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0.涌泉长暂


   日期:2020/5/22 23: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问僧:「今夏在什麽处?」

(缘起於现象界,禅师又启引言,寻机锋开示学人矣!)

僧曰:「涌泉!」

(是地名?是心境名?若是地名,则该地定有泉涌出水来。若是心境,应长打妄想。禅师套个正着,僧又被逮着了!)

师曰:「长时涌?暂时涌?」

(汝常大打妄想心呢?或偶尔始有些许妄想生起?)

僧曰:「和尚问不着!」

(心常打妄想本是自家事,何劳禅师挂意!)

师曰:「我问不着?」

(自家污垢自己扫,我是帮不上忙,但连问一下也不行乎?)

僧曰:「是!」

(行者目无尊长,危哉!不理世间一切现象,本是守住空境,断烦恼之法门。但否定世俗一切,却会误入空亡。行者应寻机回凡,否则不能再往前进,得悟入圆通境界。)

师乃打之。

(禅师未免太老婆心切,何急切如是?乃欲破其执偏空,免堕入空亡也!)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修到求法空处,行者为要把自心守得像铜墙铁壁,又能如坚硬石头般毫无罅隙,如此也才能对境心不起,也才能够面境能达如如不动之地步。很多外道行者或修世间禅定行者,过程间执着有为、有相之法,虽有能力知世间一切相,也有能力观众生因缘果报,甚至於在四禅境界的行者,能入行阴心中,也能观十方界一千世界,但他们却不能了脱生死,虽然寿命久远,但天寿尽还得入六道轮回洪流中。

行者若有觉而不能空,不能入无相,不能住无愿,则所修都是外道法、世间禅定法,非是佛禅解脱道。若不能以智慧力破灭一切业缘觉知,终不能得彻底的解脱,故说不是佛禅解脱道;若以世间禅定对一切业缘,当行者禅定力衰退时,其定力即衰败,故修佛禅者不以入禅定为解脱,因那是不真实的解脱法,也可说是有漏解脱法。故古僧大德言,行住、坐卧中都要有禅定,此定当以智慧力化解一切业缘,如此才得称为般若智,才能得正解脱知见。行者要入空、无相、无愿叁叁昧,当得要断尽微细习气。终南山圭峰宗密禅师是一有修证的禅师,他尝言:「岂可一生所修便同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

当行者对业缘能自主无碍後,当如宗密禅师所言:「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身命),易粗为妙(真心)。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能随机应现千百亿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

惟自问何者能证得业不能系,要业不能系,要如何来做?德山宣鉴禅师尝言:「於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这是告诫我等修无愿之叁昧法。那空、无相之叁昧法又如何来修呢?宣鉴禅师又言:「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故如古僧大德言,若行者我执、法执灭,分别性不起,即已证得似佛的境界,登上十地菩萨之流,但不能与果地佛如世尊者相比。

2. 释题

本公案名为「涌泉长暂」,以「涌泉长暂」来隐喻行者心念头的多寡,行者长时间在打忘想或偶尔打打妄想,此处由禅师先发言,诱使僧人应答而入机锋之对。修行者妄想有第六识的妄想,或第七识的妄想之分。若第六识的妄想,是一般人或初修行者所具有的妄想,也就是能主观意念来想东想西的,想的无非是自己放不下的,或较挂碍的种种大小事,想多当然会神经衰弱。而第七意识所起的妄想,是一般人不经意的妄想,或修行较有境界的人,所现的一种不想而念头自己起来的妄想,此是第七识执取八识种子法尘而现起的念头,也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妄执习气,若此第七识的妄执性不去,行者便无法证得法解脱。

「涌泉」若用於佛法法相时,则可谓「修多罗(sutra)之无量教义」,其有文义不尽,有如泉水流注不停之义,如《法华玄义》中言。「涌泉」本是一地名,位於台州,台州涌泉为景欣禅师弘法所在地,景欣禅师是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之法嗣。

台州涌泉景欣禅师留有一名公案,名为「涌泉骑牛」,其公案录曰:「有 、德二禅客到,於路次见师骑牛,不识禅师,乃曰:『蹄角甚分明,争奈骑者不识。』禅师骤牛(急速骑牛)而去。二禅客憩於树下煎茶,师回下牛,近前不审,与坐 茶。师问曰:『禅客近离什麽处?』曰:『离那边!』师曰:『那边事作麽生?』彼提起茶盏。师曰:『此犹是这边事,那边事作麽生?』二人无对。师曰:『莫道骑者不识好。』」这是有名的景欣骑牛公案。

此公案在说明什麽?一为二禅客自认为从蹄角来说,此明明是一头「牛」,奈骑的人不识,显然没骑的人定能识得此是牛 「认识本性」。既然此二人自喻能见牛,那禅师就来试试看。景欣禅师硬要将这边事与那边事让此二人起分别心,虽同是在那边喝茶,在这边也喝茶,对於两人的认知是同样在喝茶,但当此两人提起茶盏说在那边也喝茶,禅师却硬是说这是这边的事,那边事作麽生?使得两人不知如何回答。

禅师丢下一句:「莫道骑者不识好。」显然身为禅师者,不知为教化此两人而有此一问,还是想与参问者一争高低之势,修行难就难在常不自觉地陷入泥沼中而不自知,希望禅师是为教化而试问。

3.语体文解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是一有修有证的大禅师,泉州南安人,俗姓曾氏,家事奉佛,出生时即茹素不荤,可说是一位再来菩萨。有一天义存禅师见一僧,即问他说:「今夏在什麽处?」本来是简单一句话,希能引发禅机。本公案缘起於现象界,按语说:禅师又启引言,寻机锋开示学人矣!

此僧实答说:「涌泉!」僧的意思是说 今夏是在「台州涌泉」景欣禅师处学法。按语说,涌泉是地名?是心境名?若是地名,则该地定有泉涌出水来;若是心境,应常打妄想。禅师套个正着,僧又被逮着了!

随即禅师就故意忽略涌泉地名,而将议题导入心境,即问说:「长时涌?暂时涌?」汝常大打妄想心呢?或偶尔始有些许妄想生起?妄想境有如前述,相信此僧是有境界的妄想,也是在处理他第七意识的妄执性,如何认知?因他敢回答禅师说:「和尚您问不着!」

敢如此无视和尚问话的人,应是已证入「空」才敢目中无人,或已知参问叁昧者,能不为禅师所戏耍者。当一个人知道修行原来就是这样,要学习入空相;当得入空性後,很容易产生贡高我慢心而不察,此是小乘行者的通病,菩萨当觉知一切法而不被法缚,当然就不会被我慢心所缚。按语说:心常打妄想本是自家事,何劳禅师挂意!

禅师回说:「我问不着?」按语说:自家污垢自己扫,我是帮不上忙,但连问一下也不行乎?此僧真是入空入得可以,故回答说:「是!」按语说:行者目无尊长,危哉!不理世间一切现象,本是守住空境,断烦恼之法门。但否定世俗一切,却会误入空亡;行者应寻机回凡,否则不能再往前进,得悟入圆通境界。修行过程离不开「空、无相、无愿」之修证,修证到後,还有「方便、愿、力、智」等波罗蜜要行,理能自知,而事要圆融,才不会因要去法执而学「空」,反把「空」来执。

「师乃打之」,禅师乃不客气地加以修理一番。按语说:禅师未免太老婆心切,何急切如是?乃欲破其执偏空,免堕入空亡也!修行者悟得「空」时并不是就究竟了,只是修行走到一半而已,还有「理事圆融」的修证要做,还有菩萨道要行,还有神通变化事要学。故一期之事圆,并不能妄执空而堕空亡,若堕空亡很容易为空魔所趁,而从事毁戒、坏佛像、干一切恶事而认为无罪过,其於不自知时,已落入因果报应中,最後当从沦坠。希望修行者能好自体知,不要入空执而违世间一切事理,最初的也是最後的,戒律、纪律、尊师重道等还是要遵循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