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观众生品第七


   日期:2020/7/4 21: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众生品第七】

经文: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答曰:「身为本。」
  又问:「身孰为本?」
  答曰:「欲贪为本。」
  又问:「欲贪孰为本?」
  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
  答曰:「颠倒想为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
  答曰:「无住为本。」
  又问:「无住孰为本?」
  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
  舍利弗默然不答。
  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
  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YIN、怒、痴为解脱乎?」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YIN、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YIN、怒、痴性,即是解脱。」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
  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即于佛法为增上慢。」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嗅瞻卜,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赒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
  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观众生品第七】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这句话很有作用,为什么说很有作用?幻师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魔术师,都会变化,都是假的,一看就知道魔术是假的,不要被骗了,但是,众生都被骗。
所以,见所幻人,意思是说所见到的都是幻化出来的,你若要观察众生,你可要记得!世间全是变化出来的,业力所变出来的,没有一件是真实的,你看看!譬如幻师,所见的幻人幻化出来,菩萨观众生为若此也,你既然知道幻化是假的,假的并不实在,不实在还痛苦什么?你谈情说爱在谈怎样,执着你的金钱,执着什么?执着你的轿车、楼房,执着你的孩子、执着你的丈夫,你执着什么?什么东西值得你执着,你说来让我听听看!你既然知道这世间是幻化的,这世间哪一种是实在的。

【如智者见水中月。】
像有智慧的人见水中月。水中的月是假的。
以下讲的都是不可得。
【如镜中见其面像。】
镜中的影像也是假的,了不可得。

【如热时焰。如呼声响。】
呼声响,呼声响,你抓不到、看不到。

【如空中云。如水聚沫。】
空中云不实在,剎那间在变化。
聚沫,沫就是小水泡,像水,和合的聚泡,不实在。

【如水上泡。】
像水上的泡不可得。

【如芭蕉坚。】
芭蕉坚,芭蕉怎么会坚?芭焦很脆弱,不可能!不可能!

【如电久住。】
雷电,雷电怎么可能久住,一闪就过了。
底下讲的都是不可能,意思是说一切都是不可得,身体也不可得,不真实性。

【如第五大。】
我们说只有地水火风,第五大就是空,也是不可得。

【如第六阴。】
我们的身体只有五阴,我们的色身只有色受想行识,哪里有第六阴?

【如第七情。】
我们只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可以让我们产生六尘的情执,哪有第七情?五阴只有六尘,哪里有第七尘?情就是尘,会让你产生情执,如第七情,根本就没有这个。

【如十三入。】
哪里有十三入?我们只有十二入,哪里有十三入?

【如十九界。】
我们只有十八界,哪里有十九界?
以上讲的都是毕竟无,根本就没有。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为若此,就是这样子。

【如无色界色。】
无色界之色就无色。

【如燋谷芽。】
燋就是被火烧过的,被火烧过的谷芽,种子,芽就是种子,不能栽种,

【如须陀洹身见。】
须陀洹是破身见,证初果就没有身见,意思就是根本不可能,须陀洹哪里有身见。

【如阿那含入胎。】
阿那含就是无生,哪里有什么入胎?不可能再来,阿那含就不来了,所以,这都是不可能。

【如阿罗汉三毒。】
阿罗汉哪里有贪瞋痴,阿罗汉早就没有贪瞋痴,我们的色身就是这样,观一切众生就是这样。

【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
毁禁就是犯戒,既然他是有忍的菩萨,当然就没有贪跟瞋恨心,而毁掉禁戒,不可能,因为忍菩萨贪恚就算犯戒,菩萨起心动念就算犯戒。

【如佛烦恼习。】
佛是断一切习气的,佛根本没有烦恼的习气。

【如盲者见色。】
瞎子看颜色怎么看得到,根本就不可能。

【如入灭尽定出入息。】
灭尽定就是所谓的九次第定,灭尽定就是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心已经灭了,根本没有所谓的出入,心驰动于内,息出入于外,所以有出有入。
所以,如盲者见色,不可能!如入灭尽定而有出入息,也不可能!

【如空中鸟迹。】
麻雀,鸟飞过去怎么会有迹象,根本就没有,飞过去,你说从哪里飞过去?后面又不是拖一条绳子,空中的鸟迹根本找不到,

【如石女儿。】
石女儿,不能性交之女人叫做石女,不能性交,
因为我查词汇,我也不晓得这个石女是什么,查查看!它的答案就是不能性交之女人。

【如化人烦恼。】
变化人,他根本没有烦恼,变化出来的人哪里有烦恼。

【如梦所见已寤。】
晚上在做梦,做梦时又自己觉得很清醒,怎么可能?意思是说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怎么可能看到自己是清醒的,不可能!已寤就是已经醒过来,在梦中,你哪有可能看到自己清醒的时候,不可能!
【如灭度者受身。】
未入涅磐,未有入涅磐,而复受身者,叫做如灭度者受身,入涅磐当然不可能。
所以,这都是讲不可能,灭度已经证涅磐了,灭度就是证涅磐,证涅磐怎么可能受身,他来的都是神通,神通力。

【如无烟之火。】
无烟之火。就算是瓦斯的话,也有白色的烟,微细的我们看不到而已。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为若此也,菩萨观众生就是这样观,就是这样观法。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慈当然是对众生来讲,若没有众生,我们的慈悲心就发不起来。
下面要讲的是慈悲要真正慈悲,真正的慈是什么?下面就是说一切慈悲就是在因缘中而离一切因缘,不离因缘而离一切因缘,变成无相的真正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
说什么法?菩萨既然悟到,悟到之后,要开示众生实相的道理。
众生本来就是空性,但是,众生不能自觉,没关系,有时候还会邪觉,还认为自己的觉悟是正确,所以,为了要讲这种法,令众生自己悟到,悟到什么?悟到一切众生当下就是空性。所以,我们若能观众生空,一切造作就离开生灭,以空性之心来修行就是无相,这是真正的慈,也就是说我们的心在行一切善,说法也好,我们若动一个念头,有众生相就不是慈,这才是真实的慈。

【行寂灭慈.无所生故。】
寂灭,诸法寂灭无生,你对待众生产生慈悲,不影响你的寂灭,不影响你的涅磐的本性。
行寂灭慈就是说用不生不灭本性的慈悲的慈,不能用生灭的慈。生灭的慈:有一点想要回馈的感觉。我对众生慈是理所当然,慈有什么条件吗?没有任何条件,因为一切法无相,
所以说,行寂灭慈,无所生故,为什么说无所生?因为不生不灭当下就是。

【行不热慈。无烦恼故。】
不热,要注意!不热就是不爱见的慈,就是行慈不夹杂着爱跟见的一种烦恼的慈,不热,这个热恼、热恼,从以前到现在,佛学总是有一个名词,热恼,热就会恼,人若夹带着爱、见,爱就是占有,见就是肯定自己,我是慈悲的人,这是着相的慈,这会产生烦恼,所以,我们若没有爱见,我们就没有热恼。

【行等之慈.等三世故。】
等就是平等,为什么?等三世故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没有什么分别,平等;没有什么差异,昨天我对你这样慈悲,现在我也对你这样慈悲,乃至于未来,我也对你这样慈悲,没有任何改变,因为空性没有对立的不同,众生没办法做到这样,我昨天对你很慈悲,但是,今天不一定,若将来更是不一定,所以,我们的慈变成有隔易的、有变动的,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慈不相同。

【行无诤慈.无所起故。】
无诤就是说他也空,我的五蕴当体就是空,没有诤讼,没有斗争的慈,无所起故,能人所做的,对一切众生的慈,他做到团体无诤,无诤慈就是说做得让一切众生,没有嫉妒、没有斗争,无所起故,一切法若有起就会有斗争。

【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
不二就是平等,也就是平等。
内外不合故,注意听!内是指我们这个个体的存在性,外就是一切众生,内是空性,外也是空性,不和合,不和合就是没有所谓的因缘,因缘当下就是空,它就是在表达这个意思,内心的慈悲,心是空性,外面的众生可以让你度化的,也是空性,所以,内是指我们心灵的慈悲,外是指可以度化的众生,统统是空性,没有所谓的因缘和合,不合;用现在的数目字就是零加零等于零,用现在的数据来讲,零加零等于零,Zero plus zero equal zero.零加零还是零,永远都是进入平等。

【行不坏慈.毕竟尽故。】
这个尽就是空,什么是行不坏慈?有坏就是有生灭,不坏就是无缘大慈,行不坏慈就是没有慈的相,行于慈,但是不执着有慈之相。毕竟尽,尽就是空,毕竟空故。所以,行不坏慈就是没有行慈之相,没有所谓慈的执着之相,毕竟尽故,一切法毕竟是空性。

【行坚固慈.心无毁故。】
坚固就是说不管遭受到任何的外在,或是内在里面的,统统不动摇,永远都是保持这样,叫做坚固慈,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慈的心。

【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
真慈是无相,所以,清净慈就是无相的慈,它跟法性同样是那么清净,诸法性净故,诸法,法性同样清净。

【行无边慈.如虚空故。】
当然这不用解释,无量无边如虚空般。

【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
阿罗汉中国话称为杀贼,这个结贼,这个结是一种烦恼的意思,凝结内心里面错误的思想,变成不通,不能通畅、不能自在、不能解脱,这叫做结贼,这个贼是烦恼的别名,结贼都是表示嫉妒、瞋恚、邪见、怀疑、烦恼,只有慈能够灭除,所以,行阿罗汉的慈,也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

【行菩萨慈.安众生故。】
因为安众生,因为慈安众生,可说是菩萨。

【行如来慈.得如相故。】
如来之心又得如相,如,随顺如相,可以说是如来,行如来慈,如就是不动,来就是随缘,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慈,所以,得到如相故,就像佛陀一样,不动。

【行佛之慈.觉众生故。】
前面讲如来得如相,是就本体界来讲,现在行佛之慈,觉众生故,是指作用来讲,作用来讲,佛的慈,佛能自觉也能觉他,这才叫做佛,慈既然是自悟,又能令众生觉悟,当然这就是佛。

【行自然慈.无因得故。】
要注意听!无因就是说不必人家教自然就会,叫做无师智的意思。
我们的自然慈跟外道讲的自然是不一样,外道讲的自然就是没有什么原因,他天生就是这样子,佛教讲的自然,本性本来就是这样,不假任何造作,这叫做自然,所以,二者差距是很大的,二者讲自然,差距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这里所讲的自然慈,就是无师智而发挥出来的慈悲,要记住!
无因,无因就是自然,没有任何的需求,自自然然就有这种慈,
所以,无因;没有任何条件。

【行菩提慈.等一味故。】
平等一味是无上之道,这叫做菩提,无上真慈就是平等一味,所以,我们若要入菩提之慈,一定要修无相。

【行无等慈.]无等等,这里少一个字,无等就是无等等,没有一样能够超过这个,无等就是超越一切的慈,就是无等等,底下加一个字,加因为的因,因【断诸爱故。】因为断掉一切的束缚、烦恼、爱结,断诸爱所结的烦恼,断诸爱结故。

【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
帮助众生的苦难,引导他入大乘,这就是大悲,慈是要给他快乐,引导他入大乘可说是大悲,你只是对他好,但是,你没有引导他进来学佛,这不是真正有悲心的人。

【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
无厌就是不疲倦,精进的意思,因为我们能够观空无我,所以,对慈不疲倦。

【行法施慈。无遗惜故。】
法施就是法的布施,我们今天若没听到法的布施,布施再多的钱财,也不能解脱生死,所以,法师是法的布施,众生是金钱的布施。

【行持戒慈.化毁禁故。】
毁禁就是犯戒,慈悲持戒,叫做持戒的慈,度化犯戒。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我们若有忍辱,对方就不会对我们反感,护彼我就是让彼此不要有斗争,叫做护彼我,

【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
这是六度里面的第四,精进慈。因为,我们若要负担众生、帮助众生,一定要精进,精进就是勇敢,勇敢的承担下来。
人总是这样子,批评别人的,有很多。过去,有一位法师说:法师,您讲经时该怎样、怎样,我说:法师!你讲得很有理,来!你来发心度众生,换我来休息。噢!我没办法!都是这样子,要他批评是很厉害,若要他上台就没办法,若要批评,还不简单,我们在看人家雕刻,说:嗯!这尊佛像刻得不庄严,换自己拿雕刻刀,自己刻看看!五官就刻不太拢了,刻不像,唉!你刻这佛像怎么这么丑,来!雕刻刀拿给你,自己雕刻看看!对不对?我们能做评审委员,做评审委员,大家坐在那里评审,你几分,换自己上台就不是这样,度众生哪有这么简单。

【行禅定慈.不受味故。】
不受味就是说于众生里行慈,但是不着五味,五欲之味,不受味;不着于五欲,不受就是不执着于五欲六尘的意思,不执着五欲六尘;不受味故。

【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
智慧就是般若,就是说恰到好处,无不知时,因为他有智慧,有智慧你才会看时间跟空间。有的人度众生是硬塞的,硬用卖的,像用卖的,像一贯道就是这样,硬要的,喔!今天来,明天也来你家,后天也来你家,没有,佛教不是这样讲法,佛教不是这样讲法,佛教是尽自己的力量跟他讲,分析给他听,接着,不是我们的责任了,我们这里开课讲经,你们不来听,不是我的责任,无不知时,了解什么时候应该说法,了解什么时候不应该说法。

【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
方便就是权巧的意思,权巧,想尽办法就是要让他入佛门,而且又不会让他反感,这样才有用。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无隐就是有罪必悔,不文其过;直心的意思,无隐就是直心,心不弯曲,没有任何的隐瞒,所以说,直心清净故。

【行深心慈.无杂行故。】
深心比较困难,信任对方信到极点坚固不动,信任三宝信任到深心,都不可动摇,谁说什么,我都坚持我的佛道,永远不改变,这叫做深心慈。

【行无诳慈.不虚假故。】
无诳就是身业清净,正直叫做无诳,所以这个无诳就是身业清净。

【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
最大的安乐当然就是涅磐,安乐慈就是安住在涅磐的慈,就是不生不灭的境界,佛的快乐不是世间的快乐,涅磐的快乐。

【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就是这样。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因为要拔众生的苦、要帮助众生,所以舍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功德给众生。
我才告诉诸位!什么事情都不要抢功劳,你就没有敌人,人家说你很好,对某人很有贡献,我没有,我都没有,都是大家的,推出去,没有敌人,所以,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一起,有功德大家一起得。

【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这个欢喜心很重要,有所饶益就是宽恕众生,对一切事都欢喜施舍没有后悔,看到众生在顺境当中欢喜,我们替他欢喜,看到众生在逆境中困难,我们同情他,看我们的能力是否能帮忙他。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
现世不求人家报恩,未来也不求果报,就是这样。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才能在生死当中不畏惧生死,因为生死是可怕,菩萨要依靠什么?依靠什么才能在生死当中不畏惧,不畏惧生死。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二乘人若不依如来功德之力,任何人都没办法,所以,菩萨在生死当中,也要依靠如来的功德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你想入如来的功德,这是我们最后的目标,我们要安住在哪里?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这不简单!要安住度化一切众生,他的心量就很大,心量很大,发的愿力就大,任何事都不能障碍他,不会稍微遇到因缘逆境就起变化。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其就是众生,要除众生的烦恼,烦恼是生死的根本。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
其实这句正念就包括一切了,我才说:要常常提起正念,二十四小时拥有正念,正知正见,我们的烦恼从哪里来?从二种来,第一、从无明来,第二、从执着来,从无明,不然,就是从执着,我们观察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灭,我们的道理若不通达,正念就提不起,我们的道理若通达,观照力够,正念就提得起。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又问:正念是什么?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这个不生不灭有二种解释,第一、恶法不生,善法不灭,这是一种解释,这是不生不灭的一种解释,第二、不生不灭就是空性,当行空性就是正念,所以,你若解释恶法不生,这样也对,善法不灭,这也是不生不灭的解释,你若要解释成不增不减,空性,这样也对。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所以说何法不生,何法不灭,不善就是恶,善法是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
意思是说善跟不善,善跟恶拿什么来做依靠?孰:何为本,孰就是何,以什么来作为根本。
身为本,只有这个色身做恶跟做善。

【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
欲贪,色身为本,色身又以什么?我们的欲望跟贪念,爱是生死的根本。
无量劫以来,我们执着、情深,所以,我们要做圣人,但是,不要做情圣,做情圣就是执着于感情,执着感情,一直执着到死亡。
师父上次就跟你们讲过,说:没听到佛法的都免谈,再瘦的人都要谈恋爱,再胖的人也想嫁人,同理,再怎么丑也想打扮得很美,等人家来相亲,即使整个都花脸,(英语),也同样想要找个如意郎君,这是没办法的事。欲贪为本,这种执着,以色身,大家都认为这世间有一个真实的色身,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的智慧若能延续到来生,不知有多好,不用再这么痛苦,就是不能这样,我下辈子若没有隔阴之迷,你想想看!一出生就是天才儿童,一出生就能说法,是不是这样?我来世若没有隔阴之迷,一出生,我就能对爸爸、妈妈说法,叫他们以后让我出家,对不对?他们马上把我丢到厕所,这孩子跟别人不同,出生就对他们微笑,我们就是没办法这样,菩萨就能够这样,他没有隔阴之迷,所以,做菩萨很好。来生,我们若有神通自在,长得很庄严,个子又高大,一百七、八十公分,一看到,无量无边的众生都产生欢喜心,来、来、来..,不要的都来,都来,对他说法,像阿难的貌相,来,每个都对他说法,令觉悟本性,做得很欢喜,就是没有,从小开始学,像我小学时,傻傻的被打,还得背书,背四书五经,还得考试,还得经过联考,还读得不分昼夜,读到三、四点,半夜人家才煮猪肝给我吃,就是这样,读书很痛苦,读书不轻松,我告诉诸位!所以,你若把贪欲留到下辈子,麻烦,我们若看不开男女,感情的执着,你就想我们下辈子,还得投胎到母胎中,在母胎中,还得子宫着床,着床起分裂,着床之后开始在母胎中发育、发育..,都食不清净的东西,食不清净,你若看过日本的影片,他在母胎中,嘴也会动,也会动,嚼动,所以,他一出生,孩子一出生,他就得插二支管子,赶快插二支管子,赶快将肮脏物抽出来,从嘴中赶快抽出肮脏物,若不会哭,脸就发黑,不会哭,脸就发黑,就从脚底拍、拍、..,拍得哇、哇、..,出生就开始哭,说真的,那是很可怕的地方,母亲的子宫是很可怕的地方,你可要上去极乐世界,佛祖的宫殿,在莲花宫里,你千千万万不要跑到母亲的子宫里,同样都是宫,却差很多,我不骗你!那是差很多,那种痛苦没人知道,现在日本有拍摄生产的过程,从受精卵到输卵管,卵巢排出来,卵巢一辈子,差不多有五百个卵,每个月排一个,左、右卵巢,排出来时,受精卵排出来,像捕手一样,捕手,排出来,排出来时,输卵管吸进去,通过输卵管,通过输卵管时,精虫跑进去结合,慢慢、慢慢地来到子宫着床二个礼拜,十四天,二个礼拜,所以,怀孕了还不知道,到一个月后呕...呕..,我怀孕了,惨了!奇怪!不想怀孕却怀孕了,开始怀孕了,有拍摄影片,日本人拍摄的生产过程,你就知道很不清净,没办法!我们若一念贪欲男女的欲望,执着于情执,继续来投胎,做人还不错,跑进去里面,美国上次拍一部电影,在母胎里的孩子发育不良,因为,过度膨胀,孩子的体积太大,压迫,压迫母胎的子宫,子宫压下去,这孩子变成不能呼吸,在母胎中已经七、八个月了,不能生产,不知怎么办?生出来可能活不了,后来美国开刀,你知道吗?很厉害!我看这部片子,觉得医学很可怕,开子宫,开刀,开刀之后,孩子没有拿出来,开刀之后,然后开子宫,开子宫,孩子拿出来,再为孩子继续开刀,听得懂吗?第一层剖妈妈的肚子,剖开之后,将孩子拿出来,脐带没有剪断,拿出来动手术之后,放回子宫,放回子宫之后,再缝起来,生出来竟然是女的,很倒霉!搞了老半天,搞得大人快死亡,竟然生女的,有名的影片,美国,没办法!我什么影片都看,所以,天上天下无如佛,到后来,世间所有我尽见,每样都知道,有的女众说:师父!您这样会不会懂得太多,不知道!没办法!懂很多,没办法!非常之多,我肯学,我很肯看书,我很肯用功,所以说,我若看到那些,再看到佛祖的莲花,没有,不可能了,下辈子不进入女人的腹胎中,不要,生出来多可怜,孩子在子宫里吮羊水,知道吗?羊水,吮一吮,还会踢,他母亲,他母亲洗碗时,踢一下,碰!他母亲说:在肚子里会踢,在洗东西,碰!安静、安静,在肚子里捣蛋,所以,生出来也会不乖,可怕、可怕,食不净,可怕!

【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虚妄分别,我们现在就是虚妄分别。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
什么是本? 我们现在都是颠倒。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
我们知道颠倒,以什么为本?无所住。

【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
无住就是无所执着,于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用不可得的心,一切法不可得,当然就无本,我们以智慧观照得清清楚楚,不要执着过去、不要执着现在、不要执着未来,清清楚楚的智慧,妙用现前,无一法可执着,

【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因为法是无自性,因为我们的业缘所感应而来,所以,因缘当下就是性空,无所依靠,我们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所以,无所住,无所住故,所以,不住有、不住无,一切法全都是无所住,我们就能安立一切法,所以,无住,简单讲就是实相,无住就是实相的异名。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
有一个天女,中国天上的女人叫做天女,外国也有这样,印度也是以天人为女,也是有女众,其实,都是菩萨示现的。
大人就是指菩萨,法身大士;见诸大人,大人:行大愿之人,行大慈悲心之人名大人,有大愿力、有大慈悲心的人名大人。有《八大人觉经》就是这样,八种大人所觉悟的经典,应该觉悟的经典,《八大人觉经》,菩萨就是大人,我们只是小孩而已,我们没有愿力。

【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散花,像今天受戒,香花迎、香花请..,举起来供养,仪式里面都有散花。
上次,虚云老和尚,我看《高僧传》,虚云老和尚,有一次在家居士,请虚云老和尚到他家开示时,到火车站,虚云老和尚到火车站,在家居士散花,地毯,从火车站铺到他家,散花散到他家去,对虚云老和尚的恭敬到这种程度,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活到一百多岁,当然他是一代高僧,人家说虚云老和尚是普贤菩萨再来,大行,吃那种苦,没人有办法,没有人,所以,他好几次感应到菩萨,他拜五台山时,拜到半途,我看《高僧传》,看得会哭,哇!太感动了!他为了他母亲,拜三年六个月,拜到半途,半途时一直腹泻,接着,下雪,雪高几尺深,冰天冻地都没得吃,到一个凉亭时,昏倒,听得懂吗?昏倒,饿得腹泻,腹泻得昏倒,整个都下雪,四周围没有人,有一个人来,救他,把他救活,救活之后,煮稀饭,他知道他腹泻得很严重,煮稀饭给他吃,吃一吃,他请教他说:你是什么名字?我叫做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我叫做文吉,感谢!感谢救了他的命,一会儿,那个在家人不见了,他就一面拜一面想,文吉、文吉,文吉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吉祥如意,结果,文殊师利菩萨现身救他,我们昏过去之后,来时,也有人现身,结果,嗅到...,跑出一只猪公来,也有人现身,结果,是隔壁猪寮没关紧,被一只猪公叫醒,我们想要菩萨示现救我们,不可能!我们自己有那种愿力、那种虔诚吗?不可能!至于我,我都不敢这么想,我对佛教..,我不敢奢望菩萨示现,不过,示现我也看不懂,也不用,一切法空性,虚云老和尚的辛苦,你知道吗?他的辛苦,在《高僧传》里,我说《高僧传》要看就是这样,虚云老和尚,有一次他在做住持,红卫兵来,他知道寺庙有财产,战乱时,他将钱埋在树下,埋在寺庙的外面,向东几里,向西几里,哪一个交会点,在那里有埋金子,那是要建庙用的,建寺庙,十方常住的,红卫兵知道寺庙有钱,来就打,知道吗?穿马靴,半统鞋,用枪头又踹又踢,用枪头撞人,撞得昏倒,那时候他已经大彻大悟,打到昏倒,昏倒之后,他有定力,他就入定,他的神识来到弥勒内院,来到弥勒内院时,见到弥勒菩萨,虚云老和尚就摇头:娑婆世界很痛苦,他说:还没呢!这样还没呢!弥勒菩萨说:还要再下去,他说:不要了!不要了!他说:不下去不行,你还要下去救众生。哦!很痛苦!入定来到弥勒菩萨面前,你看他多痛苦,他是能够入定,我们马上吐血,我不骗你!马上送去急诊,像我这种人,不用枪头撞,被马靴踢一下,马上死,不可能!所以,虚云老和尚,你想想看!大菩萨示现照常被打得..,没办法!我看虚云老和尚,《高僧传》,看得会哭泣,看画像的传记,看《高僧传》画像,虚云老和尚的传记,还有《虚空的云》,他到西藏,他看西藏一些喇嘛都不持戒律,他很伤心,他就又回来,虚云老和尚到西藏时,半途遇到佛像,遇到狼,野狼,你知道吗?虚云老和尚从中原到西藏时,他在半途遇到野狼,野狼看到人都会攻击,虚云老和尚很奇怪!坐着,坐着念咒,一下子野狼跑得没半只,若是别人,早就全咬死了,若我们现在去,刚好被牠当晚餐,我的皮肤又照顾得这么嫩,去到那里,稳死,不可能!所以,高僧不可思议的力量,他的忍辱,不是凡夫做得到,你怎么打他、怎么揍他,他就是不把埋黄金的地方告诉他,那是常住的钱,再怎样他都不讲,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照理讲是建庙的钱,虚云老和尚,太感动了!《虚空的云》你们看一看,或是画传,虚云老和尚的画传,还有玄奘大师,我所看过的,这两位是让我最感动的,尤其是玄奘大师到西域取经时,真不可思议!我看《高僧传》,玄奘大师实在是太伟大!

【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
因为他已经我、法二执都断了。

但是花【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不掉落,不会掉落。

【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都没办法,拨不开。
刚才有人说:见诸天人,我这本的版本是见诸大人,你们的版本是见诸天人,那个字,见诸天人就是见到天女,见诸天人,听到说法,天女就现身,这样解释也可以。
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来到菩萨身上,就掉下来,但是,落到大弟子身上,便着不堕,掉不下来,以此未曾有室,就是在维摩诘居士家中,要让你了解,你们修小乘法,来到大乘的室内完全没作用,华附着在身上,不会掉下来,所以,在这里就是要显示大乘之道,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这就是要让你了解大乘跟小乘的差别有这么大。

【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你为什么要把华拨开?

【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因为出家人身上不戴华,所以我要去掉。

【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
你不要说这华是不如法,为什么?

【是华无所分别。】
华无所分别,华性本不二,无所分别。

【仁者自生分别想耳。】
华没有分别,是自己的心在分别,因为你有分别心,所以,致使花着于身,意思是说小乘还有法执,还没办法像大乘佛法那样,所以,即使是散花,菩萨都不会着身,小乘会着身,就是要让他了解,小乘跟大乘法差这么多。

【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
我们若在佛法出家,有分别心就不如法。

【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
意思不是说身上有戴华就不如法,没有戴华叫做如法,是我们的心有分别就不如法,我们的心若无分别就如法。

【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
这些菩萨,华落下来,不着,表示一切分别都停了。

【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
畏,畏就是在恐怖的时候,人在精神恍惚恐惧的时候,非人就是牛鬼蛇神、天魔。得其便:就有你的办法,打得进来。
今天,我跟圣印法师,讲了差不多半小时,法师说在高雄,建一间道场,但是,建一建..,后面,每次建,就每次有人检举,后面建一建,因为超过「建地比」,每次都有人检举他,已经花费..,我问法师:老和尚!你花多少钱了?花五、六千万了,每次要搭起后面的厨房,人家就检举他,就来拆,现在竟然不能动工,不知怎么办?他遇到冤亲债主,怎么说呢?后面,巷子内..,后面,刚好在他们后面,有一个浪荡子,或是怎样,谁知道?四十坪要卖他三千多万,一坪要卖他八十几万,一坪要卖..,圣印法师说八十几万,老法师说:哪有办法?四十坪卖三千多万。还在巷子内,跟老法师说:您若不跟我买,您会后悔。意思是说您每次违建,我就每次检举,现在不向他买,每天都在后面烧纸钱,不知念什么咒,每天在后面为他念经、念咒,我对老和尚说:佛法最不怕这些了。他用「有」,我们就用「空」,有就是生灭法,他有无量无边的神通,您都如如不动,他用「有」,我们用「空性」的力量,不要理他,是啊!不然,念个消灾延寿佛,净一净,洒净一下,遇到这种就没办法!你若恐惧的时候,恐惧,天魔得其便,同理,你遇到外道,我们不怕他,换他怕我们,我说:您们怎么..,这怎么办事呢?他说:实在是冤亲债主,也不知怎么办?既不能落成也不能建,接后面厨房的水管,也不可以,也不可以让你砌砖块,都不能动,凄惨了!老和尚!现在您怎么办?就是不知道怎么办?他不知道怎么办,所以说,我告诉你!建寺院要狠,不怕死,狠,不然,没办法!我告诉他:您现在要违建很困难,现在抓得很严格,让你动弹不得,我说:我山上那块四十几甲都不敢动,我还有建..,我还有执照,还有所有权状,对不对?今天,我们若加建些,怕左邻右舍会检举,但是,我们是有土地、有所有权状,所以,我们对任何事,心要定,尽管他念什么咒,没关系!

【如是弟子畏生死故.】
因为声闻乘,恐怖生死,他会怕,所以,五欲六尘得其便。

【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
就是他就会伤害你,你若能保持空性,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太棒了!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百花丛里过就是五欲六尘虽然时时现前,片叶不沾身,一片也不会沾在身上,没有作用,还是我们心的问题。

【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
已经离开恐怖的人,五欲六尘对他没有作用。

【结习未尽.华着身耳。】
因为二乘的习气还没有得到无生忍,所以,还是会着,还是会停在色身上面。

【结习尽者,华不着也。】
我、法二执都断了,华不着,所以,华会着,还是因为我们内心的问题。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唉哟!你到维摩诘这间房间,是不是..,其已久如;到底有多长的时间?是不是已经很久了,舍利弗言,对他讲:天女!止此室,止;我们所说的来到,来到维摩诘居士这间房子,来这里听闻佛法,其久如,已经多久了?

天女【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
我来到这里,耆年就是七十岁解脱,意思是说解脱没有年龄的久近,耆年解脱就是七十岁的老人解脱,我来到这里就像七十岁的老人得到解脱的意思,这意思就是说第一义中道,没有所谓的久,七十岁的老人解脱就是没有时间的观念,就是无为解脱,就是不束缚,所以,没有所谓的久近。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止此久耶,噢!到七十岁解脱,应该是很老了,止此久耶,来到这里应该是很久了,止此久耶,这段若不作笔记会看不懂。

【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
她反过来问舍利弗,你看七十岁会解脱的人,到底有多久?无为法得解脱的人,哪里有久近?哪里有多久的时间?悟到无为法,根本就没有时间的观念,哪里能讲久或是短呢?

【舍利弗默然不答。】
他就没有回答。

【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
这句话要注意听!如何像你年纪这么大的人,大智,又是这么大的智慧,为何舍利弗现在变成不讲话、沉默的人呢?如何耆旧是指舍利弗的年纪,舍利弗,就像你这么大的一把年纪,又是大智,为何,为什么你现在不讲话呢?

舍利弗【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既然是解脱,当然是无话可说。
故吾于是,是就是解脱,是离言的,解脱的圣者,当然是离开语言。所以,我对于离开烦恼,解脱的圣者当然无话讲。不知所云,不晓得要说什么。

【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为什么?

【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
不内:不执着内;
不外:不执着外面;
不在两间:内外之间。

【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
不在两种中间。

【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
当下文字就是实相。
为什么?

【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在座诸位!拜托你,这句要划两条线,一切诸法都是解脱相,意思是说万法虽然不同,但是,当下若悟道什么都解脱,我什么都不怕,就是这样子,要有这种功夫。
才能唱这首歌,我爷爷笑我是傻子,我不知道,不知要怎么唱,我听那首歌,唱他爷爷笑他是傻子,要到台北打拚,还是第一名的,这首歌还得第一名,还得奖。
一切诸法是解脱相,万法虽然不同,为什么?为什么不能解脱?在座诸位!我们为什么不能解脱?我们就是分别心,异相,人家说性相一如,本性跟事相当下就是一如,没有所谓的事相,没有所谓的理体,体相一如,当相即道,无量的解脱,无量的欢喜心,受到逆境不觉得委屈,受到赞叹也不认为有个赞叹的我,因为五蕴皆空,所以,一切诸法是解脱相,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不能解脱?今天,我们听经听这么久,为什么我们不能解脱?很简单!只有一个字「执」,执着的执;执,执就卡住,卡住就像我现在鼻塞一样,老是过敏,那块肉虽掉下来,但是,常常感冒,医生看诊,说我的鼻梁歪了,要调整,不知是否是真的?这鼻病,没办法!太久了,不讲经又不行,照理讲要休息才对,不讲经又不行,佛法要流传。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YIN怒痴为解脱乎。】
舍利弗就这么说,不复就是难道不是离开YIN欲、瞋恚、愚痴才叫做解脱吗?
这是二乘人的观念,二乘人认为除掉YIN欲、除掉瞋恚、除掉愚痴,这叫做解脱,大乘人不是这样子。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怒YIN痴为解脱耳。】
增上慢人就是说二乘人以此为满足叫做增上慢,所以说,相似而已,相似的解脱。
说离怒YIN痴为解脱耳:佛为了小乘,有一点点法执未断,还有一些习气,所以说,你要离开YIN欲、愚痴、忿怒才能解脱。

【若无增上慢者.佛说YIN怒痴性即是解脱。】
无增上慢者:没有法执,不以此二乘为知足的人。
佛说YIN怒痴性即是解脱:太厉害了!YIN;男女当下就是空性,不然,维摩诘居士怎么成佛的,我们刚才有讲过,他也是娶妻生子,他也一样,结果,维摩诘是佛再来,他是示现居士身,他一样有YIN,不然,他怎么传宗接代,但是,他是佛,说来说去还是心的问题,说YIN怒痴性就是解脱,当下就是,就是这样,如果说,YIN欲就不能修行,这是指世间人,佛讲的,YIN欲是障道,如果说,YIN欲就完全不能修行,所有在家居士全部要倒,在家居士大家都有结婚生子,只要你依法提起正见,尽量淡泊它,不然,你怎么修行,我问你?大家都要生子,不然,孩子从哪里来的,难道像佛陀那样右胁而生,有可能吗?不可能!所以说,欲望是障道,虽是没错,但是能够观照自性本空,维摩诘居士、庞蕴居士,过去的李炳南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在大陆结婚,这些大德们,都有结婚,这些在家居士,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多得不得了,同理。
所以说,我们善于观照,YIN怒痴性即是空性,即是空性也可以解脱,无碍。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
你得到什么?

【以何为证.辩乃如是。】
辩才这么好,太好了,太好了,善哉、善哉;太好了、太好了,天女你是得到什么?以什么为证?辩才才能这样?

【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自认为有所得、有所证,就会轻视别人无得、无证,佛法就没有平等法,变成增上慢。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三乘;小乘、中乘、大乘,你是求什么?

【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性空【法】十二因缘【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齅瞻卜.不齅余香。】
这个瞻卜林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金色的花,在灵山会上,佛拈花微笑就是这个金色花,在灵山会上,佛拈花,迦叶微笑,就是这个瞻卜花,瞻卜林,就是说你来到瞻卜林里,你闻到的只是金色花的香,你并没有闻到其它的香味。

【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
也就是鼓励我们要入大乘。

【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
有没有这样?就是说这些天龙鬼神八部等等听到维摩诘居士说正法,是不是全都欢喜佛的功德香?发心;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
十二年,方便讲,以世间的时间算是十二年。

【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不可思议慈悲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这室内常常现不可思议难得之法。

【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
白天也是这么亮,晚上也是这么亮。

【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
日月,不是日月在照,是他们,诸佛菩萨、维摩诘居士,他们有神通力。

【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进入这里面没有烦恼,清净。

【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
因为文字都很简单,不用解释。

【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弦就是我们弹琴的那种弦,弦出就是发挥出来的,【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有四大藏.】四大宝藏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等等这些,四大宝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帮助困难的人,只要来求都无尽,【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焰.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利就是因缘具足,一切因缘具足,【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就是维摩诘动念头,【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说完后回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清净。这文字都很简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大家都看到这种不可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因为大乘法是无相法身,她是方便现女人相而已,没有女身的真实相可得。

【譬如幻师化作幻女。】
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化作幻女,变化出来的。
【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这样问对吗?是人为正问不,这样问对吗?本来就是变化出来的,没有真实相的,你怎么说:为什么不转为女人身?女人是假的,要她如何转?

【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既然是变化出来的,就是无定相,要转什么呢?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既然一切是幻化出来的,你怎么这样问呢?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
令如天女;变成女人。
我若变成女的,保证很美,你相信吗?我有空时,洗完澡,浴巾包起来很好看,我曾包过,包过,现作天女身,唉哟!真是天女下凡,下面的人就呕...,听我这么说会呕吐,都不能自夸,令如天女,你不相信吗?我若扮成女的,比这里听经的女众还美,真的,我以前就被抓去扮成女的,是啊!

【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你怎么不转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
舍利弗现天女像而回答,以天女像,他现在变成天女。

就回答,【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
我不知道为何而变为女身,我今不知,我今不知何转,为什么要转变成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
意思是说你也是暂时变化出来的,虽现女身而非女也:这句话意思是说舍利弗你怎么不转变成女身,你若能转变成女身,一切女人也能转变,意思是说女身没有真正的女身,因为,我现在把你变作女众,但是,你现在转不过来,女并没有女身的真实相,如舍利弗不是女的,而现女身,你不是女的,你都能变化成女身,可见变化出来的,女身不一定就是女的,所以,一切女人也是这样,虽然现女身也不是真正的女身。

【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没有一个真实的男身,没有一个真实的女相,所以,女众也不用自卑,自卑感,男众也不用狂妄,一切都是幻化出来的。

【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
还摄神力,神通力量,还摄就是收回来,天女将神通收回来。舍利弗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现在的女色相跑到哪里去了?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根本不存在,无不在,随时都可以变化出来,莫知所在。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一切诸法也是这样。

【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无在:因为当体就是空;无不在:不坏事相叫做无不在。无在就道理来说它是空性,无在是理,无不在是事相,就事相来讲你不可以否认它,它还是有。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你在这里若没有之后,你要在哪里出现?出生在哪里?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注意听!佛说法度化所生之处,吾如彼生;也就是我出生的地方,佛说法度化所生,佛说法都是说无生法,他哪里有所谓的法,哪里有所谓的度呢?也就是空,佛化所生,佛所说的法去度化,当下就是无生,所以,她不直接讲无生,佛化所生就是无生,吾如彼生当然也是无生,意思是说佛说法度众生所产生的地方,就是我要出生的地方,不然,你要出生在哪里?一切法无生,她不直接讲无生,

舍利弗【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
舍利弗就这么说,佛所度化所生之处,非没生;不能说没有生,也不能说有生,所以说,非没生也,也不能说没有生。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意思是说不能说没有生,但是生也是无生,理事同时存在。
再讲一遍,佛化所生,非没生也,佛所度化所生的法,也不能说它没有生,没有度化众生,不能说他不说法,就没有度化众生,意思就是说虽然说法,可是一切法都是以无生为主,天女说众生也是这样,无没生也,不能说没有生,但是虽生,也是无生。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你还要经过多久,你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一天,舍利弗又转回来作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不可能的事。
舍利弗是圣人,哪有可能再转回来作凡夫,意思就是说这是一种有所希望,变成一种执着,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要我转回来作凡夫是不可能的,他已经断烦恼。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
因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可得。

【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菩提无住处,诸位菩萨!你听到这句,还哪里不开悟,来,说来我听看看!身上若有很多钱,菩提无住处,你若有很多东西,一切都无住处,就都解决了。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舍利弗说,诸佛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经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像恒河沙那么多,皆谓何乎,这又怎么讲呢?这要怎么讲呢?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去就是过去,来就是将来,今就是现在,不是指菩提有三世法,三世变成生灭法,这都是以世俗的文字来讲三世,不是菩提有去来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你是否得阿罗汉道?

【曰。无所得故而得。】
你会说得阿罗汉是无所得,我们在《金刚经》里有讲,是否得阿罗汉?没有,没有才是真正得阿罗汉果,所以,天女就问舍利弗,你是不是得阿罗汉道?舍利弗说:无所得,所以我才得阿罗汉,我就是无所得,才能得到阿罗汉果,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所以,你要用空性的心,空一切法无所得,单持一句佛号,单刀直入佛陀的本怀,无往不利,学佛只要本着这句无所得,就毕竟空了,就什么都解决了,什么都解决了,话虽如此说。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因为,维摩诘居士怕舍利弗不知道这位天女的来历是什么,所以,维摩诘居士先介绍一下,让众生产生净信之情,产生清净、尊重,说这种法,能说到像天女般,她曾供养过九十二亿诸佛,一尊佛成佛要经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她曾供养过九十二亿诸佛,你看!她经过多久、..,亲近诸佛,所以,我们怎么可以不来听经呢?我们怎么可以不来听经闻法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