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中心和重心的转移


   日期:2020/5/15 22: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心和重心的转移

  谁能指引我们出离恶道?惟有佛法僧三宝,这也是我们的究竟皈依处。

  皈依的重点有二,一是认识三宝功德,二是强化三宝在内心的分量。在座的多数都已皈依,但我们有没有认识到三宝功德?进一步,三宝在我们内心究竟占有多大分量?如果没有分量,佛法就不可能对人生产生影响。凡是我们觉得不重要的人,即使天天见面,也会视若无睹;凡是我们觉得不重要的事,即使天天在做,也不过是一种机械运动。这样的人和事,对我们不过是些虽有若无的影像而已。反之,我们觉得重要的人和事,才会牢牢占据整个身心,使我们的一切都围绕这个重点进行,就像人们对挚爱的事业,就像母亲对心爱的独子。当这种爱在内心有着压倒一切的分量时,整个人生都会投入这种爱,哪怕为此舍弃一切,哪怕为此付出全部。那么,三宝在我们心中的分量能否与之相比呢?

  皈依,不仅是走入佛门的仪式,而是一直可以修到成佛的法门。皈依的最终目的,是成就我们的自性三宝。所以,从学佛到成佛的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三宝,都是不断念佛、念法、念僧的过程,否则就会偏离正道。从目前现状来看,皈依往往流于形式。很多人虽然皈依了,但对三宝并没有多少认识,佛法对人生也没有多大影响,整个生命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近年来,我一直在各地提倡“皈依共修”,并撰写《皈依修学手册》,目的就是在帮助大家深化对三宝的认识,强化三宝在内心的分量。真正的皈依,是要从自我中心的惯性中走出,开始以佛法为中心的人生。只有这样,才算正式走上学佛之路。否则,不管读了多少经典,修了多少供养,仍是凡夫心的延续,仍和修行了无干系,最多不过是培了一些福报。

  我曾将佛法要领总结为五大要素,其中就以皈依为首。在皈依对象中,佛是代表学习榜样和成就目标,法是成就解脱的方法,僧是指导我们使用方法的老师。当然,不是所有出家人都能担当这一职责,还需要选择善知识。所以,皈依的本身就包含着修行,也就是明确目标、掌握方法、依止师长。在这一修行过程中,我们还要时时忆念三宝功德。惟有对三宝深具信心,称念“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时才会相应,才会具有力量。如果念的时候没有投入心力,只是有口无心地念一念,是不可能产生多少作用的。

  就像拿着一根鸡毛往桌上扔,桌面是不会留下痕迹的。但要抡起一块巨石头往下砸,桌子就会砸出一个窟窿,甚至完全垮塌。为什么?因为石头很重,很有分量。其实心念也是一样,凡是我们关注的,投入很多心灵能量的,就会像那块沉重的石头一样,砸到哪里,哪里就发生改变。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平日很在意的人或事,不必刻意去想,也会不断在内心浮现并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念三皈也好,念佛号也好,能否念得相应,关键在于认识它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在内心引起重视,没有认识到念诵的意义,即使觉得应该去做,也是没有力量的。所以,修皈依时必须用心,而不仅仅是追求数量,不仅仅是想着今天要完成这些任务。修行是一种正确的重复,惟有质量加上数量,才能在重复中巩固正念,加强正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