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然法师: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四


   日期:2020/6/25 7: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四

不过,目前,咱还没到达那程度,咱还是最初发心学佛的人,所以,咱的心识和道念还不稳定,如达摩大师所说: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

“最初发心修行的人,他们的神识往往是动摇不定的;因此,如果有的人在梦里,时常会见到奇异的境界,那么,不用怀疑,都是从自己的心里,随着习气产生的,并不从外面来。”

哎,所谓的“初发心人”,在佛经当中,有两类含义,第一、是指最初发起菩提心,刚刚开始修学佛法的凡夫菩萨,也就是咱大家了;第二、是指“初发心住”位的菩萨,比如《华严经》云:“初发心即成正觉,所有慧心不由他悟”,就是指初住位的菩萨。初发心住位的菩萨,已经开悟无生法忍,相似地明心见性,并且有了最初的证量,得到了菩萨三不退当中的“位不退”,不会再退入普通凡夫的境界,因此,他们已经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了,而被称之为“贤位菩萨”。差不多,他们就是一位“圣婴”,一位刚刚诞生的“小佛陀”。

显然,达摩大师在这里所说的“初发心人”,是指咱大家,最初发起菩提心的凡夫。咱们呢,虽然发心了,虽然开始修学佛法了,但是,道念不坚固,修行不稳定,所以,宿世的种种习气,时常会泛起,表现在睡梦当中,就是一部分人,时常会有奇异的梦境。无论里面是些啥内容,达摩大师告诉咱,不用怀疑,都是咱多生多世习气的显发,并不从外来,更不是实有的,也不代表什么。

不过,有一些梦境则不同,这些梦,是有含义的,比如,大师说道:

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现。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

“如果在梦里,出现了极大的光明,超过了太阳的光芒,这就说明,修行人的残余习气就要断尽了,法界性已然开始显现。”

“如果有这样的事,就是今生能够成道的因缘和预兆;但是,只能自己知道,不可以向别人说。”

哎,通常,在睡梦当中,咱大家的妄想相对要少一些,所以,也有可能提前获得预兆。而所谓的“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这正是自性本有的光明,虽无相,却极为灿烂,远远胜过太阳的光明。当咱大家修行到如此地步,种种的无明习气即将消尽的时候,自性的光明,或许,会提前在梦境里面显现。

所谓的“法界性”,也叫做“法性”,是一切万法共有的的如如性体;其实,也就是如来和咱大家共有的法身。它也就是佛性,也就是心性,是三无差别。

当咱大家,遇到了如此殊胜的梦境,哦,有一点必须要告诉大家,通常,带有预兆意义的梦,都会发生在后半夜,黎明前,那时,人已经得到了充足的休息,心境相对明朗,比较容易出现梦兆。而且,必须是非常清晰的梦境,才可以看作是一种预兆,或者,是某种启示。

梦见自性的大光明也是一样,必须是在后半夜,而且非常清晰,才算数。倘若如此的话,达摩大师告诉咱,就说明咱自己的烦恼习气即将清净,法性光明已经开始显现,咱就快成道了。

所谓的“成道”,也叫做“得道”,严格说来,并非指开悟自性,也不是指相似的明心见性,而是指如实的见性成佛,也就是到了大乘见道位,初地以上,初步实证了法身,所以,也叫做“证道”。类似于永嘉玄觉禅师那样的成就,或者虚云老和尚那样的成就,才可以叫做成道。在此之前,即使开悟了自性,也只能叫做悟道。

各位兄弟姐妹,即便将来,咱有了成道的梦兆,或者诸如此类的征兆,自己知道就好,不可以向别人说,更不可以炫耀。越是如此,越是应该如法实修,充满信心地走向解脱。否则的话,如果轻易告诉别人,于人无益,于己有损;如果加以炫耀的话,嘿嘿,或许,今生,就将会错过成就的机会了。因为,自己的心已经着相的缘故,反而使自己失去了成就的可能。

类似的梦兆,还有几种,如达摩大师所说: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

“或者,不是在睡梦里,而是在修行当中,寂静的道场里面,行、住、坐、卧的时候,忽然,眼前出现了比太阳还亮的光明,有大有小,也不要说给别人听,也不应当贪着,这也是自性的光明。”

“要么,在黑暗的夜里静修时,行、住、坐、卧当中,眼前看到了光明,和白天没啥两样,一切都清清楚楚,不要大惊小怪,这些都是自己的心,将要显现本来光明的预兆。”

“再或者,夜里的睡梦当中,竟然见到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清清楚楚,也说明自己心里的种种攀缘习气要平息了,即将成道,也不可以向别人说。”

哎,成道的征兆,可以是梦境,也可以是修行当中,行住坐卧时的景象。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修行当中出现了一片特别明亮而无相的光明,达摩大师告诉咱,那就是自性的光明,自己知道就好,努力修行就是了。

或者,在夜间修行的时候,忽然看到周围一片光明,似乎和白天一样,一切都清清楚楚;实际上,胜过了白天,因为,一切,似乎都变成了透明的,那么,这也是即将见性成佛,即将成道的征兆。哎,虚云老和尚就是这种情况,他在五十六岁那年,历经了种种劫难之后,在高旻寺禅堂里面打禅七,一心一意了生死,老和尚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功夫落堂”,就是说,已经深入三昧,已经安然于本参话头而如如不动了。这时,心已经完全不散乱,几乎不再需要睡眠,昼夜一心,纯一本参话头,所以,老和尚一路加紧用功。

不久,一天夜里,在不倒单的禅坐当中,忽然看到大光明如同白昼,禅堂内外,寺院周围,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看到香灯师,正在某处解小手。第二天,老和尚特意询问了香灯师,得到了证实。虚云老和尚说,当时,他知道这是境界,不必理会,只管用功。终于,某天,禅堂护七的人,给大家行茶的时候,一不小心,开水溢出了茶杯,烫到了虚云老和尚的手,老和尚不由得手一松,茶杯落在了地上,啪地一声,碎了。

茶杯碎了,这一生脆响,也打碎了虚云老和尚的话头,打破了心里面最后一点儿黏着,行话,这叫做“桶底脱落”,于是,老和尚大彻大悟,见性成佛。依据达摩大师的开示,咱就看得很明白,虚云老和尚不是一般的开悟,不仅仅是悟道,而是成道,是得道,是地道的见性成佛,亲证法身。这也是古来少有的大成就,因此而激励了许多后来人,堪称是末法时代汉传佛教当中,修行之楷模呀。

另外,如果在夜梦当中,竟然看到了当时房间外面,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清清楚楚,那么,这也说明,自己的攀缘妄想之习气要平息了,也是即将成道的征兆。自己知道就好,不可以告诉别人,以免产生障道因缘。

那么,如果睡梦里面,总是一片昏暗,是啥征兆呢?对此,达摩大师告诉咱:

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

“在梦境里面,如果总是一片昏昏然,内容不太清楚,景象比较模糊,好像在阴暗的地方行走时的情形,这也是一种征兆,说明呀,自己的心里,烦恼障还比较严重,距离成道还比较远,自己也要明白才好。”

哎,这是咱大多数人的情形,很少有清晰的梦境,通常就是这种昏昏然的模糊梦境,这说明呀,咱的烦恼习气还比较粗重,应当减少虚妄分别,简化生活,专注而精进地行道,才可以。

所谓的“烦恼障”,是三种障之一,这三障是:业障、报障、烦恼障。其中,业障,是指过去世业力造作的习惯,延续而来的一种习气障碍;举个例子:假如您过去世喜爱和别人聊天,于是呢,这个习惯也会延续到今生,您仍然会喜爱和别人聊天,独处的时候,就会觉得无聊,总会不由得想找人说话,心安静不下来,显然,这障碍了修行,这就叫做业障。对治的方法呢?嘿嘿,一个字:改;两个字:调整;三个字:闻思修。哎,您既然喜欢聊天,那太好啦,那就沏上一杯茶,和佛菩萨慢慢聊呗。

而报障呢,则是指过去世造下了罪业,今生业力成熟了,正在遭受业报,而不得自在,同样会障碍修行。在上面这个例子当中,您由于过去世喜爱和别人聊天的缘故,聊啥呢?嘿嘿,是是非非而已嘛。于是,由于说别人是非的这个罪业,而感召了今生被别人责备的这个业报。哎,于是,您会发现,单位里面,总有人说您坏话,或者指责您,或者误解您,或者传您的小道消息,等等,您为此而心神不安,显然,这也会障碍您的修行。对治方法呢?嘿嘿,只有安然承受了,提高心理素质,坦然承受自己的业报,乐观地对待所有的人,就算他是说您坏话的人,也一样对待。慢慢地,就好起来了。

最后,达摩大师提到的这个烦恼障,则是指今生里面,自己的分别思维太多了,于是,整天里胡思乱想,注意力无法集中,或者集中不久;不仅胡思乱想,想完了以后还挺执着,执着于自己的种种见解和感受。显然,这是最影响修行的了。对治方法呢?还是念经闻思修。哎,您既然喜欢想,那就多想想经文法义嘛,多体会一下,熟能生巧啊。

最要命的是这个执着习气,要化解它非常不容易,在这方面,《金刚经》是一个好老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就是反复闻思修,一旦咱契入了经文法义,就会心开意解,那时,才发现,呵呵,有啥好执着的呢?庸人自扰而已呀。

那么,在见性之后,如果见地已经足够透彻的话,在修证上面来说,咱还用不用继续念经闻思修呢?对此,达摩大师告诉咱: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

“如果已经明见了本性,就不用再读经和念佛了,在实修实证来说,广学多闻,丰富知识,并没有好处,反而会让自己的神识变得昏昧。”

“如来设立经教,只是为了标示心性之方便,如果已经识得本来心的话,哪里还用再看经学教呢!”

哎,达摩大师这段话,是说给已经明心见性,而且很透彻,不再有任何怀疑,于是,准备通过实修,去成就圣果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呢,读经、念佛,广学多闻,增长知识,反而不利于实修,不利于深入三昧,因为,第六意识思维的运用,会让他们的神识变得扰动而昏昧。

不过,纵然是见性,纵然是开悟,一下子就大彻大悟的人,是非常少有的。因此,一般人开悟以后,还是需要学习经论,以便透彻悟境的。哎,就算是六祖惠能大师,当时的卢惠能,听到客人诵《金刚经》而开悟,其悟境也并未透彻,因此,才要不远千里去参五祖大师。

直到默默劳作了八个多月以后,在五祖大师的房间里,听祖师讲解《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卢惠能才于言下大悟,被祖师认可。各位兄弟姐妹,请特别注意,直到这个时候为止,卢惠能并没有得到啥甚深禅定,哎,整天干活,也没空修禅定呀。因此,大体也还不具备神通妙用等等超能力。当时,他只是一个勤恳的劳作者,靠的是般若智慧,以及祖师的引导,而得以明心见性,透彻本来。此时的卢惠能,大约相当于一位“圣婴”,一位刚刚诞生的小圣人,力量还很有限。

后来呢,卢惠能混迹于猎人队伍当中,避难十六年,每天水煮野菜为生,看似无所作为,其实是非常精进的,自律极为严格,但吃肉边菜。这个阶段,就是这位小圣人,逐渐成长为圣僧的过程;其典型的特征,就是无为,就是无作,因此而逐渐消尽了种种习气,成就了殊胜的妙果。到了后来,甚至,别人用刀砍他的脖子,竟然会发生刀和脖子互相穿越的神奇现象,把刺客都吓得晕死了过去。

卢惠能的成道过程,不同于悉达多太子夜睹明星的觉悟,因为,当时,太子是在第四禅当中禅修;也不同于虚云老和尚的觉悟,因为,老和尚很早就得到了禅定,甚至包括一部分神通。从这个角度来说,嘿嘿,咱大家,学习卢惠能,像他一样,在暂时还没有禅定的情况下,获得般若智慧的大彻大悟,是有可能的;而去学习悉达多太子和虚云老和尚,是很困难的。

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汉族人来说,想要得到初禅,甚至比明心见性还困难。哎,咱这个民族,最优秀的地方就是聪明,有智慧,善于分别,因此,也就最适合于念经闻、思、修,通过这个方法,逐渐开悟自性,再逐渐升华悟境,直到大彻大悟。嘿嘿,各位兄弟姐妹,这是咱大家比较可行的一条觉悟之路。

哎,说到觉悟之路,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都有三个相通的悟道途径,那就是:

第一个途径:经由经论的闻、思、修而开悟自性;

第二个途径:经由某个具体法门的实修与观察,而开悟自性,比如参话头,比如念佛,比如持咒,等等;

第三个途径:经由善知识的引导、启迪与加持,而开悟自性。

这是汉传佛教的说法,藏传佛教当中呢,以大圆满法门为例,据丹贝旺旭仁波切《金刚密乘大圆满》一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当中,第一百四十五页说道:

“要认识大圆满觉性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为‘闻思之见规’,第二种为‘窍诀修持规’,第三种为‘加持转移规’。在这里大圆满自宗所用的方法,就是第三种。”

毫无疑问,即便是金刚密乘大圆满当中,也认可念经闻思修可以开悟自性,所谓的“认识大圆满觉性”,就是咱们所说的见性,而且是比较透彻的见性,当下明了觉性的明空一如,不能落在思维里面,才算数。而所谓的“窍诀修持”,也就是对于某个具体口诀的实修,比如参话头,哎,举一些通用的话头吧,比如说,您可以参“如何是见性成佛”,或者参“佛性到底在哪里”,再或者参“烦恼是从何处起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头,可以有很多。

甚至,每一句重要的经文,都可以当做一个话头来参,这时,这个话头就是一个“窍诀”,哎,也就是一条通往心性法身的小路,甚至,就是一个窟窿眼,“窍”不就是小洞洞嘛。各位兄弟姐妹,您要是把这个窟窿眼钻透了,嘿嘿,自然就会明心见性呀。所以,这条路,是需要下死功夫的。

所谓的“加持转移”,就是指成就者,对于弟子的方便引导,或者说,以心印心的传递。这是有条件的,很苛刻,那就是,师父必须是真正的成就者;弟子呢,则必须百分之百地信任与信仰师父,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即便如此,也不是加持个一两回就可以开悟的,有的时候,甚至要用很多年的时间,因为呀,弟子的善根,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这是急不得的。

那么,开悟自性之后,即使是大彻大悟之后,再或者说明心见性之后,此时,通常,您也还是一个凡夫;不过,您已经可以开始转凡成圣之路了。这条路咋走呢?请听达摩大师的开示: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

“如果在见性以后,想要从凡入圣的话,就必须停止一切造作,保养心神,尽量简简单单,随缘随分地过日子。”

“如果自己的嗔恚习气比较重,凡事不能够随缘的话,那么,反而会在习性的驱使下,变得与成道越来越远了,这等于自己耽误自己。”

哎,本段文字,是接着前文的,所以,隐含着一个前提:“若见本性”,关于这方面,达摩大师前面也讲过:“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可谓是异曲同工。

所谓的“息业”,就是停止造业,或者说停止造作的意思。哎,不仅仅是恶业,连善业也要暂时放下,因为,善业也是造作,并非真正的无为,有碍于成就圣道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还记得六祖大师“兀兀不修善”那首偈语吗?嘿嘿,这才叫做“祖祖道同”啊。在咱大家修行的第一个过程,见性成佛的这个过程当中,无为是最可贵的。所以呀,百丈禅师说:“坏事不如好,好事不如无”,人呀,先要没事儿,然后才好修行。

为啥佛陀要显现出家相,要建立出家僧团呢?道理就在这儿,在家修行太难,难以摆脱各种造作呀。所以,佛陀以大慈悲心,创立僧团,专门修行;同时,叮嘱在家弟子们,要供养僧团,培植自己解脱的福慧善根。这样的话,福慧善根比较充足的人,直接出家修行;其他人呢,暂时在家学佛,同时供养僧团。等到将来,也许是很多世以后,原来的那些居士们,福慧都充足了,自然,就去出家修行了。

所以呀,现在寺院里的僧人们,除了少数人,上辈子是大德高僧,或者僧人之外,多数呢?嘿嘿,都是居士呀。那些经忏鬼子、假和尚们呢?嘿嘿,上辈子多半也是居士,要么就是施主,再要么就是为佛教做出过贡献的官员们,否则的话,嘿嘿,他想要混进这道门槛,也没这因缘呀。

哎,因缘不可思议,因缘果报是无比精准的,仅就现象上来说,谁都无法超越因缘果报。所以呀,谁都可以骂和尚,学佛的居士们呢,嘿嘿,您千万别骂,因为,和尚就是下辈子的您,您就是和尚的前生,骂来骂去,骂的就是自己呀。

有很多人不明白,为啥现在的僧人似乎越来越差劲了呢?嘿嘿,告诉您吧,因为,人类社会的人,一代不如一代了;居士和信众们,一代不如一代了。和尚,是从人群里面来的,不可能超越人群的基本素质呀。

还有,没错,佛陀说过,末法时代,有许多魔的子孙,将会混入佛门,败坏佛教,如同“狮子身上虫”一般。那么,各位兄弟姐妹,您知道那些魔的子孙咋混进来的吗?嘿嘿,俺略知一二,给您透点儿消息:他们在前生是居士和信众,也有个别的官员,通称叫做大护法。他们都喜欢供养寺院,都是有钱人,大把大把地往寺院里面甩钱;不过,他们是有所求的,求的就是升官发财,还有健康如意,请菩萨保佑他们平安地享受富贵生活,享用吃喝玩乐。

同时,他们并不喜欢学修佛法,也不喜欢念经听经,更不喜欢打坐参禅,偶尔念念佛,听听佛乐,嘿嘿,那是为了好听,沾点儿佛气儿嘛。那么,他们喜欢啥呢?哎,享受生活呀!吃、喝、玩、乐,还有房中术、厚黑学,风水、算命,外加占星术,等等。

于是呢,魔王波旬一看,哎呦,对路呀,这不就是俺的宝贝徒弟嘛!超级佛门内鬼的好材料呀,赶紧给予加持。哎,有福报,有钱,这就是基础;不喜欢佛经,这就是资格;喜欢吃喝玩乐,这就是素质;相信外道邪术,这就是才干呀。结果,经过魔王一加持,这些大护法们呢,纷纷有了感应了,得到了大好处,时常有菩萨指点他们,如何如何,结果,都应验了。于是,菩萨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多多地施舍给寺院,你布施一千万,我包你多挣三千万,保你顺顺利利,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结果,大护法们去世了以后,再一次来到了人世间,业力所招感,哎,人家给寺院做的贡献太大啦,福报太丰厚啦,于是,开始收获了。在那里收获呢?嘿嘿,那块儿地里下种,那块地里收粮呗。自然而然,他就出家了,做了和尚。

而且,一帆风顺,很快,他就平步青云,做了某某大庙的一把手,掌门人,信众弟子满天下,名利双收,大权在握,这是人家上辈子种的因呀。于是,他开始实现自己前一生的愿望,啥愿望呢?人家上辈子大把甩钱的时候,早就求过菩萨了,求的就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呀。

于是,他就开始干了。要说起来呢,这位掌门人,嘿嘿,佛经他不懂,禅修他不会,菩提心他没有;不过,吃喝玩乐,权力斗争,沽名钓誉,聚拢钱财,邪知邪见,旁门左道,人家精通着呢。为啥呀?嘿嘿,上辈子积累来的,人家也是“生而知之”呀。就这样,在魔王波旬的加持下,一个超级佛门内鬼诞生了,把个千年古寺,搞的是一塌糊涂,呜呼哀哉。

所以呀,不仅仅佛陀以及诸圣者,可以运转众生的业力,魔王它也会这一手儿。甚至,咱大家,也都可以运转自己的业力,哎,咱就从当下入手,好好发出离心和菩提心,老老实实修学佛法,不要投机取巧,咱的业,自然就逐渐清净起来了。像这样一辈子学佛修行,不求名利,只愿降伏烦恼,只愿成佛度众生,把一个法门深钻下去,咋会不成就呢。

其中,那些真心想要明心见性,向往自在解脱,愿意行菩萨道的居士们,建议您好好考虑出家修行这条路。为啥呢?嘿嘿,没家了,才有空修行,再说,老佛爷也需要您啊!哎,多一个真正的出家修行人,就多了一分正气,将来呢,也会多一个成就者,就是您;仰仗您的力量,必然也就会多利益一部分众生呀。尤其是男居士,真心想修行的,想要了生脱死的,好好考虑一下,这年头,有出世之志的大丈夫,难能可贵呀,千万别把自己糟蹋了。要是那些想到佛门来混日子,来谋私利的人呢,嘿嘿,敬请滚远点儿,佛陀早就给您授记了,您肯定不得好死,死了以后,必将堕入无间地狱。

所谓的“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达摩大师是在告诉咱,即使您见性之后,仍然可能会有严重的残留习气,比如说嗔恨、愤怒的脾气,再比如说YIN欲习气,等等,这是正常的。凡夫嘛,虽然开悟了,只是见地明了了,习气,还在那里,所以,悟后的修行,仍然很关键。

如果有的人,虽然见性了,但是,由于不够透彻的缘故(凡夫的见性,终究只是相似的见性,所以,千万不要得少而足),竟然放纵自己的习气,以为一切不过都是梦幻泡影,所以,吃喝玩乐没关系,这叫做自在;追名逐利没关系,这叫做度众生;愤世嫉俗没关系,这叫做清高;见解争斗没关系,这叫做树立正法,等等。像这样的人,也是有的,他们呀,可惜了,顺从习气的缘故,反而距离成道越来越远了,达摩大师说他们,是自己在耽误自己呀。

哎,既然距离成道越来越远了,那这些人修到哪里去了呢?嘿嘿,魔道和修罗道,那里就是一方面有见地、有修行,另一方面又放纵自己习气的修行人之归宿呀。因此,达摩大师说他们是“自赚无益”。这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们自己太自以为是了,有了点儿智慧,竟然就不遵从戒律和佛陀的教导了,实在可惜。

因此,各位兄弟姐妹,在您见性以后,一定要遵照达摩大师的教导,“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自然就会逐渐“从凡入圣”了。到那时呢,关于咱的成就,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

“从凡入圣的圣人,在生死轮回当中,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可以自在地出入,或者隐去圣位而示同凡夫,或者直接显现出圣者的功德,情形不定;不过,一切业力因果,都无法拘束它的圣心。”

“既然叫做圣人,那就是说,它已经破尽了邪见和魔障。”

哎,这段开示,讲的是圣人的功德。各位兄弟姐妹,不要觉得这些内容离咱大家很遥远,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并非如此。因为呀,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前程,咱大家才有了修行的动力,也才有了修行的方向呀。

为什么,许多人学佛容易退失道心?就因为,他们没有看清楚前方的道路,没有充分了解解脱道的情形,所以,也就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了。他们迷茫了,所以,就退心了。那就请踏实地闻思修吧,自然就不会再迷茫,自然就会得到圣者的无形启迪,而心常在道了。

所谓的“自在出没”,是说圣者在生死轮回当中,可以来去自由。其目的,无非是利益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都不在圣心之外,都与圣者“同共一法身”呀。哎,凡圣本来一家,只在于迷惑与觉悟之别呀。所谓的生死轮回,说白了,就是生灭心境;而圣者呢?嘿嘿,就是不生灭心性也。生灭心境是从哪里发起的呢?当然是本不生灭的心性了;因此,圣心,乃是一切众生之根源。

所以呀,一切圣者,从如如不动之圣心当中发起生灭心之妙用,就会显现在生死轮回当中;反过来呢,圣者于生灭心当中,时时不迷失不生灭之心性,于是,当下就超越生死轮回。这就是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实际呢?嘿嘿,不出也不没,本没有出入呀。

所谓的“隐显不定”,“隐”是隐其功德,示现为地道的凡夫,此时,凡夫所具有的贪嗔痴等等烦恼习气,它(因为示现在六道当中,不一定是人,故名为它)都具备,不过,这是暂时的,不会太久,它将会通过修行,再获得本来的觉悟。“显”呢?就是直接显现出圣人的功德,来教化大众,也就是所谓的“化身佛”了。

“隐”就如同深入虎穴一般,能够与芸芸众生相处,相互同事,广结众生缘,给大众做出修行解脱的榜样,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也如同虚云老和尚所说的那样:“不入大冶洪炉,怎知它是铁汉”。哎,虚云老和尚就是这样的角色,在五十六岁得道之前,他就是典型的“隐”;而重新得道之后,老和尚也给咱大家“显”出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足见,老和尚就是圣者的自在示现,虽然时“隐”时“显”,并无定相,终究不会被业力所束缚啊。

咱大家呢,就应该以虚云老和尚为榜样,实修实证,走向自在的解脱。至于,这整个修行解脱的过程,达摩大师给咱小结道:

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一切众生,只要透彻地见到本性,残余习气也就冰消瓦解了,他的神识就不会再昏昧无知;但是,必须是用直心,在当下就明白才可以,就是现在。”

“如果想要真正会道,或者说明心见性,就不要执着于一切法;明心见性之后,应当停止造作,保养心神,残余的习气也就会逐渐消尽了;到那时,自然会明白,不需要借助于刻意的用功。”

哎,在修行解脱之路上面,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见性,只要咱大家能够踏实地明见本性,那么,虽然还有残余习气,但是,它们已经覆盖不了见性的智慧了,所以,达摩大师说“余习顿灭”。这时,咱的本来心处处透出智慧光明,所以,咱的神识,不再像以前那样昏昧无知了。

当然,这个明心见性,必须是透彻的,也就是在每一个当下,不假思维,处处明了才可以。哎,怕咱大家还没有掌握整个修行过程,所以呀,达摩大师再次进行了简要的小结,那就是:

第一步:要想明心见性,就要放下对于一切事物的执着;

第二步:见性之后,停止造作善恶业,保养心神,残余习气就会慢慢消尽;

第三步:不要刻意地用功,只需顺其自然,习气灭尽了以后,自然就会明白,自然就会成道。

《血脉论》到了这里,达摩大师已经把见性成佛的妙法,大体给咱讲清楚了。此乃佛陀嘱托祖师,祖师代代相传,直到流布于咱东土汉地的禅宗一脉,最根本的内容。下面,还有一些枝节问题,咱继续聆听达摩大师的开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超然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超然法师)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 

 超然法师:《佛遗教经》 白话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二章 贤善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一章 圆觉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章 普觉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九章 净诸业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八章 辨音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七章 威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