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贰、认识本性 二、公案 — 空之如来藏 5.有性无言


   日期:2020/5/21 1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僧问:「请和尚离声、色外答!」

(识起迷情於声、色外之境界,离声色者即指体性也。故本公案缘起本体界,言声色外者,本体自性也。)

中度禅师曰:「木人常对语,有性不能言。」

(当体即是,动念即乖。念起、心动,常落於言说者,是属於木头人也。)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讲到认识本性己讲了四个公案,本性有如苍天了无一物,本性本来寂静,不落於言说,语言文字相,本性是至高无上的,唯我独尊,本性是舍弃男女之相,是无形无相的,男女相是业报之身。

今天我们继续说明「有性无言」,此公案还是在说「空性」,我们知道体性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空性,第二个是缘起──由空性之间缘起一切法。虽然我们要先认识空性,才能反过来认知一切法的真实相,这才是个完整阐述佛性。

今天还是在讲「空」的一部份,第五个公案「有性无言」,如果你以空性显示於当下,即不落於言说相。如果不能了解这「空性」而有所言说,即不能够认知依空性缘起诸法的真实相。此「有性无言」,是在说如果一个人证到体性空的时候,不大喜欢去乱讲话。举例说明几个修行的过程:

(1) 制心止-制止我们的妄想心,因为这妄心不真,所以在打坐之间起心动念,一切法不真-是妄识所支配故现,所以妄识而起的心不真实,要把它制止住。

(2) 体空-还没证到体空之间,会现起「现业流识」,这是我们潜意识里面的习气毛病及种子,一切自当现起,此即会障碍自性,使你不能够见自性,不能认识到体空的境界。所以修行要先灭掉这个现业流识,灭掉现业流识即是让我心大死一番。所谓心大死一番就是对外诸尘境,有能力不去攀缘,不起心动念去相应。当然这外境包括对一切善恶境界,没有兴趣去攀缘。当然此时不想做善事,更不会去做坏事,善恶境界对你来讲,已没兴趣,那麽心就死掉了。内心境界呢?妄识不起,此时可悟到空,我们的空体如第二个公案讲的「本寂」,我的体性本来是寂静不二的现象,心能大死一番,才能够认识它。

(3) 活人剑─禅宗修行中,要让心大死一番,祖师大德给您一把刀─「杀人刀」,这个刀是要杀去一切的妄念,杀去一切的妄想流识,这样才能够证得「心大死一番」。但如果让心一直死下去的话,你心当然悟得「空」,证到菩萨叁、四地境界,就有解脱的功夫了。解脱功夫虽有,但是不能升起心法,这个「缘起一切法」就做不到。此时禅师会给你一把剑,叫「活人剑」-让我们的死心可以复活。行者以前直打妄想,都不能成就,现在把这妄想灭掉,然後悟到体空了,此时要把心救回来,这活人剑是让圣人的心能够再活起来。行者死心复活的话,才能再随缘说话、可以再思考、可以面对外在境界也有喜、怒、哀、乐,跟一般人一样有感情、也会表露。至此境界,因内心已证得解脱,所以心地所现的一切境,当下现,当下忘,当下现,然後境过了就忘了,没有烦恼,也不会去记、去思考那境是怎麽..的话。能做到这样的话,第一部份悟了「空」,第二部份也悟了「有」,这两部份都全的话,就是所谓的圆通、空有不二、中道。这样就不会永远卡死在「空性」的这部份,证到第一阶段是小乘行者的解脱知见(心大死一番),证到第二部份(活人剑)是大乘行者的悟道,此境界更高了,所以说不舍一切法,但能够得究竟解脱。

2. 释题

「有性无言」是显示行者证得体空时的一种状态,以杀人刀修证到「心大死一番」时是什麽境界?可说是入绝对的空,我不去知一切真、假的法,不去分辨它,反正一切法都是幻化不实在的,我不与它相应。

以活人剑修证到的又是什麽境界?可说是相对的空,是有法无执,有法从我内心升起,但我能不当”这法”的主人。祖师大德曾言:「有法无主是为无心。」证到这样的话,有如《金刚经》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心是悟空性者能现起的客观心,没有挂碍,是真实的心;有所住是妄想习气住进去的。现在无所住是心清净的人、悟到空的人所有的清净心,应缘後所现的真心,即应一切缘所现的相。此时面对法能够如如不动的话,就是菩萨悟得的解脱法,这是圆融、圆通的。我们要的是这一个,到这个境界也叫做「中道」。常常可以看到经典讲「中道观」,就是在这时候悟到,所以我们说本性无言,还是在第一阶段绝对空的境界,非究竟解脱也。

prove.gif (4223 bytes)

3. 语体文解

僧问:「请和尚离声、色外答!」,「和尚」者就是曾教过你的老师、辅导者等称之,出家师父很多也称做「和尚」,当然没有跟你上过课,你也没有受过他的辅导,原则上是不能称他为「和尚」,如果称「和尚」就代表有受过他的教化。这个和尚在中国变成一个通称,反正没有学佛的人对出家人的称呼也叫做和尚。和尚本来的意义不是这样的,原来的意义:是你来参访、请教、求法,有受教於出家人的,就尊称他为「和尚」。

和尚!请你离开色、声、香、味、触等有相以外来答,一切的尘境离不开色、声、香、味、触等,而僧讲声、色两个是代表,意思也可说请和尚不要在现象界里面回答,而是以本体界来回答。因为色、声、香、味、触是外在的一切境,那是我们现象界的一切,现在要和尚离开这些来答,那就是摆明了要禅师讲体空的这一面。

按语说这个公案既然离开色、声、香、味、触这些来讲的话,是希望能够入本体界来,声、色以外者的是我们本性本空的空体。

中度禅师回答说:「木人常对语,有性不能言。」木头人常常都喜欢讲话,一问一答,这跟我们所理解的不一样:木头人是木讷、不善於言说的人。对修行的人来讲,还没有证到本性的人很喜欢讲话,所讲的话都是言不及义,天天在造口业。这个木头人常常喜欢讲话,而有性者不能言,如果你是悟到体空的人,是不喜、不能够语言。刚刚讲的是什麽境界呢?心死掉了,心大死一番的境界,修行者一定要去体会「心大死一番」的境界,心死的人对外境都没兴趣,新闻不想看,电影不想看,有时连饭都难得想吃,不管要做什麽事,反正都没兴趣,内心也不打妄想,所以这时候心就像死掉了。

此时要他讲一句话会很痛苦,古德常讲:「当下即是,动念即乖。」当下一念空,就是我的体性空,空性体;动念即乖,起心动念即乖离自体,乖离体性会痛苦的。你会觉得奇怪:不讲话才会痛苦,怎麽讲话会痛苦呢?一般凡夫的问题是:不讲话他憋得要命,觉得很痛苦。修证到空性,初悟空的人,要他讲话会很痛苦。这些人常常耳朵听一听,眼睛动一动,嘴巴翘一翘,他不大喜欢讲话,一讲话就会觉得很痛苦,因动念即乖故。

观这个体性再起有念,他会觉得很痛苦,我们本来的体性不落於语言文字,不喜欢起心动念,不喜欢讲话,喜欢住在空寂之间。当此境界,如果有经历到的话,就要体会一下。经过这样一熬的话,你才能够真的心大死一番,才能够悟到彻底的解脱。对一切法的解脱是什麽境界?即不管多大的逆境,你都能够很轻松的、不费吹灰之力的把它化解,可不理它、自在、无碍。因缘在变,时间一直过去,慢慢此缘就过去了,法也就灭了。我们要了解这个境界,就要体会有性不能言的道理。

「有性不能言」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常常讲体空,但是它有灵知灵觉,可以映照一切境。它映照一切境以後并无言说,所以你只能体会它,体会好像有事,但是什麽事你可能不知道,因为它如果起了妄心、起了心念,它就乖离本体了,这不是你的真心所现的。所以,有时候心感觉有事的话,心就会有一点浮动,这浮动只是稍微,感觉还是有事,但什麽事不知道,等到因缘成熟了,慢慢很多事情、境界出现了,哦!原来是这样子的。

我们的体性原来能照一切境,了知一切境,才能掌控一切境,只掌控但不去干涉,怎麽去化解也不必你去操心,你要做的是什麽?就是吃饭、睡觉、拉屎,这几个大事办完就结了,所以修行很简单,就怕你沈不住气,怕你用有为法去应缘,不是用自性去应一切境,是用你有为的心、习气、毛病,或是你学来一切外在的法,可学得的不是真佛法、解脱法,能够学的不是真佛法。所以功夫从那里来?从你的佛性自然现的才是正法。「自然现」-怎麽现呢?只要舍一切法、去掉一切的挂碍,不要怕这个、怕那个,把一切心都放下,回到你本来的体空的话,你越能空去一切境,就能体遍虚空。如果怕东、怕西的,会想用这个法来对付那个法,搞得半死,都是用有为的心,就不能明照一切境。

这里「有性不能言」讲悟到空性的人,能掌控一切境,但不落於语言文字。这是一个修行的现象,也是一个境界,你要去体会。有时候心感觉有事,但不知道是什麽事,如果心能够定得住最好,没有挂碍最好,有事没关系。如果定不住,心有点浮动的话,你要做的事是赶快去打坐、念佛、拜佛,使你的定力增强。最後,所面对的事情还是没事了,最後一定会突破因缘,所以「无为法」是这麽证来的。

《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为什麽是至高无上?「无为法」它不用一法,当然你不可否认的,「无为法」也是一种法,「无为法」是不用一法的法,那不是很轻松吗?不用一个法去应付一切事,只要坦荡荡的,回到无所挂碍的无为体性的话,它就会起灵通、起神变,从「无」之间去体会它的威力,可以慢慢去体会很多事情并不是用有为法能克服的,只要你能够摄受回来守住一个空体寂静,就可以转周围之间的一切境界。

按语说:当体即是,动念即乖。念起心动後就是嘴巴要动,这就是常常说的木头人,佛性就永远不能明。而悟空的人,则自性空体现,有性不能言,我刚刚讲的这些境界,要去体会。

( 85 年 5月 14 日 讲於 龙潭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