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佛陀与我(上)


   日期:2020/6/12 1: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陀与我」(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导向课程」

     宽运法师开示

  以弘扬佛法为宗旨,为接引新皈依的佛弟子,并向对有志学佛的人士提供一认识正信佛法的机缘;香港佛教联合会于本年九、十月举办了为期八堂的「佛学导向课程」,课程由大德法师和资深佛教界人士主讲。佛聯会执行副会长、西方寺主持宽运大和尚应邀担任第一课的讲者,并以「佛陀与我」为题目,向近百位听众介绍基础佛法。

  讲座于九月七日星期五晚上七点半举行,参加学员十分踊跃。首先由课程安排人员向学员们简单介绍宽运大和尚;接着,大和尚带领学员们向伟大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行三问讯礼。讲座正式开始。

  由于学员们大部份为广东人,因此大和尚特别以粤语说法,语言平易,内容深入浅出,令与会者皆深受法益。讲座约于晚上九时圆满。圆满前,大和尚更开放问答时间让学员提问,问题围绕如何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因果报应等疑惑;大和尚均善巧地提供了详细的解答;提问者皆感到疑问顿解,法喜充满。

  以下为是次演讲内容之摘要,以期与善信及读者们分享:

正知正见.认识佛陀

  释迦牟尼佛陀降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年轻的王子在皇宫里享受着奢华生活,可是他心中却郁郁不乐,一日他出游四门(迦毘罗卫城东、南、西、北四门),看到人生生、老、病、死和种种痛苦的真相,于是就下定决心要寻找一种解脱人类痛苦的方法。
   就在二十九岁那年,他毅然离开了皇宫,舍弃了即将继承的王位,成为一位苦行者,以寻求他的答案。

  他在恒河流域一带行脚六年,参访了不同宗派的名师,研习他们的理论与方法,修炼最严格的苦行,每天只食一麻一麦,以致消瘦得皮骨相连,可是仍然无法开悟。于是他放弃了苦行,独自来到尼连禅河边,并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身体及精神得到了恢复。

  他续继往南行,一天晚上,在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从此人们就称他为「佛陀」。意即:真理的觉醒;或简称为:觉者。
   以上简介佛陀修行的经过,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佛陀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

众生即佛.佛即众生

  实际上,佛有三种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而降生娑婆世界──人间的佛陀是一种示现应化之身。在《妙法莲华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佛陀在此世间经过一段艰辛的修行后,他在菩提树下证悟缘起的道理而成道,也就是说,他是为度化众生而示现的。

  另一种是「报身」,指的是酬报因行功德而显现相好庄严之身,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疏璃世界药师佛,他们都是透过因地修行,果地圆满而成佛的。第三种是法身,为证显实相真如之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那么,佛陀这样的涅槃境界和「我」(众生)有什么关系呢?或是「我」(众生)如何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呢?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降生世间,示现修行、成道,其说法的原因,目的就在于令愚迷的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因此他曾发下四弘愿:「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

  所以,我们确信佛陀的遗教,对于今日的世道人心,有补偏救弊,对症下药之效。它提出的药方是:人人要少欲知足,平心静虑,唯有通过静思熟虑,才能看清楚烦恼的来源及本质,一切苦恼才会熄灭。因此,佛法是黑暗中的明灯,苦海里的慈航。

  经上说,「如来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由此可见,佛陀是人而不是神。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就曾感叹地说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记得宋朝的柴陵郁禅师,曾经写过一首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我们自性明珠的光明之所以不能显现,就是因为长久被无明尘垢所封锁,所以我们无法找到自己的真心;但要怎样才能找回这一颗真心?唯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与佛的距离才会愈来愈近,否则就会越来越远。

正信正念.精进修行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次),随机说法,因材施教;在其四十九年的弘化生涯中,最初直畅本怀,讲说《华严经》二十一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亲聆圣教;后又观机逗教,再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槃经》共八年,这是在大会上的宣讲,至于对个别的教化,佛陀说了无量数次,而被感化的人亦无量数之多。《无量寿经》中云:佛陀「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所谓「若有众生,应受折服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佛陀苦口婆心,殷殷为我们众生反复说法,目的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但这一条路必须要每个人凭着自己的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的。

  其实,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但是,菩萨道的实践实在太漫长了,必须经历五十二个阶位的修行,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即使要入一个十信位,都要一小劫的时间,对于一般众生而言,实在是太困难了,因此佛陀才慈悲为我们开示净土念佛法门,令我们可以带业往生,继续修行学习。

  因此,我们学佛应该是为了提升境界,而不是追求神通。禅宗所谓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这就是不同境界的逐步提升。佛家言神通有六种: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神足通;五、宿命通;六、漏尽通。其实,佛教只提倡漏尽通一种。当我们去到极乐世界之后,就自然能获得这六种神通。

  其实宇宙世间万物皆离不开因缘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然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神通也脱离不了因果法则,是故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深明因果,所以不去种因,而众生则等到恶果现前的时候,才知道害怕。这就是智与愚,也就是迷与悟的分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