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9.暗中明镜


   日期:2020/5/23 12: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公案本文

僧问邓州中度禅师曰:「如何是暗中明镜?」

(识起迷情于暗中明镜的功能,心光内敛,心无光而能察照,是本真具足功德,万机昧不得。)

禅师曰:「万机昧不得!」

(前五根虽不开,万机尚避不过明镜暗照。)

僧曰:「未审照何物?」

(既在暗中,并无光源,如何照?又待照何物?)

师曰:「什么物不照!」

(大圆境智犹如一面镜子,汉来汉现,胡来胡现,何物不照?)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禅宗或大乘行者,当修行过程间,经过见性光、气旺布满全身,后得到体性住「一境性」中,若能不住一法而生心,则能继续往前修证,不执取过程间的一切境界;如此行者锲而不舍地继续用功后,则能打破黑漆桶、打破窠臼而入开悟之林。此时行者能以觉知心感知众生心,感知世间一切境缘。若也能不执取一切境,当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观照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有如禅宗祖师大德所言:面境能不即、不离。如此,更进一步地执行「执杖牧牛」的实修阶段,修舍一切内心妄想、习气、心病、个性、知见等,终归无所得,而证得究竟涅槃。

行者心净后因不执取五根见、闻、嗅、味、触等诸性之功用,仅能以心意根来体知一切境缘,故无有光明,心根照样能有鉴照的功能。有如色界天天神,已脱离色身束缚,祇能以心念来感知一切境,亦即六根归入一根---意根,故一根具有六根的功能,或者更究竟的行者,则六根能互用,成就一切见、闻、嗅、味、触、心等各自功能,也能六根归摄入一根---心根,而觉知一切因缘。

若以《楞严经》圣教量言,到识阴区宇中,行者能六根互用随顺,无有障碍。行者在色、受、想、行阴中,一直在超越一切修行境界中的执着,经历了诸根与体性圆满融合之修证中,体知能令色身中眼、耳、鼻、舌、身、意等根隔开成就,觉知通达十二类众生心;也能够用此圆满精妙本元,将一切众生从自识中生起,让所有众生从我身中流出无碍;也能体证自身从虚空中化起,证诸于虚空即是自身所归依处;进而能用识心体知有情、无情类,草木花卉、众生等均是互有依附而生之现象。此时识阴区宇行者即能再回过头来,用菩提圆融自性与诸根色尘再合融互用,如此从空性中依诸根又起用,最后使自性、诸根互用圆融随顺,想怎么化起一切相、现一切相,都能自在无碍。达此境界时,即谓圆融自性,佛性空有圆满究竟,且能与诸根互用中得随顺无碍。

 

2.释题

本公案名为「暗中明镜」,因行者开悟后,已脱离五根色尘的拘束,而能以意根来成就一切因缘法,也就是用「心」来感知一切境,故此时行者心镜清净,又不藉用光源,心镜即能鉴照一切境缘,故说有如暗中明镜。一般凡夫或色界天凡夫,还得藉用眼睛、见性去看,也要有光源才能看得见。若一行者破色身后,用心去鉴照一切因缘的话,就不必要有光源,就能够看得见。所以心明成镜的时候,就能用心光去照一切境,这个「暗中明镜」跟上一个公案「大圆镜智」有一点相像,祇是大圆镜智能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并及所有世界中的一切有情、无情类众生因缘果报都能了知。

禅宗行者破色身后,证得心明妄习退去,但因微习、极微习、极微微习等未尽故,祇能得心感知一切境,鉴照周遭一切因缘,感知此世界人事物,但还未能像果地佛如释迦牟尼佛等,能有大圆镜智,智慧遍一切相智、一切道相智。故知修证境界真实,即不会起贡高我慢心,就是拥有五神通,亦是薄地凡夫,不如证得漏尽,得无生法忍,始不再轮回于三界中。

「暗中明镜」都是用心感,这样对行者也有一好处,不必去看到所接触的各种因缘,或众生类的体相为何,不然有些众生是断头、断身或四肢不全者,有些众生则生成忿怒相、恐怖相。若行者也祇用心感,只能知其善与不善,友谊或恼怒众生者,这样倒也落得清净一些。

 

3.语体文解

僧问邓州中度禅师曰:「如何是暗中明镜?」

有一僧问邓州中度禅师说:「什么叫做暗中明镜?」暗中明镜的现象是什么?行者在修证过程间难免会有心光发明,遍照自身与虚空,但这也祇是三地菩萨的境界或是色界二禅天的境界,此等行者都是自性光明现起。你修到世间禅二禅境界,心可以发光,或者三地菩萨,心也是可以发光,故三地菩萨称明地,也可译成发光地。但是心发光不就代表你心清净,只是粗习气比较少而已,微细的习气仍然在。行者要修到心光内敛了,以后就没有光可现,无光可照,不必用心光照。除非您用心念去发起无量光明,不然自性光、心光是没有的。

我们自性本空,不必假借心光或是真正的光,这些都不必用到,我们的眼根一定要有光源才能照,心本来是空的,所以不必靠光源,也不必有心光。因本真具足无量功德神通,万机昧不得,即一切因缘你都可以搞得清清楚楚,所以说万机昧不得。

按语说:识起迷情于暗中明镜的功能,心光内敛,心无光而能察照,是本真具足功德,万机昧不得。此僧对于暗中明镜是何现象,搞不懂,故起疑情想问清楚这是什么现象。暗中明镜是指心光内敛不露毫光,却能鉴照虚空一切因缘现象。

 禅师曰:「万机昧不得!」

此僧问说:「暗中明镜」是何指,邓州中度禅师就说了:「万机昧不得!」一般藉用五根诸性功能来体知一切境,只能见诸有境而不能知万机,暗中明镜者却能鉴照诸境外,还能感知境界外的种种机缘,故称说「万机昧不得!」有形境、无形的种种机缘都能够鉴照清楚,是谓「暗中明镜」。行者五根不开,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不用,或是超越了五根,祇用心去了知一切因缘,那么万机尚避不过明镜暗照,所以「暗中明镜」能透入一切无境之境,用心感知一切事端,比您用五根触尘而知的表面功能还要深入与灵验。

按语说:前五根虽不开,万机尚避不过明镜暗照,不用见、闻、嗅、味、触等性用,却能无所不照,无所不知。所以我们用心去鉴照一切众生,鉴照一切因缘的话,都清清楚楚的,这也就是万机昧不得之说。

僧曰:「未审照何物?」

此僧又问了:「不知您说什么,是能照何物?」暗中明镜既无光源,又能照什么物境、东西呀?按语说:既在暗中,并无光源,待照何物?

师曰:「什么物不照!」

中度禅师就说了:「什么物来不能照!」什么物都照,来者必照,甚至不来亦能照,暗中明境就是有此功能。譬如说有同学在外面毁谤法尔,不管是有心或是无意谈一些人事物的纷扰,像这种人的心态、业缘照样能鉴知,因此不必听别人转述,也能用体感知,这样是不是无所不照?

我们按语说:大圆境智犹如一面镜子,汉来汉现,胡来胡现,何物不照?前面公案已说了,汉来汉现,胡来胡现,不来不现!现在讲暗中明镜,还具有不来亦能照的心意超能。这些都是在讲你以后修证到这个心光内敛后的境界,心到底要怎么用?其实也不必用,它自然而然就在用,不必用一个有为的心在照、在用,它都显现在您的日常生活中,在您的行住、坐卧中,日用应缘这么就在鉴照、在用。

(1998 年 9 月 22 日讲于龙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善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善祥法师)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3.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2.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1.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0.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9.诸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8.自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6.三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5.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4.动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3.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2.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