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律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日期:2020/7/5 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经文:【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所沙数。】印度的那一条恒河,这沙太多了。【如是沙等恒河。】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叫作:如是沙等恒河。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来计算,【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这些恒河的沙多不多呀?当然是很多了,对不对?
     【须菩提言。甚多。】当然很多了。【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这一句话要注意听,如果加一个字,就更清楚了,但诸恒河沙,你只要算一算恒河里面的沙,已经不得了了;尚多无数。何况其沙?注意听喔!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这样无量无边加起来的恒河里面的沙,单单一条恒河的沙就没有办法算,再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何况那么多的恒河加起来的沙?因为古人翻译,翻译的很简单,一下子看不来。(光是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恒河就已经不计其数了,已经多得不得了!何况其沙?)再讲一遍:就像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如是沙等恒河,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沙多不多呀?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这个恒河已经算不完了,何况加起来那么多的恒河,里面的沙怎么能算呢?何况其沙?

       【如恒河中所所沙数者。一沙即为一河。是诸河中。各有其沙河尚无数。何况其沙也。】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三千大千世界就很广,又多又大,那么大的一个范围来布施。【以用布施。】用这个七宝,琥珀、珊瑚、玛瑙、珍珠七宝等。用这个七宝,满,我们前面所讲的恒河的沙数,意思就是无量无边的意思,就像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广、这么大、这么多来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当然很多了。真的是很多。
       【佛告须菩提。】佛就告诉须菩提了。【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这一句话很简单,就是有相的东西,永远没有办法胜于无相,就是这个人怎么样布施,多少的供养三宝,建几百个道场,供养多少的阿罗汉、佛,还是比不上不生不灭悟到清净自性的人,悟到清净自性的人,一念就超三界,就了生死;布施再多的金银财宝,建再大的道场,不管你怎么样护持三宝,只有是有相,它的范围就算很大的福德因缘,做了很大的福报因缘,还是不能了生死。有相生灭法,永远比不上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所以,师父一直交代,开悟很重要,开悟以后,悟到不生不灭,念佛,万法回归自性,自性念佛就是实相念佛;大彻大悟以后,所有的拜佛,三轮体空,没有能拜之心,没有所拜的佛,没有中间所拜的这些礼数,三轮体空,统统没有,也是清净自性在拜佛,虽拜,而无能拜、所拜,心跟境统统没有,马上进入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开悟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在般若的智慧上下手,般若是六度最重要的,五度如盲,般若就像我们的眼睛,因此听经闻法非常重要。
       我再讲一遍,解释一遍:须菩提!我现在实在是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执著的心、有相的心,用七宝,满刚刚所讲的恒河沙数这么多的七宝,就像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广、那么大、那么多,来布施,得福多不多呀?须菩提说:很多呀,世尊!佛就告诉须菩提:这些都是有相的,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重点就在这两个字:叫作“受持”。不是听一听就算了,要去消化它,同时要去实践它。
       所以,世尊在《佛遗教经》里面讲: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你听到这个空性的思想,一定要守住它,了解万法皆空,守住这个正确的知见以后,彻底放下,而且要放得真的有功夫,不只是说,今天你来听一听。。。回去了,忘了;听一听,境界现前了,又忘了。世尊告诉我们:这个受持就是依教奉行,了解清净自性的无相,绝对胜于缘起的种种假相,你就守住,万法不可得,彻底放下,守得住喔!两个人吵架:哎呀!我没有彻底放下呀!当我一天追求到境界的时候;哎呀!我没有彻底放下。所以,一直借重外在的境界,希望得到永恒的快乐,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世尊说:当一个开始了解真理,开始过精神领域生活的时候,这个人见道不远了,已经离道不远了。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只有过物质生活的享受,唱歌、跳舞、花天酒地,鸡、鸭,或者乃至于海产,乃至说:我今天吃这个,明天跑到那个山头,去吃那个什么土鸡城,后天去吃什么燕窝,想尽办法用这个生灭法的色身,要去追求一种永恒的快乐,世尊说:错了!这个路走错了,要怎么样呢?随你自己的经济能力,随种种的因缘,随你种种的能力,去享受该有的物质,而后要彻底的觉悟精神领域的重要。当一个人物质的世间要求得很少的时候,精神领域提升的时候,这个人就要见道了。所以,佛陀说:我很富有,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因为我要求得很少。世尊要求得很少嘛!要求得很少,那就没有什么罣碍。所以,你看这个世间,要求得愈多,你就痛苦不堪。
       新闻报导的,不晓得真的还是假的,像综艺最爱宪,那个什么吴宗宪还是什么,是不是?他说有五部车子,这一部玩一玩,玩那一部,一个人开五部车,怎么玩呢?是不是?钱很多,对不对?叫他来造华严三圣…有个信徒看不懂这个:师父!观世音菩萨怎么拿剑?弄错了,那个叫华严三圣,他把他搞成西方三圣了,中间这个毗卢遮那佛;左边拿智慧剑的文殊师利菩萨;这是普贤菩萨。连佛像都看不来。何况见性?是不是?连这个都看不来。一尊六十万,有没有人要出的?顺便啊!没有喔!没办法。所以说:我们了解说,这个物质的世界,是生灭的东西,硬是在这里追求到永恒的快乐,世尊说:这是错觉,一定不可能。不过我们最基本上的食衣住行,是一定要的,基本上的东西,自己修道一定要这基本上的东西,没有这些,我们怎么修行?)
 
      【甚多世尊者。谓七宝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福德甚多。】不如【受持四句偈者。为他人说。】你告诉别人《金刚经》空性的思想,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者。简单讲就是:无相修行,一定胜过有相的,不管这个人怎么样拜佛,怎么样念佛;可是碰到境界,散乱,马上执著,跟人家斗诤、是非,我相、人相、人生相、寿者相,拼个你死我活,绝对不如一个人坐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的人,绝对比不上。这个人硬干,从早上拜佛拜到晚上,诵《无量寿经》从早上诵到晚上,乃至于凌晨,可是一起座,马上菜市场人我是非、四相统统来,是非、斗诤、挑拨离间,什么统统来,不讲几句牢骚抱怨的话,日子不好过,对不对?不给人家对方泄气几句,不能显示自己的价值观,老是在我相里面打转,打死不开悟,没功德的),【载应化非真分中。】前面是应化身,不比真分,就是真的法身。“载”就是记,应化身,前面有讲的,是比不上清净法身的。
       【为他人说。】了解《金刚经》,就了解清净法身,清净自性,【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者。若能说此大乘经义。化导众生了悟】开悟【住无所住心。】安住在无所执著的心。【得无所住法。】万法不可得。【当知受持此经。无为功德。胜前以七宝满恒河沙数。】你用再大的布施,绝对比不上一个如如不动的人,心性如如不动,就见性,就见到不生灭,是最大的功德。【三千大千世界。有为之福德也。】那都是有为的,有为就是生灭有漏的东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