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再学 三、何期自性


   日期:2020/4/29 1: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何期自性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六祖法宝坛经》)

  行者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真理。于是,向五祖启陈说:“原来自性本来就是如此清净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是没有生灭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是圆满具足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是没有动摇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能生出万法的呀!”五祖听了,知道惠能已悟得自性,便说:“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心,即使多闻佛法也没有益处。如果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心,见到自己的本来自性,即可称为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六祖坛经》和盘托出如来究竟了义、无上圆满之大法,是离苦得乐、修行成佛的无上妙宝。

  对于“自性”,我们有时称之为真心、真如、佛性、如来藏、法界等等。从《六祖坛经》来看,祖师所说自性的实相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讲的。“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不生不灭(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相);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用)。”

  宁玛大圆满将此表述为:心体本净,自性元成,大悲周遍。简称“空分、显分、明分”,也就是“法、报、化”三身。体:心体本净,空寂灵明;相(性):自性元成,本具光明;用:大悲周遍,随缘显现。就是万物之真实状态。有时我们也用自性来表述世界的本初和起源,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首先,谈心体。心,有真心和妄心。真心之体,本性清净,本无垢污,空寂光明。心体虽然空寂,并非顽如木石,而是空而有觉,灵知为体,故称自然智慧。“一切心上所显境界,皆是自心的妙用。心性是自然智慧。”这就是说,万有均在心性光明中显现(明),而自心又能灵知不昧(觉)。这“现”和“知”都是心性的妙用,心性空无有体(空),或故名为“明空妙觉”,或名“自然智慧”,这才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是不变不坏,永无生灭的。妄心,是由“根、境、识”和合所引起,是刹那生灭的。这个真心之体,既不从因生,又不从缘灭,又非任何所造,虽能现万象,然真体亦毫不动摇,不变不坏,故能“一物长灵,盖天盖地”。

  宁玛大圆满心部认为,心体是觉空无别,这个认识和禅宗的看法完全一致。所谓“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不同无情,性自神解。此是汝空寂灵知清净心体”,这个灵明空寂之心,佛与众生同具。心部求悟此本空心体,即悟此明空觉性,亦即是所谓为见性成佛。《普成经》说:“过去诸如来,皆为得见此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现在及未来诸如来,亦为得见此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

  其次,说心性(相,报身)。自然智慧之性,自性元成,本具光明。心性光明能朗照万象,空寂妙明。此光明与妙用结合,能现一切染净世界。“由于自然智慧妙用之元成妙光现为轮回涅槃两境相。”心体是空寂无生,怎能现轮回涅槃?心体空,并非空无一物,体空而性不空,空而有明,心性光明,明分不灭,所以能现。心,是具有明分和空分两分,空而又明。明分属于本有,本有则是非空。

  如果心不具光明,只有空性的空分,则仅能成就法身,单有法身成不了佛,要法、报、化三身具足,始能圆满正觉。“空分属法身,光明属报化,三身均具于一心之中,故光明出现自显三身境界,亦属自性本具。”

  空性是法身,法身是无相。报化是色身,属有相。所以,悟心既要悟到心的空分,也要见到心的明分。众生由于无明,使明空分离,悟心人必须明空双运,使之结合为一,才能彻见自心本性,证得了明空妙觉,才能圆满三身功德而成佛。

  禅宗祖师表述光明时,说:“开显了真实的知见,身心廓然,没有一切尘垢污染。孤迥迥(体),光皎皎地(相),活泼泼地(用),洞然同于太虚。”这是从三方面来描述本心实相,其中“光皎皎”三字心然指的是光明,光明虽是本有,但光明是带物性。方信禅师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光明洞耀,照彻十方,譬如千日,放大光明。”色(物)心合一之光明。

  禅德求见心性光明,只采取直观光明心相所显现的境界,一切不管,随心自在,保任明空无别,则可以获见自心的实相。

  最后,谈心用。自然智慧之用,大悲周遍,随缘显现。从体起用,随缘能现染净世界。“一切显现都是自然智慧之用。”自然智慧,体性空寂,本无有物,但它的用是空而能现。“不是一切,能现一切。”客观事物的形象能反映到主观上来,这是心的本性——明;能现出这些事物形象的,是心的妙用——用。所以,心既有明分,也有现分。

  真心,本来空寂,无形无相,不是任何色相所成,但它的妙用与妙光结合,能化现种种,现种种色相,能作天堂,能作地狱,能作佛,能作众生,十界均能随缘化现。若迷,则随染缘,变现为众生界之轮回;若悟,则随净缘,示现为佛界之涅槃。虽随缘升沉,但心体并无增减,亦永不动摇。“妙用化现之源,则为觉性的明显分(相);明显于外,则为化现不灭分(用)。”

  心体无相,不能得见,求悟心人亦应从“用”上着手,才能觉照。心部,则注重在心用的能现上。从现前一念起,认识自心实相。即此现前一念就是真性,应用自己明觉智慧而观照之,禅宗就是在这个能现初动时,即在心起用之时下功夫。所谓照顾当下,从见闻觉知上回光返照,认识本心,是知能见闻动作,心是汝本心,不是汝身也。婆罗提尊者说:“性在作用……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

  总之,禅宗和大圆满所说的心,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认识的。就是体本净,性(相)光明,用周遍。真心,是本来智慧、本性光明、本来清净,心量周遍。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众生不自认知耳。真心,就是自心本性,就是佛心。大圆满心部,则求直观能缘的真心又明又空和随缘周遍的实相。悟心,即指悟此心;见性,即指见此性。禅宗的宗密大师亦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

  百丈禅师说:“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僧那禅师说:“心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断续之相。”临济禅师说:“孤明历历。”这些说法与大圆满说“明空妙觉”“心性光明,明分不灭”,是完全一致的。

  大圆满说心体空,心性有,是体空性有。心体空,则非有,凡性(相)不空,而非空,成为非空非有。这一空一有本来是矛盾的,但他们说体空,非空无一物,体空中有性有,是非空之空,即非去空无一物之空,名为真空。性有,非实质有,性有中有体空,是非有之有,即非去实质之有,名为妙有。说空有二者统于一心,没有什么矛盾。故不承认他派人所说“空有必须双运”。“空有本自圆融,不须再有双运。”他们认为:这种非空非有,才是不堕二边的中观正见。

  《知识总汇》上解释说:“心性自然智慧,遍于一切染净法中,但对它的有分,不耽着为实有。空分不着为空无。亦不堕于二者皆非的双边。它的体性空寂,除常边,它妙用不灭;除断边,此则远离功用而超出苦乐之正见也。”

  这个体空性有说,玄密幽深,难于理解。大圆满心部把他们所说的空性,称为甚深空性;心部,也称为甚深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清净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清净法师)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八 往生品位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七 净土资粮:信、愿、行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六 西方极乐世界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五 弥陀本愿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四 净土宗判教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三 净土宗经论:五经一论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二 中国净土宗祖师 

 清净法师:净土宗入门 一 净土宗的起源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九章 往生品位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八章 净土资粮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七章 现代启示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六章 正报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