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觉醒法师:退步原来是向前


   日期:2020/5/10 6: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曾作有一首《退步原来是向前》的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诗歌以僧人插秧为例,从插秧的劳动中悟出禅和人生的哲理。在农禅并重的丛林生活中,插秧本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劳动,但布袋和尚却能从平常的劳动中看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在插秧的时候,插秧者都是低着头一边插秧一边向后退。等退到田地的终点,整个工作就圆满了。此时,插秧者的倒退不仅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前进。布袋和尚从插秧者低头见天的动作中,不仅悟出了一个修行者的心地如果像蓝天一样清净无染,就与道相应,而且还体悟到“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
    下面这则故事就说明了“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在一个寺院中,有两位沙弥在画一幅《龙争虎斗图》,他们为这幅画忙了很久,但总觉得不完美。但又找不出其中的缘由。
    正在他们急得焦头烂额之际,师父正好从外面回来,两个沙弥赶紧请教师父。老和尚看了他们的画后笑着说:“你们所画的龙和虎,外形上都很真实,但是,你们没有弄清楚它们的特性:龙在发起进攻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若向上扑跃时,头也必须压得很低才行。龙的颈向后缩的幅度越大,虎的头越是贴近地面,它们就会冲得越迅猛,跳得越高远。”弟子听后恍然大悟。师父接着对他们说:“这与参禅悟道、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样的,懂得适时退一步,才能冲得更远;懂得谦卑之后,才能跃得更高啊!”
    在安徽省桐城县有个“六尺巷”,巷子有六尺宽,一百米长。这里原是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家的府第。一次邻居家因为修建家宅,侵占张英家三尺土地。张英家人也不甘示弱,就修书一封给在朝为官的张英,想让张英以自己的权势阻止邻居的侵占。张英接到书信后,并没有以权势压人,而是修书一封劝解家人: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家人接信后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让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争。邻居看到张家这样处理此事,自觉也有不妥之处,遂仿效张家也让出了三尺土地。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六尺巷”。两家这种“退步原来是向前”的做法,不仅成功化解了两家的矛盾,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美谈。至今,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游赏“六尺巷”,张英也许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当年的退让之举不仅使自己名垂青史,而且还给后人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人发生不快之时,如果能够主动退让一步,不仅可以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而且还能让对方感到的你的宽容与大度。使他们从你的退让中感觉到自己行为的过错,从而反省自己,也主动退让一步。因为你的退让,就使看似不可避免的矛盾发生了峰回路转的转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觉醒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觉醒法师)  

 觉醒法师: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 

 觉醒法师:先恩师真禅长老圆寂15周年祭 

 觉醒法师:略论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 

 觉醒法师:恩师真公上人礼赞 

 觉醒法师:“佛教文化与西藏社会和谐”——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觉醒法师:主持XC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的社会责任》演讲有感 

 觉醒法师:寻找心灵回归的港湾 

 觉醒法师:重视精神慈善的力量,引导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以 

 觉醒法师:广行四摄,利他奉献 

 觉醒法师:心念纯净,行走世间 

 觉醒法师: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觉醒法师:珍惜拥有,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