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谕法师:夏雨清凉解要 十四


   日期:2020/5/28 18: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夏雨清凉解要 十四

智瑜法师

发挥菩萨精神

修行要发挥菩萨的精神,不要太为自己着想。

如果大众僧,因为我的贡献,能安身办道,如果一切众生,因为我的贡献,能于佛法得安乐,我的名利,又算得了什么?我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我的成败,又算得了什么?我的苦乐,又算得了什么?

道德经法戒律支持佛教

大家注意到,支持佛教,不在金钱,不在名声,不在势力。只有三项法。那三项法?第一个道德,第二个经法,第三个戒律。经法戒律可以不知道,道德不能不具。

道德怎么表现出来呢?威仪表现出来。佛说,比丘比丘尼如果威仪不存,佛法将灭不久,灭法现象。

经法戒律,不必解释,大家学佛很久了差不多都知道。什么是道德?道德广说,名目无量;略说,道者,诸恶不作,德者众善奉行;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必归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后有无量功德,可以断三惑、得三智。断见思惑,得一切智;断尘沙惑,得道种智;断无明惑,得一切种智。

不过,从道德方面来讲具体一点,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太宽广了。恶有十种:杀、盗、YIN、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瞋、痴。如果十种不犯,就是德。所以诸恶不作就是众善奉行。

比丘比丘尼,道德具足,经法差一点,还可支持佛教,道场常住。如果道德全无,那就不堪设想。

障道最厉害是YIN欲。佛说YIN欲是障道法。所以出家众受戒,第一条是YIN欲戒。

在家人障德最厉害的是杀,所以在家众受戒,第一条是杀戒。

道德为基础,经法、戒律可以发挥。如果这三项能够圆满,佛教定可支持,常住定可兴隆,希望大家各自检讨。

有一部经,名大法鼓经,有比丘坐立不正,威仪不具。阿难问大迦叶,何故这些比丘威仪不具呢?大迦叶说,这些比丘都是魔眷属,来灭佛法的。末法时期法灭,是他们灭的。

所以,大家要注意威仪。

不要名利只为建设道场

现在结夏眼看就要圆满了,希望你们大家解夏以后,要保养圣胎。这一夏辛辛苦苦修积一点点功德,不要解夏以后,马上变样子,把功德损失一点儿没有。

少讲话,少游荡,多念佛,多拜佛。时时刻刻反省自己,自己有过错,赶紧改;如果反省没有过错,自己勉励自己。要起一个心,别人可以有错,我绝对不能有错。这样才是出家人。

你们都受过戒,受戒的时候规定,早晨起来摸头,要自己提醒自己:我已经出家了,依佛出家,应该作人天师。作人天师,不是光嘴巴说的。以身作则。时时刻刻检讨。

你们为了建设道场,都很辛苦,我知道。以后不可松懈,再接再厉。

我们不要名不要利,只为建设道场。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道场呢?要记住,要建设成一个「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安,死有所归。」建设这么样的道场。我们不要名不要利,只要这四项做到。

要知道,老病死,任何人难免。既然出家了,就要为老病死作安排。

少有所学、壮有所用──修积功德;老有所安──使他们安心住在道场,各自念佛,拜佛,求往生,消业障;我们往生以后,都归向西方净土,所以──死有所归。

你们记住老病死,不要计较人我是非。自古以来,任何人免不了老病死。在座的各位,不论你出家在家,任何人免不了。早作安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持戒念佛,求往生。你们都感觉自己年轻是不是?不知老之将至!病之将至!死之将至!

护持常住

大家要护持常住。常住存在,常住兴隆,大家才能够存在。

有一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皮肤不存在,毛发生长在那儿呢?大众僧依止于常住,常住不存在,没有依止处。一棵树枝叶虽然茂盛,可是都依止于树身,如果树身干枯了,枝叶自然凋零,大家确实了解这个道理。

你们出去讲经,如果遇到任何出家人,不要和他们说,那个道场好,那个道场坏,那不是出家人应该说的。劝他们护持自己的常住,孝敬自己师父,与大众僧和合一味,这样三宝自然住持于世。

所以大家要护持常住。护持常住,一定要和合,大众僧和合一味,甘苦与共,

疾病相扶持,这样常住自然存在了。

现在末法时期,各个道场不兴隆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不护持常住,病根在此地,大家应该知道。

*  *  *  *  *  *  *

△大家应该感常住之恩,护持常住。常住之恩,大于父母之恩。父母生你们的身体,没有教你们,常住教你们慧命。常住对你们的恩德,胜过世间一切恩德。因为世间对你的恩德,始终使你在苦海之中;常住的恩德,把你从苦海中救到船上来,时时刻刻处处皆是为大家离苦得乐着想,所以大家应该感常住之恩。大家都经过刚出家的时候。你想一想,刚出家的时候多苦!如果世间不苦,你何必求三宝出家呢?常住把你从苦海中救出来,应该感常住之恩。我们常住好比一条船,这条船假使破掉的话,一个人也逃不出。希望大家忠实于常住,息心办道。常住的人没有私心,多好,多和乐融融。希望大家维持这一条船的寿命,把我们接引到西方去。希望大家以后要六和合、和合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受戒回来后,切实为常住做事,护持常住。要发愿度生。靠什么度生?靠我们的戒律、道德度生。

△大家一定要护持常住。常住要是永远存在,你们可在此修道;常住要是不存在,你们就要流浪各方,可能去赶经忏了!

忍让和合护持常住

大众僧要忍让和合,护持常住。大家互相忍让和合,常住才能兴隆。

常住兴隆,三宝才能住持。三宝住持,佛教不亡。

常住兴隆,可以住持佛宝,令一切众生,体解无上大道,发无上菩提心。

常住兴隆,可以住持法宝,令众生闻法,得无生忍。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常住兴隆,可以住持僧宝,令一切众生,皆能统理大众。统理大众者,统理大众僧,一切无碍。

各位天天归依三宝,不要忘记,归依三宝就应该护持常住。护持常住,就必须忍让和合。

*  *  *  *  *  *  *

△大家要感谢三宝──出家,免了多少苦?要知道感三宝恩。我深感三宝恩。有福报出家,要深感三宝恩。

护持常住应有不足之心

今天讲,自奉应有堪可之想,护持常住应有不足之心。

所谓自奉,就是指自己吃的、穿的、用的、享受的。对于这些,总想:可以了,差不多了,这样很好了。

吃的方面,只求肚子饱了就可;穿的方面,不要求太华丽,能蔽体就好了。

要想到很多众生,衣不蔽体,我们能有衣服穿,已经很不错了。有很多众生,吃不足,我们能有饭吃,已经很好了,已经堪可了。

不可总是要求,尤其不可学时髦、赶时代、抢风头。我们不敢为天下之先。天下众生假使都这么做了,我也可这么做。绝对不可说,天下众生还没这么做,还没享受到这个地步,我们出家人,先享受。

再说,护持常住,要始终有不足之心。总觉得:这件事情还没做,那件事情还没做。一定要有这个心。

假使没有常住存在,大众僧何处安身修道?大家都知道,身安道隆,常住不平安,身怎么安?道怎么隆?

如果没有常住存在,众生怎么改恶行善?如果没有常住存在,众生怎么能皈向三宝?怎么能受到度化?所以我们应该要护持常住,常住第一。

我们应该保持住沙门的本色,不抢时髦,不闹派头,做一个老老实实的比丘比丘尼。

大家切实记住:我们要誓愿保持沙门本色,誓愿把释迦牟尼佛的芳型,留给后人。

和合

你们在外边遇到出家人,不要谈论是非,那个道场好,那个道场坏。更不要谈论人的是非。总要使他们和合,各自护持自己的道场,孝敬自己的师父,和大众僧和合,千万不要破坏人家的和合。

出家人应该和常住和合,和师父和合,和大众僧和合。

如果你们妄谈是非,破了人家的和合,罪很重。万一构成僧众数,别众羯磨,那你就犯五逆罪,千万注意到。

总教他们和常住和合,和师父和合,和大众僧和合,如果所有出家人都能做到,道场自然兴隆。各个道场都兴隆起来,就是佛教的兴盛。

现在末法时期,各个道场不兴隆,毛病出在不和合,个人主义太深。不能和常住和合,总喜欢个人主义;不能与师父和合,希望个人主义;不能与大众僧和合,希望个人主义。造成末法时期各个道场的衰替景象。你们大家要注意到。

大众和合

大众僧一定要和合;大众僧和合,常住才能兴隆;常住兴隆,才能利益众生。

如果大众僧不和合,常住不能存在,常住不存在,一切众生落于冥冥之中。同时大众僧要是和合,僧宝才能住世。如果不能和合,僧宝不能住世,僧宝不住世,则佛宝、法宝也不住世。

所以,住世三宝,不过「和合」二字而已,如果不和合,没有住世三宝,希望大家,要彼此和合。

和合之道,人与人相处,那有不生抵触之时?同参道友之间若有抵触,不要祇想别人之不是,要反省,想自己不是之处,想对方可原谅之处。这样,自然心平气和,和合一味。

忍让和合

在道场中,住众要吃得亏,忍得辱。若能吃得亏、忍得辱,道业才能增进。千万不可做一个刚强难调的众生。三涂恶道,都是刚强难调之人。

希望大家,凡有所作为,应该注意到:凡是如法如律,对常住有利益,对大众有利益的,尽量去做。如果不如法不如律,对常住有害,对大众有害的,不要去做。

希望大家能够忍让、和合,建设道场。要知道我们道场护法安僧、弘化利生。希望大家注意到。

和合为上

大家能作同参道友,法缘甚深,不是小因缘得以成就。希望大家如兄如弟,如手如足,如水乳合,同随佛学,和合一味。僧众以和合为上,所以称为和上。

要想和合,必须彼此之间,互相忍让;要想忍让,一定损减我慢;要损减我慢,一定要有恭敬心。

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师僧、恭敬一切众生。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师僧,名之为上求佛道;恭敬一切众生,名之为下化众生。这是菩萨道、菩萨行。希望大家记住。

若人起恭敬心,一定能损减我慢;若人损减我慢,一定能忍让;若人能忍让,大众僧一定和合;大众僧和合,道场一定兴隆;道场兴隆,才能弘法利生。

出家人要知道,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才不愧叫和上。如果大家记住这原则,就不愧出家一场了。

和合有六种相,叫六和敬,就是身口意戒见利,身和同住;口和无诤──不抬杠、不辩论;意和同悦;戒和同修──所以大家要深入戒律;见和同解──不要起乖张之解、偏差之解、外道之解、邪见心;及利和同均。大家已经都知道,我再提醒各位。

利和同均,我们算勉强做到了。希望大家努力其余的五和敬。

《二、承担如来家业》

承先启后

你们年轻人,要知道,有承先启后的任务。要继承佛的无上佛法,传留后世,那是年轻人真正的作为。

平时不要好名好利。名利两途,最坏道人心。年轻人要是走上名利两途,就难得有所成就了。

要看破名利,好比是过眼的浮云,剎那间就褪色。所以年轻人承先启后,要务实不务名。

名者实之宾,没有实在德行,仅仅有个虚名,是耻辱的。希望大家不要仅求名利,要有实在的贡献,为佛陀贡献,为众生贡献,名利两途远离。

要记住,年轻一代有一项大任务──承先启后。

作佛的法将

君子有成人之美。佛说,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希望大家和合一味,有人出来领导一项事情,千万一致拥护。同时,负责的,要任劳任怨,愈受挫折愈坚强,常住才能存在。离开这原则,不能和合一味,常住不能存在。

希望大家各自精进,不要小瞧自己。在末法时期,你是一员法将,我们要作佛的法将,我们要以戒律、经法,挽救末法时期。每个人要自己知道是龙象之才。要不然佛法已经濒临危厄关头。

要记住,净苑能站得住脚,就靠大家,大家不站起来,佛教靠谁呢?

如果你对戒律经法一字不知,怎能维持佛教?

各自坚强起来,不可妄自菲薄,你是佛的法将,你要作中流砥柱。

原则是,谁上台,一致拥护,有随喜之心。在台上的人任劳任怨,愈受挫拆愈坚强,常住才能兴隆,佛教才能兴隆。

*  *  *  *  *  *  *

△学习经法,以虔诚心、谦虚心,前不让古人,才可慢慢造成佛门法将。不可有丝毫贡高我慢,要于未来世替佛门扬眉吐气。若大家不苦心孤诣于佛法,必被外道埋没。佛法要灭,内部灭于邪见、经忏,外部灭于外道。大家发心把佛之正法留到后世,是无量功德。

承担如来家业

佛嘱比丘应承担如来家业,承担如来家业是佛真子。何谓承担如来家业?「家业」是略说,是如来家务事业,如来家务是什么呢?事业是什么呢?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能弘法利生,就是承担如来家业。

弘法是智慧门,利生是慈悲门。悲智双运,称为菩萨,唯菩萨才能承担如来家业。二乘不能,只顾自己;凡夫更不能,自私心太重。

承担如来家业,智慧门是上求佛道,慈悲门是下化众生。上求下化,方能承担如来家业,所以承担如来家业,是菩萨,是佛真子。

不过要有注意的地方,弘法利生皆有注意之处,弘法虽是如来家务,要有正知见,怎么能有正知见?依佛的圣言量,依佛所说,不可自己私意猜测,随自意语,不依圣言量,可以破灭佛法。破灭佛法有两种──邪说、邪书。

第一,依圣言量。第二,弘法人要有择法觉分,希望大家注意到。

利生为事业,利生也应该注意到,利生是入世间、救世间、不染世间。如果染世间,也是破灭佛法的。

怎么不染世间呢?世间最容易染污道人心的,一是贪,最粗浊的是贪YIN。如果见男女色,起心动念,皆非圣人之流。灭佛法,唯此为甚。二是名利,如果心重名利,佛法灭就灭在你手上,名利灭佛法厉害,可以伤道人之皮、道人之肉、道人之骨、道人之髓。希望大家千万注意到。

重复一遍,如来家业者,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弘法要有正知见,依圣言量、有择法觉分。利生为事业要入世间、救世间、不染世间、不起贪YIN心、不贪着名利。

希望大家各自勉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