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修行者应有的姿态


   日期:2020/6/5 6: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者应有的姿态

传喜法师法堂开示(11年7月31日)

放下功利心 一心奉三宝

佛菩萨慈悲摄受你了,或者是你有善根或者是因为佛菩萨的慈悲,你已经学佛了,有了出离心,这个很珍贵,要把它延续下去。比喻如一个名贵的药树,刚长出发芽一样,要保护它,要让它健康地成长,而不是过早的给它采摘,扼杀。但是自己也要精进地修行,在修行过程中破除障碍,破除违缘,要积累福德资粮,还可以做水施啊、烟供啊、食子啊,这些是可以的。为什么?这些本身就是破除违缘,增长资粮的。

当然,比如说一个从佛法上没有得到究竟利益的人,跟一个已经得到究竟利益的人做这些又是不一样的,所以没得到究竟利益的人不能远离、不能离开善知识。同样是做这个,你依止善知识做就不一样。就是挂一个风马旗,你挂一个嘛尼旗,严格来说这个嘛尼旗你买来新的要请上师、活佛,有成就的人去加持开光,然后再去挂,那就有功德。也就是所有你一切的善行如果是依止善知识那就变得有意义,纵使你犯错了,你有依止善知识的话,这个错误也会变成你的智慧,让你以后避免过失,能够更加精进,向正确的方向去。

所以说在寺院里面你看,大家不要觉得在寺院里各找各的师父,我也看不到,不要这样想。你要想师父在这边,我们都在师父的光加持下,好好地做,做任何的都是消除自己的业障,积累资粮,因为在三宝地里供养三宝的。讲得好听一点供养三宝,讲的保守一点,低调一点就是我们依着三宝,这里一砖一瓦都是老和尚从台湾拿来的钱,师父投的多少多少钱建的。所以是应该多奉献一点。而且我们这个身、口、意都充满着业障,能够把自己身、口、意在三宝地里供养三宝,有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

我们现在在庙里面,我们坐在里面,有的人想我在庙里怎么才是修行。能够对三宝地生欢喜心,能够向往着来,然后在这个空间里面能够欢喜地住,这就是修行。不要以我们世间人的那种功利的心来面对修行的事情,修行不是说在做讨价还价。

有的人总想我怎么样最快呢,我能很精进很精进呢,那至少要四十年啊。你分别心越小你离佛果越近,已经到了这个地方了,这已经是佛菩萨慈悲了。佛菩萨不是慈悲智慧的话,怎么在这个轮回的世界现一个三宝地出来,这三宝地也是优昙花一样,也是种种殊胜因缘才显现出来的,你已经在这个当中了,但我们心还是啊在飘。

我们平常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很容易把世间的我执我见,把那种功利的较量用到我们修行当中,不知不觉的就会把这个带进来。因为是无量劫当中我们养成的,从小受教育,在社会上养成我们这样一种生命的惯性。所以我们很多的习气业障需要在生活当中,在平常做事当中来消磨,在做事当中增长智慧,需要慢慢消磨的。

如果这个没有消磨干净,连世间上人都是那样,世间这个人如果习气毛病一大堆,天地善神也不会把财富降临他的头上的。为什么?因为这人,他如果还是一个秉性恶劣的,那他拥有福报,拥有财富的话,他对世界、对其他众生的祸害会更大。保护众生,保护世界,保护他的缘故,福报也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你该怎么样,你准备好,你准备到什么程度就会给予你多少的这个,就会显现出,这个因缘就会成熟到那个程度。随时随刻的,破一分无明光明就会显现一分。但是无明不是佛的,无明是你自己的无量劫的东西。

师父讲法可以让你照镜子,法如明镜,可以照出你什么是无明,什么是习气业障,但是怎么去消除它,要靠你自己。很多人初学或者刚来到寺庙,往往都会带着世间那种功利的心,做生意的心,我来找你就是想你能帮我解决问题。那反过来说我如果是一个凡人,我通过修行获得了一些力量,能够帮你的话,那你也可以修行获得力量,可以帮自己的嘛。那你说了,那师父你干嘛呢?我可以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这么多年来,发现佛法千真万确,非常的殊胜,因果也真实不虚,业报也是很恐怖。如果认识到这些,把这些去劝众人啊,劝世人啊,这个工作很重要的,我不能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帮你那个。反过来说你身上有众生来跟你讨债,你就跑来找师父,师父就把你那个鬼赶走了,你想想看,那师父是不是比鬼更可怕呢?我帮你欺负鬼嘛,那鬼有可能过去是你爸爸妈妈,也有可能是你的冤家,我在这两者面前完全都是平等的,我讲那个话既是要你修行也是要它修行。

你修行命运能改变,它修行命运也改变。正是因为我这样子的心态,平等的,甚至我更加怜悯那些身上的众生,这样反而能感动它,它们觉得很感动,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它愿意听话愿意修行来解脱了。这个来的人却因为病好了嘛,又开始吃喝嫖赌去了。有的人身上的东西超度了,本来想来出家的,不出家了,马上回家去了,该干嘛干嘛去了,他身上的众生觉悟了他倒没觉悟。

每次超度还是很多的众生得到利益,善根成熟的,因缘成熟的众生。每一次,因为每一个时间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今天做超度,明天又做超度,今天是今天有缘的众生,明天是明天有缘的众生,它们因缘成熟了,它们倒觉悟了,离苦得乐了。我们未必能达到它那种觉悟,它的那个高度,这就是我们可悲的地方。我们生命的狭隘,我执我见,我执这种障碍,令我们的心去哪,我们悟的境界不能够达到很高的悟境。

踏入三宝地 消业修福慧

但是要很清楚来这是在干嘛,不是说家里没吃没喝,家里没有什么,跑到这边找个地方,我可以过日子一样,不是这样的。甚至家里,社会上你有更好的工作,你可能可以养尊处优的。但是放弃那些到庙里来做一个很平凡的人,脚踏实地的这样子,这种进步也是很显著的。因为不管怎么样我在这边,我在庙里也好,我不在庙里也好,这个庙主导方向还是这个,我们还是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不管我讲什么法,总是不离其宗,跟你的佛性相应,敲打着你的佛性。

虽然叫你们做各种各样的,但目的不是让你们迷失在里面,而是依靠着那个,让你的羽翼丰满,能够自由地飞翔。其实每多发一张光盘,有多一个人看,相对来说我的分量就增加一点。一个是《普贤上师言教》本身对大家的引导,第二我讲解的时候对大家的告诫,你应当这样子去修。共同前行部分是不管各宗各派,甚至对一个不学佛的人来说,你了解因果不虚,轮回过患,做人的六垢,几不持,几垢几障,还是有好处的,心灵的方向。我们大家如果成一个团体,同一种气氛,我想我们都还是会消业障啊,增福报啊,增智慧啊,生命会有进步的。

高级的不会,你就从低处着手,不要高不成低不就。高的不会,你就低处入手,智慧没有打开,你可以修福,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改变,福和慧之间是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的,所以修福修慧。修福的时候,你因为依着三宝修的,你的目标就是为了修行的,所以在修福的过程当中本身就会开智慧。

六祖大师见五祖还勤勤恳恳捣米八个月呢,并不是说天天见到师父的,八个月才见几次嘛,更不要说密勒日巴尊者。冈波巴大师亲近密勒日巴尊者的时候也是这样,后来他依着师父住了一年多,修行境界都显现出来,后来米勒日巴尊者还是跟他说你现在已经可以离开我了。祂知道他的境界已经可以了,你到哪儿去住,在哪里弘扬佛法,那个地方是你怎么样怎么样有缘的地方。

冈波巴离开师父之后,到那个地方又修行了很多年,就像六祖大师离开五祖大师又修了十五年。自己没有得究竟利益之前不要做相似的东西来摧毁自己。后来就是利益众生了,给大家讲课,带领大家,还是上半年自己修行,下半年讲课。讲课呢,每天上午自己修行,下午讲课,讲课的时候也是带着大家一边在思维法,一边安住在法修。

修道这个四大可以任意的,四大可以得自在,入任何定都可以,可以飞翔空中,穿物无碍。

那时在课堂里面有一位叫噶mb西的,噶mb西听师父讲课一直就是认真地听,听完了之后就修行,跟着师父三年,一直都在禅坐之中。比喻他禅定的状态就像是什么呢,他不离开禅坐的状态就是说他三年手心的汗没干过,这样子的精进。然后证得了能够预知时至,能够了知未来。

像很多人在社会上又工作又上班,养家糊口什么都得管,他觉得没我不行。你真死了不照样也还是那样,你真看穿了,想修行了,我出家当和尚了不照样一样过,又不要你赚钱又不要你干嘛,你看庙里走进来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就是一个暖房啊,温房啊,你想修行了,好,给你,良好的社会制度我们教内保护着,让你修行。虽然还是做着这些,衣食住行,但是在这里面我是降伏其心,安住其心。以前的也是资生产业衣食住行,但是那个是迷失,那个是任务,那是一种无奈。

修行要有老黄牛的精神

最近那个片子出来了吗?鸡足山的一个朝圣的,那个片子把具行和尚的事情也是表述了一遍,具行法师祂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祂脚踏实地。祂本来还并不是为了要修行到庙里的,是因为祂作为招女婿的,没地方打工了,闹饥荒没地方打工。听说鸡足山在建设,虚云老和尚在建设祝圣寺,然后说你们在建设能不能让我做个劳力活,是这样子来的。但是祂做劳力活很认真,那个人很本分,别人做早课祂也爬起来找事干,天天就在做事情,苦的累的祂干。

有一次虚云老和尚看到祂干活,“你干活不要白干啊,一边干活一边念阿弥陀佛”。后来就一边干活一边念阿弥陀佛,就这样而已。虚云老和尚也没给祂开示,老和尚也没带祂怎么打坐,没有。虚云老和尚是开悟了,也是大彻大悟,也是法身大士,禅宗开悟跟大圆满一样的,就是法身大士了。

祂在一个法身大士,一个大菩萨的下面,好了,每天是阳光雨露啊,从一个黑暗的社会一下子来到净土一样。后来外面兵荒马乱,家里人来看祂,觉得你真享福呢,我们能不能也在这里啊。跟当家的说,当家的说:“那不行的,你在这就不错了,一家老小还都来了。”后来虚云老和尚知道了之后,跟当家的说我们庙里也不差这几个,但是一家老小住庙里不方便,后山菜地搭个茅棚,让他们住那种菜去,这样。

那作为祂来说,祂就很感激啊,你看出家人多好啊,再生父母一样啊,很感动。种地种了一段时间,有一次有要出家的,要剃度的,祂也跪到虚云老和尚面前,祂说:“师父啊我能不能出家?我们全家人都想出家,您看行不行?”这就是一个劳动人民,祂很朴实啊,祂很朴实的,祂对三宝充满着感激之情,“我想出家,您看行不行?”

老和尚一看,也住在庙里这么多年,可以。出了家之后还是苦活累活祂干,虽然穿着这个衣服还是这样,不管怎么变,祂自己还是这样子,祂自己知道我一个字也不识,我在庙里我发挥作用就该干活,啥活我来干。

所以虚云老和尚跟祂说:“你以前叫什么名字,现在法名叫什么名字,出了家又字号叫什么名字。但是日辩也不是你,阿辩也不是你,具行也不是你,你到底叫什么?”问他。你看这就是师父啊接引祂,加持祂,远离一切名相。远离一切名相是什么?这就是诸法实相啊。

祂就是因为福报大,能在虚云老和尚座下这样做,这就是说对境不一样。祂在三宝地,祂是在老和尚座下,自然老和尚就会接引祂,就会逗机接引,破迷,让祂开悟。依止的对境不同,祂到一定程度了,你看,老和尚劝祂你应该走,这是有意思的。为什么虚云老和尚叫祂走,这禅宗里面叫“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人境俱不夺”,这都是有的。祂处在这种状态,比如说在念佛,太静,这时候让祂走一走,在动中修静,动中修静的时候不容易着魔。

如果这时候,比如祂又没有多大智慧,也不识字,也不知道看经,那怎么样?如果你就叫祂闭关,一个人闭到房间里,那容易着魔的。住山啊,住茅棚啊,闭关啊,都很容易着魔的。跟祂说你应该出去走一走,名山大川啊,去拜佛。祂虽然走,但祂心还是念佛,心不随境转,但是又要随机应变,你到哪儿要住店,你要讨单,你要随众,你要参学别人好的,得十方丛林的加持,这不容易着魔。

一出去又是好几年,师父后来在云南那边,昆明附近有一个古庙。古庙当时破败了,有的老板想把它买了做游乐场,搞西洋人的那套东西。有的居士觉得很可惜,就礼请虚云老和尚,我们佛教徒把它振兴、修复,虚云老和尚也是这样子,不忍心佛教道场沦落成那样,就答应下来,修复,叫华亭寺。

这时候日辩法师听说师父又要修新道场了,才赶回来,给师父来顶礼磕头,“师父,您要修新道场,我没其他本事,我只会干体力活,我来背砖背石头。”又开始投入到师父建寺的这个当中。为师父做事这是最大的秘密,佛法的精髓就是这个,徒弟进步决定于师父的欢喜。你做的与师父的心相应,师父一分欢喜得一分加持,得一分成就,最终你看,寺庙修好了,海会塔修好了,祂也功德圆满了。一个人如果这样脚踏实地,就是说祂当初只是为了到庙里找一份工作,然后慢慢对寺庙产生好感,对师父产生感恩的心,愿意做一个出家人。跟我们现在好好地想来修行,我们一上来就是为了好好修行,但是把心要能够安住好。祂这个就是说要具备的就是老实厚道,不言不语,埋头苦干。

有时候啊这种,我们佛教里面就是说偷心不死,偷心不死是修行的一大忌讳。修行要有一个老黄牛精神,在学问上广学多闻,看经典,思维意义。但是这还是要跟修行结合上,你在思维的时候要愿解如来真实义,去领会,去领会更确切的,能安下心来这是很好的事情。

希望我们大家心地能够越来越受用,在这种当中得到受用,这是最好的。能够受用你生命就开始有光,你的生命就会充满力量,幸福感也会越来越提高。好!

阿弥陀佛!

整理:慧清 校对:慧修 编辑:德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