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唯识谈空与二谛


   日期:2020/6/19 18: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唯识谈空与二谛

唯识学讲空,只是空掉偏计所执性,又在依他起性建立清净心和杂染心的和合。

唯识也讲空,但唯识对二谛是怎么解释的呢?唯识谈空是用“三性”--偏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对世俗谛的解释不同,世俗谛分假、实,假的那个该空,实的就不能空了,由修行所证入的圆成实性是“离言自性”,也是禅宗所说的语言文字道断、心行处灭的那一种,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不可思议的、佛的境界,叫做圆成实性。“偏计所执性”在唯识学的经典常常做一个譬喻:好比说,在黑暗中误将绳子当成蛇,结果灯一点亮发现是绳子,蛇只是一个妄想、错觉的执着。这个蛇的错觉是不是要空掉?这就是偏计所执性,是要断除、要否定、要空掉的。在灯点亮之后发现是绳子,这个绳子能下能空了,绳子就叫做“自相有”、叫做“依他起性”;依它就是因缘的意思,依种种因、种种缘而生起的意思,依他起就是因缘起,每个因、每个缘是不能空的。譬如“五蕴”。我们的身、心,就是五蕴所成。色就是物质的地水火风四大,受想行识就是精神的。把五蕴执着我,有我执我见,我执我见应不应该空?对五蕴执着有我相、人相,这个我执要不要空?这个我执、我见就是生死根本,就叫做偏计所执性,唯识学认为需要破我见、断我执。

但是五蕴的每一个蕴能不能空?唯识学认为不能空,如果把这个空掉就破坏缘起法了,所以每一个蕴叫做“法”--法有我空,我空法不空。我们说断我执而没有断法执就是这样的意思。

小乘果只断我空而没有证法空,严格来说,唯识也是如此,但唯识人不承认,唯识人自以为也是断我空、断法空。但是部派佛教对于五蕴的个个法、十二处的个个法或十八界的个个法,倾向空的主张是慢慢发展出来的,像犊子部、说一切有部、经量部这些,有的人就首先把法当做过去法与末来法是没有的,而现在法是有的,即所谓“过未无体,现在法有”。

部派佛教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就是由于对“法”的认定,五蕴的法、十二处的法、十八界的法,到底通通是空或不应该是空?或者说过去已经过去了是空,未来未生也是空,现在法因为还在所以不能说空;就在这些争执的见解上产生不一样的修行观念。诸如此类,可以看印顺导师写的“性空学探源”、“唯识学探源”这些书就是在探讨这类问题;事实上这些在知见上和我们的修行有很密切的关系。

那么,中观对于世俗谛没有另外再分假、实,凡世俗谛都是无自性、都是假名,没有将世俗谛又分成一个可空的假和一个自相有。唯识学主张“假必依实」,好比说丛林、树林,它是依一棵树、一棵树聚集而形成的,丛林、树林只是一个名相,是假的,但是一棵棵的树却不能说它是假的,如果没有一棵棵的树就不可能出现一大片树林,所以一一法的种子性,唯识学是主张有的。

不过,唯识学虽然说“法有”,然而对于“色法”和“心法”又有一点差别。部派佛教对色法是执看有“极微”--物质分析到最后的那个极微;类似现代科学家说的分子、电子、原子那一类。唯识学说物质的、色蕴、色法极微不可得,极微就是将色法一直分析到最小,请问它还有没有方分【力位】?唯识学说如果物质的最微粒点还有六方分【即东西南北上下六个空间概念】就还可以再分,所以应该没有极微,如果有极微就可以再分。唯识学就用这个“方分不可得”来破斥部派对极微的执着,所以色法毕竟空。

可是唯识执看“心法”不能空,说有“剎那分”--心的剎那、剎那,最微细的那个剎那还是有;阿赖耶识如瀑流,一剎那、一剎那连续起来就成了相续的心法。但是中观却破斥这个心法,在月称论师的“入中论”里对这方面做了破斥。为什么龙树菩萨没有去破斥它?因为龙树菩萨在世时,阿赖耶识的思想不太明显流行,唯识学是在龙树之后发展组织形成的,前人怎么去破斥后人的观念?好比现代的太空梭,你说明朝的人曾评论太空梭如何、如何,这不是笑话吗?

唯识学讲空,只是空掉偏计所执性,又在依他起性建立清净心和杂染心的和合,叫做真、妄的和合。那么,如果修唯识观,把依他起性的杂染心转过来,就成了清净的“大圆镜智”也就是“圆成实性”。大圆镜智一转,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前五识就转为成所作智,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分别的识而成为清净的智。

中观人讲有,除了刚才说的世俗假名有之外,我再补充两个观念。世俗唯假名,这叫做名假--名相、名称是假,中观谈假名分三种:第一种是“名假”,第二种是“受假”,第三种是“法假”。假名无自性,所以学佛的人对于名相、名称应该最容易超越才对,别人称呼我什么、骂我什么都是假名,无所谓,一切都是假名施设的。如果古时候把杯子叫做茶壶、茶壶叫做杯子,那我们现在不也跟着这么叫惯了吗?美妙、丑陋、好、坏……这些名称都是约定俗成的嘛!所以名假容易懂。“受假”--领受的受,受也没有真实性,受是因缘和台、是因缘生灭的,没有永恒性、不变性,所以无论苦受、乐受、舍受,最后还是假,中观最究竟的还要通到“法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宏印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宏印法师)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总结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观空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如来藏系统谈空与二谛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中观谈空与二谛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了义与不了义的抉择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大小乘解脱观的异同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空义与中观、唯识的关系 

 宏印法师: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 目录 序 

 宏印法师:阿含经与人间佛教 

 宏印法师:中观思想略谈 

 宏印法师:禅法的面目与演变 

 宏印法师:生命的成长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