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7.莫理万境


   日期:2020/5/22 22: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僧问镇州宝寿沼禅师曰:「万境来侵时如何?」

(缘起於现象界,行者面对业缘来时,将何以自处?心意识习气未除,始有万境起奔腾之时。)

师曰:「莫管他们!」

(不管最好,但元习未除,谈何容易。行者不花十几、二十年之体验与磨练,能致之乎?)

僧礼拜。

(师恩难报,一语提醒梦中人,礼师意谢之。)

师曰:「不要动着,动着即打折汝腰!」

(刚叫汝莫管他们,汝又患着,该打!行者当知起心动念,随之起而身行,即是万缘入侵之本缘。善恶不理,诸法不受,铸成铜墙铁壁,万法即闲。)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佛教禅宗在修行中,真正得力的修行期是等到开悟後,因此时才真正地能修心,我们讲的「我空智」、「法空智」是开悟以後才能修的。开悟以前虽说在修,但你断不了无始劫来养成的习气,因为你没有看到心的根本,你看的都是表面,这个住境生心,你看什麽就起什麽心念,听什麽就起什麽心念,这个还没有进入到你真心的深深处。开悟後,它也能对境生心,境有色、声、香、味、触等,但也能真正看到阿赖耶识里面所储存的种子,累劫累世所养成的种种概念、习气,放不下的执着,深根蒂固的习气,所以既然打开来就修它,打不开怎麽修?打不开就等於我的脑筋没有破,就是有一点灵通力,也修不到心。

《楞严经》里讲的,行者要修到一大阿僧 劫才能够开悟,阿僧 劫是一不可数的数字,但是很用功的人就不见得要发那麽久的时间,因为他发大心,不吃不喝不睡,这样用功的话,就缩短了修行时间。其实开悟的时候和我们死亡时很相像,物理现象起一个中阴身,也有一个法身。法身是清净的,中阴身还不清净,还有馀习,所以会受到你的业力感招,你业力里面有什麽贪、 、痴、慢、疑,都不灭的话,就还是在受报的。

在这个阶段,祖师大德要开悟者执杖牧牛?你这头野牛太野了,你说就是修得不错才会开悟,但里面还有很多野性,潜在业力现,才警觉你还有很多的毛病。以前理智正常时,你认为很不错,等到进入这个状况的时候,不是那麽回事!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合意,动不动就要批评,发发脾气,那才是真正你深深处的心障,所以修行要修这些,这些不去除的话,心不可能空掉,不可能证到这个境界,所以很多的修行人卡死在这里,没办法走过去。

虽然在此阶段,能有灵知灵觉,但起了什麽异能都要抛弃,能这样的话,就回到真正心的修行,心的灵知灵觉,可以感知一切境,知道你内心的毛病。这时候只要念头一起,最好是什麽呢?让心大死一番!心大死一番才能对外境不粘,才能对内心种种种子所现的业不去执着,这样才能超越;心大死一番就是不要让心起,心起时就看着它、压抑它,它就灭了,你只要看着它,它就灭,它就不敢再想,就怕你没有智慧,所以这个时候,恶念不要起。

要证得「法」空,不是那麽简单,你心里的习气毛病都要控制得好,大毛病不去犯,小毛病会犯,因小毛病没有警觉,不要去跟人再有瓜葛,所有的恩恩怨怨都要放下,那如果是你放不开的话,你就见不到你本来的体性,所以要舍!佛法只要能舍才能得,如果你不能舍,那一定得不到。

如果你没有正确观念的话,常常会走错路,有谁愿意走错路?终归到底因缘果报的关系,福德不具足,半路上才会有这些问题,会跟外道学法、或半路上没有智慧走回来,越走越远,本来要走到大道,结果是越走越远了!这讲起来冥冥之中,有一种因缘果报的关系,你如果懂得因果的话,多种一些善因,多供养诸佛、菩萨,就会给你智慧,有智慧进入状况的时候,自然就有善因缘,这边接触到可以给你正法的人,那边接触的人可以给你一条路,这样你就不会迷失。

2.释题

本公案名为「莫理万境」,「万境」是什麽?万境来自於何处?包括几个界相?未开悟的行者,万境来自於现实世界的人事物,也来自於自心不净的妄执性,包括内外诸缘的妄想。而一个开悟的行者,因心已开,法身初现,中阴身也现起,故能知世间一切相外,更会敏感地觉知世间相的真实,可了知众生的心意,也能产生《楞严经》中所言的种种魔相。

当面临此境界时,如何修得解脱道?只有一途可做,即是修空观,过程以空、无相、无愿等叁叁昧为付诸实现的修行法门,最後当能证得如实空的体,往後才能面对如实不空的业缘,做到面境如如不动,这样才有解脱的知见证得。

古僧大德云:「万法本闲,庸人自扰之。」话虽简洁,但要能做到不黏万法,则内在习气要断,才能成圣人,才能对境不管顺逆、正邪,都能如如。真心与境若有对立,即不能容纳众事物,心不能如太虚。心要如太虚,就要空却心中的一切妄执性。到此境界,始能说万法本闲,不会自扰。故圣人虽处世间事,能空其心性不动,观一切有情,荣枯盛衰,也不动一丝心念。

修行面对诸多境界,要能万境莫理,是入道之首要。不是到此境界,已有心的一些灵知灵觉,而去玩弄这些,蛊惑他人,以名闻利养而修,终是背道而驶,怎能得无为解脱之境界。

3.语体文解

有一僧问镇州宝寿沼禅师说:「万境来侵时如何?」修行人开悟後,当然对外境诸缘较能不受影响,但对内心从第八意识所起的法尘,无量无边,正如上师所言,是在翻种子,这些是虚化不实,能不在意,也很好去相处。另有一种状况是业缘感召而来的冤亲债主,纠缠不放,随时在身心给您做文章,甚或在家庭中制造事端,这也是修行人要去面对的所谓「万境」。

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缘而来求助,或求救人的因缘,不管直接或间接前来,行者都要去面对,这也是万境之一。另自己在某处黏着的外缘众生,刚开悟行者无力做到不黏时,也会无意间惹来一些事端。开悟的行者,因在修空观智,常能住境不生心,但上述等等万境,均是开悟行者的真实万境,不是一般的人面对外缘的一些人事物之杂事,及内缘的虚幻不实的妄想。僧问镇州宝寿沼禅师说:「若有万境来侵时,宜如何应对?」按语说本公案缘起於现象界,行者面对业缘来时,将何以自处?心意识习气未除,始有万境起奔腾之时。

禅师说:「莫管他们!」行者不管任何境遇,都不能起心相应,一相应即是管了它们。行者处此境界,为要求得空,故顺逆、善恶事,面对时能不动,最好莫管他们。我看很多同学,常被护法神要求去做这个、去做那个,有的非人知道同学是修得不错,现身要您帮他去报名,做一些超度法会。若以菩萨心而言,帮他本也是应该,但以修空观的角度来说,您一如此做,永远不能证得如如不动,心如铜墙铁壁,毫无缝罅。但要能不理,也要有承受众生的凌辱功夫,如何取舍,全在行者要修证的阶段是到何处而定。按语说:不管最好,但元习未除,谈何容易。行者不花十几、二十年之体验与磨练,能致之乎?内外境缘,要能处诸如如,不是您说要不动就能不动的,还是要慢慢地遇境而磨。

禅师说完後,此僧却礼拜禅师。按语说师恩难报,一语提醒梦中人,礼师意谢之。僧心存感激,未知禅师说莫理他们,却不觉地拜下去。禅师见机会教育来了,即刻说法,说:「不要动着,动着即打折汝腰!」禅师说不要动,若再动我就不客气地把您的腰打断。僧心想感激就要拜,不是又理万境?故说禅师马上教育他,什麽叫做不理万境,或莫管他们的意思。

按语说:刚叫汝莫管他们,汝又患着,该打!行者当知起心动念,随之起而身行,即是万缘入侵之本缘。善恶不理,诸法不受,铸成铜墙铁壁,万法即闲。行者要能知道此方法,也能做到此境界,修空观智当能有所得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