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演法师:因缘


   日期:2020/5/28 1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20702 悟演法师的讲义

因缘

“法不孤起,仗境而生。”有善因必有善果,有恶因必结恶果。释迦牟尼佛宣讲“十二因缘”,说明佛法的“因缘法”和“因缘观”,其实这个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中的一个“方法论”,也是一个“世界观”,是一个充满哲学思辩的一种逻辑推理。随顺世间因缘也就是因缘,“随顺”就是方法,怎样才叫随顺因缘呢?这一点一定要很清晰,随顺因缘就是依据当下的这个心与心所对应的一切境界,智慧的辨别和处理,这就是心与心所的关系。怎样理解心与心所呢?心即是我们的这个肉团心,更是我们的佛心。心所是由心而生的一切境界。由心而生的境界,有善、恶、美、丑,这时候我们需要用佛法的原理去取舍、去辩证、去对治,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大家很多时候在处事方面,就没有真正的隨顺因缘,因为我们都在用我们熟悉的陈见和有漏的思维模式在颠倒、在迷惑,所以才有种种的烦恼和障碍。打个比如说:A君很善良慈悲去帮B君,A所面对B的心所是:A觉得B是一个很可怜、很可悲、很无常的东西,A需要很慈悲去包容、去爱护、去提供方便给B,A的发心是对的、动机是善良的,但是,为什么A的心所最后结果是B的不辞而别呢?从这个事情的角度来说,也就是A的心过于纯善、过于慈悲,忽视了B的本性的不好处、去指正B、去帮助B、去牵引B,以致颠倒,以致B的心所中间存在不友好、不理解的状态,最后不辞而别。这就是心与心所关系的分析。我们再举多一个例子来分析心与心所关系:甲到乙的家里暂住,这是因缘,但是甲存心不良,带有目的而来,甲的动机不纯正,而乙没有善巧智慧的立马停止甲的作恶,所以到最后造成了乙被甲伤害。这两个例子证明:心与心所决定了我们的快乐与失败。因此我们的这个心一定要充满“禅义”。

师傅我希望宝林禅寺的弟子把心和心所的“心”字改为“禅心”,这更方便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间去处事,用佛的方法去帮助自己。“禅心”才能够如如不动自心而了知法界一切。现在我们很多男众女众颠倒,过于沉闷,他们的心好像很沉默一样,但是他们的心和思考还没有“止”,妄念还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习惯,不能去创造人生,去突破修行上的障碍,没有把心处于一种境界之中,什么境界?是随顺因缘的境界之中,智慧的去对治一切境界,本心如如不动,也就是“禅心”。具足禅心的威德,我们的人生和修行就会特别的美好,充满着意义。

大家可能会发现师傅我的思维模式和方式跟很多人不一样,往往当你进入佛的境界完了以后,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形成一套有序有利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式后,你就会与众不同,这是你成功致胜的法宝。在这个社会,一个人没有智慧,往往会给自己制造很多麻烦和障碍。这个社会,很多人批评别人:「你本位主义太严重了。」怎样去理解这个“本位主义”呢?就是过于自我,缺乏换位思维。如果在这个本位方面,你再完美一点,加一点佛法进去,你的自我保护本位既没有损失,反而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所以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不能够进入佛法的大海中间洗涤自己、补充自己、升华自己,我们永远都是凡夫俗子,都在起心动念,都在造罪造业。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宝林禅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悟演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悟演法师)  

 悟演法师:如何考证修行是否有进步? 

 悟演法师:大家应如何学法? 

 悟演法师:大家修行上不去的几大原因 

 悟演法师:坐禅的重要性 

 悟演法师:如何觉悟 

 悟演法师:如何参禅--“念佛是谁”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一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二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三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四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五课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解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