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4 五趣唯心造


   日期:2020/5/31 23: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4)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四、五趣唯心造

“由是故有诸趣轮转”。由于每一个人所造的业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诸趣的轮转。趣就是道的意思。六道也叫六趣,所以有六道的轮回。诸趣是指五趣或者六趣,也就是六道。五趣构成了我们生命层次的五种类型,就是众生的五种类型。在五种类型里,把天道和阿修罗道放到一块儿来讲,所以称为五趣。天道的众生比人道的福报要大一些,他的处境在五趣里头就是最好的。其次就是人。三恶道是最差的,一道比一道差,地狱众生的生活处境是最差的啊。

这种六道轮回都是由于造的业力不同而导致的,所以有情的生死轮回主要是缘于我们的心念,因为你心的造作,起心动念然后去造作善恶的业力,所以佛教讲“万法唯心造”,但这个唯心所造跟我们讲的唯心主义不一样。佛教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一般西方哲学讲的唯心,所说的心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精神实体,作为第一性的存在,它具有永恒不变的内涵,是神的代名词。而佛法所讲的心不具有永恒性。另外,西方哲学所讲的这种心,它能生万物,又不被其他的东西所生。而佛教讲的这个“心”就不一样了,这个“心”是因缘而起的。《成唯识论》中说:“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舌身三识七缘生,意识五缘生。”心不是实有的,也是无自性的。佛教为什么不叫唯心也不叫唯物呢?因为我们一般所讲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把“心”跟“物”分开来讲的,两个是绝对不一样的,而佛法里讲“心”跟“物”是一体,不能分开。总之,佛教认为:心不是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不是单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心与物是相互依赖地存在。所以佛教所讲的这个“唯心”跟我们一般西方哲学所讲的“唯心论”是不一样的。

接着佛讲:“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这是在龙宫里讲法。佛说,龙王你看,与会的这些大众以及大海当中种种的这些众生啊,“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形色种类一不一样吗?佛告诉他,听法的除了大菩萨、比丘以外,还有这些鱼、虾、螃蟹、鲨鱼、金鱼等海里的众生,大海当中的众生形色种类千差万别,一不一样呢?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都是由善业和不善业所导致的。从三门来讲,业力造作无非是通过三种途径来造的,哪三种途径呢?身业、语业、意业。打个比方,我们动了一个念头,比如说我想害一个人,我想做一件坏事儿,这算不算造业啊?造了什么业啊?意业。然后我就骂他,就造了什么业啊?口业,也叫语业。我骂他还不行,还不解恨,我就开始动手打他,这是造了什么业啊?身业。这样身语意都造作了。这时候是以意业为先导,如果说你心里没有对他的恶念,你不能付诸语言与行动,所以所有这一切,它的根源都在于众生的心所造下的种种业所导致的。

有生为鱼、虾啊,还有菩萨、比丘,这些都是由于造不同的业所导致的。意业会不会伤害人呢?比如我心里头对你动恶念,表面上满脸堆笑,你可能不知道。一般来讲这种意业是不容易感觉到的,不过一个修行有成就的人,他的意念经过训练,就可以直接作用到人的身上了。

佛经当中有一个记载,在古印度有一个国王得罪了一个仙人,这个仙人是修外道的,生起了嗔恨心,一怒之下就把国王的城市给毁了。仙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靠的就是意念,因为他用意念下了一场冰雹,就把整个城市给毁灭了,这就是意业所致啊。当然我们佛法当中讲的修行人不可以随意起心动念去伤害别人,伤害别人都会造下恶业啊。国王因为得罪了仙人,仙人逞这一时之快,互相冤冤相报啊。仙人把这个城市给毁了,造下了杀业。由此而见,世界的千差万别都是由于心念的不同而导致的,由于我们心念的不同所以导致了行为的不同,这就导致了世界的种种的差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