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谕法师:夏雨清凉解要 十五


   日期:2020/5/28 1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夏雨清凉解要 十五

智瑜法师

能说能行能学能做

各位听经演教,很多人也出去弘法利生,所为何事?不过要学佛行。佛行是实在之事。千万不可嘴巴光是说,不能做。那叫嘴八式──能说不能行。大家从平常日用苦苦用功,修行自己。

法华经上说有三种行,值得我们学习。

入如来室,大慈悲心是。对一切众生要有大慈悲心。

着如来衣,柔和忍辱是。要学常不轻菩萨,柔和忍辱。

登如来座,体法空寂理。

你们听经演教,也出去弘法利生,要真正有修行,不要变成说书的,光说不能做。大家平时要互相忍让。一点儿事忍不下去,那你光说不能做。要记住,大慈悲心,柔和忍辱心,体空寂之理,这样才具实德。

修道人之心,没有别的事,只有一佛。世俗人不会佛法,不能修道,心中好像垃圾堆一样,身心混浊。修道人心里,任何事情好比一阵清风就过去了,不留痕迹,叫影落寒潭,雁过长空。什么原因呢?他体空寂之理。

所以,希望大家能说能行,能学能做,那才养成实德。要不然不具实德,人天不敬,希望大家各自砥砺自己。

我很希望大家在道场之中都做一个圣者,千万不要在圣者之中做一凡夫。我们西莲净苑的比丘比丘尼出去,都是卓卓不群,可以是人天师表。如果大家不具实德,你们出去讲经弘法,光能说,不能化众。如果有实德的话,就能潜移默化,度化众生了。

安心学讲经

你们说不会讲经;我也不会讲经,我祇是学讲经。

阿罗汉不会讲经,不会大乘嘛;辟支佛不会讲经,也是小乘法;信位菩萨不会讲经,不会中道义;登地以后会中道,初地不究竟,十地究竟,但也还不会讲经;真正会讲经唯有佛一人。

非要等佛讲经,佛法不灭了吗?还要靠比丘比丘尼支持,所以你们可以安心地练习讲。

上台能讲经下台能做工

大家做工我很感动,出家人就是这样,摆脱士大夫作风。不是穿着长袍大褂才是法师。

自古丛林都是这样,不做士大夫作风。

我们要求上台能讲经,下台能做工。

大家以后要提出薄以待己,厚以待人的好习惯。有好的东西供养大众,不好的留着自己用。善导和尚,粗食自己用,好食供众。这样有无量功德。

今有居士在,我顺便告诉你们,有的想:这东西,我放着也没用拿到庙里去好了,这种情形不好。应该把最好的东西供养三宝。

放舍自身成就众生

出家学佛要发心。发什么心?发心做佛门龙象。

古德说:要为佛门做龙象,先为众生做马牛。因为我们吃十方、用十方,要报恩于十方。我们吃众生的,用众生的,所以不能放舍众生,成就自身。要发一个心──放舍自身、成就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以众生得乐为我的目的地。就是,每个人要有放舍的心。

释迦牟尼佛说过:娑婆世界,没有一巴掌大的地方,不是他放舍生命的地方。我们要学佛,放舍身命,成就众生。不为自求,为度众生。

大家来出家,要放舍名利,更要放舍自身。没有牺牲,那有服务?没有服务,那有众生的乐利?没有众生的乐利,那有佛法的价值?

末法时期,邪魔乱法。大家发心学正法。大家有不了解真正佛法的。若有了解的要坚持奉行。听信邪魔坏法身,慧命会丧失。

平时大家一定要持戒念佛,一定要得往生。

*  *  *  *  *  *  *

△要准备惊涛骇浪的冲击,为释迦牟尼佛的法,不惜身命。

△出家后,身体不是我们的,不是父母的,是佛的!一切众生皆是佛,所以,要为一切众生舍身命。

内功外德

今天是结夏中最后一次讲话,两样事情要谨记在心。我们出去讲经,对居士说法,对众生说法,不妨碍讲深理,但,说理要会到事,即理而事,即事而理。要不然众生不得利益,说法使众生得利益最重要。不可卖弄自己多闻。

什么是理呢?理是实相。什么是事呢?事是诸法。诸法有十种。在法华经有说,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作、如是力、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所以大家说法一定要会到因果报应。

教众生能够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才对众生有利。一切事相是依他起,会入理就会入圆成实,因圆成实故起依他起。千万不可只知执着于理。

什么是执着事?譬如见鬼,见神,都是执着于事,迷惑众生。

第二项,大家要注意到,结夏四个月以来,功德具足否?看你断YIN欲否。希望大家用各种方法来断YIN欲。拜佛,求观世音菩萨,求阿弥陀佛加被。

大家要知道,断YIN欲是你的内功,如法度化众生是你的外德。内功外德具足,怎不得往生呢?

弘法利生皆以正法为基础

大家要和合一味,捍劳忍苦,护持常住。常住存在,就是如来家业常住。

什么是如来家业呢?所谓家是家务,业是事业。家务、事业,简称为家业。如来就是佛家,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

弘法,要弘扬佛的正法。

利生,不是单纯地行世间法;要用世间法的方便,使众生觉悟佛的正法。因为佛的正法利益众生不同。众生得益──现前得益,乃至后世得益,终至成就无上菩提。这是佛的正法利生的功德。如果单纯实行世间法,纵然使众生现前得益,后生还堕苦道,不为利益众生。

所以,弘法利生皆以正法为基础。

那么,什么是正法呢?凡有所得,非正法;无所得,为正法。你们求佛法,以有所得心,皆非正法;无所得,三轮体空,才是正法。

什么原因呢?经上说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皆不可得。以有所得心要想得它,就非正法了。

或者有人说:「有为法不可得,无为法可得呀!」应该知道,如果无为法可得,那也是有为法。凡有所得,皆是有为法。无为法如果可得,也就称为有为法了。

希望大家深深了解。

《三、入世之道》

要作好僧不作名僧

名者实之宾。出家人,不可天天兢兢业业求出虚名。不患人之不知我,患自己不能。如果没有实在的德,求虚名是不对的。

希望大家要作好僧,不要作名僧。有实在德行,名自然随之来。好比身若正,影子自然正。

要是有人称道你,不要太过欢喜;要是有人不知道你,也不要太过恼怒。各位兢兢业业修学佛道,增进自己德行,真能做人天师表,那才是实在的。出名不出名,不要顾虑。兢兢业业为图虚名,此人不可取。

大家要知道,有实德,才有脸见阿弥陀佛呀!

不把佛法作人情

末法时期,我们做佛弟子的,要尽我们的责任,维护正法。

大家记住,不可把佛法做人情卖。不要有乡愿的行为,姑息养奸。假使发现有小小的漏洞,赶紧想办法弥补。「为虺不摧,为蛇莫为。」虺是小蛇,小蛇的时候不摧伏牠,等到长大成蛇,你就没办法。

在末法时期,要看得清认得明,要有正知正见正思惟。

大家记住,不把佛法作人情卖。不论在家、出家弟子,提高警觉,加紧地防范。第一个,自己不被魔所侵,第二个,帮助别人不被魔所侵犯。怎么能够不被魔所侵呢?大家记住──八正道,不离八正道。要是能起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魔就无法侵犯你了。离开了八正道,就必得被魔收去做奴隶。

作时代的主人不作时代的窗饰

现在末法时期,一片混乱,我们必须把稳自己的舵,认清自己的航线,才能前进,要不然,通不过苦海。

在茫茫的大海之中,需要有坚强的舵手,正确的方向,不可随波逐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每条船都须把稳自己的舵,认清自己的方向,求自身的生存。

我们要作时代的主人,自己有自己的灵魂,自己的主张,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方向,不可作时代的窗饰。

什么叫窗饰?如商店所摆的东西,那叫窗饰。

有些人作时代的窗饰,还不自觉,自认为是进步分子。

有些人处处赶时髦,认为是走在时代的尖端,是时代的主人,这种观念我们要纠正。

我们不走在时代的尖端,而要作时代的主人。

有一般人,处处赶时髦,如商店的窗饰,抢在前头,自认为是进步分子,其实,这是时代的可怜虫──没有灵魂,没有主宰,没有主张。

希望大家确实认清,我们这条船,怎样开稳呢?把稳自己的舵,认准方向,认准目标。力求自存,然后才能利益众生。如果不能自存,谈何利益众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家要在忧患中,求我们的安全。要知道,在茫茫大海中,不知有多少船只沉没。我们能保持船不沉没,才能渡过海洋。

千万认清,千万不可作时代的窗饰,时代的可怜虫;要作时代的主人。如果我们不把船开得稳,说不定那个时间就要覆没。

希望大家严守戒律,好好念佛。定慧二道,就是我们的舵,我们的方向。

大家不作绣花枕头,要充实自己,要具有实德,实实在在作一个大丈夫。

今后大家心中,同一目标,同一思想,不作时代的窗饰,时代的绣花枕头。要具有实德,作大丈夫。

不求名利谦德最好

今天和大家讲,出家人处世之道。

希望大家不要求名求利。「名利」二字,最坏道人心。盛誉者,谤随之;盛事者,败随之。你看谁的名最高,毁谤隔不远了;谁成功得最成名露脸,失败可能隔不远了。大家千万不要求名求利。

在名利方面,有三分不足,正是有余。你要是一生之中,总有几分不足之处,总是有余。要是一足的话,就糟糕了,满足了以后,必衰,物极必反嘛!大家不相信,可仔细观察。所以,名利不可强求,要看它如毒蛇猛兽。

君子,不求人皆知道我,不患人不知,患什么?患不能,自己没有能力。我们只要是在经法、戒律方面,能够上体佛旨,就够了,不要求名,人家知道不知道,无所谓。我们愿意做个默默无闻的念佛人,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出家人,不求名,不求利。

你如果在经法、戒律方面,真有一点点收获的话,名者实之宾,有其实,名一定要来,不过你要知道,不可求。不求名之法是什么?就是「谦虚」。谦德最好了。谦受益,满招损。

不要名闻利养

今天和大家讲两件事。第一,学经法要入谛理,不必徇文,好比说,你知道一加一的道理,可以推演出无量无边的数学,并不是你把无量无边的数学都知道答案,那算是数学好。智慧者去买桃子,尝一个,很甜,就知道了,愚痴人才每一个桃子咬一口再买!千万不可这样。

第二件事情,我们西莲净苑的弟子们,不要名闻利养,只有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要出名、有利、有供养。你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供养自然来。因为求名闻利养的人,第一个,不能持戒,破戒;第二个,不能修定,破定;第三个,不能开慧,破慧;第四个,不能得无上菩提。非道人所应有。所以大家记着,不要名闻利养,名闻利养他们要争,给他们好了,我们默默无闻地作一个老老实实的出家人。

这都是佛所说,要依照佛语。佛说,名闻利养,破道人皮,皮者戒也;再破道人肉,肉者定也;再破道人骨,骨者慧也;破道人髓,髓者无上菩提。我们谨慎依佛语奉行,作佛的一个真正弟子。

远离名利

为人处世,尤其出家人,要远离名利,不要希望人家赞叹、夸奖。赞叹和毁谤是孪生子,有三分赞叹,恐有六分的毁谤。不要希望听到赞叹,听到赞叹,不要起欢喜心,要提高警觉,检讨自己,更要警惕自己。听到毁谤,不要起懊恼心,要切实检讨。

大家要只求贡献给佛陀,贡献给众生,无所要求。确实要认识,平安无闻就是福,平平安安的,没有什么名闻,就是我们的福气。好像水一样,在平平的、没有波动时,才显出水性。我们也一样,在平平没有波动、没有声、没有闻的时候,性才会显出来。

你们听过以后,切实要入心,不要让我白讲一场。如果天天用心,天天磨炼自己,保证能够转凡成圣。

处世之道

处世间,难免有兴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圣贤者难免,何况我们凡夫?

出去讲经、讲戒,难免和人接触,有人毁谤,不可和人家辩论,当做是善意的指教,有则改之,无则勉之,默然而受。

讲经和外边世间接触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法,小乘法可以跟他说是小乘法,外道法可以说是外道,不可提名,某某人是小乘法,某某人是外道法。如果有人说,某某法师讲经这么说对不对?你不回答,默然。因为那有人我是非在里头。如果他说,这个法怎样是对?怎样是不对?你可告诉他。如果他提出名字来,不可回答,如果你回答,有人我是非。

讲经的时候,千万不要批评别人,只许赞叹,讲得好讲得坏,赞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能讲经讲十全十美?唯有佛!所以,别人批评我,谦虚恭敬接受,这样你们处世间,可以没有大过。

现在讲经的很多,我们得退则退,讲戒的不很多,我们能帮忙就给人家帮忙。

处世间重在淡字

修行之人处世间,要有一个「淡」字,不可有一个「贪」字。淡就是把一切事情看淡,万般随缘而过,不可起贪。修道之人处世间,不求无苦,有三分苦,正好修道。古德讲,于身不求无病,有三分病,正好助成道业。原因在一切如意,一切无苦,促成你的贪念;有几分苦,有几分病,把一切事情看得淡泊,这样,对修道有帮助。

如果你重在一个淡字,把一切看淡,临命终时,你得一个脱字──解脱,临命终有解脱之想。如果你重视一切,贪念重,求色身无病,临命终时,必然有一个恋字──贪恋,如果产生一个恋字的话,影响你的道业,不得往生。

往生西方,要有解脱想,要有舍念,可是你重在一个贪字上,没有舍念。所以,一切看得淡,临命终时,可脱可舍。否则,产生恋之一念,被它拖住。所以,有三分病痛,正好助你临命终时解脱之想。所以古德讲,于身不求无病。因为我们业报身,生生不得出离,法身慧命无量劫来不得解脱,皆不过是产生在贪字、恋字。

贪和淡,出在一念之间的分别,所以恋和脱,也在一念之间。这么说起来,大家的生死、解脱,只在一念之间,希望大家慎乎一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