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月悟法师:读“一宿觉”公案的思考


   日期:2020/6/6 21: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读“一宿觉”公案的思考
月悟

  在《坛经》里,有一则“一宿觉”公案。号称“一宿觉”的高僧是唐代永嘉玄觉禅师(?—713),温州永嘉戴氏子。八岁出家,少习经论,精通天台止观法门,与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大师同出七祖天宫慧威大师门下,谒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于曹溪。与慧能一问答,即悟了禅宗顿教思想,随即就要告别,而慧能留他住了一宿。因此,世有称其为“一宿觉”者。
  玄觉禅师修学天台止观三十余年,而得到掸宗慧能大师印证并盛赞,可见禅、教不二,无二无别。
  昔人称宗下(禅宗)之不许思维分别、直指人心者为祖师禅,教下(天台宗)令人思维分别而观察修为如来禅。祖师禅教人参话头,如来禅教人观心,其实参话头即是“观心”之一种,无非入手处不同而已。《坛经》本曰:“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何渭入手处不同?吾人一念心,本是性体,其病在分别人我法界,故对治妄心,不是除其本体,只是除其病幻;佛以止观法门,令人观心,以妄心能分别,即令穷其分别,细细分别,寻其源头,而迫至极处,忽然觉妄即真,止、观不二。宗下祖师不许分别,左又不是,右又不是;对祖师问时,不得不细心,细细分别,即此便透过一层;待疑情一起,一面观察,一面扫除妄念,是其妙用也。宗下、教下虽入手处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即令明心见性、转迷成悟,疾成佛道。 

    其实,佛陀开示种种法门,皆是对机而谈,当机得益,不出天台止观二法,治人“心病”。宋代以降,禅人普遍轻视教理而侧重实修,导致“暗证师”与“枯木禅”者不少;而教下天台宗学人偏离本宗义观并举(解行并重)之本怀,普遍轻视实修而侧重教理,导致“文字师”与“狂慧”者不少。从而,引发了长期的禅、教之争,如来禅、祖师禅孰优孰劣之无聊论争;禅、教因之互耗而逐步衰颓,可叹可痛!
  天台宗强调教理与实修并重,而重辉天台,必定会给予“枯木禅”者注入活力,带动禅宗向纵深发展,俾令禅、教各宗共振之,则可系佛法九鼎于不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