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三、云何降伏其心


   日期:2020/5/30 8: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云何降伏其心
  1. 靠三宝解决内心的问题
  大家到寺庙里,就是要去解决自己长期以来内心深处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寻内心深处痛苦的原因。我们要找到这个原因,要解决我们内心深处的烦恼及内心深处自己想不清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些问题、烦恼,自己不知道呢?
  大家在世间学的都是世间法。世间法是根据世间的道理存在的。佛法既包括了世间法,也包括了出世间法。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俗谛”,出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真谛”。我们如何在俗谛的基础上能够证到真谛,能够见到真谛?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大家拥有一个“人”的身体,这本身已经很难得了。身体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的行为受到我们烦恼的驱动。如何来解决我们的烦恼,如何来解决我们自己身语意会造恶业的问题,就要依靠三宝,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大家都能够学习到佛法,以及我们出家法师能够出家,都是跟释迦牟尼佛有关系的。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学佛法。佛法是释迦牟尼佛通过多生多劫的修行,开悟以后讲出来的。诸位到庙里来,跟出家人一样,要来学习佛法。学习佛法要皈依、要受戒。我们出家的法师要皈依、受戒,在家的居士们也要皈依、受戒。皈依是一样的,都要皈依三宝,但是戒律不一样,出家人的戒律更多、更严格,在家居士的戒律就比较简单、比较宽松。如果没有皈依,没有受戒,我们就学不到佛法,我们就学不好佛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和界限。
  我们皈依 ——皈投三宝以后,就要根据三宝的要求、根据佛法来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指导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的起心动念要同佛法相结合,根据佛法来思考问题,根据佛法来认识问题,根据佛法来说话,根据佛法来走路,根据佛法来做事。也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按佛法的要求怎么样说才对;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识到,做这件事情会不会违背佛法;我们走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在路上有没有踩到蚂蚁,有没有踩到昆虫,有没有踩到一些小动物;我们去的地方是不是适合我们去,去的地方是不是对自己的身心有利……这些我们都要去考虑。
  2.受戒功德不可思议
  如果我们受了八关斋戒,受了五戒,甚至受了居士的菩萨戒,这种功德、意义、福报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受戒以后,这个善法是在一切众生的份上得到的,是在三宝的份上得到的。同样做一件好事,世间善法跟佛法里边的善法是不一样的。世间善法,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有一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而佛法的善法,它的意义就大大不同了,它的代表性非常广泛。
  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你会画画,画了一幅画以后去送给一个普通人。他本身可能不知道你这幅画有什么价值,收了以后,弄不好就扔到垃圾桶里面了。如果你这样的一幅画送给国家主席,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同样一个行为,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它的代表性就不一样了。国家主席代表整个国家的人,比如我们中国的国家主席,他代表了十几亿人,你送给他,就有那么大的功德了。
  在三宝地更是如此,你做一件事情,一个行为,都是从我们自己内心最深处发出来的,是自己要去做的,自己为了要累积福德、智慧资粮而来做的。这跟世间做事情是不一样的。
  世间上做事情,比如说你有一个职业,你从事这个职业的目的是为了你的生活,让你和你的家人生活过得好一点。你职业干得好一点,职位高一点,或许能做出一番事业。你做了一番事业,仅仅是要来激发你自己聪明才智的潜能,把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而已。你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到底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那就很难讲了,就说不清楚了。佛法则不一样,佛法一方面要引导我们把自己生命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同时对自己、对大家又能够有利,能够让自己、让大家,在当下、在现在、在未来、在更长远的未来,都能够幸福快乐,这样做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大大不一样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