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感悟人生 第八讲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三、珍惜生命


   日期:2020/5/30 13: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珍惜生命
  1.认识无限生命
  在庙里我们常常听到“无限生命”这样一个命题。我们如何以无限生命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如何以无限生命的基本框架来看待自己的一生?如何以无限生命来认识自己完整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完整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时候,对自己的生命才能够看得清楚。所以完整认识到无限生命的存在,就是要认识过去是怎么存在的、现在是怎么存在的、未来是怎么存在的。
  过去的存在我们不晓得,未来的存在我们也难以预料,现在是怎么存在的?能不能认识得清楚?如果认识不了,我们就跟瞎子一样,长短方圆、青黄赤白分不清楚。我们不晓得自己真正要怎么办,怎么来用功?我们生命要的是什么,祈求的是什么?如何来丰富自己生命的内涵?如何来培植自己成就佛道的资粮?如何相信业果?如何生起皈依心?盲人没有看到外在境界的能力,这样的话,在走路的时候就会有危险,没有办法去做事。我们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就是盲修瞎练。所谓“盲修瞎练”,在佛堂里头,仅仅是一些宗教仪式。大家念的时候跟着念,跪拜的时候也跟着跪拜,合掌的时候也跟着合掌,来的时候也跟着来,走的时候也跟着走,就仅仅是仪式、一些程序而已,离真正对治自己的烦恼还有很长的距离。
  对于生命存在的命题,不仅仅可以从空间上面来决定,还可以、也应该从时间方面来看待。我们的生命经验、生命体会、生命过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也可以找到这方面的契入点、下手处。虽然我们从某个角度来讲,自己的生命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死亡,也就是前一刻、前一念自己的躯体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不等于说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经验、我们的能力也死亡了,也过去了。这些恰恰是可以持续下来,可以延续下来的。过去的只是说我们在过去的时间里我的这种身体,已经推移到现在,所谓“前面一念、前面一秒、前面一刻的那个有形有相的血肉之躯”已不存在。因为昨天的我、过去的我已经跑到现在,已经跑到今天来了,所以那个看得到、摸得着的我的血肉之躯、五蕴和合之身不存在了。但是不等于说我们精神领域的那些内涵不存在,不等于说我们的烦恼不存在,不等于说我们的业力不存在。
  2.用佛法抉择人生
  一个小孩子,他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感到很伤心,感到很悲哀,那么他就是仅仅局限于一点、拘泥于一点。他不能用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心胸来看待所发生的问题。我们大人、成年人,就比较成熟了,也就是有更长远的眼光,所以知道在小孩的时候要做什么事情,在青年的时候要做什么事情,在中年的时候要做什么事情,哪一件事情该做、哪一件事情不该做。这就是我们自己人生经验的累积。这种经验,有好的经验,也有不好的经验;有正确的经验,也有错误的经验。不好的经验在累积,好的经验也在累积;善的业在增长持续,恶的业也在增长持续。因为我们是同过去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看待,联系起来分析,联系起来决定,所以他知道这件事情该做不该做,这件事情要不要做、怎么做。这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我们现在应该何去何从、何作何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怎么做的目的是在于未来,在于未来的成就,在于明天的成就,在于明年的成就,在于更长远的未来的成就。所以,家长就会让小孩子去念书,上小学、中学、大学。如果不去念书,以后就没有出息、没有学历、没有文凭、没有文化,他知道这是有连带关系的。
  我们把生命再拉长,不仅是父母,还有自己父母的父母——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的经验,那么这些经验也只有几十年、一百年。佛菩萨的经验就是很长远的,他是从多生多世、生生世世,从无量劫的时间的流变过程来看我们这几十年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当然,这样的经验是不一样的。自然而然,他的判断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他所做出来的抉择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根据佛陀的经验,根据佛法的标准,来看待、审视自己的人生,来为自己的人生作抉择。不然的话,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就是这几年、这几十年的一些意义,甚至就是眼前的一些意义,眼前的一些成就而已。这样的话我们就划不来,就不是真正在学佛法。
  我们如果仅仅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这是非常不够的。我们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成就,为了来世的成就。也就是,我们现在注重的是种因,而不是注重成就、注重成功。如果不是学佛法的人,他种下去的因就要求立刻兑现。所以,这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个人在社会上工作,一天要多少的工钱,先要跟人谈清楚。这样,他才知道这个工作不会白做。你如果让他白做,他肯定不会做。为什么呢?他的成就就是着眼于当下、着眼于现在。我们学佛法、集资粮,就不一样了,大大不同了。这个意思在哪里呢?也就是说我们在佛门里做事,如何来判断自己的成就,如何来判断自己的成功,如何来看待自己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那就是不能看眼前。看眼前,就看不清楚、看不明白,容易犯错。看眼前是世间人的标准,是普通人的标准。看长远,从生生世世来看,才是佛法的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
  3.善用时间
  因为过去会一直在过去,刹那刹那在生灭,但是过去了不等于没有,而只是从现在的存在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存在状态。这种存在,不学佛法的人,或者说佛法学得不够的人,不容易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现在的这种生命状态跟过去世有那么密切的联系,不容易生起这样一种信心。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意识到,自己在过去几年、几十年,不用功、做错事,仅此而已。我们就不容易去联想、去检讨,过去几年、过去几十年,自己应该怎么做,自己应该怎么学,自己应该怎么修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也就是,自己有时候可能会意识到,过去浪费了时间,但是很难反省到,我们如何很好地来使用自己的时间,不让它空过,如何善用时间。我们过去的多少年时间都浪费掉,自己不能去反省,不能去很真切地认识到这样的损失。当然,自己生命的这种经验又会等流下来、持续下去,对现在的时间也不会珍惜。
  我们信仰佛教的人,学习佛法的人,就是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把握时间。如果不把握时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了,一直在过去。时间一直在过去,我们没有修行,没有在积聚资粮,就意味着我们不断给自己的生命造成损失,一直在损失、一直在亏损 ——善业没有得到累积就是在亏损,一直在亏损,忽然有一天,我们的生命结束了,死亡了,那个时候,我们“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那时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在如理修持佛法的时候,就是要时时刻刻找到自己生命最深层次的原因——烦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