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纯祥法师:“二河白道喻”第四讲


   日期:2020/6/10 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经》上品上生章“二河白道喻

(四)

主讲:纯祥法师

有缘听闻名号本愿,念佛人发起强烈愿望,当下就想获得往生成就,但是以凡夫自己修行的力量,你是去不了的。这样愿望和现实就产生了很大差距。因此凡夫在追求即得往生的过程中,就会经过失望的过程,失败到极点,就是“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三定死的类似修证体验。这个体验必须是在你有了比较真实的愿望(进入二十愿至心回向)后,你才会感受到。

“南无阿弥陀佛”的“南无”是归命的意思。归命就是投入你的全部,不能保留一点点。而凡夫总是处在二元对立,有你,有佛,心没有凝定收摄为一的力量。发起往生愿望,你虽然不像修圣道把一切都放下,但是为了即得往生,念佛过程中有类似全部放下的感受。虽然我们还是在这个世界生活,有家人、有工作,但是当佛力发起你真正追求往生的愿望,追求到最后,你几乎要达到把其它全部暂时放下来的心态,就像死亡提前来临一样。如果你总是普通人的心态,往生愿望没有发起来,你就显得比较懈怠。

佛力发起的往生愿望,是至诚的力量,它集中你所有的心力去作这件事情。净土教选择的是与圣道相反的道路,凡夫从正面追求真实快乐很难。那从反面怎么来求?从反面就是佛力让你觉得这个世界真实是苦痛的,你生起了“厌苦欣乐”的强烈出离心,念佛号呈现出极强的愿往生心(二十愿: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愿生我国)。你在佛愿选择力量的驱使下,发起即得往生的愿望。即得往生困难之处是一些人比较难进入二十愿至心回向发愿。按照《佛说无量寿经》中本愿,选择称念名号是往生真实修行方法,佛用名号发起你的至心回向发愿,按照佛愿选择的次第,你就能够获得信心,所以关键的地方是一向专念自然发起即得往生的愿望。往生愿望不能实现,主要原因就是对佛的本愿力怀疑。如果你往生愿望很强,对佛愿的用心就会加强,尽心去倾听佛的心声,带着强烈希求心进入闻其名号,很快就会机法相应。你只有在佛力发起至心回向发愿后,才会趋向“三定死”,才能听到释迦佛的劝导和阿弥佛的招唤。

即得往生的“外缘”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的愿望是在释迦牟尼佛的劝导下发起来,这就是“心心相应”。“东岸忽闻人劝声”,释迦佛在劝导你,你听到了他的心声。净土是慈悲门,有很强的情感力量,你希求离苦得乐心强,对佛的教法听起来才感觉特别亲切。我们平常读经、念佛,由于很多怀疑、愿望不强,你没有感受到佛是活生生的,只有愿望到极致,你才感受到佛真实存在。所谓信“他”就是信“有”,藕益大师讲:“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不信就等于不是真有阿弥陀佛,不是真有极乐世界,你信了“有”才会落实在你心上,佛力就摄取不舍。

阿弥陀佛说:“我能保护你”,就是有他力,佛的本愿力在保护你。相信净土,难点就是相信“他力”,“他力”是获得信心成就的根本。受圣道教法影响,越觉得自己有修行,越不容易接受他力,修行者本能就想去依靠自己,这是自尊心,其实是对佛的傲慢心。在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上,我慢心起严重阻碍,你什么事情都依靠自己,那往生净土也不容易接受阿弥陀佛的他力。所以越是强调我要修福报、持戒律,我要伏住烦恼、断除妄想,越是强调自力修学,他就越不容易接受“他力”,阿弥陀佛的保护。不接受佛力就是对于净土教法和究竟的佛果没有信受,你信了佛法一部分,而不能信究竟的佛法。持戒、六度万行,这是佛教我们的,让我们依靠阿弥陀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相信“他力”,这同样也是佛教我们的。很多人往往容易信前者,信自力修行,信自己的心,靠自己解脱;而信佛、依靠佛愿力保护,依靠佛的慈悲,我们就不容易相信,那你“信”的佛法是劣乘的佛法,对最高的佛法不能相信,即“信不具足”。

从真实解脱的力量上来说,实际上你是没有的,而你非要自己去做,等于不自知,因而失掉了最大的利益。所以我们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你要了解佛的愿望,佛的力量。念佛即得往生是殊胜的方法,你称念佛的名号,接受佛慈悲力量的保护就可以往生。虽然各人根性不同,但是“信心”是不可思议的,有人即使不是很理解,但他也成就了。当然最好是你能够理解,能够产生定解那就更好。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有时你并没有把来源搞清楚,你也接受并得到了利益,这种情况是经常有的。

净土是信心法门,根本就在“信心”,在“佛”身上。凡夫很难去现量证实“极乐世界”,从这个局限来说,你只能用“信心”。佛是最高的秘密,你在理解上达不到,超越你的思量。那么你要接受这样的保护,这就考验每一个念佛人。现前的外缘方面,给你讲法的人就成了依止处,你要是不相信他说的话,你所听闻的法义就全部打折扣。你想理解了再去信任那是非常困难的,等你理解那就要达到某种智慧,否则不可能,这样你进步的速度也就非常慢了。这里释迦牟尼佛的发遣和阿弥陀佛的保证,都是在保护你的信心。

相信善知识的说法很重要,佛也同时告诉我们要“依法不依人”。如果你完全依哪个法师讲的话,那你就落在人上面,容易落“偏”。现在一些学佛人,把信任完全放在老师身上,老师这样说,我就这样信,其它人说什么都不接受,对净土教来说这并不是好分寸。你听我来介绍佛法,你还是要把最后信任放在佛经上,落在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身上,这样会更好。

不过在成就信心的过程中,如果你只相信法义,不相信有真正的成就者,那你也建立不了金刚不动的信心。在没有信心的时候,你没有力量,就需要一条船来度你,等你真正成就信心了,你再舍岸登舟。开始你或许需要依止老师一些阶段,最后成就信心你还是要依止佛,而不是哪个人。你从老师这里获得知识,最后你还是要依止佛经。

所以说“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

接受他力,在接受的时候,你就相信依靠佛的力量保证一定能够往生,对佛的话不怀疑,对往生不怀疑。信心的目标就是往生,你的愿望就是往生,有些人在其它地方检验是否成就信心,那就错了。有人说,我相信我能往生,我怎么还没有智慧呢?我怎么还这么多烦恼呢?净土法门成就信心就是往生决定了,即使你往生决定了,并不代表你突然有了智慧,没有了烦恼,你甚至照样还是读不懂佛经,这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信心通佛力(佛力使你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信心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运作,它会慢慢开发出你的智慧,无量光的力量消除你的怀疑和怯懦。

“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总无恶心相向。

或行一分二分,是指你获得了信心之后,又有人说“他力”不行。有些法师会说:“你不要相信他力,他力不安全”,还有一些人写文章说:“信他力险恶不能过”。这样说的人就是信劣乘,不能信究竟的秘意,自己怀疑又不依“了义经”说,起人疑心,坏人正信。信力不足的人因此受到影响,不能接受他力的慈悲救度。怀疑阿弥陀佛本愿的人被比喻为“群贼恶兽”。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要相信佛的愿力,假善知识劝导你修学其它法门,你不要被他欺骗,不要被相似法蒙蔽。净土教是特殊的法门,十方诸佛证成护念,说来说去你都是要依止于佛。

我等总无恶心相向”,就是很多人容易被蒙蔽的地方。你会觉得他讲佛法是好心,你没有分辨选择的能力。当然“群贼恶兽”也有内在的部分,因为自身的杂染,贪嗔心起来了,很容易就把往生净土的愿望给放下了。

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念道”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道,信心的道,也不回头,一直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向西方行去。

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须臾就是一念就到了,西岸就是极乐净土,从此永离生老病死与轮回,跟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以及以前我们这些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这个比喻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我们这一生结束,离开这个世界,就可以往生净土去;第二是信心成就的人就好比已经到达了西岸,你就住在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中,你永远是光明的,因为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所障碍照十方国,虽然当下你并没有显现净土的智慧广大,神通无碍,清净庄严,但你已经被阿弥陀佛的光明力住持,永离诸难。

我们烦恼主要是你不知道未来,但当你成就了往生的信心,你的人生就进入到阿弥陀佛本愿的“净化”之中。你不用再担心未来,现在就好似在游戏人间,你虽然一样还有痛苦,但已经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别人的苦无穷无尽,对于往生净土的人来说,你已经只有几十年了,没有轮回无期的恐惧,虽然身苦难免,你的心已经没有那么苦了。你的生命中有了佛的光明,阿弥陀佛会给你究竟的安乐,你的心住在光明中,“烦恼障眼虽不见,大悲无愿常照我”,所以是“永离诸难”,六道的轮回终止了。你已经成就了信心,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善友就是愿往生净土的人,这些人是真正的佛弟子。成就阿弥陀佛住持的信心,你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喜庆和安乐。

录音:白莲花笔录:罗慧丽

整理:真惠审核:纯祥法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纯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纯祥法师)  

 纯祥法师:略述慧远大师的净土观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现念佛解脱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讲: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三讲:二门章,舍圣道归净土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四讲:二行章,舍杂行归正行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五讲:二行章,正杂得失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六讲:本愿章,选择本愿的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七讲:本愿章,何故十八愿选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八讲:本愿章,为什么“乃至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九讲:三辈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讲:利益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一讲:特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