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昭慧法师:依“蕴相应教”十一相向帕奥禅师请益记


   日期:2020/7/10 12: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依“蕴相应教”十一相向帕奥禅师请益记

释昭慧

      九十七年三月十一日,笔者自台北返院,向正在接受学员小参的帕奥禅师顶礼销假,并向禅师请示法义。禅师的回答言简意赅,笔者法喜充满。兹忆述当日问答内容如下:

      1.《杂阿含经》蕴相应教中,佛陀教比丘正观五蕴,时常提到:“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远、若近、若麤、若细、若好、若丑。”以此十一个观照角度,来观照色等蕴之无常、无我,这是依四界分别观起修,还是要到十六阶智才能观成?

      答:依四界分别观起修。但必须待到名色分别观智,才能观照到究竟的色法与名法。这时观内身、外物(如袈裟、地板等)、外有情等,皆可观其硬、粗、重、软、滑、轻等特质。故先观其内、外等,然后才能观三世。

      2.可是名法也是这样观吗?如麤、细、好、丑?

      答:名法亦能于其中观善心与不善心之麤、细;而善、不善心所感得之乐异熟与苦异熟,亦有麤、细、好、丑。这时可从过、现、未观其因缘。详情可见《清净道论》“蕴品”。

      3.“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这三世如何作观?

      答:开始先观内、外色,由内至外,扩大而为众多色法。名法则是对外在名法作整体观照。于单一有情之名法起观,能得他心通。唯其能观内、外之名色法,方能观过去、未来。观三世与观外在五蕴,有相似的地方。

    依现在五蕴(异熟)观其过去是造何业所感得之名色,是为从果观因;复观过去五蕴亦参杂(乐、苦异熟)果与(善、不善业)因。此世为人,再观前世许多善业之中,是何种善业在临终成熟,导致此世的果报。观未来可依此类推。

      另一途径是:对那些阿毗达磨不熟的人而言,他们未必能辨解这么多名相,会觉得很复杂,因此可以就这十一项作全体综观。

      4.禅师昨晚的开示(指入堂首日的大堂开示),直指观蕴法生灭无常而生厌、离欲的关键处,是“观其灭灭不已”,让我豁然开解。我过去有一困惑:何以观到蕴法的生灭不已,即会生厌、离欲、灭尽、舍?因为科学家就着仪器,也已观察到粒子生灭不已,却不会就此而生厌等。

      答:科学家所见之色法的生灭不已,依然只是概念,而非观到究竟色法。而其依外色以作观察,也因“事不关己”而不易有苦迫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昭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昭慧法师)  

 昭慧法师: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昭慧法师:佛教与女性 -- 解构佛门男性沙文主义 

 昭慧法师: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昭慧法师:有关受具前阶规制之种种──沙弥(尼)、式叉摩那 

 昭慧法师:「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台湾动物现有的处境与 

 昭慧法师:从佛教伦理学看器官移植问题 

 昭慧法师:佛教与社会运动 

 昭慧法师:禅观教学的“传统”与“现代”禅观教学的“传统” 

 昭慧法师:宗教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层原则──以基督宗教与 

 昭慧法师:“生死根本”解惑──记一封印公导师的手谕 

 昭慧法师:介绍印顺导师 

 昭慧法师: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