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常照法师:学佛要有正知见 2


   日期:2020/7/13 20: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要有正知见-正见因果
 
常照法师
 
   细说因果原理
 
  前面曾说过,人死亡了,可是人死亡非「灭」亡,是现在环境改变,生命力再投生另一环境,就这样生而又死,死而又生,了无尽期。
 
  科学昌明,所求实证,实在看到才会相信,一些看不见的事情和看不见的东西,都不会引起那种一知半解(或不知不解)的人相信,大部份的人,认为人死了一切就结束,自己身体似烟雾飘散,什么也没了。其实无形世界,无论是光明世界或黑暗世界,确实有他的本性存在。人类如何否定它,也不能抹煞它存在的真实性。因为人类的器官机能和学识有限,用有限的感官和知识,来了解宇宙一切,或研究宇宙一切,研究后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宇宙万有现象,相对正反二面,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如干、坤,天、地,男、女,善、恶,光明、黑暗。大地男女有善有恶,有光明磊落的人,也有作奸犯科的人,也因此产生光明和黑暗二个相对世界,善人心地光明,自有光明去处,恶人心地黑暗,自有黑暗去处。难道这不算公正合理吗?不然,那来天道好还的真理存在。
 
  因果法义是佛法要义,非常广大深远,佛法说明的是因缘因果,宇宙世间万类生灭变化,离不了因缘因果,法界众生世间、出世间也离不了因缘因果,佛弟子能理解因缘因果,自然能找出解脱方案。下面再以几个项目共同研究
 
   一、因果种类
 
  因果种类分为五类:异熟果、离系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等五类。这五类归纳起来,分为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类。
 
  有漏果:就是三界六道众生之异熟果。
 
  无漏果:就是不受烦恼系缚之离系果。
 
  等流果:因结成果,就是从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譬喻,前念不善心,生后念之不善心,念念相续,自然造不善业,究竟得不善果,果报中又生起不善念。因果性同类,同等流类是名「等流」。
 
  士用果:由人力造作,在预定时间,达成效果目的,修行努力与懈怠结果不相同,能用心力行道业,依造作之工力而得一切功德。如农夫致力耕作,自有好收成,是名「士用果」。
 
  增上果:此果与士用果不相同,士用果由工力得一切功德。增上果,以一有为法,促成其他有为法。如此法努力,即通于他法明白。此因缘增上他因缘,是名「增上果」。
 
  一、异熟果:又名「有漏果」,漏者漏失,就是造业因,成果报,果报结束(可是凡夫在果报中,重造新业),是名「有漏」。
 
  众生因为迷惑、不明事理因果真相,随心所欲,欲达成私心目的,造一切不善业。既有恶心机,和不良行为的因,自然招惹未来果报。果有异熟果。
 
  业因业果,有「流转门」法义,此法义说明众生无明迷惑,因为自私心、贪欲心驱使,起不善心,造作不善行为,说不良语言,谓之造业。业既造,后果当然自己负责受报。报有六道(三善道之天上、人间、修罗,三恶道之地狱、畜生、饿鬼),苦多乐少。在苦报环境中,不明逆境主因,以个人之心思动念,怨天尤人,不满现实遭遇,又造新业因,这种作为(新因),当然再受未来恶,就这样「惑而业,业而苦,苦中惑,又造业」,也就这样生死绵绵无尽期。有的顺境中造业,例如企业家贪欲,为达到业绩目标,不择手段。在交际应酬中,有的除了吃喝,还有后路暗事,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他,位高当权者,有贪污、弄权,以势欺人,比比皆是。这些都是迷惑中之事,既有业因,当受来苦,所以叫他「流转门」。
 
  什么是异熟果?就是善不善因,由造作到受报时间,产生很多变化。变化经过及受报实况,其中包括异地、异类、异时、变异等成熟果报。
 
  异地:人间造业,招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不善环境的依报世界。有的善业,招来天上、修罗、人间等三善道,良好环境的依报世界,是名「异地」。
 
  异类:就是不同报体,如地狱众生报体为化生,即死即生,生后即死,其中受苦无间断,时间最短一万年,最长芥子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斗,但是受苦一百年才能减去一粒。大阿鼻地狱罪人,一日生死有亿次,所以说,无间狱。
 
  鬼类众生有阎王,阎王属下有五鬼官、大鬼王、小鬼王、牛头、马首、狮身,二手、多手、四足、多头、多眼奇形怪状,善鬼、恶鬼、瞋鬼、多财鬼、少财鬼、饿鬼等,不同体形、不同苦报。修行多布施,但是鬼心重者,来世为多财鬼。以上根据|长阿含经,准提度三昧经,灌顶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正法念处经所说明。
 
  畜生类众生:有多欲、食肉、食草、有角、无角、水族、飞禽、走兽、地下、长寿、短命,食类、蛔类、异类、服类、等十类畜生。畜生道众生数量不可计。以上根据楞严经,分别业报经所说明。
 
  修罗类众生:胎生的天道修罗。化生的人道修罗。卵生的鬼道修罗。湿生的畜道修罗。修行多布施,但是多瞋者,必落修罗界。
 
  人道众生不同类:有富贵、贫贱,长寿、短命夭折,有愚钝、通达,有善心、恶心,有行动怪异,顽愚难调。有卑鄙庸俗、卑微下贱。有懦弱寡断、劳碌苦力。有凶狠残暴、通情达理。有聪明伶俐,精明能干等不同人类百态。天道众生不同类|有欲界六天天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此天之天人尚有人间欲,所以称欲界,寿命由五百岁至一千六百岁,身高由半由旬至十六由旬,福禄也不同。色界四禅十八天天人,寿命不同,由二十小劫至一万六千大劫。身高由半由旬至一万六千由旬,相当于地球五十三倍。无色界四空天天人,寿命最小二万大劫,最高八万大劫。无论是三善道众生,或是三恶道众生,都是人间造业受报。
 
  异时:人造业后,果报成熟不一定,需要因缘促成,果报才能成就,如果没有助缘,业种子仍藏在八识田中。异时是不同时间受报,有当世、来世、异世等,也有续世报。
 
  变异:什么是变异?就是罪业种子变化。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说:「忏除业障」。罪业由忏悔自然除灭。众生造业无论新业旧业,未受报以前,随时都会变化异类的可能,或受一切苦障、病障、道障。苦障就是不如意环境,或是堕落三恶道报界。病障就是身体坎坷多病。当病障、苦障起现行时,一般众生不明业因,不知忏悔,可能再造新业,这样苦障、病障,自然不能改变消除。只有明因果的修学者,鉴果知因。知一切苦由业而起,欲消除一切业,唯有佛前求哀忏悔,才能使罪业「变异」化解除灭。
 
  忏:普贤菩萨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众生罪业离不了贪瞋痴,,杀盗YIN,恶口等等。众生在佛前至诚恳求,求佛、菩萨放光灭罪,这些罪业必然「变异」除灭。虽然「定业难转」但是至诚礼佛忏悔必转。因为「罪性本空」,至诚忏悔,绝对除灭。
 
  悔:就是不再造诸恶业,如果再造十恶业,忏也无益,这样旧业未除,新业又生,怎能「变异」。千万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忏悔而得佛陀、菩萨肯定,不但罪业可除,还能重增福慧,智慧生,道途平坦,内心祥和,内性光明自现,是最好的「变异」。如果忏而不悔,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离系果:又名无漏果。就是解脱生死轮回,证得涅槃圣果。圣果有小乘圣果辟支佛、阿罗汉,大乘圣果佛陀。所谓「离系」,就是由智慧远离烦恼系缚,觉二谛理,证诸法实相空。
 
  佛之所谓觉,觉人、法皆因缘生,离因缘即诸法不生,不生即无灭。觉心、佛、众生平等为一,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分别。终其究竟,佛陀觉证无一法可说,无一法可修、可证,也无什么佛可成,不过这些语词为真实理。法华经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凡夫为什么受系缚?凡夫以四大假合体为我,以五蕴心为真,以六尘境为实。因此,执四相我、人、众生、寿者,四相迷执,自然有比较分别,以及各种不合于道德的争取,就这样由比较分别,计较争取即造业,造业后将来难免受一切业报,受报中不得自在,是名「系缚」。
 
  系缚凡夫,当如何离系缚得解脱,甚至证得佛果,当然深入如来经教法义了解,悟入佛陀所开示的法义,成就真知正见,一心学习佛道,步步「增上」,由一法而通达一切法。时时努力,处处努力,加强「士用」造就一切功德。念念不离善心、善德,佛心、佛德,久而久之,自然「等流」佛陀一切功德。自我成就佛陀,自然急速完成。
 
   二、因果是事物变化平准定理
 
  事:历史、世界、国家、社会、人群、家庭、个人、世间等一切动态。世界有战争、和平。国家分久合,合久分。人群有是非。家庭有事业、感情、成败。兄弟姊妹有纠纷、失散、团圆。个人有得失、祸福等是谓变化。
 
  物:财物、植物、万类、外境(器世间)等。
 
  人类所吃五谷杂粮,由种子(因种)播种,施肥、灌溉、阳光、除草(助缘)、成长、开花、结果(果),中间产生很多「变化」,最后果实成熟。种子发芽后种子本身烂了,但是最后采收是原有种子。当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植物因果。
 
  山河大地、锦绣河山。经过地震、水灾、强风等,地理、地形、地貌都「变化」,当然也有主要原因在。所谓沧海桑田,外境变化。
 
  历史,从黄帝建国至尧、舜、禹、汤、文武、春秋、战国、秦、汉、后汉、三国、晋……民国,江山易主,帝王统治,时间长短,乱、治、分、合各种变化,皆有原因。
 
  世界战争至和平,和平又战争,其中人类死亡数量不计其数,变化中人类死亡也有原因。现在世界每一国家的动乱变化,事出有因。
 
  每一家庭有不同遭遇,其中有纠纷、有安静,有团圆、有分离,有重情、有绝情,有占有、有相让,有和平共处、有反目成仇,有幸、有不幸,有成功、有失败,有圆满、有破裂。无论是幸或是不幸,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果报,果报必有原因,明理的人可鉴果知因,也可说:事必有因。可是成功、失败的当时,不是就此决定他一生,是会再变化。
 
  为什么变化?一方面决定在过去世,又决定在现在世,因为报通三世。今生命运能改变,大善大恶皆能促成变化。人类要生活,所以有士、农、工、商、政、教的各种活动、来往、交际等,各行各业每日生活、经营,心思行动难免有善不善,大善大恶变化命运非常急速。小善造作不断,必定由枯转荣,善报连连不断。小恶造作不断(生意人不诚实),必定由荣转枯,恶报连连不断。诚实经营者,自然门庭若市。不诚实经营的商人,和他买卖没信心,最后注定门可罗雀。诚实经营者成功,不诚实经营者失败,是必然性的定理、定律。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心术不正,鬼计谋略,使尽伎俩而成功,可是恶因恶果,自然急速变化败坏,这正是「变化平准定理」。
 
  人的心念勉强分为二类:一种正直心。一种自私心。正直心做人做事顺天理、人情、道德。这种人如果环境有时恶劣,绝对以天理道德原则做事,不因为环境变化,则背天理良心。自私心以自利为主,为个人利益,心机计谋造就达到目的,这种人,巧言令色,善于辞令攻心,虚伪奸诈。但二种人的结果,又是如何?
 
  正直心有道德,依正道正理做事,不背信。做人坚守道德原则,因此,在人事上往往会不如意。因为这种人不计较、谦让,为他人着想。可是在「因果平准定理」中,绝对得到公平待遇,在大自然的力量中,会得到胜利善报。时间到了,成熟了,他有「无意插柳柳成荫」大福份。佛学称谓「功德心所得业报胜利」。
 
  自私心的人,也许当前比别人好,为什么?因为善用心机计策,背信忘义,作奸犯科诈取,得到手了,当然比别人多。可是在「因果平准定理」中,会得到业报惨败。恶报到了,尽管他「有心种花花不开」。可以说,善于计谋者,未必成功得逞。
 
  法庭判犯人罪,有的主观犯错,有的对犯人印象故意犯错,有的受贿赂故意犯错。唯有大自然因果律,才是最公平法官,才有最正确判决。要知道,罪业恶因的果报,绝对没有侥幸的。为什么?因为每一众生活在「因果平准定理」内,所以善恶二业,不能不受因果律报应。
 
  在因果平准定理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必然性。不过「善报非善,恶报非恶」,比方说:富与贵是人间所喜爱的善报,如果富不知礼,或为富不仁,或权贵骄慢欺人,这种人重造来世堕落恶果,所以说:「善报非善」。相反,在人道上命运恶劣,苦厄连连不断,当然是恶业报,在恶劣环境中,能体会前因后果,加强善行修持,入三宝因缘,忏悔、持戒以至「不退转」于「无上道」,这是何等伟大,所以说:「恶报非恶」。
 
  诸位,不论处任何环境,要素位而行。顺境中,是功德加强的好机会。逆境中虽然贫困,物质缺乏,可是没有产业拖累,更好加强功德修为。孔子说:「素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今日学佛修行的人,在任何环境、任何命运,都要固守道德,择善固执,绝对不可愈修愈烦恼愈暴躁,切记切记。
 
   三、积善积不善后果
 
中国五经之一「易经」,「坤卦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积不善,皆是业因,是善因恶因。庆是果,殃也是果,善果恶果。积善业的人和家里的人有「庆」。积不善的人和家里的人有「殃」。庆是吉祥,殃是祸患。「积」就是累积作为。
  善,包括善念、善心、善行,善心、善念是意识,也是思想观念。善行是行为动作,不善与善相反。
 
  善的正确性,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以「己所欲而施于人」。例如,个人爱好的东西,朋友确实需要,即时割爱。或者事情个人不想做,也不推托于人。或是努力公益事业。或者愿意牺牲自己,兴起救人、救世的菩萨道,如「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缘起大悲心,广度诸有情。」是谓「善」。
 
  相反的道理,如果「己所不欲而施于人」,把个人所不愿意的,推托于人。或任何的行动作为,先计较个人利益,虽然参加公益工作,是沽名钓誉,为个人未来铺路。这些自私心态作为,是谓「不善」。有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是自私人的写照。
 
  现实的社会,很多人自私心重,有意无意犯错,错误罪过被发觉了,又不敢担当,不是将责任推卸于人,就是以歪理自圆其说,掩饰自己罪过。有的人在团体中,故意造谣生非,诽谤于人,弄得乌烟瘴气。当别人发现乱源时,把责任推开了,这就是「不善」良。
 
  有关「损己利人,损人利己」,意思是说:为了大家的利益,我牺牲没有关系。为了个人利益,做出损人损德的事,如三国时代「曹操」的作为,「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
 
  大众的需要出钱出力是「损己利人」。但是这种人的行为,有利人,是否对自己没有利益?事实不是这样,不但对方得到好处。自己会得到「后福」,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易经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庆」就是福份、吉祥、如意、平安、自在、快乐、美满。所谓「积德、积德」,德积多了,荫子荫孙,子孙智、贤、孝、悌,人见人欣。自己渐进得不退转于佛道。下面几段实史:
 
  一、佛陀释迦牟尼佛,前九十代祖先一味积德,佛陀选这位净饭王妃投胎。这是标准积德祖先。
 
  二、文王的祖先,就是大禹时代的「后稷」,后稷是当时最有德行的人,教民种五榖。至十二代「古公亶父」,十三代「季历」,十四代「文王」统领西岐,十五代「武王」开创周朝。孔子说:「文王,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文王还有一位贤子「周公」。这也是标准积德祖先。
 
  三、前考试院院长「孔德成」,就是「孔夫子」第七十七代孙。
 
  四、汉朝丞相「于定国」,就是前段说过「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那位「于公」。于公平反很多冤狱,村民感激于公,向于公修理围墙,于公在盛情难推辞下说:「我一生积德很多,子孙必列三公(卿相),进出必乘四马之车,就请将墙改大,免得以后重新改造。」后来「于公」儿子「于定国」官拜为相。
 
  五、宋朝一位县令「王佑」,在县衙前栽二棵槐树说:「我为官多阴德,将来我子必入内阁为三公,这二棵槐树为证。」后来「王佑」子「王旦」为相。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反过来说「损人利己」,就是为了个人利益,不管他人如何。这时这种人的作为得逞,对方就受害了。事实上,最后还是害惨自己,不然想想你的朋友、亲戚、邻居,霸道的人好多久。易经所谓「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殃」就是祸殃、祸患、不幸、病苦、不和顺等等。近即害自己,远之即殃及子孙儿女,苦报连连不断。如前所说「误投洪乔」,殷洪乔毁人书信,岂不是害了儿子殷浩吗?
 
  积善、积不善,或者在短时间看不到,庆、殃的报应。从「不善」行说:有人少年造罪、匪类、逆亲、霸道,欺压良善妇女(如晋朝周处,被父老看成地方一害),不事生产,游手好闲。老了必定过着悲惨日子,痛苦万分,俗语说:「少年不会想,老了不象样」,「不会想」就是受报「不像个人」。前日看新闻报导说:台湾老人,有八成活得非常悲惨,其中痴呆症,有病苦生不如死,有活在安养的,有受儿女虐待遗弃的。这些老人的悲惨后果,绝对有以前业因,不然,为什么会这样。有的老人活得健康活泼,七十、八十岁还能礼佛、忏悔,参加法会。
 
  不错,有的善、不善业造了,后报当时看不到,有的很快就看到,但是没看到的,不是没报应,是时间未到,报、不报,不必怀疑。就是当世未报应,人死了不是一了百了,什么都算了。
 
  来看「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死后苦报的情形。「唐玄宗」时的李林甫,实在笑里藏刀,口蜜腹剑。他得宠于皇帝,杀害数位同僚。李林甫死后,有一位叫「查衡」的人,写一本「人海记」说:
 
  一、唐朝元和年间,魏州一位妓女,被雷(闪电)劈死,全身烧坏,他的同伴为她更衣时,发现胸前浮三字「李林甫」。
 
  二、宋朝绍兴年间,汉阳蔡家一位女儿,十三岁时,在后院玩,同样被雷劈死,他的父母为她更衣时,发现女儿胸前三字「李林甫」。
 
  三、明朝洪武时代,饿山有人叫「陆允成」,朋友来时,杀一只母鸡请朋友,当鸡毛拔光时,鸡背上发现五字「唐相李林甫」。 
 
  清朝末年,广东一位屠猪的人,杀一只猪后,在猪肚发现二字「曹操」。想想看这二位历史名人的下场。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奄」这二本无益于世的小说,一以三十六计为主题,一以抢夺打家劫舍为主题,作者殃及子孙四代都哑巴。是否「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他实在有文学天才,也有药理学问造诣。红楼梦是以贾府,影射他人的小说。后来曹雪芹竟然受冻饿死于街上。是什么原因,这种笔比刀利的作为,还不是杀害自己。当然是「积不善祸殃」下场,奉劝一些作者,莫乱写作,以免影响败坏风俗,也别乱投黑涵害人。
 
  再看「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下场,写张君瑞和崔莺莺的恋爱场地,别的不写,竟然把他写在佛寺圣地。当他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方紧,北雁南飞」时,大叫一声,咬舌头死了。后半段由「关汉卿」补写。
 
  关汉卿是戏剧「窦娥冤」作者,此剧本由汉朝「东海孝妇」改编,内容善恶报应分明清楚。因此书,关汉卿活到八十四岁无病而终。这也是「积善余庆」死得自在。
 
  注意「积善、积德」,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心」就是保存天地公理,将人类与天同一体性之「性」培「养」成就,真真正正落实与天同成一体。「性」为「佛性」,众生的「主」人,「本」来面目,众生必要依自性清净德做人做事,达到民胞物与是谓「事天」(顺天)。这样,天地自然呈现祥和之气。众生、人们活得何等自在安乐,子孙福禄绵绵不断。
 
  如果个人一味为私,行为乖张,天怒民怨,本人昜受横祸苦厄,死亡后又堕三恶道受无量苦,子孙灾劫不断。慎重慎重。
 
   四、因果业报力量和现象环境
 
  人道众生由造业到感果受报,这报应的经过是怎样成立,成立后的情形又是怎样。
 
  佛经有二句名相「引业、满业」。「引业」就是引导中阴身(人死后变现短暂灵体)入六道受生的力量。「满业」就是受生后,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命运。六道不相同依报土,人类住不同世界,不同环境和不同命运。
 
  引业:人类造业,无论善业、恶业必定受报,引去受报力量,就是「引业」。但是必要因缘会合果报才形成。「八识规矩颂」偈言说:「引满能招业力牵」。这是唐朝玄奘大师著作。说明因果报应形成程序和受报后的环境,由引、满二种业安排,使果报按步就班,一一着现。
 
  世间很多现象,随时都在变化,世界战争、和平。社会动乱、平静。家庭、个人多变|有的好好一个人,忽然出事死了。有的身体健康,忽然病了或残废了。有的事业安顺,忽然烧的精光了,破产了。有的家庭本来很圆满,忽然由一个小问题引起,家庭完全破碎,流离失所,走路囚禁下狱。大地气象,时晴时雨,风灾、水灾、亢旱、地震。也有人祸的刀兵战乱,族亲流离失所等,不胜枚举。以上人类的各种遭遇现象,佛教称谓「业报环境」。又名「满业」。
 
  满业又是什么?满业就是一生生命中,由生到死应有的生命、财产、地位、亲情,在得失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叫「满业」。譬喻说:在亲情中为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姊妹、姻亲等,及一生遭遇,命运的起伏变化都是满业。同样是人类,富贵贫贱寿夭不同。同是鬼道,鬼样鬼命也不同。同是畜生,体形、生活环境、福报也不同。
 
  满业又分为正报、依报。正报为身体,依报为生活环境。
 
  正报:众生的六根有好有坏,有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人见人爱。也有五官不端正,身体不健康多病,四肢不健全。
 
  依报:就是出世后生存环境,生活品质有好有坏。依报好的人生活环境好,有钱有地位、衣食住行样样完美,生活过得舒适,儿女媳妇贤孝,兄弟姊妹和睦。依报不善的人,生活艰难,衣食住行时时欠缺,夫妻、儿女、兄弟、姊妹无情义,是非杂音繁多,纠纷频繁。
 
  世间,有的正报、依报都好,这种人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钱财不愁,事事如意。命运如有变化,很快又回复正常。有人正报好,依报不好。这种人身体健康,事业不顺,日子就难过。有人正报不好,依报好。这种人身体不好多病苦,药不离身,时时找医生看病。可是事业顺利,衣食住行完整不缺。最可怜是正报依报都不好的人,个人身体多病,家里妻子、儿女多病,事业不顺,衣食住行不顺,命运坎坷,多灾多难,劳苦一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总而言之,命运是好是坏是果报就是。
 
  再详细说明:家庭组织,上有父母、夫妻、子女。丈夫正报好、依报也好,妻子儿女衣食不缺,享受人间荣幸。如果丈夫正报好,依报不好,家庭生活自然欠缺,经济不顺,但家里大小各有不同前因,好坏各人业报呈现。如果一家之主正报差,依报好。丈夫比较勤劳苦干,养活一家。妻儿同样可以享福。如果正报依报都不好。丈夫再怎样辛劳苦干,日夜赶工,刻苦耐劳赚钱,还是入不敷出,一家大小也没好日子过。不过勤以补拙,只要肯努力,有一天总会否极泰来。
 
  话说到此,我们可明白,无论当世报或来世受报,都是引业力量。生活环境好坏,是满业实报。报应毫厘不差,除非忏悔变化。
 
   五、法界因果与报期方式
 
  佛经中有十法界法义,说明法界一佛九类众生,又分为四圣、六凡夫。四圣|佛、菩萨、辟支佛(缘觉)、阿罗汉(声闻)。六凡夫|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佛道完成,在菩萨因地中修六波罗蜜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至成佛道共分五十二位。从十信位始,还要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是名「地前三贤」菩萨。后登十地圣位,是名「摩诃萨」。凡夫由十信位之信心住入手,至十信位完成,是名「十信菩萨」,再经三贤位,为三贤菩萨。至登地上十地位,为十圣菩萨。三贤位修「六波罗蜜」。十地圣位修「十波罗蜜」入等觉位,至最后完成最大愿心,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三贤位修六度,至十地修十度,是名「因地」造菩萨业,到佛道完成,是名佛果成就,这就是佛因佛果,成佛不离因果。
 
  阿罗汉修「八正道」为因,「灭度」为果。辟支佛依十二因缘法,断「无明」为因,究竟免「生、老死」证涅槃为果。无论小乘、大乘成就涅槃解脱,实在离不开修因证果。
 
  六道凡夫,善道、恶道,总离不了善因、恶因,才有善报、恶报。六道中「天道」以十善业为因,到六欲天受天福为果。十善业因造就,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善德享天福的时间较长,下品善德时间比较短,由五百年至一千六百年。天上除了欲界,还有色界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四空天。色界、无色界天人,在人间除了修十善业为「因」,还要加修「定业」,看定境的深度,才能往生到色界、无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天寿,由二十小劫至八万大劫。时间尽了还要堕落三恶道,再继续轮回生死。
 
  阿修罗道是善道,也是恶道。他们在人道时,也是修行者,有布施,有持戒,不过瞋恚心未除,因此而往生阿修罗道。修罗身有大小,有的大如须弥山,有的小身有躲入葱菜孔内。
 
  人间虽然名为善道,可是智愚不同,夭寿不同,苦乐不同,贫富不同。有天上来转生,有地狱、鬼道来转生,也有不同畜生来转生,有菩萨乘愿来人间,也有魔界破害正法。从人间活动情况,可看出人道众生的前世因|有富贵慈善如天人。有聪明伶俐如仙人。有刚愎凶横如修罗。有愚痴顽固如畜牲。有贫穷懒惰如饿鬼。有作恶凶狠,终生囚禁如地狱。人类习性有洁净,有污秽。有好动如猿,有一坐就不动如猪。有鬼计多端如鬼。有仁民爱物如神。总之,人间是五趣杂居地,罪恶大本营,也是成就佛道的温床。
 
  三恶道苦报前因,在人间时造十恶业,身有杀、盗、YIN。口有恶口、绮语、妄言、两舌。意有贪欲、瞋恚、愚痴等。上品十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鬼道。下品十恶畜生道。以上为法界众生业因实报。也是前面说过「异熟果」。
 
  人类活在世间,是活在因果法则里,虽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受报时间除了三世报,另一种公式再作详细说明:一、时定报不定。二、报定时不定。三、报时俱定。四、报时俱不定。  时定报不定:就是时间一定,报多报少不一定。譬喻,族亲中大家庭同住一庭院内,有时其中缺些油、米的,兄弟、妯娌中互相拿来拿去是难免的,这种情形是公开性免受报。因为家族业缘,所结的不只一生一世,来世延续是其他主要问题,这些小问题是生活上的必然性。如果暗中不为人知的侵占,不在此限。族亲因缘延续中辈份互换,如,寒山诗中说:「子打父皮鼓,孙儿娶祖母,六亲锅内滚,牛羊席上坐」。楞严经卷九说:今生夫妇,来世或十世、百世可能也是夫妻,所以说:家族中小物品,公开中取来取去不受报。
 
  报定时不定:造业受报,一定要报。什么时候受报,时间不一定。人生活在世间,各人有不同生存权利,不同财产、地位、生活、事业。如果没有前世业因业果。绝对不可侵犯他人,他人也不可侵犯我。可是当前社会有抢夺、欺骗、诈取等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事实,是否要偿还,当然要偿还。什么时候还不一定。
 
  譬如,甲侵占乙财产,如果甲乙二人没有前世因,甲当然没理由侵占乙,甲存心不良想侵占乙,必在乙的命运薄弱时才能得逞。因果报应,甲当然要偿还乙,什么时候偿还?有的当世,也有来世还,也有经过几世后,这果报非常复杂,但是必定要还。如果甲方运命好,乙方向法院提出告诉,也没办法要回来,只好来世因果中的「引业」有自然安排。如果打官司中,乙方运气旺盛了,甲方命运走下坡衰微,那该要的,很快就讨回公道。  报时俱定:债务与侵占另一种情形,甲有地位,乙无地位,甲侵占乙已经得逞了,但是乙方福力旺盛时,乙想讨回就很快了,可能冥冥中形成转移。甲方在事业上各种亏损后,转移到乙方。例如……就是报时俱定的事实。  报时俱不定:譬喻,人类杀害动物,照理欠命还命,可是动物福力薄弱,被杀了没办法当时讨回命债,必须等到被杀动物畜道报,报尽转生为人,而杀害它的人,转落畜生道,因缘会遇了,如前面所说的「牛羊席上坐,六亲锅内滚」。又如当初释迦族被琉璃王灭全族,是五百世前杀业因,到五百世后受果报。
 
  以上说明因果报期方式,业因业果,并不限于同类之间,任何时间、地点、环境,都会发生业因感果,所以注意:人命可贵,造业必慎。
 
   六、因果偿还方式和法律比较
 
  现今,全世界各国法律,对罪犯的惩罚,有一共同点,罪犯中有主犯、从犯分别,主犯与从犯行为叫共犯。单独犯罪叫独犯。假使多数人共同侵害他人,有伤害事实,不论被害人多少,所有罪犯必须负应有刑责,并不因为被害人少,就可以减轻罪刑。法律上是这样,因果果报也是这样。
 
  法律上所称独犯,佛学上称为独业。法律上称共犯,就是佛学上称共业。独业是单独犯罪行为,所以只有一人受报。独业因受报有二种方式,一、直接偿还。二、间接偿还。  直接偿还:如张三侵占李四财产,李四由富有变为贫穷。未来受报时,张三和李四互换满业环境。未来张三投胎为李四后代,受贫穷报,而且比未侵占李四时更加不幸,因为张三本利都要偿还,所以要苦中又苦。李四来世转生张三家中,作张三后代,享受张三当年侵占其前世产业。(举例:读者文摘)  间接偿还:(又名转移偿还)譬如甲欠乙债,乙又欠丙债,甲可代乙偿还丙债,这叫转移偿还。
 
  通常由祖父拼命创业,父亲守成,真正享用是孙子。等于祖父(甲)父亲(乙)孙子(丙),因此,祖父(甲)辛苦经营事业,一生省吃俭用,有做的命,没有享用的命,为什么?因为需要积蓄偿还,留给后代。但是父亲(乙)欠儿子(丙)很自然舍不得用。真正可以享用的,是第三代孙子(丙)。这就是转移。俗语一句「欠子债」就是这样。
 
  如果祖与孙,没有任何债务牵连,孙子上二代直接偿还,此情形就是祖父遗留产业,由父亲挥霍尽,做孙子享用不到。(举例:台南布商)
 
  共业是一人计谋,多人参与行动,共同犯罪行为。或者多人计谋,共同行动。或是多人计谋,再唆使一人犯法,都是共业。既然共同犯罪,未来果报当然共同承受。  世俗有句「不知者不罪」是否正确。人犯罪造业情形有多样|有的是一时糊涂。有的是受唆使诱惑。有的是受权势所迫。有的是不明是非被利用。那么在「无知」的情形下犯罪了,是否「无罪」?这几类在法律上不允许,只能看情形,是否可以减轻刑责而已。在因果果报上,更不容许犯了错后,而推脱责任的。
 
  世尊示现世间当时,一位弟子问:「不知者,造错事了,是否无罪。」世尊回答说:「一只钳子,烧得红红,知道的人去捉,烧得严重。或是不知道是热的去捉,烧得严重?」世尊又说:「六道众生罪业造作,皆由不明理造就,怎可说不知者不罪呢?」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免得因为「无知」造成莫大错误,害人害己。
 
  天台宗教义认为:「人的一起心,一动念,必落三千法界。」意思是说,任何人,生起任何心念,是善是恶不会散灭,宇宙虚空真理完全一清二楚。可以说,大千世界一切国土,众生所有动态,是好是坏,都是众生善念、恶念业感变现。小至个人、家庭、命运、家运。大至国家、国运,和众生业因有关。有时群众加害一善人、一君子,或者当权者加害百姓致死,可能造成地方灾害、风灾、水灾、亢旱。前面说过|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这是真实的气候变化。 因此,个人或是大众,若有任何行动,必先三思而后行或不该行。千万不要随声附和。在「宗教」信仰行为也要谨慎,正法、正道实修才有意义,才可以了脱生死。邪道、异端是会害人。如果不小心,步入邪道,又帮邪道做宣扬工作,自己未来不得光明,也引导他人步入黑暗路。要知道,无知愚痴害人最严重,千万注意,莫将邪道为正道,莫将小法为大法,究竟害人又害己。盲目行不得也。
 
   由愿力与道业加强,而证得无上菩提
 
  佛弟子对于因缘法,因果律,真能明了,也就明白今生命运,以及生活环境的好坏,形成的主要原因何在。就算遇到恶劣环境,不但不怨天尤人,也乐以接受。不但如此,还会加强修持,至诚忏悔。为何要忏悔?因为明白今生今世的命运,以及恶劣生活环境,和过去以前造恶业有直接关系。
 
  再说:明理修行者,对于佛陀果德成就,先要加强佛种子的延续,如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要加强佛法的修为,不断增上,才有成佛的可能。因为众生虽然有佛性(如来藏),毕竟是一位受蒙蔽的凡夫,如果不依佛法修持,还是不能解脱生死,何况成就佛陀。有佛性的众生,从佛缘的造就,到佛果的完成,一定要靠愿力和道业不断的加强,终其究竟证上佛果,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果成就要建立道业,道业就是菩萨业,以度众生为终身职,又尽未来际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脱离六道生死轮回。众生到底了什么问题?而需要救他们,能发心救众生的,就被称为「菩萨」,菩萨救度无量众生,后来个人就成为「佛陀」。
 
  众生的问题实在太多,因为「无明」受自私心所驱使,不信因果,不理会公义,不遵循道德仁义伦常,为了满足自我需求,杀害、盗偷、欺骗、诈取、抢夺、妄语、邪YIN等无所不为,因此,造业后受因果报应。在六道轮回中,得到无量苦报,苦报中不明原因,又再造业,而恶因恶果生生不息,了无尽期。所以菩萨「不忍众生苦」,生起大慈悲心,依大慈悲心,立菩提愿,行菩提道,而救济众生。这是「不忍众生苦」,而发心救济的「愿力」。
 
  救济众生,不能盲目妄行。发心的菩萨行者,知道三宝的殊胜功德,才有救人救世的力量,也才能引导众生出世解脱。可是当今末法时期,旁门、异端、邪法四起,标新立异,藉佛法害佛、害正法,诈取、欺骗,层出不穷。寺、庙、神坛到处林立,佛法也衰落不堪,无论教内、教外,邪恶娆乱众生,害众生。叫一些有心修行的人,不明白底细,被误导而入歧途,而遗恨终生。虽然异端、旁门也在说法、讲道,讲的头头是道。可是众生大多数不明白是理非理,是道非道。听不出他们所说的真假。惟有盲从认定邪异为宗教而受骗、受害。
 
  菩萨知道消长之理,又「不忍圣教(佛教)衰」消、微弱。目前已经不能达到救人救世的任务,知道惟有发菩提心,好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能复兴佛教,宏扬佛法正理,也才能唤醒迷途众生,认清真理正法,速速回头重修,重新走向正道,登上解脱彼岸。这就是菩萨「不忍圣教衰」,而生起大慈心「愿力」因素。
 
  菩提愿心已发,必要速速加强「道业」工作,先立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大誓愿,就是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怎么度?烦恼怎么断?法门怎么学?佛道怎么成?并非偶然想到,念念而已,是要一番从愿心而修习,达到「愿力」坚固。
 
  菩提心从慈悲心做起,度众生要好像子对母亲孝敬,母对子女疼爱的心情,扩大到愿度尽一切众生。为度众生,而尽心上求佛道。利济众生,应该好像爱护自己一样。好好进修到,愿意为利他而牺牲自己,毫无怨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再努力,无休止努力,而尽未来际,佛道完成。
 
   杀狗、杀蛇的当世报应
 
     一、杀狗 (联合报82.11.12)
 
  冬天到了,不少国人喜欢吃狗肉进补,去年中船高雄总厂有四名员工,捕杀一只在厂内游荡的野狗进补,结果吃狗肉的四人在今年死了三个,仅存的一人也罹患怪病,中船员工认为这件事太离奇,传言纷纷,一度还请来法师超渡「狗魂」,今年大家更相约戒食狗肉。
 
  这四名分属中船不同单位的员工,平时就以喜食狗肉而交上朋友,大家也多以「狗肉朋友」戏称他们,去年冬天某一天,四人发现工厂内来了一只来历不明的黑狗,于是四人相约捕杀黑狗饱餐一顿,黑狗见有人围捕,狂奔逃逸,并躲到厂区堆放的钢管内。这四名员工围捕不成,并不甘心,由于钢管太小,狗钻得进去,人钻不进去,其中一人想到办法,开来堆高机,将钢管吊起来,黑狗于是从钢管中掉了出来,最后还是难逃一死。
 
  不过,说也奇怪,吃了黑狗的四个人,从今年起运气都很差,起先一人突发急病过世,第二人则在一场车祸中丧生,更离奇的是第三人,从今年初起身体就不对劲,在病榻躺半年后,以上吊方式了结残生。
 
  不少中船员工得知他们四人去年「屠狗」的经过,就去警告第四名的吴姓员工,吴姓员工今年初则罹患怪病,右手动弹不得,据吴姓员工说,当时他们杀狗时,黑狗好像得知生命快要终结了,还曾流下眼泪,但当时他们不以为意,没想到屠狗后的结果竟如此。
 
  事发后,各种传言在中船厂内流传,有人说,这只黑狗很有灵性;也有人说是黑狗冤魂不散,前来索命。更离奇的说法是,上吊死亡的那名员工,就是开堆高机吊起钢管者,而唯一还存活的吴姓员工右手瘫痪,是因为曾用过这只手「剁狗肉」。
 
  今年的农历七月半,中船超渡亡魂时,厂区主管特别拜托法师,在超渡时,特别为已过世的三名员工.以及冤死的黑狗做做法事,祈求黑狗安息投胎,不要再来作祟。
 
     二、杀蛇 (联合报85.06.17)
 
  端午节常让人连想起白蛇传里的白娘娘,而屏东内埔乡也流传一个蛇的故事。一条能与人相处的锦蛇,有天突然失踪了,村内后来有人相继患病撒手人寰,经求神问卜,获得神明指示说是那条有灵性的锦蛇,是遭人陷害后,进锅烹煮,被宰时蛇腹内怀着六颗晶莹剔透的蛋,吃下蛇蛋的人,就是一年来相继死去的人…
 
  这段让人难以相信的传说,应该从内埔乡一名林姓果农说起,今年六十岁的林姓果农,以承揽水果为业,四年前他承揽了一区莲雾果园,每天前往施肥、浇水后,即坐在树荫下休息。有一天他一如往常忙完农事后,在树荫下休息,突然间悄悄爬来一条粗如男人手腕、长达二公尺的锦蛇,静静地盘在林姓果农旁。
 
  林姓果农说,他看到这条锦蛇时,并没有被惊吓的感觉,反而觉得很有缘似的,就把身旁的馒头、水果拿给锦蛇吃,锦蛇也不拒绝,当场就囫囵吞下。几天的相处后,人、蛇成了好朋友,只要他到园内工作,这条锦蛇就从阴暗处爬行儿来,与他作伴,不过,这条蛇只吃素的食物。
 
  内埔乡公所专员石新添说,当时,的确有人亲眼目睹林姓果农与蛇在草地上嬉戏,甚至让这条锦蛇在他的身上爬上爬下。不遇在长期相处后,林姓果农考虑到莲雾园内,被种了太多的槟榔,可能会影响莲雾的收成,去年起不再承揽这区的莲雾果园,未再到果园工作,从此与这条锦蛇失去「联络」。
 
  去年间,乡内一伙很要好的乡民突然相继患上重症去世,有人到神坛求神问卜,神明降乩说,这伙人曾在某处的莲雾园内,设下陷阱逮到一条曾经与人很要好的锦蛇,下锅煮来吃,蛇腹内有六粒蛋,当然也被他们分享一空。
 
  这件事当然启人疑窦,有人因此辗转找上林姓果农,问明以前是否曾经与一条锦蛇「很要好」?林姓果农也透露了他与蛇朋友的一段故事。
 
  这段传奇故事,内埔乡公所、乡代会内,有很多人都听说了,由于吃下蛋死去的人,乡公所的人员不仅认识,还能一一叫出名字来,而且死去的人,真的都是在去年相继传出恶耗,因此愈传愈广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