扬正气,鼓励善行,这就叫施无畏,无畏布施。

  持戒度,在国家来说就是遵守法律,在单位来说就是遵守纪律,在行业来说就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修行中有修行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你受了哪个戒,你就持哪个戒,一直提升到菩萨戒,要持戒。

  为什么要持戒呢?佛陀以他的智慧观照到因果缘起,在众生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的危机存在,你做了错事就会受到恶报。像小孩到了水边容易掉进水里淹着,就规定小孩自己不能到河边,不能下水游泳,这就是保护大家。就像公路上发现有些司机开车方向感不好,慢慢会跑到左边去,就在中间划一道黄线,他看到黄线就知道不能跑到那边去,就减少了事故率。这道黄线是从美国开始的,那时经常出车祸,后来有个人发现:如果把公路中间画上一道线,各走各的,就减少车祸了。当时报告公路部门,公路部门没接纳,他自己就用油漆在经常出事故的路中间画了一道白线。从此之后,这条路上就极少有事故发生。由此这条线就普遍地向全世界传播,所有的公路上都画上了这条分道线,事故率大为降低。

  我们的生命中也有这样的风险,一不留神做了错事就会遭受惩罚,因此佛陀就用戒律给我们画上这道线。戒律是保护伞,是生命线,是安全带,是成佛的保障,是防非止恶的约束,但不是惩罚和难为。

  很多人认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我可不能受戒,受了戒更麻烦。”关于这个问题,我经常跟大家探讨,我说一个人,他学了交通规则,取得了驾驶证,另一个人没学交通规则,没有驾驶证,他二人各自开车闯红灯被交警抓住了,大家说罚谁罚的重?有的人说一样重吧。不一样。没驾驶证的直接就拘留,无证驾驶。有证的呢?扣分罚款就行了。很多人认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我出家前从事过十年的行政执法,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条法律说,谁懂法就罚得重。否则大学里的政法系哪招得起学生来呀,谁还敢去读法律?我才不学法律呢,学了法律到时候告我。我要是不懂法律呢:“你怎么偷税漏税?”“我不懂法。”“哦,不懂法,算了!你呢?你可懂法,罚你!”不可能这样的!所以,知法犯法其实是罪减一等。为什么打官司请律师?他懂法嘛,就能给你有利的辩护,就能减少惩罚。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是因果惩罚我们,不是戒律惩罚我们。所以要受戒,要持戒,持戒就能规避生命风险。戒律是佛陀给予我们出离轮回最为有效的方法。

  忍辱度,就是不要与人起冲突,佛教的忍辱是很高修行的,指的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不是我们世间所认为的憋气,你欺负我我就憋气。不是,而是以博大的胸怀和无上的空性来了知诸法如梦幻一般,不必为梦幻中的事去计较,常怀宽容和慈悲,这才叫忍辱。

  经典中讲到,有一个人,他威武有力,能打。在当地也算一霸,谁都不敢欺负他。他晚上做梦,梦见有人往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醒了之后他就恨啊:“他竟然侮辱我,吐我一脸唾沫。士可杀不可辱!我从小就没受过这样的气。我一定要杀了他!”生气。他在梦里见的,外面找不着,所以他就恨,一直恨,最后气死了。佛陀说,这就叫无明。同样,人生如梦,你为人生大梦中的这一切去生闷气,气出个三长两短来,气得不能成佛,是很荒唐的。这个世间,这期轮回也是一场梦。

  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你感觉有六道,有善恶,其实你觉悟了之后,就知道这是一场梦。昨天晚上的是小梦,此刻是大梦。你梦见一个和尚在给一群做梦的居士说梦话,这是一场梦。既然是场梦,你何必跟梦里的人去计较呢?生生灭灭中就是梦。你现在没感觉到,很快就感觉到了,就是场梦。尽管是梦,咱做个好梦,做个修行的梦,做个成佛的梦。佛教的忍辱不是世间所说的憋气,不是石头压草。世间人的忍辱往往是石头压草。草长出来了压住它,再长再压,最后压多了就崩溃。愤怒,掀桌子,骂街,杀人放火,那不是忍辱,那叫积蓄力量,等着爆炸。佛教的忍辱,是了知现象的虚假和实相的空性。

  放到历史漫漫的长河中,我们这一生在历史中根本就算不得一朵浪花。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有同学和我们一张桌,我们过了他的线,他捅了我们一胳膊肘;我们的橡皮没借给他,他就偷了去了,那时候你很生气:他偷我的橡皮,他太坏了!现在想想,小事,是不是?根本不值得和他生气拼命的。

  我们今天再来看,小时候是那样,十年后,我们再看今天,气得你吐血的那个事,根本就不是个事。要放在我们生生世世中,我们自己来说,明朝时候,有个人和另一个人闹矛盾,背后说坏话。那人很生气。现在再想想,生气不生气还有意义没有?都过了!放到无常中,放到大历史中,这些小事都不值一提。你放到如梦如幻的境界,神马都是浮云。至此,人、我、事,三轮体空,没有什么需要忍了,故名“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所以,佛教的忍辱是超越这一切,而不是说憋气。

  精进度,就是努力去做,不要偷懒。做什么就做出个样来。要当和尚就当个好和尚,当居士就当个好居士。工农商学兵,干什么的就要干好,努力去做。同样,大家现在学佛了,就要做个好佛子,就要学习教理,就要念佛,就要断恶修善,修行,要把自己精进的目标放在成佛上。我们这一次学习就是为成佛而来的,不是为别的。不是挺烦恼的来轻松两天,不是,是为成佛而来的。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佛。所以,只要是冲着成佛这个目标就是正精进。我们喝杯茶也是为成佛而喝的,我们吃斋饭也是为成佛而吃的,我们睡觉也是为成佛而睡的,乃至我们开个玩笑也是为成佛而开的,统统包含在:一切为了成佛!如此去做,就是正确的精进。

  禅定度。我们了知这个世间如梦,所以不必跟世人计较。保持一种祥和淡定的心态就是禅定。禅定,有人认为就是把腿盘好,坐上两个小时就是禅定,那不一定,不对。是把心稳住叫禅定。心如何稳住呢?就是先坦然接纳,第一步就是坦然接纳你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已经发生了的,你就认可,如是如是。佛陀经常讲到的就是“如是如是”。你认识到“如是如是”就是禅定。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因为就是这样的,也确实这样了,那就让他这样吧。这就叫“如是如是”。你不要生烦恼,不要起心动念了。你说,那个坏人他骂我。哦,他是好人是坏人?是坏人。嗯,坏人不做坏事做什么呢?你说坏人要做好事。这是你不讲道理。坏人就是做坏事,好人就是做好事,不好不坏的人就是做不好不坏的事。

  眼睛就是看,耳朵就是听,小偷就是偷东西,警察就是抓小偷。你明白了“如是如是”就发现,这个世界,乱的是我们的心,世界没乱过。每个人都在兢兢业业地干自己该干的事:小偷、警察、农民都在练自己的业务,工人、商人、官员、老师、医生,都在兢兢业业地做自己该做的事。黑社会的兢兢业业地打人,医生在兢兢业业地治病。你发现世界好像是错综复杂,当你跳出来看的时候,你发现这个世界在有条不紊地运作,从未乱过,乱的是我们的心。

  两位僧人在辩论,看见挂着的经幡在飘。一位僧人说:是风在动。另一位说:风有什么动的,是幡动。六祖就说:既非风动,也非幡动,仁者心动。这个“仁者心动”,有好几个不同高度的解释。从一个角度说,如果你心如如不动,天地万物爱动不动,你不会去在意、烦恼,所以心不动,这是一个高度。再一个高度就是,你的心与天地万物是一体的,是你的心创造了你的世界,因为你的心的某种形态,而召感显现了你身边的这一切一切,所以说是你的心所产生的这个境界。是好几个高度来解释。但无论哪一个,是你的心动了。我们真实地了解禅定,就是心的如如不动,与万事万物和光同尘。

  智慧度,就是般若,建立在空性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智慧,才叫般若。你明了这个世界的实相所产生的智慧,就叫般若。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般若智慧包含五种: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是完善自我的,四摄是把大众吸引到身边,来引导他们,度众的。六度叫上求佛道,四摄就是下化众生,自度度他。布施,也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只有常行布施,才能把大众吸引到你身边,和你一起成道。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多布施。

  爱语,就是多说关爱的语言,多说美好的语言,多说祝福的语言,多说吉祥的语言,多说和谐的语言,创造美好。不要一开口就抱怨,喋喋不休。抱怨有四种过失:减少福报,失去朋友,失去机会,与成功无缘。爱语有四种功德:培植福报,增加朋友,获得机会,注定成功。

  利行,就是广做利他的事业。看到别人做事情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无论是工作、生活、修行,能利于他人的事情我们多做,就叫利行。

  同事,就是要有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要敢于承担,不要怕事,不要躲避。

  前一段时间出了一个大学生药家鑫,开车撞到了一位女士。药家鑫看到有人受伤,害怕了,开车赶紧跑。一看这个女士挣扎着记他的车号:“坏了,记住我车号了。”于是,他就从车上取出一把刀来,捅了八刀把她捅死,开车跑了。但这一切都被别人看到了,很快就抓到了。

  药家鑫的父亲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说:这个孩子,从小很聪明能干的,很优秀。但是,我总贬他,我怕他骄傲,我就贬他,挖苦他,希望激励他成长,成才。其实,他是很优秀的一个大学生,由于我总挖苦他压制他,造成了他认为自己不行,他不敢独当任何一件事。他自信心不足,就不敢不愿意担事。像撞着人了,这个事很简单,车辆入了保险,他把人送到医院,该赔多少钱由保险公司赔,没什么大事的。但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神智“哗”的一片茫然。他的潜意识里就有一种声音说:“不能担责任,尤其不能让爸知道,爸要知道了就会挖苦我,显得我更不行了。我不能承担这个事,我不能让人知道我出车祸这个事。怎么就不知道呢?杀了她不就没人知道了吗?杀掉她。”如果他敢于承担:“我撞了就是撞了,我承担。”他不想担当,反倒是只好面对死刑,承担死亡。因此,我们大家就要想到,一个修行人要敢于为天地担事,不能推卸,要敢于担当。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任何的不痛快的事,都要反思是自己没做好,这就叫承担。有事先从自己身上反思,不要推卸责任。普遍的人,由于我法二执的力量纠结,总感觉:我是对的,我是好的;我永远没错,我要有错,也是你的错;即使我错了,也是你先错了,才造成了我的错,还是你的错。普遍大众都是这样的想法,这其实就是不担责任。我们要担,你发现当你敢于承担的时候,愿力大于业力。

  包括我们说利比亚战争,你想到:这是我做的不够,利比亚才打仗的。我要是好好学佛,我到那里去弘扬佛法,那里的人都学佛了,不就不打了吗?有人说:这个和你什么关系啊,你也管不了啊?——我为什么管不了呢?管不了,说明是我的责任。承担,这就叫为天地承担,我们认为忏悔是忏悔自己做错了的事,应该也包含着忏悔你世界里所有出现的事情。一定是我的错,才造成了世界的动荡。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的。就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我的责任——我要是教秦始皇学佛的话,他不就不杀生,不用坑埋那些人了吗?——那时候你还没出生呢!——我为什么不在那时候出生呢?所以是我的责任。这样好像很荒唐,当你尝试着这样用心的时候,你就开始逐渐地具有承担天地的那种能量。心量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修证就有多高。当你真实去做的时候,你就发现不荒唐,这就是圣人的心,圣人的心就是这样。圣人无心,以众生心为心,以天地心为心,圣人把自己和天下是融为一体的。无论是佛陀,无论是孔子、耶稣、穆罕默德,这些天地圣人,都是在荷担众生的种种恶业。耶稣也是为众生赎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孔子也是为了教化民众周游列国,有教无类,辛劳一生,谦卑质朴,崇高伟大。他教化民众以仁义道德,同时也不失中道技巧。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鲁国有一条法令,如果鲁国的人在外国,有还不起帐或者什么因缘,被人卖做奴隶的时候,鲁国的人遇到了要把他买回来,买他花的钱,到国库去报销。子贡是个有钱的商人,他到卫国遇到一个被贩卖做奴隶的人,他买回来了。买回来他也没去财政报账,因为他有钱,没报账。当时鲁国也不大,一点点,被买回来的这个奴隶,就到处颂扬子贡的事迹,很快举国尽知,大家纷纷赞美他。后来这件事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就叫子贡来:你做的不对,你做了一桩错事。子贡很惶恐,问:“夫子,我是哪里做错了呢?”孔子说:“你有钱,你买回他来不用报账,大家都认可了你的这种道德观,都认为买回来不到国库里报账是应该做的,这是受到赞扬的。别人看到奴隶,就会犹豫了,我买了这个奴隶回去,报账呢,别人就说,人家子贡不报账,你报账,你就不是个好人;我要是不报账,我又没那么多钱,花掉自己所有的积蓄买回来,我这辈子就变成穷人了,买不起。因此遇到做奴隶的鲁国人,我就装作没看见,装作不知道,我就不买了,别给自己添麻烦。……所以,因为子贡你的个人行为,导致很多鲁国人在外国回不来。你现在就找国库报账去。”子贡一听,赶紧去国库把钱报回来。于是很多人,大家都觉得子贡报账了,大家都去坦然报账。因此,大家在外面见到了做奴隶的鲁国人就买。所以,当时在那个时代,鲁国人没有在外面做奴隶的。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子路,子路是武夫。有一次,子路路过一个河边,河水很急,有人掉到河里,家人在岸上喊:谁救上来,我给他一头牛,帮帮忙救命,救上来我感谢他一头牛!子路一头扎进水里把那个人救上来,主人很感谢,给他一头牛,子路就把牛牵回去了。别人就批评子路,你说你,救个人命,你也得要人家一头牛,瞎了你这浑身的力气。孔子说:不,子路这是大义,深明大义。子路不差这头牛,但是他为什么要这头牛呢?他是让人们都做好事,因为做好事是有风险的,有风险得到了报酬,这样做好事的人就多,他是在弘扬正气。

  曾子,是个以孝道著称的弟子。有一次,曾子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因为锄断了几棵禾苗,他父亲就一时暴怒,拿起锄头来就乒乓乒乓把曾子打晕了,躺倒在田间。他父亲扛着锄头就回家了,不管他了。后来因为下雨,曾子被凉水浇醒,才慢慢爬回家。回家时看见他父亲也正在悔恨不安,自责因为心情不好,孩子锄断了两棵禾苗就被往死里揍。正在后悔着急的时候,看到曾子回来了,他父亲略感欣慰。曾子看出父亲心里很难受,为了安慰父亲,就故意唱歌给父亲听,表示我没受伤,我没事的。大家都赞叹曾子是个孝子。曾子这桩事,传到孔子那里,孔子说,曾子来的时候不许他再来见我,他不孝,我不见他。曾子听了就赶紧去找孔子:“夫子,怎么回事?您不见学生了,是学生哪里做错了吗?”孔子说:“你不孝。”“我哪里不孝请夫子明示?”孔子说:“作为人子,父亲惩罚你的时候,你应该去承受;如果父亲拿小树条或者用手打你两个耳刮子,你跪在那里承受着;如果父亲拿着大棒子或者锄头揍你,你就赶紧跑,要不他失手打死了你,他要坐牢啊。”在鲁国打死人要坐牢的。如果你父亲失手把你打死了,你是孝道了,他坐牢了,你死了,这叫什么孝道呢?如果你父亲用手打你两下子,用树条子抽你两下,你就承受着;一看父亲拿着大棒子什么的,你就跑,等到这事过去了,你再回来给他道歉,再来忏悔,这才叫孝道。

  这才是圣人之心,孔子是如此,老子、耶稣是如此,佛陀更是如此。敢于荷担天下,为天下立德的精神,这就叫同事。我们如果连自己身边的朋友都不敢担当,有责任都推给他,何谈同事啊?所以,要有这种高尚的宗教情怀。这就是六度四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清净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清净法师)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八 往生品位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七 净土资粮:信、愿、行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六 西方极乐世界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五 弥陀本愿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四 净土宗判教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三 净土宗经论:五经一论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二 中国净土宗祖师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一 净土宗的起源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九章 往生品位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八章 净土资粮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七章 现代启示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六章 正报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