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觉真法师:儒释道三家都说:和谐是道


   日期:2020/6/25 19: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儒释道三家都说:和谐是道

  和谐是道,这不是我说的。是中国两千年来历史传统、文化传统说的。儒释道三家都说:和谐是道。

  儒家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你看,不偏不倚,宁静平和,这是天下的大本,和谐,祥和,这是天下之达道。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同一性,二是相异性,三是前二者的和合,亦即同一性与相异性的和合、和谐。和谐才生天地万物。佛家的慈悲观,如前所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众生平等,佛我一如,这是多么伟大的和谐理念。正是两千年来儒释道三家的和谐,共生共存,才组成了今天让西方世界惊叹、惊羡再也无法绕过的东方文明。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既是制度文化,也是人的精神文明。〝礼之用,和为贵。〞可见,和谐之道,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源远流长,渊源精深啊!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说得好:道是时时刻刻,任何时刻、任何处所,都不可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人,本来就生活在〝道〞中,人本来就时时离不开道,一步也离不开道。可是,人又偏偏不知〝道〞,不明〝道〞,不守〝道〞,这不正是当今世界无处不隐伏着道德危机,伦理危机,一切社会危机的不幸之源吗?

  当今人类的物质文明,确实有了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进步,但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物质生活上,在经济成就上,在科学技术的成果上,甚至只在一切感官的、享受的、消费的层次上。于是,高楼大厦、高级住宅、高速公路、高频广播电视、高像素数码相机、高工资、高消费、高能量、高档次、高科技,这一路〝高〞上去,可精神世界呢?却一路低下去,滑下来,信仰危机,信念破灭,理想模糊,理性衰弱,道德滑坡,良知丧失,品格低下,由于轻浮狂躁,急功近利,一味强占索取,滥施砍伐,人为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枯竭,地球温室效应一天天增大,人类面对的各种社会危机,能源危机,核危机,战争危机,恐怖袭击危机,无日能已。市场全球化,全球一体化,市场控制了人,人又被市场  控制了,人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我们也不难见到那些声色犬马,醉生梦死,腰缠万贯,怀揣大把股票支票却又找不到人生方向的大款小民,他们中许多人的生命层次,真的越来越低了,越是生活现代化,精神世界越是跟不上。所以,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有一句名言:〝今天的人类已经难以和本真自我相逢了。〞〝我〞活得还像〝我〞吗?人与自我的分离,正是物质与精神的分离。这样的分离,还能带来生命的和谐吗?

  和谐是道,和谐是维护人类健康生存、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人既能够创造历史,人也被历史所创造。你能创造和谐,和谐就是你的智慧福德。你也能破坏和谐,那么,这种破坏,也会让你自食苦果,自作还自受。佛教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正是一种和谐精神,一种对和谐的认知,一种对和谐的尊重,一种对和谐的感恩,也是一种对和谐的践行。我们佛教徒有责任把佛陀的言教、佛法精神、佛教理念、佛教文化、佛教的思维方式传布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有通达的了知,让佛教的和谐精神、和谐智慧,成为人们的共同精神资源。

  今天的市面上,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但是道法难寻,招术泛滥。只有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得过且过的人,才会真正去探求真理,寻找人生的真谛。我希望我们的年轻朋友,尤其是引领社会潮流的学者、知识精英、中产、企业家、CEO,一切有作为的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民族振兴作一番努力和奉献的人,都别把宝贵时间,浪费在那些教你这个招、那个术的书上,最紧要是真正从佛学中来发现人生的大智慧,体悟佛教的和谐之道。哪怕你只是想独善其身,只是想解决自己所遇到的人生困惑,或只为寻找可靠的、稳妥的、有实效的价值的,那也应该来了解佛法,学习佛法、共同来践行佛法、弘传佛法。

  《法句经》中说:〝制意为善,自调则宁。〞佛教并不外求,而是内求。内求在心。所以佛教强调的是〝自调则宁〞,是自我调整──调伏、调顺、调柔、调心。《佛遗教经》中也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就是一心不乱,就是心灵的和谐。一个人能不能和谐,他是否生活在和谐之中,他能不能把和谐带给别人,这实际上是他的生命状态,是他的道德状态,是他做人的品格状态。归根到底是他内心的心灵状态。

  我想起日本铃木大拙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故事:

  日本京都有一座妙心寺。老住持想在大雄宝殿的天花板上,画一条龙。他请一位远近闻名的画家来画这条龙。可是,画家回答说:我从未看到过真正的龙,我怎么画呢?住持说:〝不要在意你是否看到过,你自己变成一条龙,你就把它活生生的画出来了。〞艺术家果然很有悟性,他按照住持的话,经过静心、冥思苦想,果然,他见到自己变成了一条龙。他画出来了。这就是人们今天到日本京都妙心寺大雄宝殿去,抬头所见的那条天花板上的龙。

  佛禅妙道,不是从外部世界去看世界,而是从里面来看世界。你看花,你不是从花的外部来看花,而是从花的里面来看,只有你变成了花,你才看清了花,你才懂得了花。同样,只有你内心生起和谐,你才享受和谐,你才懂得和谐,珍惜和谐。

  和谐,是内心的创造。和谐,是一个人心灵的状态。因而,和谐也才是一个人的福德智慧的生命状态。让我们心中都有和谐,都注满和谐的阳光,播下和谐的种子,绽开和谐的花朵吧。这也是我们唐代一位禅师所说:〝当一个人是他自己的主人,则不管他身在何处,他都会忠实于自己的行为。〞他内心和谐,他的身口意和谐,他的行为和谐,他必然是他自己的主人。这样的人,必然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和谐又能把和谐带给别人的人。恰切地说,一个人自心和谐,他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他才是真正的解脱,才是真正的〝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到达〝究竟涅槃〞,也就不远了。

  汤恩比先生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曾经指出:〝宗教在揭示宇宙构图的同时,还要给人类的行动指出方向。正是宗教以这种作用,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一部份要求。〞说得既深刻,也恰到好处。佛教正是能给人类的行动指出智慧方向的宗教,他不仅仅是提倡正信的独特的信仰形态,而且是注重践行的十分独特的文化形态。通过弘扬佛教文化、佛教义理、佛陀的慈悲本怀,来唤醒人们的和谐自觉,提升人们的心灵素质,这是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课题。

  我愿以此文,祝福伟大祖国,民生安定,社会和谐。佛法昌隆,世界和平,觉行圆满,同成佛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